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描述: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開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迅速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设计相对单一的策略难以圆满应对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一些研究者又试图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寻求系统性教学策略。本研究在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的“单元整组教学”五种实施策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探索的。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 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组教学”作为新课程背景下一种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尝试,针对新教材体系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这种模式把握整体,着眼细节,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在内容选择、教法设计、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别于以往独立的按课教学,能更好的体现新教材按内容编排的设计意图。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单元整组教学策略便孕育而生。
◆观点阐述:
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的差别反映着他们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成绩提高成正比。本研究的“单元整组教学”五种实施策略,均体现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的设计思想,旨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同题阅读,一一对比策略
同题阅读,一一对比策略简单讲就是同类对比策略。具体而言是指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一对象(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同类对比策略的基本教学流程依次为:典型课例、初读感知;深入感悟、体验写法;同组类比、领悟异同;实践体会、学以致用。如在“体会不同作家写宇宙知识的写作风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就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宇宙知识的两篇文章《太阳》和《月球之谜》一起进行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一文中太阳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大概教学过程如下:初读课文,概括太阳的特点;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细读课文,感悟用词的准确和严谨有趣的语言特点;感情朗读,读出趣味;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文的特色。接着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与《月球之谜》这篇文章一一对比学习《月球之谜》,并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直至学习本单元的后面几课写科技成果的文章,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事物,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此策略可广泛用于写同一类事物的几篇课文的教学。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三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策略,在同一文体或不同文体就写作方法、选材组材、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
◆效果分析:
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同一主题,层层感悟策略
◆观点阐述: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思想和主题虽然相同,但写作的角度不同。因此其基本教学流程可依次归纳为:课前准备、搜集资料;读文悟情、各有侧重;交流展示、深化主题。如以三下第七单元一组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的课文教学为例对此展开说明。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表达对和平的热爱;有记叙文,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有新闻报道,报道了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整单元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逐课阅读的同时层层感悟整单元蕴含的情感内涵,从小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和友好的意识。具体如下:⒈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为学文做情感铺垫。⒉读文悟情、各有侧重——《太阳是大家的》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快乐气氛,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一面五星红旗》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随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爱国与国际理解之情。《卖木雕的少年》学习通过直接描写表达人物活动的写法,培养国际友好精神。《中国国际救援队》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找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激发国际主义情怀。⒊交流展示、深化主题——组织学生召开一个“世界是大家的“为主题的交流会,学生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图片,或介绍世界各地人们的风土人情,讲述世界人们团结友爱的故事,或交流自己的学习本单元后的感受等,通过展示与交流升华学生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效果分析:
此策略从“初步感知”到“侧重体验”再到“深入感悟”,能集中把握单元“主题”,课内持续反复渗透,有利于学生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熏陶,言行得到净化。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以读代讲,课课诵读策略
◆观点阐述:
教材中某些单元的文字通俗,内容易懂。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训练,就可采用这个策略。其基本教学流程可依次提炼为:整体感知、了解大概;学习字词、扫清障碍;以读代讲、理解感悟;诵读展示、升华感情。
◆效果分析:
课堂小练笔的实行,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单元整体的感悟,提高了单元习作能力,并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当然,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基于多种考虑,因为在现实情况中会有大量的可变因素影响着策略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运用策略,不断总结策略,不断修正策略,以让策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学策略的研究開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迅速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设计相对单一的策略难以圆满应对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一些研究者又试图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寻求系统性教学策略。本研究在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的“单元整组教学”五种实施策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探索的。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 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组教学”作为新课程背景下一种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尝试,针对新教材体系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这种模式把握整体,着眼细节,优化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在内容选择、教法设计、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别于以往独立的按课教学,能更好的体现新教材按内容编排的设计意图。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单元整组教学策略便孕育而生。
◆观点阐述:
教师取得的教学效果的差别反映着他们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差别,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成绩提高成正比。本研究的“单元整组教学”五种实施策略,均体现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的设计思想,旨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同题阅读,一一对比策略
同题阅读,一一对比策略简单讲就是同类对比策略。具体而言是指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一对象(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较、分析中体会到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同类对比策略的基本教学流程依次为:典型课例、初读感知;深入感悟、体验写法;同组类比、领悟异同;实践体会、学以致用。如在“体会不同作家写宇宙知识的写作风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就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宇宙知识的两篇文章《太阳》和《月球之谜》一起进行教学。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一文中太阳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大概教学过程如下:初读课文,概括太阳的特点;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细读课文,感悟用词的准确和严谨有趣的语言特点;感情朗读,读出趣味;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文的特色。接着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与《月球之谜》这篇文章一一对比学习《月球之谜》,并总结出它们的异同,直至学习本单元的后面几课写科技成果的文章,最后迁移到“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事物,表达自己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此策略可广泛用于写同一类事物的几篇课文的教学。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三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就可以采用这一教学策略,在同一文体或不同文体就写作方法、选材组材、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
◆效果分析:
这种比较学习强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有助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同一主题,层层感悟策略
◆观点阐述: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思想和主题虽然相同,但写作的角度不同。因此其基本教学流程可依次归纳为:课前准备、搜集资料;读文悟情、各有侧重;交流展示、深化主题。如以三下第七单元一组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的课文教学为例对此展开说明。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表达对和平的热爱;有记叙文,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有新闻报道,报道了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整单元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逐课阅读的同时层层感悟整单元蕴含的情感内涵,从小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和友好的意识。具体如下:⒈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收集查找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国际友好的故事,为学文做情感铺垫。⒉读文悟情、各有侧重——《太阳是大家的》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快乐气氛,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一面五星红旗》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随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爱国与国际理解之情。《卖木雕的少年》学习通过直接描写表达人物活动的写法,培养国际友好精神。《中国国际救援队》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找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激发国际主义情怀。⒊交流展示、深化主题——组织学生召开一个“世界是大家的“为主题的交流会,学生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图片,或介绍世界各地人们的风土人情,讲述世界人们团结友爱的故事,或交流自己的学习本单元后的感受等,通过展示与交流升华学生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效果分析:
此策略从“初步感知”到“侧重体验”再到“深入感悟”,能集中把握单元“主题”,课内持续反复渗透,有利于学生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熏陶,言行得到净化。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以读代讲,课课诵读策略
◆观点阐述:
教材中某些单元的文字通俗,内容易懂。学生理解障碍小,而且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训练,就可采用这个策略。其基本教学流程可依次提炼为:整体感知、了解大概;学习字词、扫清障碍;以读代讲、理解感悟;诵读展示、升华感情。
◆效果分析:
课堂小练笔的实行,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单元整体的感悟,提高了单元习作能力,并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教学策略是教学理论的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当然,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基于多种考虑,因为在现实情况中会有大量的可变因素影响着策略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运用策略,不断总结策略,不断修正策略,以让策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