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订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标志着中美之间关于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正式结束,从而为中国“入世”扫清了障碍。11月26日,中加双方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迄今为止中国已与14个世贸组织成员国签订了协议,经过13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终于有希望于今年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了。
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和基本原则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开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中国政府在综合权衡利弊后,决定加入WTO。我国加入WTO后,肯定利大于弊,关于“利”的文章很多,在此就不多谈了,我只想谈一点“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的方面要重视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弊”,任“弊”存在下去,我们应尽力变“弊”为“利”。中国“入世”后,在电讯业将允许外资在电讯领域中持有电讯公司最高49%的股权,增值服务及传呼服务可持股51%,中国政府将提供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届时将会有更多服务性行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对我国ICP来说真是一“弊”。

我国的ICP刚刚产生不久,还处在市场培育阶段,技术手段落后、信息精品缺少、服务经验缺乏、服务质量不高,正准备积累经验大干一场时,外国ICP又要冲进来,这不能不算是入关带给我们的一“弊”。在中国,ICP真是一块肥肉,想想看,世界上会中文的人占人口总数的约1/5,人们对中文信息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而网上中文信息量还不到信息总量的1%,这样一个潜在的具有巨大价值的市场,任何一个清醒的商家都不会轻言放弃。其实,美国早已在做进军中国ICP市场的准备了。Yahoo公司已经建立了Yahoo中文网站,还计划今年在内地设立办事机构,以便更好地实现Yahoo中文网站的本地化。AOL、MSN等也已纷纷开始涉足中文领域,试图通过与中国IAP、ICP的合作,为将来的网上争夺预占卡位,最终目标是进入内地市场。而身为网民的中国用户,希望在互联网上看到更多优秀的中文站点,希望更快速地从站点获取高质的信息服务,至于它们是否是由国内的ICP提供,其实并不重要,他们的基本准则是“谁服务好就用谁”。中国的ICP暂时还可以依靠现行政策的保护,占有一席之地,而中国加入WTO后,那些在线服务业的大佬会随着整个市场的开放而涌入国门。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设备、良好的服务质量及丰富的经验,完全有可能占领中国ICP的仅存阵地。难怪有人急呼“狼”来了。
面对国外ICP的竞争和挑战,中国ICP该如何做才能化“弊”为“利”、自我改进呢?
1.战术上重视,战略上渺视
虽然国外的ICP实力较强,但我们也不必恐惧甚至退缩。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看到国外ICP的优点并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改进。既要有紧迫感、有压力,又要坚信通过我国众多人才的努力,中国ICP一定能赢得市场,取得胜利。
2.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我们毕竟都是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了解本国的风土人情,熟悉本国的国情、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容易把握用户的心理和企业的需求,易于和用户沟通。另外,中文毕竟是我们中国人的语言,我们对自己的母语最熟悉了,正如王选教授研制的北大方正汉字排版技术一样,虽然当时技术不如国外先进,资金也很少,但语言上我们占了优势。搞中文信息还是要靠中国人,在中文信息的理解和处理上我们占有绝对优势。
3.找好市场定位
网上信息资源无限,用户千差万别,ICP想做到面面俱到绝不可能,所以市场定位十分重要。国际著名金融服务公司道·琼斯,在Internet上开设了News/Retrveve财经信息检索系统,定位于全球各大金融、证券、投资机构,每个用户平均上网费用为每天5万元人民币,取得了较大成功。
4.走专业化信息服务道路
我国目前的信息服务是“什么都有式”,客户要什么信息它都有,只广不深,而今后要朝着面向专业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要突出专业信息服务,开发信息的深度,提供信息的质,提供可用性强、针对性强的专业特色信息。用户使用网站时不是看它的规模大小,而是看它所提供信息的精度,能够快速提供更有用、最相关信息的站点才是精品网站。
5.以用户为中心,推行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就是网站根据用户的个人爱好、信息需求提供相应内容的服务。个性化服务要求以用户为中心,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针对用户提供信息。目前我国ICP的服务主要是“信息灌送式”,不管你乐意不乐意,用着用不着,统统把信息传给你,而今后要向“按需提供式“发展。国外许多网站都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如Yahoo推出了My Yahoo;Amazon根据读者用户的兴趣、思路甚至心情推荐图书,其总裁贝左斯说:“我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时刻琢磨用户希望得到什么。”这些成功的事例都应带给我们启示,及时快速提供给用户所想的信息的有效方法就是个性化服务。
6.信息精品开发
中国ICP能否生存取决于提供有价值的和日益丰富的中文信息精品。信息精品是ICP的精髓,当一个网站的信息精品丰富时,它自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成为精品网站。因此,中国ICP要努力开发中文信息精品。
7.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用来存贮信息的,数据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中国ICP要开发建设自己的数据库资源,保证数据库的规模、可用性、实效性和完整性。
8.人才
外国ICP进入中国市场后,会需要大量的本地专业人才,他们会凭借高薪高职等一系列方法挖走中国ICP中的专业人才。我国ICP要注意到这一点,提前采取措施,一方面提高人才的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中国人,他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中国ICP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9.建立一个行业规范组织
1999年4月8日,国内8家ICP(搜狐、新浪、chinabyte、网易、国中网、上海热线、赢海威、悠游)宣布成立“中国ICP联合发展高层会议”。这将是互联网上第一个自律组织,他们会加强行业自律,营造有序、自律、健康的网络环境。这为中国ICP的蓬勃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0.政府支持
振兴中国ICP,除了ICP自己的努力外,还要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如网站建设的规划问题、资金问题、建设过程中信息版权等一系列问题,依靠ICP自身是难以解决的,为了让中国ICP健康、正确地发展,为了壮大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力量,政府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网络与中国ICP的现状:“就如同一个餐馆,店面装修得宽敞整洁,环境美观舒适,厨房里各种菜、原料应有尽有,堆积如山,却是门可罗雀,人迹罕至,就是因为没有优秀的厨师给顾客们做出喷香的菜肴来。”现在正是中国ICP发展的好时期,在中国尚未“入世”前,充分利用相对平和的竞争环境,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不失时机地发展壮大,提前占领市场,建成一个个“饭菜飘香,门庭若市”的“中国餐馆”,不要让“洋厨师”在我们的“中国餐馆”内成为主厨。
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和基本原则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开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中国政府在综合权衡利弊后,决定加入WTO。我国加入WTO后,肯定利大于弊,关于“利”的文章很多,在此就不多谈了,我只想谈一点“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的方面要重视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弊”,任“弊”存在下去,我们应尽力变“弊”为“利”。中国“入世”后,在电讯业将允许外资在电讯领域中持有电讯公司最高49%的股权,增值服务及传呼服务可持股51%,中国政府将提供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届时将会有更多服务性行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这对我国ICP来说真是一“弊”。

我国的ICP刚刚产生不久,还处在市场培育阶段,技术手段落后、信息精品缺少、服务经验缺乏、服务质量不高,正准备积累经验大干一场时,外国ICP又要冲进来,这不能不算是入关带给我们的一“弊”。在中国,ICP真是一块肥肉,想想看,世界上会中文的人占人口总数的约1/5,人们对中文信息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而网上中文信息量还不到信息总量的1%,这样一个潜在的具有巨大价值的市场,任何一个清醒的商家都不会轻言放弃。其实,美国早已在做进军中国ICP市场的准备了。Yahoo公司已经建立了Yahoo中文网站,还计划今年在内地设立办事机构,以便更好地实现Yahoo中文网站的本地化。AOL、MSN等也已纷纷开始涉足中文领域,试图通过与中国IAP、ICP的合作,为将来的网上争夺预占卡位,最终目标是进入内地市场。而身为网民的中国用户,希望在互联网上看到更多优秀的中文站点,希望更快速地从站点获取高质的信息服务,至于它们是否是由国内的ICP提供,其实并不重要,他们的基本准则是“谁服务好就用谁”。中国的ICP暂时还可以依靠现行政策的保护,占有一席之地,而中国加入WTO后,那些在线服务业的大佬会随着整个市场的开放而涌入国门。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设备、良好的服务质量及丰富的经验,完全有可能占领中国ICP的仅存阵地。难怪有人急呼“狼”来了。
面对国外ICP的竞争和挑战,中国ICP该如何做才能化“弊”为“利”、自我改进呢?
1.战术上重视,战略上渺视
虽然国外的ICP实力较强,但我们也不必恐惧甚至退缩。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看到国外ICP的优点并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改进。既要有紧迫感、有压力,又要坚信通过我国众多人才的努力,中国ICP一定能赢得市场,取得胜利。
2.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我们毕竟都是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了解本国的风土人情,熟悉本国的国情、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容易把握用户的心理和企业的需求,易于和用户沟通。另外,中文毕竟是我们中国人的语言,我们对自己的母语最熟悉了,正如王选教授研制的北大方正汉字排版技术一样,虽然当时技术不如国外先进,资金也很少,但语言上我们占了优势。搞中文信息还是要靠中国人,在中文信息的理解和处理上我们占有绝对优势。
3.找好市场定位
网上信息资源无限,用户千差万别,ICP想做到面面俱到绝不可能,所以市场定位十分重要。国际著名金融服务公司道·琼斯,在Internet上开设了News/Retrveve财经信息检索系统,定位于全球各大金融、证券、投资机构,每个用户平均上网费用为每天5万元人民币,取得了较大成功。
4.走专业化信息服务道路
我国目前的信息服务是“什么都有式”,客户要什么信息它都有,只广不深,而今后要朝着面向专业信息服务的方向发展,要突出专业信息服务,开发信息的深度,提供信息的质,提供可用性强、针对性强的专业特色信息。用户使用网站时不是看它的规模大小,而是看它所提供信息的精度,能够快速提供更有用、最相关信息的站点才是精品网站。
5.以用户为中心,推行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就是网站根据用户的个人爱好、信息需求提供相应内容的服务。个性化服务要求以用户为中心,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针对用户提供信息。目前我国ICP的服务主要是“信息灌送式”,不管你乐意不乐意,用着用不着,统统把信息传给你,而今后要向“按需提供式“发展。国外许多网站都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如Yahoo推出了My Yahoo;Amazon根据读者用户的兴趣、思路甚至心情推荐图书,其总裁贝左斯说:“我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时刻琢磨用户希望得到什么。”这些成功的事例都应带给我们启示,及时快速提供给用户所想的信息的有效方法就是个性化服务。
6.信息精品开发
中国ICP能否生存取决于提供有价值的和日益丰富的中文信息精品。信息精品是ICP的精髓,当一个网站的信息精品丰富时,它自然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成为精品网站。因此,中国ICP要努力开发中文信息精品。
7.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是用来存贮信息的,数据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中国ICP要开发建设自己的数据库资源,保证数据库的规模、可用性、实效性和完整性。
8.人才
外国ICP进入中国市场后,会需要大量的本地专业人才,他们会凭借高薪高职等一系列方法挖走中国ICP中的专业人才。我国ICP要注意到这一点,提前采取措施,一方面提高人才的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中国人,他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中国ICP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9.建立一个行业规范组织
1999年4月8日,国内8家ICP(搜狐、新浪、chinabyte、网易、国中网、上海热线、赢海威、悠游)宣布成立“中国ICP联合发展高层会议”。这将是互联网上第一个自律组织,他们会加强行业自律,营造有序、自律、健康的网络环境。这为中国ICP的蓬勃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0.政府支持
振兴中国ICP,除了ICP自己的努力外,还要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如网站建设的规划问题、资金问题、建设过程中信息版权等一系列问题,依靠ICP自身是难以解决的,为了让中国ICP健康、正确地发展,为了壮大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力量,政府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网络与中国ICP的现状:“就如同一个餐馆,店面装修得宽敞整洁,环境美观舒适,厨房里各种菜、原料应有尽有,堆积如山,却是门可罗雀,人迹罕至,就是因为没有优秀的厨师给顾客们做出喷香的菜肴来。”现在正是中国ICP发展的好时期,在中国尚未“入世”前,充分利用相对平和的竞争环境,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不失时机地发展壮大,提前占领市场,建成一个个“饭菜飘香,门庭若市”的“中国餐馆”,不要让“洋厨师”在我们的“中国餐馆”内成为主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