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圈的痴人痴相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ng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处所言之“痴”,并非“痴傻”“痴呆”,而是“痴迷”“执著”。执著方能成功。纵观古今文化圈,不知有多少文化名人因“痴”而成就辉煌,上演了一部部成名成家的励志剧。
  王羲之: 痴得可爱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痴心于书法,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端来馍馍和蒜泥,催他用餐。此时,他正写得入迷,哪听得到书童的催促。书童无奈,只好去请夫人。不料,夫人来到书房时,却见王羲之满口乌黑,手里还捏着一块沾满墨汁的馍馍。原来,他痴迷在书艺之中,竟然把墨汁当成了蒜泥。见夫人前来,他还傻呵呵地夸道:“夫人今日做的蒜泥特别香!”那副痴态,宛如一个顽童,令人爱不忍责。
  黎澍: 痴得可笑
  黎澍是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读书研究时的专注是出了名的,就是炸雷也惊不醒他。有一天,他正在家中潜心做学问,一贼入室,见他正老僧入定一般沉醉于学海,便大大咧咧、从容不迫地拎走了一台录音机。黎澍他老人家倒好,仍纹丝不动地兀自端坐案前,埋首书中,全然不察。他实在是太过痴迷了,心无旁鹜,目不斜视,耳不兼听,竟然在眼皮底下白白送给小偷一件大礼。这个“笑话”千里传扬,闻者无不为之捧腹,为之动容,却不能不在喷饭之余又肃然起敬!这可真是出神入化、百里挑一的“痴”啊!
  黄裳: 痴得可怜
  黄裳是现代著名藏书家,他爱书如命,雅好收藏,每天必逛书肆,否则便从手心痒进内心,再痒彻脚心,真是到了发痴的程度。有一次,他在一个月内竟倾其所有,购得四五十种善本古籍,几至无米下锅,只能可怜兮兮地伴着“书饼”充饥捱日子。对自己这种爱书胜于爱命的痴劲,他非但没有一丝悔意,反而引为骄傲之举,沾沾自喜道:“举债收书,真少年得意之事!”他甚至还想钤一方印,曰“小燕吴痴”,以志其痴行,可谓“痴”到境界了。黄裳先生正是凭借手中这些绝等宝贵的书籍,挖掘出旁人不能企及的材料,写出了他人无法比肩的经典文章。
  刘继卣: 痴得可怕
  刘继卣是当代杰出的画家,堪称画虎高手,他最爱画威风凛凛、腾跃勃动的兽中之王。有一天,他带着3岁的女儿刘葵去动物园写生。一作画,他的身心就痴痴地定格在画板上。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游客早已散去,他也画完了最后一张速写,这才感到腹中咕咕有声,正闹“空城计”呢。于是他收起画具,打道回府。一进家门,其妻见他天马行空般独自归来,连忙问道:“怎么就你一人回来,孩子呢?”“孩子?”刘继卣始则一愣,继则一惊,方想起孩子是跟他一起去的西郊公园,顿时吓出一身冷汗,立即拔腿飞身而去,直奔开往动物园的电车。这等痴劲如酿成恶果,不堪设想,真真令人后怕。
  赵丹: 痴得可恨
  赵丹是当代著名电影艺术家,一心扑在电影事业上,痴得九条牛也拉不回来。有次在外景地给妻子黄宗英写信,他一边写信还一边走神到剧情中去。一心难以二用,于是,他不仅自家的地址记不清了,就连自己老婆的名字也模糊了,将妻名误作“黄宗宗”。幸好邮递员十分负责,才让这封“死信”复活,将信交到了其妻手上。对此,黄宗英哭笑不得,于是提笔回信,不无调侃道:“赵丹夫君爱鉴:因君之来函姓名地址均有错误,辗转延误,方得此万金家书。今郑重察告:本人黄氏宗英,年31岁,家住XX路XX号X楼,与君于1948年结发为夫妻,为君生儿育女,名赵X、赵X、赵X、赵X,幸勿相忘。我想,你还不至于回家一推门叫我一声大嫂吧。”痴到连自家住址都记不清,夫人名字也忘怀的程度,真真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黄摩西: 痴得可杀
  主编过《小说林》的作家黄摩西,常有痴煞他人的“壮举”。他执教东吴大学的时候,与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共事。俩人性相近、习相同,皆痴书,只对学术研究感兴趣,而对日常生活琐事则颇为淡漠。一日,两人同赴茶馆品茗。茶是愉快地下肚了,可是谁也没带那该死的“孔方兄”,交不了账啊。于是仓皇中,只好留下章太炎屈尊权做人质抵押,黄摩西则急急乎惶惶然返校取钱。可谁知黄摩西跨进校门时,适逢友人寄来一包诗文集。他老兄一书在手,竟痴劲大发,独自流连其中乐不思蜀,早把章太炎忘到爪哇国去了。全然不知章老夫子此时正如坐针毡,苦着脸强忍别人刀样的白眼。直到傍晚,茶房沉不住气了,才“押送”章太炎前去换钱。让闻名遐迩的大师陷入这等无信无义、不清不白、斯文扫地、颜面荡尽的馗尬境地,贬值成了几张毛票子,这黄书痴岂不该“千刀万剐”?
  上述痴人痴相虽然形态不同,但本质一样,均可一言以蔽之——专注于学问事业。因其超人的专注,超人的投入,最后当然合乎逻辑地获得了超人的成就。蒲松龄曾语:“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且如粉花荡产,卢雉倾家,顾痴人事哉!以是知慧黠而过,乃是真痴。”此所谓大智若愚,不痴难出成就。
其他文献
蜗牛也会断尾逃生,你信吗?动物自残很轻松吗?人类何时掌握自然再生的高功夫?哪些动物有自残逃生的高功夫?  当壁虎被动物猎手抓住尾部时,它会突然自动断去尾巴,趁敌人发愣之际匆忙逃走。  与壁虎类似,蜥蜴也具有同样的逃生方法。在遭受危险之时,蝾螈和蜥蜴往往自行断除尾巴。不过蜥蜴比蝾螈更为狡猾,它的断尾虽然脱离了身躯,却在短时间内继续抽动不已,用以迷惑敌人,而蜥蜴却趁机逃之夭夭了。在搏斗中伤到脚的螃蟹,
期刊
拟题、开篇和结尾是构成考场作文结构的重要元素,也是阅卷老师的特别关注之处,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拟题:明眸善睐第一瞥  夺人眼球的题目应该是语言魅力和结构功能的有机统一。某地中考作文考“倾听”话题,有位考生写“倾听”三种蛙鸣——独唱、对唱和齐唱,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各具特色的声声蛙鸣之中。怎么拟题呢?用《倾听蛙鸣》?题目点到话题,但太一般;用《爱听“田园交响乐”》?题目用比喻辞格,有诗意,但缺乏
期刊
“小鸟依人”今天专用于形容那些娇小可爱的女孩子。不过,这个俗语最早却是用在男人身上的。  《说文解字》:“雀,依人小鸟也。”这是“小鸟依人”一语的最早出处。麻雀之所以“依人”,当然是因为凡人所居之处都能找到吃的,因此麻雀还有一个别称叫“嘉宾”,形容它们栖宿在人家里,状若宾客。  把“小鸟依人”一词第一次用在人身上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长孙无忌闲聊,唐太宗品评当朝人物,评论到褚遂良时,
期刊
人们时不时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报道:“神农架发现千脚蛇,分开为虫,合则为蛇”,说这种蛇可以被打散变成无数小虫,过一会儿又会聚合成一条蛇,当地老乡据此认为它有接骨的药效……当然,任何意识清醒的人都知道,既然是由虫组成,就不能称之为蛇。这种现象,其实指的就是某些鳞翅目幼虫——俗称毛毛虫的“排队”行为。  毛毛虫“排队”的现象,其实并不罕见  早在一百年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就在巨著《昆虫记》里介绍了他
期刊
科学家发现奇特的“钻石行星”,表面布满了钻石和石墨,地球上昂贵的钻石其实在宇宙中是非常平淡无奇的物质,因为其本质就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一项由穆勒和奥本海默主持的新研究发现,比起打字,手写记笔记的人对课堂内容记得更牢。原因可能是:手写笔记的话,你不得不在写下来之前进行信息处理。这种初步选择性导致了长期理解。  为心脏起搏器更换电池是一项风险巨大的手术,现在,科学家找到了解决风险的办法——隔着人体,
期刊
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沾有40万个细菌,而80%的传染病是通过手传播的。预防传染病,正确洗手比疫苗更有用。  洗手,看起来不过是一件日常小事,但不洗手或不好好洗手,却是关乎健康的大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忽视“手卫生”,以至于腹泻、流感、手足口病、沙眼等疾病传播的几率升高。实际上,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就是正确洗手。  96%的人不会洗手  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中国居民正
期刊
昆虫叮咬令人痛苦不堪,但哪种昆虫才是咬人最厉害的呢?美国昆虫学家贾斯廷·施密特决定以身试“虫”。在被多达78种昆虫叮咬之后,他排出了“叮咬痛感指数”,也称“施密特指数”,用来评判昆虫叮咬带来的痛苦。指数从0到4,代表痛感逐渐增强。科学家还发现,昆虫叮咬带来的痛感越大,这种昆虫的攻击性越强。在叮咬目标时,一些昆虫还会释放信息素,召唤其他昆虫,让受害者遭受更多袭击。  1.子弹蚁  疼痛指数:4.0 
期刊
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大,因此我们现有的能源结构就显得有些单薄。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在电影中早就预料到了这个问题,它们幻想出了无数能量充沛的虚拟能源。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电影中的虚拟能源!  宇宙立方  如果要谈宇宙立方的来源,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个国内朋友不太熟悉的公司——奇迹公司,因为“宇宙立方”这个概念正是从该公司的漫画里诞生的,比如《钢铁侠》《绿巨人》《X战警》和《神奇四侠》等,这些电
期刊
美国:高跟鞋间谍学校  在美国,有一家高跟鞋间谍学校。间谍学校的创立者是阿拉娜·温特,她创办这家学校的目的是专门训练女间谍。  在这里,女性可以学到一系列本领和技巧。比如,由精锐部队和特种作战者培训的空手搏击技巧,不必很强很壮就可消除来自对方的威胁。通过培训,女性不仅可以学会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信。  日本:婚前培训学校  在日本,20~34岁的中青年人中大约有70%的男性和60
期刊
维生素又被翻译为“维他命”,顾名思义就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人体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我们对它们的需求真的很少很少,它们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只有十万分之几,有的甚至只有百万分之几、千万分之几,但是如果缺了它们,我们真就没法活。  维生素是如此重要而我们又如此熟悉的东西,可是关于维生素,有多少事情是你还不知道的呢?  唐代神医孙思邈在山中采药的时候,发现山区里很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