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通过科学制定具体教学措施,减负增效,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学生思维活跃,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70-01
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也要注重基本能力培养。在各年级的教学检测中,都要体现“双基”的重要性。对此进行了多年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实践与研究的具体措施
(1)选择根据新课标编写的苏教版教材,确立指导思想。通过对多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苏教版这套教材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些,头脑聪明些,寓教法和学法于教材之中。苏教版教材明显具有“主线明朗化、结构网络化、知识系列化、练习多样化”等优点,因此选用这套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牢固确立教学指导思想:以“1”为基础标准,揭示数学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更加聪明。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些,学习方法灵活些,学习兴趣浓厚些,学习负担减轻些。
(2)抓师资培训,成立领导小组。苏教版教材打乱了传统教材的知识结构,增删了部分教学内容和练习。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原则,学习教法,通过集体备课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学校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教研和观摩教学活动。还和本市其他几个实验点组成协作组,有计划地互相观摩,交流经验,探讨教法与学法。另外,为了进一步理解领导小组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还请外地的研究专家来学校实地考察,检查实验情况,做辅导报告,使得实验工作逐步完善。
(3)寓教于乐,让学生想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艺术性和趣味性。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指导学生在玩中学。比如,可以引入游戏项目“对口令”“找朋友”“打手势”“悄悄算”。部分学生对两车相遇再离开的应用题理解不清,笔者就把学生带到野外,分成两队,扮成两辆车,实地演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先相遇、再离开。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所有同学皆掌握这类题目的解法。
(4)因材施教,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每个班的学生入学前都是千差万别的,当然学生的智力水平也是有差别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照顾学困生,一些简单易答的题目多提问学困生。黑板演算时也经常让学困生参与,答对了给予肯定,答错了不挖苦。学困生最怕考试,针对学生这一心理,可以充分利用知识检测这一教学环节。平时检测,除了安排“诊断性检测”,还专门搞“鼓励性检测”。“鼓励性检测”的试题是一些关键性知识,课堂经常讲,课后经常练。这样,学困生一般都能考到满意的成绩。这时,教师趁机给予表扬、鼓励,以此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
二、实践与研究的效果
(1)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每天一节数学课),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比如,市教研室对本校进行“20以内加减法”口算检测,前8名学生都是笔者班级的;学校对二年级和其他三、四年级进行应用题解题能力调查,考同样的试卷,本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都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
(2)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民意测验,题目是“在所有学科中你最喜欢哪两门学科”,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喜欢数学(只有两人是第二喜欢数学)。事后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喜欢数学呢?”有的学生说:“学数学多用脑,使人更聪明。”有的同学说:“学好数学,使人考虑问题更全面。”有的说:“数学学不好,发射卫星怎么计算呢?”由于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时为了一个问题,课后同学之间还在讨论、争论,甚至放学回家还和父母一起研究。
(3)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笔者班的学生数学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一题多解能力都比较强。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A>B,那么,1/A与1/B哪个大?大部分同学认为1/A<1/B。但有个同学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无法判断。他说,如果B是0的话,这题就无法判断。他的想法很好,当时笔者给予热情鼓励,并说明这道题应加上A≠0、B≠0这个条件。
(4)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吸收其他教改信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三、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基本达到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些,学习负担减轻些,基础知识扎实些,学习方法灵活些”的目的。虽然实验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丁锐,黄毅英,林智中,马云鹏.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
[3]李芳,徐丹,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13(04).
[4]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4-0070-01
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也要注重基本能力培养。在各年级的教学检测中,都要体现“双基”的重要性。对此进行了多年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实践与研究的具体措施
(1)选择根据新课标编写的苏教版教材,确立指导思想。通过对多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苏教版这套教材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些,头脑聪明些,寓教法和学法于教材之中。苏教版教材明显具有“主线明朗化、结构网络化、知识系列化、练习多样化”等优点,因此选用这套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牢固确立教学指导思想:以“1”为基础标准,揭示数学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更加聪明。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些,学习方法灵活些,学习兴趣浓厚些,学习负担减轻些。
(2)抓师资培训,成立领导小组。苏教版教材打乱了传统教材的知识结构,增删了部分教学内容和练习。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原则,学习教法,通过集体备课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学校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教研和观摩教学活动。还和本市其他几个实验点组成协作组,有计划地互相观摩,交流经验,探讨教法与学法。另外,为了进一步理解领导小组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还请外地的研究专家来学校实地考察,检查实验情况,做辅导报告,使得实验工作逐步完善。
(3)寓教于乐,让学生想学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艺术性和趣味性。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指导学生在玩中学。比如,可以引入游戏项目“对口令”“找朋友”“打手势”“悄悄算”。部分学生对两车相遇再离开的应用题理解不清,笔者就把学生带到野外,分成两队,扮成两辆车,实地演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先相遇、再离开。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所有同学皆掌握这类题目的解法。
(4)因材施教,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每个班的学生入学前都是千差万别的,当然学生的智力水平也是有差别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照顾学困生,一些简单易答的题目多提问学困生。黑板演算时也经常让学困生参与,答对了给予肯定,答错了不挖苦。学困生最怕考试,针对学生这一心理,可以充分利用知识检测这一教学环节。平时检测,除了安排“诊断性检测”,还专门搞“鼓励性检测”。“鼓励性检测”的试题是一些关键性知识,课堂经常讲,课后经常练。这样,学困生一般都能考到满意的成绩。这时,教师趁机给予表扬、鼓励,以此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
二、实践与研究的效果
(1)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不加班加点的情况下(每天一节数学课),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比如,市教研室对本校进行“20以内加减法”口算检测,前8名学生都是笔者班级的;学校对二年级和其他三、四年级进行应用题解题能力调查,考同样的试卷,本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都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
(2)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民意测验,题目是“在所有学科中你最喜欢哪两门学科”,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喜欢数学(只有两人是第二喜欢数学)。事后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喜欢数学呢?”有的学生说:“学数学多用脑,使人更聪明。”有的同学说:“学好数学,使人考虑问题更全面。”有的说:“数学学不好,发射卫星怎么计算呢?”由于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时为了一个问题,课后同学之间还在讨论、争论,甚至放学回家还和父母一起研究。
(3)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笔者班的学生数学思维活跃,学习方法灵活,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一题多解能力都比较强。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A>B,那么,1/A与1/B哪个大?大部分同学认为1/A<1/B。但有个同学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无法判断。他说,如果B是0的话,这题就无法判断。他的想法很好,当时笔者给予热情鼓励,并说明这道题应加上A≠0、B≠0这个条件。
(4)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吸收其他教改信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三、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基本达到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些,学习负担减轻些,基础知识扎实些,学习方法灵活些”的目的。虽然实验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丁锐,黄毅英,林智中,马云鹏.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1).
[3]李芳,徐丹,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13(04).
[4]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