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成果何以“加持”特别两会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国两会一直是媒体在报道理念、技术、内容上创新争优的重要场域。面对2020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特别两会,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以理念创新为依托,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手段,结合业界一流的智能化生产流程,实现了议程报道数量不减、品质提升,成为融媒时代两会报道的新示范。
  关键词:2020全国两会 两会报道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融媒产品
  2020年5月21日,备受瞩目的2020全国两会正式召开。一年一度的两会具有议程相似、主题相对固定的特点,在不确定的传播世界中相对“确定”,是很多媒体每年的“惯性报道”。然而,本届两会十分特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会日期推迟、会期压缩、上会记者人数减少。特殊时期的两会,要求媒体以特殊的策略应对。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以理念创新为依托,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手段,结合业界一流的智能化生产流程,推出了一大批兼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融媒精品,让两会报道有趣有料、贴近民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褒奖,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理念:注重创新创意,融媒精品不断刷屏
  2020年两会期间,涌现出无数融媒报道。但要做到既有力地反映出两会的格局,又具象化地丰富受众对两会的认知,考验着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策划力与创新力。
  1.以大型融媒体专题为“拳头产品”。为做好2020年两会宣传报道,几乎所有媒体都改变了自己的工作安排,投入到这场“战役”中。在进行宏大报道时,相比地市级媒体,人民日报社有着丰沛的资源、充分的经验。因此,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围绕疫情防控和全国两会两个舆论热点,以大型融媒体专题为“拳头产品”,对2020年两会进行了系统全览和重点把握。5月21日,人民网上线的“决战·决胜”专题,聚焦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围绕会议日程、代表声音、热议话题等进行周密部署、精心策划,通过要闻、访谈、视频、直播、人民日报特刊等版块实现深度报道、完整呈现。其中,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这样的第一手资料,又有“‘十问’读懂总书记牵挂”这样的凝练概况,还有“李树建代表:戏曲人应主动拥抱互联网”这样的权威解读,实现了顶层设计、传达两会精神和传递百姓心声的无缝衔接,给受众提供了更加鮮活、更具选择的“看”两会角度。在专题策划方面,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还推出“2020全国两会调查”“2020跟总书记上两会”等一系列专题,处处凝聚着2020年全国两会的特别温度,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纵向开掘与横向协作并举,两会报道数量猛增。2020年两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前召开的最重要会议,又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时期,意义非同寻常。让两会传达更多受众,是媒体的应有之责。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纵向开掘与横向合作并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助力两会声音深度传播。在纵向开掘上,携手新媒体平台,聚力两会传播。比如,与今日头条共同推出“两会调查”,此次调查共设置了20个候选热词,紧密围绕受众关切,涵盖脱贫攻坚、简政放权、乡村振兴、人民军队等热点,呈现了丰富全面的两会内容,点燃了网友热情,共吸引逾458.3万人次参与。在横向协作上,外接中央媒体、内连省级党网,让自产报道与外部报道相辅相成、同向发力。从5月21日两会开幕到5月28日两会闭幕,中心与数十家主流媒体、上百个“人民号”联动,每日发布近千条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新闻精品,在“人民系”“新华系”等20多家媒体平台进行呈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二、技术:发力新技术新应用,两会报道异彩纷呈
  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技术的量变正带来新闻产品形态的质变。在本届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更加重视新技术新应用,爆款产品不断,让两会议题不断刷屏“朋友圈”。
  1.向移动端倾斜,精耕细作短视频。进入融媒时代,短视频形态得到极大释放。早在2018年,短视频就已成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两会报道的“宠儿”。当时短视频生产正处于爆发前夜,在两会短视频作品上能展现“轻盈”“有趣”的媒体非常少,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以“15秒竖视频+动态文字”的简单形式,便能收获群众围观。而媒体对2020年两会的报道中,短视频已成主流形态。要想脱颖而出,必须精耕细作,生产更具人格化、品牌化的短视频产品。5月23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3D人物动画短视频《当哪吒遇上民法典》,聚焦《民法典》这一两会热点,通过讲述哪吒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占道纠纷、个人信息保护等一系列“日常向”的小故事,生动展现《民法典》对百姓生活的重大意义。视频简洁明快、内容丰富,坚持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运用时效领先、感情充沛的动漫模式,有效介绍与诠释了《民法典》中的重要内容,配合熟悉有趣的对白与音乐,将深刻严肃的话题进行“软化”,获得了年轻受众的广泛好评。上线4天,仅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播放量达1900万次、点赞7.8万次,成为一款现象级报道产品。
  2.“快递”两会声音,直播的创新融合运用。年轻人是移动互联网“哺育”的一代,长期浸润于短视频、游戏、动画、电影等视觉化场域之下,对直播的临场感、体验感有着较高的要求。2020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采用“5G+4k+移动直播”的模式,使得受众能获取全场景、零距离的直播体验,对年轻受众很有吸引力。比如,5月28日的李克强总理记者会,近2个小时共回答了“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小循环”等11个问题,人民日报客户端对此进行了全程、全方位直播。一方面,以“5G+4k+移动直播”忠实再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全景”“记者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采访”“人民大会堂外红旗飘扬”等场景,给受众带来堪比人在现场的舒适体验,让受众更容易被感染、被打动,并由此生出写评论、发弹幕等互动行为,获得深层满足,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传播行为;另一方面,以“文字直播”相伴始终,受众可以选择间隔1分钟、2分钟、5分钟,进行自动刷新,即时阅读记者提问和总理回答的全部文本内容,并进行一键复制,在便于受众分析、理解及处理的同时,也有助于广泛释放两会议题的影响力。


  3.注重扁平化与视觉化,让H5焕发新生。尽管历年两会都被媒体视作一年工作的“重头戏”,但相关H5产品却往往“叫好不叫座”。面对官方、宏大、严肃的议题,如何将政策条文、代表声音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H5产品,考验着媒体的灵活性与创造力。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在两会H5设计中注入扁平化与视觉化,让两会H5作品焕发新生。5月28日人民网发布的H5作品《2020年全国两会,这些经济数字很重要》,不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两会期间提出的经济、就业、脱贫等一系列目标;还在每一篇图解系列策划的底部,设置有“阅读原文”选项,受众点击“阅读原文”,就能看到一幅幅“图说关键数字,解码中国经济”的长图,这种扁平简洁、一镜到底的表达方式,契合了移动传播时代的碎片化、即时化传播需求,也给受众信息接收的自由选择权,有网友评论说“这就是我们喜欢的报道方式。”
  三、生产:“1名前方+N名后方”,内容品质同步提升
  融媒精品的生产,除了依赖新技术,也与传统生产力再造有关。为了给生产流程作减法、内容品质作加法,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采取“1名前方+N名后方”的智能化生产模式,实现了议程报道数量不减、品质提升。
  1.内容采集:“5G+AI”进入实战化应用。一年一度的两会具有议程相似、内容趋同的特点,在不确定的传播事件中相对“确定”,是很多媒体每年的“惯性报道”。对于这种惯性报道,5G和人工智能将在其内容采集环节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节省媒体人力、时间方面。对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2020年两会报道而言,“5G+AR”采访眼镜在信息采集上的贡献功不可没。该眼镜可帮助一线记者在会场实时了解人物信息资料,甚至以第一视角进行现场直播。记者只需要一个手势或一个口令,“5G+AR”采访眼镜就能实现视频录制、拍照、直播等工作,并即時与后方编辑进行屏幕共享。5月25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Vlog《两会Vlog|人民日报小编AR第一视角看两会》中,就以第一视角,展示了“5G+AR”采访眼镜在两会现场的应用情况。视频中,记者戴着“5G+AR”采访眼镜在人民大会堂外,通过手势操作、语音操作不断捕捉画面,眼镜中的画面不仅高度清晰,且能够实现自动去除人工的拍摄抖动,迅速实现横屏转竖屏。如此,只需通过轻便设备,就能在线实时互动,实现超高清级别的视频访谈,无论摄制效率还是受众体验,都比往年两会大幅提升。
  2.内容制作:“智能云剪辑师”带来效率提升。两会现场新闻素材经“5G+AR”采访眼镜回传后,人民日报“智能云剪辑师”便开始发挥效能,辅助后方人员进行处理、加工,实现智能化生产。首先,利用大数据广泛地捕捉数据,如基于AI和3D交互技术近3000名人大代表“画像”,覆盖其姓名、地域、履历等基本信息,并将这些与代表提案、两会日程相结合,让后方团队可以迅速提取核心观点、事件进展、舆情舆论,获取更多创作思路。之后,“智能云剪辑师”便正式启动,由于内置AI多媒体信息识别能力,可对视频画面进行人像识别、语音识别和文字识别,并进行画面人物、事件的动态追踪,只需短短几分钟,便能迅速生成视频、自动匹配字幕;如果视频内容较长,则能自动检索人物,定位关键信息时间,使剪辑效率飞速提升。与此同时,后方人员早已守候在电脑边,有的紧锣密鼓整理文字,有的快马加鞭制作新媒体产品,从而确保相关融媒产品能以第一时间推出。
  3.内容分发:数据思维指导下的高效生产。从分发上来看,数据思维是指导新闻有效生产的重要遵循。一款新闻产品关注度低的原因,包括算法没有推荐、内容不够吸引人、分发给了不匹配的人群等。相较于娱乐八卦、猎奇内容,两会报道的流量不具备优势,但从另一维度看,热衷于关注两会报道的受众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因此,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在两会报道的内容分发上强调以下两点:其一,根据内容特性作不同程度的推荐。如突出政策、突出民生的时政新闻,官方色彩较浓但时效性强,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会在半小时内大力推荐;而用网络语言和创意表达的动画作品,本身具有较强吸引力,则会在1天到3天作推荐。其二,对体现出价值力的内容予以加强推荐。比如,5月22推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形象宣传片《我是十四亿分之一》,通过讲述8位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或抗疫一线的小故事,展现了人大代表贴近人民、反映人民的一面,深受年轻网友的喜爱。因此,被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作为融媒精品而广泛推广,除了在“人民系”30余家网站、100多个微博号、10多个微信号上联动传播,还将宣传片推广到搜狐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平台,最终全网观看量超过1700万次。


  作者王英男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
  夏从亚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陈欣钢.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政治传播创新策略——以全国两会融合报道为例[J].当代传播,2017(03).
  [2]吴敏苏,王鹏宇.CGTN“两会”报道的场景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2019(07).
  【编辑:沈金萍】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下,以数字媒体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多点矩阵传播、精准广告投放成为媒体营销的新趋势。为适应新趋势,平台不断升级相关的营销工具,集深度洞察、高效转化、精准投放、效果营销于一体的广告新生态逐渐形成,企业广告的创意创新、设计表现、投放优化等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以巨量引擎为例,分析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的优势和价值、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与新媒体广告的关系,并提出了企業运用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赋能商
期刊
管理  2021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4月6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印发《关于2021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报送工作的通知》,启动2021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申报工作。请各有关新闻单位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实施办法》,做好符合援助条件的新闻工作者的报送工作。2021年申请的援助事项,其发生日期一般应在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
期刊
2021年全国两会,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以“答卷”为报道关键词,全媒体呈现湖北不忘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年来砥砺奋进交出英雄答卷的担当作为。湖北广电全国两会报道通过聚焦大众百姓“心声”、代表委员“发声”、外籍人士“回声”、新锐观点“强声”、全国媒体“和声”,五声联奏,营造出有声势、有故事、有思想的宣传氛围。  大众百姓“心声”:畅谈生活变化,幸福感是最好的回答  全媒体直播节目《民意直通车》走荆楚,
期刊
摘要: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将好的内容实现多元融合,以不同产品形态呈现给不同需求的受众,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知识内容生产者面向市场和受众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融媒项目《笔尖上的诗词课》为例,探讨内容产品如何进行多元开发与融合传播,以期给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 内容产品 融合传播  融媒体背景下,技术手段更迭频繁,内容产品创意频出,然而真正能吸引受众、满足受众需求的内容产品绝
期刊
摘要:随着新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播媒体走向深度融合。作为广播电视所特有的媒体资源,在数字化产品转变中,必须拓宽价值变现路径,为媒体产业铺就一条融合发展的金光大道。  关键词:媒体资源 融媒体 丽水广播电视集团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传播再到大数据,一波又一波的新型传播形态迭代而出,强有力地推动着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广电媒体不断加大媒体融合的创新步伐。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拓
期刊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共党报理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点,党报通讯员制度是新闻工作者走好群眾路线的重要体现,在中国革命战争艰苦岁月中发挥过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尝试对1946—1948年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进行文本分析,考察党报通讯员制度如何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密切党群关系的作用,以历史化的方式思考党报通讯员制度与群众路线的动态关系,由此获得对新时代党报工作者做好基层新闻工作的思考,不断丰富
期刊
2021年全国两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人民日报社对2021年两会报道高度重视,社长、总编辑庹震在两会动员会上亲自作出部署,报社各采编部门携手同心全力以赴,严格执行会前精心策划的报道方案,圆满实现了全媒体全方位做好今年两会报道的要求。  综观2021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可以说有三方面的重大亮点:一是突出核
期刊
摘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2020年两会报道与往年呈现出较大不同,不少广电媒体积极探寻重大时政报道的方式方法创新。本文以黑龙江广电在两会报道期间引入全息投影、5G、4K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多屏联动、拓展两会报道的新思路为例,分析新形势下媒体如何运用互联网视频传播手段创新重大时政报道,寻找媒体壮大主流舆论宣传的最佳突破口。  关键词:互联网视频传播 时政报道 黑龙江广电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稳定,20
期刊
2021年全国两会是“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庆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积极稳妥做好行业类媒体“两会”宣传报道工作,中国记协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完善“两会”协调机制,引领行业类媒体精心做好“两会”宣传报道。各行业类媒体围绕“两会”日程,精心策划议题、突出行业特色、创新传播手段,推出一批质量高、分量重,内容精、效果好的精品佳作,为“两会”圆满
期刊
摘要: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人工智能(AI)自面世以来,正在改变着整个媒体行业。人工智能技术以“声色俱佳”的报道形式,拉近了新闻与受众的空间距离。目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手国内顶级AI技术研发机构,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国内主流媒体的普及应用,开发出涵盖智能采集、生产、分发等环节的智能编辑工具库,开启了媒体行业智能化的先河,极大丰富了主流媒体转型升级实践。本文将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编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