“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动能转换机制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fe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此间,河南省经济发展动能将经历劳动力、投资、技术、制度等维度的四重转换。“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实现动能转换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目标设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顶层设计、宏观政策中长期目标、科创强省追赶战略、全省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十四五”  河南省  动能转换
  一、“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动能转换特征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贯穿始终的是坚持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新旧动能转换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转换和产业自身升级,但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则在于劳动力、实物资本投资、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等各种要素的转换及其结构的重组。河南省已经进入、也必然经历新旧动能转换艰难进程,综合分析判断,河南省生产要素特征正在经历以下四个趋势性、阶段性的转化:
  (一)人口数量红利收缩快于质量红利扩大,劳动力要素面临数量、质量“双重转型”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随着近十年人口净流出持续增加、老龄化快速到来,本地适龄劳动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人口“未富先老”日益明显,而全员劳动生产率长期偏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长期偏高,人力资本积累与全国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劳动力资源面临数量进入减少通道、质量结构亟需优化提升的“双重转型”。这就决定河南省未来发展要从依靠人口数量红利向依靠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以人力资本的提升弥补劳动力数量的不足。
  (二)粗放型投资拉动增长模式基本终结,经济发展向精准投资和消费需求“双重拉动”模式转变
  由于产业转型力度持续加大和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传统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将由粗放投资拉动为主向精准投资和消费需求特别是内需拉动为主转变。一方面要引导资金向生产率高和成长性好的产业部门流动,利用资金杠杆和金融“润滑剂”作用撬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通过改革收入分配、消费刺激政策等手段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形成强大市场。
  (三)传统技术落差收窄,创新驱动模式由“技术转移”向“自主创新”转变
  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技术储备水平与先进技术水平落差较大,故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引入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技术提升;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快速推进,河南省传统技术落差在收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有效弥补传统技术落差收窄的空白。传统的“技术转移红利”弱化后,要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红利”来驱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强化与国内先进地区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增强“合作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结合自身条件基础和比较优势,瞄准新一轮技术变革技术的若干“引爆点”增强“自主創新能力”。
  (四)上一轮改革红利基本耗尽,制度创新由政策的“边际创新”阶段向制度的“集成创新”阶段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要一起转”。随着改革开放迈向深水区、经济发展走进高原区、技术创新闯入无人区、国际局势步入调整区,前期政策红利基本耗尽。省级政府做好中央政策延伸落实边际创新的“规定动作”已远远不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省情的特殊性,更需要在制度的“集成创新”“自选动作”上下功夫,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中央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制度变革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中央战略意图和发展规律的“一般性”与“长期性”,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另一方面需要特别关注自身矛盾的“特殊性”与“阶段性”,统筹谋划、超前研判,加强自身制度创新力度,坚持以“五区联动”为先导促进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向全省扩散,以“四路协同”形成开放倒逼内部改革的环境压力,从而实现河南省制度创新产品的高质量供给。
  二、“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动能转换机制
  当前,河南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发展较快,但支撑带动作用不足;传统制造、能源、食品等行业旧动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从孕育产业变革的要素驱动转换角度看,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支撑点在于传统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优化重组,而根本落脚点则在于包括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在内的创新驱动。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劳动力、实物资本、技术创新和制度供给等要素都将发生重大变化,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要在立足研判省情、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科学布局生产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稳步实现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动能转换建议
  基于“十四五”时期重大趋势转变以及河南自身发展特征,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期既要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水平继续实施追赶夯实策略、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实现战略突围,还要结合自身省情和区域发展格局,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率管理、民生高水平服务等方面探索河南道路、积累河南经验、贡献河南智慧。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发展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合理制定经济增长目标
  河南省经济总量较高,但人口规模庞大,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仍然相对滞后,综合考量投资、消费、出口以及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等变化趋势,“十四五”期间河南省经济增速要确保高于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左右,即GDP增速目标设定为6%-7%,才能不断缩小与国内发达省份的差距,在质的稳步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二)重视加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科学设置“十四五”指标体系,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先手,既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考虑河南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要注重与以往指标体系的衔接、又要体现新时代的要求,结合河南省发展实际和重大战略要求,综合确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三)探索“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但巨大的行政惯性尚未打破“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十四五”期间要瞄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难点和痛点,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左右牵引,紧紧抓住“营商环境”这个牛鼻子,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研究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为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创造一流环境。
  (四)警惕经济发展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断档期
  “十四五”期间如何确保经济平稳转型加速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最主要的挑战和任务。对于河南,既面临着新动能体量不大、动力不强的掣肘,又传面临统产业成本快速上升、金融去杠杆、能源资源行业去产能、环保约束强化等影响。“新弱旧衰”的双重困境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河南省产业转型将面临新旧动能断档的风险考验。要利用好“四路协同”全球交易的区位优势,着重进行营商环境制度性重构,大力吸引发达地区产业梯度性、系统性转移,推动本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并要合理布局具备比较競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防止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被边缘化。
  (五)适时提出科创强省追赶战略新目标
  河南省科教创新能力历来是短板,近年虽进步较快,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与沿海发达省市乃至陕西、湖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对科技革命爆发期的产业竞争,科教创新能力短板有可能进一步放大,进而引发创新动能乏力。一方面要对全省科教创新情况做全面梳理和科学评估;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新的科创发展目标和追赶战略,围绕优势产业链布局应用创新链,尤其是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与本土培养的基础作用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保障作用。
  (六)高度重视把航空经济和数字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成都、武汉、北京等地临空经济加速发展、双机场布局加速落地,形成对郑州的包抄竞争之势。与此同时,浙江等沿海省份的数字经济棋先数招,深处西部腹地的贵州省也异军突起,积极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对此,河南省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进一步推进郑州航空港、郑东新区“智慧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打造航空经济和数字经济增长极等方面有一批新的战略谋划和政策举措。
  参考文献:
  [1] 郭占恒. “十四五”规划的里程碑意义和重大趋势[J]. 浙江经济,2019,(9).
  [2] 鄢一龙.五年规划:一种国家目标治理体制[J].文化纵横,2019,(3).
  [3] 高国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N].经济日报,2018-11-22.
  [4]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6.01(第2版).
  [5] 谢伏瞻.论新工业革命加速拓展与全球治理变革方向[J].经济研究,2019,54(7).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J].现代企业,2013,(1).
  [7] 中共中央.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2013-11-15-2020-02-22.
  (作者单位: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康伟
其他文献
2020年前三季度,内蒙古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紧抓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机遇,全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步增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质量效益逐步改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果,复工复产复商逐月好转。政策积极效应逐步显现,全区经济表现出較强的承受力、韧性和潜力,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
众所周知,中蒙文化认同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共知基础。而内蒙古基于地缘、人缘优势,在中蒙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内蒙古是我国接待蒙古国游客的主要地区。基于
安徽南北合作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发展的政策创新。为评估政策体系合理性、政策目标功效性,课题选取了安徽省皖北、山东省鲁西南和河南省豫东南计96个县(市、区)20年面
"互联网+时代",旅游业从观光式快速过渡到体验式、休闲式,游客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特征,传统乡村旅游不能很好契合这种变革,提质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从内蒙古乡村智慧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是内蒙古今后发展的战略导向,更是内蒙古优质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内蒙古作为地域广阔的高海拔干旱冷凉地区,鼓励和扶持藜麦等抗逆性强、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内蒙古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工业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回稳基础进一步巩固。但同时也应看到
本文以全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背景,研究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在高质量发展时期面临的问题,并寻求适合于本区发展的解决办法。
"出入境的中欧班列多数都是‘酒肉穿肠过’,区位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