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手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这重大意义。阐述了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并就我国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提出了几点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培养
阅读是人类进行信息获取、知识累计、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学业上的进步,对于处在人生发展初期的学生而言,更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定位,建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阅读能力对于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以及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至现阶段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阅读能力也可以说是对信息或载体的一项感知能力,阅读能力单纯是“看”的字面意思,是更深层次的达到全面理解、总结概括、判断鉴析等综合能力。因此,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当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度理解以及评价分析等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养成学生一生的阅读思维、思考思维的能力,在学习的基本课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果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生存的必要手段,就业、工作、理财、社交都可以通过阅读能力和多年的阅读积累达成目标。中学生是国家的新生代栋梁,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国民建设的重要手段,文化的传承也是评价国家能力的硬性指标,因此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个人、教育事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意义。
二、我国中学生阅读现状
(一)阅读时间缺乏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的前提下,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才间的竞争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繁重,课堂知识的繁重和各类考试的压力大大减少了学生的业余时间,而因为繁重的学习时间,在课余时间中,学生更愿意选择运动、休息等非脑力活动,可以进行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非常少。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学生往往背负了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很少有精力进行课外知识的阅读,甚至家长和教师也没有在阅读方面进行督促,导致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
(二)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面有限
中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足和繁重的学习压力,直接影响到阅读面和阅读目的不正确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中,甚至高校入取的学生中阅读仅限于教科书。有研究数据表明,约50个城市中的学生中只有29%的学生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但其中50%的阅读学生,是将课外读物作为消遣娱乐。极少有学生将阅读作为提升能力,扩大知识面的工具。
(三)阅读内容的层次问题
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应考虑阅读时间和阅读面之外,阅读题材的内容也是应着重关心的问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接受的信息对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外阅读的读物中,我们不难发现类似言情小说、武侠科幻小说等读物,相对于四大名著或古今中外的经典课外作品,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轻松易读的小说读物或者与当代学生产生共鸣的流行作品。这类读物的共同特点是肤浅、碎片化甚至是低俗功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增多,加之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缺乏重视,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中接触到带有低俗淫秽或者暴力色彩的读物,而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的阶段,对于课外读物很难掌握,因此,这类题材的读物将给学生未来的成长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三、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措施
(一)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传统的教材知识对于现代学生的思想成长、心理成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增加学生对经典的课外读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针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入手,积极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减负的政策,可以适当减少学生每日课节数量,同时做好教育监管,避免违规补课行为,减少学生负担;其次,可以适当增加阅读课,老师选择合适的题材读物,列出大纲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后进行读后感言的讨论。类似这种阅读的教学制度在西方国家应用甚广;再次,布置阅读作业,家长可以陪同共同完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提升学生阅读面和阅读水平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阅读和获得阅读内容的主要来源,甚至对部分偏远地区来讲,语文书本是唯一的读物。所以,笔者认为应对语文教材的内容和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文本题材较为单一,主要以散文和含有政治色彩的文章为主,课本题材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所以应对语文教材文本的编排进行改革,丰富课本文章题材,纳入诗歌、科普、应用等形式的文章。使学生课内学习的题材和获得信息更多元化。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思想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课程,而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明显不能实现最初的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建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教师在授课中应避免对课文进行解读,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引领学生领悟精髓,探讨意见,给予学生自我想象的空间,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另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组织阅读小组,调动学生间的阅读氛围,并定期开展阅读心得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大学生阅读面。
(三)加强家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家庭的阅读氛围是带动学生阅读的重要方法。一方面,社会应该重视家庭阅读的重要性,单位可以设立读书室,鼓励员工读书。另一方面,家长应该重视父母教育的带动性,在家里多储备有意义的书籍,定期读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总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姚林群.阅读能力表现:要素、水平与指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2,(15):35-39.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大学出版社2001,(12):32-33.
[3]胡富增.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策略[J].知识经济,2008,(10):164-165.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能力 阅读培养
阅读是人类进行信息获取、知识累计、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学业上的进步,对于处在人生发展初期的学生而言,更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定位,建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阅读能力对于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以及学生阅读现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至现阶段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阅读能力也可以说是对信息或载体的一项感知能力,阅读能力单纯是“看”的字面意思,是更深层次的达到全面理解、总结概括、判断鉴析等综合能力。因此,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当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深度理解以及评价分析等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养成学生一生的阅读思维、思考思维的能力,在学习的基本课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果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生存的必要手段,就业、工作、理财、社交都可以通过阅读能力和多年的阅读积累达成目标。中学生是国家的新生代栋梁,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国民建设的重要手段,文化的传承也是评价国家能力的硬性指标,因此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个人、教育事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意义。
二、我国中学生阅读现状
(一)阅读时间缺乏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的前提下,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才间的竞争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繁重,课堂知识的繁重和各类考试的压力大大减少了学生的业余时间,而因为繁重的学习时间,在课余时间中,学生更愿意选择运动、休息等非脑力活动,可以进行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非常少。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学生往往背负了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从而很少有精力进行课外知识的阅读,甚至家长和教师也没有在阅读方面进行督促,导致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
(二)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面有限
中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足和繁重的学习压力,直接影响到阅读面和阅读目的不正确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中,甚至高校入取的学生中阅读仅限于教科书。有研究数据表明,约50个城市中的学生中只有29%的学生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但其中50%的阅读学生,是将课外读物作为消遣娱乐。极少有学生将阅读作为提升能力,扩大知识面的工具。
(三)阅读内容的层次问题
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应考虑阅读时间和阅读面之外,阅读题材的内容也是应着重关心的问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接受的信息对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外阅读的读物中,我们不难发现类似言情小说、武侠科幻小说等读物,相对于四大名著或古今中外的经典课外作品,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轻松易读的小说读物或者与当代学生产生共鸣的流行作品。这类读物的共同特点是肤浅、碎片化甚至是低俗功力。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渠道增多,加之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缺乏重视,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中接触到带有低俗淫秽或者暴力色彩的读物,而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的阶段,对于课外读物很难掌握,因此,这类题材的读物将给学生未来的成长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三、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措施
(一)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传统的教材知识对于现代学生的思想成长、心理成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增加学生对经典的课外读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针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入手,积极进行改革,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减负的政策,可以适当减少学生每日课节数量,同时做好教育监管,避免违规补课行为,减少学生负担;其次,可以适当增加阅读课,老师选择合适的题材读物,列出大纲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阅读后进行读后感言的讨论。类似这种阅读的教学制度在西方国家应用甚广;再次,布置阅读作业,家长可以陪同共同完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提升学生阅读面和阅读水平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阅读和获得阅读内容的主要来源,甚至对部分偏远地区来讲,语文书本是唯一的读物。所以,笔者认为应对语文教材的内容和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文本题材较为单一,主要以散文和含有政治色彩的文章为主,课本题材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所以应对语文教材文本的编排进行改革,丰富课本文章题材,纳入诗歌、科普、应用等形式的文章。使学生课内学习的题材和获得信息更多元化。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思想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课程,而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明显不能实现最初的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建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教师在授课中应避免对课文进行解读,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引领学生领悟精髓,探讨意见,给予学生自我想象的空间,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另外,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组织阅读小组,调动学生间的阅读氛围,并定期开展阅读心得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大学生阅读面。
(三)加强家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家庭的阅读氛围是带动学生阅读的重要方法。一方面,社会应该重视家庭阅读的重要性,单位可以设立读书室,鼓励员工读书。另一方面,家长应该重视父母教育的带动性,在家里多储备有意义的书籍,定期读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总之,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完成。
参考文献:
[1]姚林群.阅读能力表现:要素、水平与指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2,(15):35-39.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大学出版社2001,(12):32-33.
[3]胡富增.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策略[J].知识经济,2008,(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