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提高“思想生产力”?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vl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思想生产应当是多元的、多彩的,而中国的思想生产仍趋于一元化,所以中国需要大大提高思想生产力。
  
  正确的、深刻的、美好的思想,本身就是生产力。它既可以直接地生产出精神,也可以有效地生产出物质。因此思想生产的能力高低、大小,尤其是能力的实或虚,都代表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质量。任何时候中国都需要思想、思想家,尤其需要具有真正社会效应的思想家。这就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生产力,而且将思想生产力演变成社会总体生产力的人。
  几千年来中国的思想生产力时高时低,在很多的时候又表现平平,而且又不乏下滑态势。
  说古代中国曾是思想大国,绝对有道理。单是春秋战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不过“百家”中有多少起到了治世、治国的实际效应,这倒是值得研究的。像道家是探讨“纯精神”、“纯思想”的,虽然对于开发人的智能有一定作用,但很少有人依靠那样的“道”去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后来被独尊的儒家思想,除了催化出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之外,就是强化了以“学而优则仕”为主调的死板科举。而含有一点人性关怀意味的墨家,以及直接关注民事的农家,却常常处在被冷落的状态中。
  从古至今中国对思想的研究,大多是对政治思想的研究。思想的一元化,尤其是走向了极端化,必将导致思想生产力的禁锢、停滞、僵化。
  真正的思想生产、优质的思想生产,应当是多元的、多彩的,包括意识生产、理念生产、信条生产,包括信仰生产、思维生产、情感生产,包括对种种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正确判定标准的生产。这其中,道德生产应当占很大的比重。
  中国古代的思想生产,往往以生产各式理论式的思想教条为主,与普遍的国民心理、国民行为有较大的隔膜感。加之自然科学的滞后,思想更难实现多元化、多彩化。
  在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后,一时间出现了思想的多维化、多序化、多态化局面,成绩很大。但经不起市场能量、功利强风的冲击和扫荡,思想的应有秩序和必备理性也就趋乱趋伪,致使浮躁、虚奢、浅陋的风气日盛。连思想专业户也日益变成思想的戏子或贩子(也不乏油子、痞子、骗子)。而借用思想所生产出的产品,有的仅仅是对社会无大害(这当然也应当尊重)而已,真正有实益、有大益的产品并不多。
  中国的思想生产,尤为疲软的是道德生产。到目前为止,中国对什么是现代道德,什么是文明含量很高的现代道德,包括义与利的科学辩证关系,尚处于懵懂状态。
  中国仍需要大大提高思想生产力。如何提高?头一条就是使思想本身提高成为大思维、大思考、大思辩。第二条就是使思想生产由小生产提升为大生产,从而生产出大政治、大经济、大文化、大科学、大教育、大道德。
  大政治是指由对各种小“本位”(如阶层本位、集团本位、群伙本位、家族本位)的利益关注,扩大为对国民总体生存状态的关注,继之扩大为对世界大前途的关注。
  大经济是指由一区一地、一行一业、一群一伙的财富占有扩大为全国性、国际性的财富增殖。
  大文化是指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善于进行正效应和负效应的双重审视,并善于对负效应做出有力的匡正和沙汰。
  大科学是指对宏观世界善于进行广角式的观察,和对微观世界善于进行入深入微的透视。
  大教育是指将人本身、人性本身的改善作为关注基点,力求使人本身不要成为知识的奴隶而成为知识的主人。
  大道德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言:实现“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相统一”,即培养出既有文明素养,又有鲜活性格的人。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多而枯燥乏味。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