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静地泡一壶茶,在等待清香沁入心脾的闲暇,思考着“育人,树桃李芬芳”这个话题:桃树和李树从不主动招引人,它们的花和果实飘出的香气会吸引人们在树下走来走去,时间一长,便走成了一条小路。于是我沿着这条路往回走,竟然穿越回了那段身为“桃李”的时光。
我是青涩未长成的果实,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又畏首畏尾,能做的只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完成吸收养分的任务,但很快到了产生质疑追求独立的年纪,身边又多了让我模仿的偶像。
那时候的周杰伦满足所有初中生的想象:歌词天马行空,旋律极其新颖,而且他看起来内敛低调,歌声中却又无比自信。
一个高中都没上,严格一些只能算是初中生的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年轻,当年拿了几乎音乐颁奖典礼的大满贯。想象一下,太酷了,那时候觉得有天赋的人真牛啊,不上学也可以红遍全球,让家人引以为傲。
无独有偶,升入高中后,韩寒又以崭新的”杂文大炮“进入我的视野。那时候的韩寒上头条一般都是充满火药味的炮轰,炮轰高考作文很蠢,不高考才能成才等言论,甚至有读者受他的文章影响而选择退学,当然他们很早就厌学,只是找了一个偶像底气更足罢了。于是从新概念作文开始,出书、出唱片、赛车,年少成名并不时抨击一些让人看不惯的行为,发表一些大多数人敢想却不敢表达的言论,一时洛阳纸贵,名气无人望其项背。但多年后再回头去看当时的二人,他们的言辞论调不过是每个少年都会经历的叛逆期罢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段时期且不可避免,回首往事,恐怕他们自己都会笑自己的吧。
年少轻狂的人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而趋于理智,这两位偶像人物现在都已为人父,肯定不会以自己当年的观点来教育子女了,更不会给孩子灌输:没事,学爸爸,不学习照样成才。不惑之年,看明白很多事情,曾经的年少轻狂,不想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如果被孩子问道“为何你如此成名?”答案可能是努力,天赋,学习,贵人相助,天时地利人和,而不会说:“因为你爹退学早,没上多少学啊!”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回看自己当年的执迷,甚至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所以立场不同,观点就不一样。我也以偶像的经验教训反思了自己当年有他们陪伴的初中与高中的那段时光,在那段人生的必经之路上,最值得庆幸的是我在叛逆之余还没忘了按部就班的学习! 这还要感谢我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先完成学习任务再谈其他。
带着对未来的茫然之心来到大学后,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以前只是心无旁骛的想着考大学,现在目标完成了,整个人散漫起来,我像挣脱了缰绳的小野马一样,漫无目的的游逛,学校周围的网吧,小吃,商场,范围不断扩大到半个城区。现在看来,当初还是顺其自然一些好啊,父母的望子成龙必定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其实所有的父母的小时候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只是我这个“桃李”有些后知后觉,从单词,语法,听力到会话,写作,阅读,每天不断地重复着这些科目,当一颗叛逆的心沉静下来,才发现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深奥,封闭在圆圈内的我永远不知道外面的未知世界多么让人期待,圆圈越大,与外界未知的接触面越大,就越意识到自己该提高一下学业水平了。
无论多么优秀的“桃李”也要从书本开始自己的旅程,就这样我尽力完成外教们布置的任务,但在当时都无法达到先生们的要求。他们坚实的步伐甚至比我手忙脚乱的奔跑还要快,他们认真工作的态度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生活态度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我。
外语在大学的所有专业里算是学习任务重的,因为每天都有新知识,但无论进度多么紧,我们始终能有时间去踢球,排球,乒乓球,甚至还分组轮流去外教家里做饭。我们学院先后来过5位日本外教:有来自名古屋的干瘦小老头堀田先生,他特别能喝啤酒,我们几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想合伙把他灌醉,结果每次都是我们先倒下,惭愧!有来自横滨的热爱环游世界的帅小伙矢野先生,他每次周游列国回来,都会把照片做成PPT,给我们滔滔不绝的讲解他的经历,既有在巴勒斯坦的惊魂一刻,也有在新加坡和捷克美女的浪漫约会。有来自北海道的文静端庄的藤田女士,她每次都会和我们说她爬在屋顶扫雪的危险经历。来自东京的伊藤先生,他穿着随意且邋遢,眼镜有酒瓶底那么厚,但是外圆内方,他对待教学可是很刻板到偏执的,有一次回答问题,我的发音不对,他甚至从讲台走到我面前,面对面纠正我的发音。
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接触的第一位日本外教,他是来自鹿儿岛的一个快乐的老头,矮壮矮壮的,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他是个日本人。他经常指着自己的鼻子对我们说“你们天天说的日本鬼,我也是!”
然后我们就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我并不能像《藤野先生》一文中,把先生们描写的那么细腻,但他们的工作态度都是一样的。在朗读课文时,即使一个单词发音错误,他都会立刻制止并纠正,不厌其烦地纠正,一个假名写的有错误,就在黑板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他们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都细致入微,细致到我们都认为多此一举。
在一起大概2年时间,我们深刻感受到外教和中国教师的不同,每次我们和中国助教申请一些课外活动时,得到的答案总是“学习任务完成了么?马上要考级了!”但是在外教那里,得到的答案一定是“玩什么?玩一玩也好!”“学习很重要,但不要忘记生活。”这是从每一个外教身上流露出的气质。
渐渐我们对日本外教的偏见消除了。在加治佐先生即将回国之时,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在教室里起立齐唱小虎队的《一路顺风》,那场面仿佛就在眼前,他一开始还能跟着我们一起唱,到后来竟然蹲在讲桌后哭泣起来,这个每天总是很快乐的60多岁的老头那一刻哭得像个孩子,我们上讲台围住他坚持把歌唱完,他安慰我们:“泣くな!泣くな!(别哭,别哭!)”
下课后,他站在门口等着我们走出教室,他与每个人握手拥抱,一个即将离开我们的慈祥而严厉的日本老头,他也许并不知道用“桃李”来形容我们,但是我们一定会用“园丁”来称赞他,不言桃李,不谈奉献,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短暂相聚后,却终将天各一方。
“报告!”办公室门口的学生把我拉回了现实,扑鼻的香气此刻已经溢满了整个房间,只见壶中的茶叶沿着那条桃李之路一片一片向壶底沉去……
我是青涩未长成的果实,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又畏首畏尾,能做的只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完成吸收养分的任务,但很快到了产生质疑追求独立的年纪,身边又多了让我模仿的偶像。
那时候的周杰伦满足所有初中生的想象:歌词天马行空,旋律极其新颖,而且他看起来内敛低调,歌声中却又无比自信。
一个高中都没上,严格一些只能算是初中生的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年轻,当年拿了几乎音乐颁奖典礼的大满贯。想象一下,太酷了,那时候觉得有天赋的人真牛啊,不上学也可以红遍全球,让家人引以为傲。
无独有偶,升入高中后,韩寒又以崭新的”杂文大炮“进入我的视野。那时候的韩寒上头条一般都是充满火药味的炮轰,炮轰高考作文很蠢,不高考才能成才等言论,甚至有读者受他的文章影响而选择退学,当然他们很早就厌学,只是找了一个偶像底气更足罢了。于是从新概念作文开始,出书、出唱片、赛车,年少成名并不时抨击一些让人看不惯的行为,发表一些大多数人敢想却不敢表达的言论,一时洛阳纸贵,名气无人望其项背。但多年后再回头去看当时的二人,他们的言辞论调不过是每个少年都会经历的叛逆期罢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段时期且不可避免,回首往事,恐怕他们自己都会笑自己的吧。
年少轻狂的人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而趋于理智,这两位偶像人物现在都已为人父,肯定不会以自己当年的观点来教育子女了,更不会给孩子灌输:没事,学爸爸,不学习照样成才。不惑之年,看明白很多事情,曾经的年少轻狂,不想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如果被孩子问道“为何你如此成名?”答案可能是努力,天赋,学习,贵人相助,天时地利人和,而不会说:“因为你爹退学早,没上多少学啊!”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回看自己当年的执迷,甚至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所以立场不同,观点就不一样。我也以偶像的经验教训反思了自己当年有他们陪伴的初中与高中的那段时光,在那段人生的必经之路上,最值得庆幸的是我在叛逆之余还没忘了按部就班的学习! 这还要感谢我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先完成学习任务再谈其他。
带着对未来的茫然之心来到大学后,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以前只是心无旁骛的想着考大学,现在目标完成了,整个人散漫起来,我像挣脱了缰绳的小野马一样,漫无目的的游逛,学校周围的网吧,小吃,商场,范围不断扩大到半个城区。现在看来,当初还是顺其自然一些好啊,父母的望子成龙必定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其实所有的父母的小时候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只是我这个“桃李”有些后知后觉,从单词,语法,听力到会话,写作,阅读,每天不断地重复着这些科目,当一颗叛逆的心沉静下来,才发现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深奥,封闭在圆圈内的我永远不知道外面的未知世界多么让人期待,圆圈越大,与外界未知的接触面越大,就越意识到自己该提高一下学业水平了。
无论多么优秀的“桃李”也要从书本开始自己的旅程,就这样我尽力完成外教们布置的任务,但在当时都无法达到先生们的要求。他们坚实的步伐甚至比我手忙脚乱的奔跑还要快,他们认真工作的态度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生活态度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我。
外语在大学的所有专业里算是学习任务重的,因为每天都有新知识,但无论进度多么紧,我们始终能有时间去踢球,排球,乒乓球,甚至还分组轮流去外教家里做饭。我们学院先后来过5位日本外教:有来自名古屋的干瘦小老头堀田先生,他特别能喝啤酒,我们几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想合伙把他灌醉,结果每次都是我们先倒下,惭愧!有来自横滨的热爱环游世界的帅小伙矢野先生,他每次周游列国回来,都会把照片做成PPT,给我们滔滔不绝的讲解他的经历,既有在巴勒斯坦的惊魂一刻,也有在新加坡和捷克美女的浪漫约会。有来自北海道的文静端庄的藤田女士,她每次都会和我们说她爬在屋顶扫雪的危险经历。来自东京的伊藤先生,他穿着随意且邋遢,眼镜有酒瓶底那么厚,但是外圆内方,他对待教学可是很刻板到偏执的,有一次回答问题,我的发音不对,他甚至从讲台走到我面前,面对面纠正我的发音。
我印象最深的自然是接触的第一位日本外教,他是来自鹿儿岛的一个快乐的老头,矮壮矮壮的,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他是个日本人。他经常指着自己的鼻子对我们说“你们天天说的日本鬼,我也是!”
然后我们就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我并不能像《藤野先生》一文中,把先生们描写的那么细腻,但他们的工作态度都是一样的。在朗读课文时,即使一个单词发音错误,他都会立刻制止并纠正,不厌其烦地纠正,一个假名写的有错误,就在黑板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他们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都细致入微,细致到我们都认为多此一举。
在一起大概2年时间,我们深刻感受到外教和中国教师的不同,每次我们和中国助教申请一些课外活动时,得到的答案总是“学习任务完成了么?马上要考级了!”但是在外教那里,得到的答案一定是“玩什么?玩一玩也好!”“学习很重要,但不要忘记生活。”这是从每一个外教身上流露出的气质。
渐渐我们对日本外教的偏见消除了。在加治佐先生即将回国之时,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在教室里起立齐唱小虎队的《一路顺风》,那场面仿佛就在眼前,他一开始还能跟着我们一起唱,到后来竟然蹲在讲桌后哭泣起来,这个每天总是很快乐的60多岁的老头那一刻哭得像个孩子,我们上讲台围住他坚持把歌唱完,他安慰我们:“泣くな!泣くな!(别哭,别哭!)”
下课后,他站在门口等着我们走出教室,他与每个人握手拥抱,一个即将离开我们的慈祥而严厉的日本老头,他也许并不知道用“桃李”来形容我们,但是我们一定会用“园丁”来称赞他,不言桃李,不谈奉献,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短暂相聚后,却终将天各一方。
“报告!”办公室门口的学生把我拉回了现实,扑鼻的香气此刻已经溢满了整个房间,只见壶中的茶叶沿着那条桃李之路一片一片向壶底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