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辟邪,素菊思亲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插柳
  仲春万物发,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而其来源,有多个说法。其一,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传说是与避免疾疫有关。因为清明时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所以人们也有镇压疾病,让人身体健康的希冀。“漏泄春光有柳条”昔日人们见柳树随处可生,慕其生命力顽强,尤其希望从其柔韧中获得生命绵韧悠长的神奇力量。其二,杨柳依依,更轻轻触动着人们对逝者的不舍与难分及对生命的眷恋与珍视,再加上“柳”与“留”音近,人们折柳赠别,愿春常在,随处可生。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到了唐代以后,佛教传入,观世音手持柳枝,更将杨柳赋予辟邪镇恶神功,人们称其为“鬼怖木”,渐渐将其古老含义与实用心理融为一体,形成“取杨柳著户上,百鬼不入家”的风俗,不少家庭还在祖先神位插上柳枝,以挡避无人拜祭的游魂侵扰。
  祭品要用烧猪
  烤烧猪是广东祭祖的重头戏,红皮赤壮,寓意宏图大展。很早以前就有“太公分猪肉”的说法,所谓“猪肥屋润”,那是因为当时家里有大猪就说明生活水平很不错,所以每年过清明,一个家族就会挑出最大的猪来拜山,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并许下良好的祝愿。
  在清明几天前,家中就开始忙碌。男子大多到店铺预订烧猪。古时祭祀,级别与祭品十分讲究,所谓“诸侯之祭,牲牛曰大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普通民众则只能以猪鸡为祭品,这,自是古礼所限,但因随手可获,也就延续千年,渐成规例。
  要吃蔗和荞头
  在珠三角的南海和顺德等地,清明流行吃甘蔗,而且吃法颇有讲究。大家认为,清明吃甘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甘蔗为青玉蔗。因甘蔗为青,对应春天,再加上甘蔗“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对于扶老携幼,漫山踯躅,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拜山者来说,可谓时令佳物。此外,大嚼甘蔗,暗示子孙齿固身壮,代有传人。吃甘蔗的时候,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在顺德,扫墓带上甘蔗还有更深的用意,主要是便于他人识别。通常是在拜祭后,大家在坟前将甘蔗削皮,吃甘蔗时要把蔗渣留在坟墓周围,以作标识,表明此坟墓已有后代拜祭过。
  除了甘蔗,荞菜也为清明时令蔬菜,因“荞”、“轿”音近,也暗含祖先乘轿回家的意思。人们更将所分烧肉带回家中,烹制荞菜炒烧肉,让家中女子分享祖先带来的余荫。
  拜祭用的纸钱有讲究
  拜祭用的纸钱一般用金银两种。其实,纸钱以前大多以竹制成,故称“竹纸”、“土纸”或“粗纸”,《顺德县志》记载碧江出竹纸。纸钱上有图案,黏以金、银箔片,分别称“金纸”、“银纸”。金纸大多用于祭祀神明或作福,银纸用于祭祀先祖或游魂。不过,也有将先祖视为神明,或先祖曾官高禄厚,后辈也让他们提高待遇,享受金纸。比较讲究的家庭,先人去世三年内多只用银纸,以其洁素,寄托哀思。
  拜祭完要在碑石上压三张纸钱
  待到一切妥定,人们多在碑石上用石头压上三张纸钱,表示已拜祭祖先,而非无后孤魂,也让其他陆续后来者看到自己的一片孝心,这,就是所谓的“迮纸”,如今,“迮纸”仍在许多乡村中为清明婉称。
  拜祭宜选用白色的菊花,穿着素色衣服
  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鲜花来对先人表达敬意。我国古代把菊花当做寄托之花,有思念和追忆之意。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不妨搭配一些绿草,以及百合和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又被称为长寿菊,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拜祭最好不要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宜穿素色。清明当日多是阴雨绵绵,应当适时添衣,随带雨具,防止在祭祖活动中受寒、淋雨。这个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大家踏青穿著还要注意透气性、保暖性和吸湿性。
其他文献
制毡是游牧民族的一大发明。  在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罗布泊楼兰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约公元1世纪至3世纪时的毡帽,而在以后新疆出土的毡片、毡靴等更是不计其数。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远嫁于乌孙汗王为妻的细君公主曾有诗云:“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窿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描绘出了游牧民族的居住方式-—住毡房的情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胡腾儿》一诗中,有“扬眉动
期刊
[摘 要]地处沿海的广东,得风气之先,电影制作起步早。1924年广东电影制作开始起步,但整个民国时期,广东电影公司规模小,出品电影数量有限。新中国建立后,电影体制改革,1956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成立后,拍摄多部经典电影,影响力迅速扩大。改革开放后,广东电影制作走在全国前列,出品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经典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南国电影风格。1992年以后,广东电影制作步入市场化时代,走向新的转型。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大乐园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艺术培训形式,它将文化艺术培训和文化艺术汇演结合起来,有中方派出艺术家到华人聚集国家主要面向华裔举行的一种中华文化学习交流的方式和平台,从人员的选拔到艺术团队最终的汇演结束,在任何一个方面都要求科学、合理的协调管理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举行。本文从扁平化管理理论出发,探讨了中华大乐园活动在管理上的一些显著特点及出现的相应问题,特别是结合乐园活动的具体实际,根据
期刊
每逢清明时节,在江苏泰州溱潼镇里下河地区,有一个古老的民俗活动——溱湖会船。  在溱湖会船节的那一天,四乡八镇数百上千条会船云集溱湖,上万船民来此聚会,  举办富有民俗特色的会船节,其恢宏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的争赛、多姿多彩的表演,  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  溱湖会船也被部分海内外人士盛赞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  同仇敌忾 爱国御侮  溱湖会船形成的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地方特
期刊
[摘 要]乡村历史记忆工程散落在云浮市的各个角落,这也使它成为一盏亮点,唤起了市民的记忆,悠久的乡村历史记忆文化与博物馆相结合,实现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融合发展,让群众有更多的文化獲得感。  [关键词]博物馆 乡村历史记忆工程 相互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持,是我们最浓厚的文
期刊
在群山叠翠千峰竞秀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省祁门县牯牛降主峰之下,有座始建于南唐距今千余年的古村历溪。历溪依山傍水远离尘嚣空气至纯,踏上密布岁月青苔的舜溪古桥,满目皆是葱翠茶山。桥下发源于牯牛降大历山巅的清澈舜溪河环村潺潺流过,成群的野生石斑鱼逆流嬉戏,四季流淌着一个个古老而神奇的美丽传说,让人仿佛踏进了古色古香的世外桃源。伫立在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桥上遥想当年,这古代通往牯牛降的
期刊
道家的人物,除老子、庄周外,我以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最具仙骨道风,因此也成了他的忠实“粉”。在我眼里,吕洞宾是率性而为的神仙,除暴安良,嫉恶如仇,有时也会使点小性子,将事情给搞砸了,可谓“亦道亦侠亦俗人”。不过,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如今的地位多少有些尴尬,而我也一直想有一个与道教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非常幸运的是,丙申腊冬,我受邀参加“武汉长春观丙申传戒法会”,得以见证历史,一窥道教全真派门下的传
期刊
[摘 要]文化馆建设是当今中国精神文明风貌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城市、新中国建设的有效支撑,尤其是在现代物质生活相对满足、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的时代,我们应当对社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将社会资源投入到文化馆建设中来,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念,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促进文化馆建设。基于此,本文将对社会资源整合为基础的文化馆建设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文化馆 社会资源 资源整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
期刊
何谓匠心?  拿起铁锤,认认真真把烧红的钢,锻造成锋利耐用的厨刀,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这就是匠心。  如同顺德徐城记刀具的掌门徐耀城,  祖上从民国开始创业,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六代都是刀匠。  而他也在顺德陈村做了30多年的厨具和厨刀,并建立了自己的刀具厂——徐城记。  徐城记厨刀的质量如何?  几年前,一位卖白斩鸡的鸡贩从深圳找上门,要求再买一把徐城记以前出品的厨刀。因为这名鸡贩一直使用同
期刊
我国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  千百年来,  渔民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和独具一格的海岛风俗,  海船装饰就是其中最为突出、最富特色的一部分。  装饰民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重要表现,它不单单表现在外表的装饰,  更有其内在的深层涵义和功能。  渔船装饰也不例外。  它基于海洋的土壤,更有深刻的意义和功用目的:  船眼睛  旧时,大凡渔船都有一对明亮清澈的大眼睛,嵌在船头两边。其形状似扁平半球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