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非淋菌性宫颈炎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6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检测以及临床分组治疗。
结果: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中支原体感染42.9%,沙眼衣原体感染25.4%,混合感染31.7%。大多数患者均存在宫颈口白色稀薄分泌物流出的现象。两个组别经过治疗显示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结论: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宫颈管内白色分泌物流出以及颈管内部触血等,治疗方法上联合阿奇霉素以及多西环素比单用阿奇霉素更具效果。
关键词:非淋菌性 宫颈炎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42-01
非淋菌性宫颈炎作为一种妇科病症,在临床上具有较强传播性。我院对收治的126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26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范围为22岁到44岁。其中有90例患者为未产妇,有36例患者为经产妇。病程为2周到12年,平均病程为2年。其中有20例患者存在性乱史。
1.2 临床特点。在临床上,有60例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占47.6%;有39例患者出现外阴瘙痒,占31.0%;有16例患者表现为腹痛和腰痛,占12.7%;有14例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以及接触性出血,占11.1%;有19例患者出现尿频,占15.1%;有10例患者存在分泌物异味,占7.9%;有3例患者出现继发不孕,占2.4%;有2例出现稽留流产,占1.6%;有2例出现异位妊娠,占1.6%。
患者在临床上存在一种或者多种体征,其中尿道口充血有13例,占10.3%;有28例患者为阴唇潮红,占22.2%,有55例宫口充血而宫颈光滑,占43.6%;有46例患者为宫颈糜烂,占36.5%;有6例为宫体压痛,占4.8%;有13例为附件压痛,占10.3%。其中宫颈糜烂I度患者有20例,占15.9%;宫颈糜烂II度有17例,占13.5%;宫颈糜烂III度有9例,占7.1%。
1.3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采用棉拭子对宫颈口分泌物进行擦拭,并将棉拭子置于宫颈管内部,深度为1厘米到2厘米,之后停留并旋转片刻,抽取分泌物进行送检,抽取过程中要尽量避开宫颈阴道部以及阴道壁。并对两份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以及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
1.4 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26例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6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单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1克,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
实验组在临床上主要联合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剂量为每次1克,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多西环素剂量为每次0.1克,每天2次,连续治疗10天。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严禁性生活,严禁性伴侣与其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6 临床疗效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主要参考以下标准:
(1)显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完全消失,患者病原体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
(2)有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有所改善,病原体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
(3)无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不存在改善迹象,或者病情加重,病原体检查显示阳性。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26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存在支原体感染,占42.9%;有32例患者为沙眼衣原体感染,占25.4%;有40例患者为混合感染,占31.7%。
3 讨论
支原体是一种独立生存的微生物,能够存活在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而沙眼衣原体则寄生在腺上皮细胞浆内部。支原体以及衣原体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包括泌尿生殖道感染,不孕、围产期感染以及异位妊娠存在相关性。有报道指出,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以及支原体,其中沙眼衣原体占40%到50%,而支原体占20%到30%。而在此次研究中,支原体感染占42.9%,沙眼衣原体占25.4%,混合感染占31.7%。这与相关报道的数据不符,可能与检测技术以及耐药菌株的出现有关[1]。
在临床上,非淋菌性宫颈炎的多表现为轻微症状,因此临床上诊断难度较大,这也使得此次临床研究中,有29例患者的病程在2年以上。患者临床上主要主诉白带增多,经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出现症状反复的患者有60例,占47.6%。其余反复发作症状还包括了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外阴瘙痒、尿频等。症状较多,且不存在特异性。因此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前,需要进行常规的支原体以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并对感染源进行阻断,从而降低发病率[2]。
因细胞外衣原体对抗生素不存在敏感性,因此需要选择具备良好细胞穿透性的抗生素。衣原体因繁殖时间较长,因此需要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存在敏感性,因此可以选择干核糖体药物。阿奇霉素能够与细胞核糖体50s亚基进行结合,多西环素能够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对细菌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效果。此次研究显示,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比单用阿奇霉素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田艳,王厚照,许博,许珣.荧光定量PCR及培养法对阴道炎和宫颈炎解脲支原体的检测[J].职业与健康,2012,3(15):231-232
[2] 张嵘.非淋菌性宫颈炎174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3(03):211-212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6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检测以及临床分组治疗。
结果: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中支原体感染42.9%,沙眼衣原体感染25.4%,混合感染31.7%。大多数患者均存在宫颈口白色稀薄分泌物流出的现象。两个组别经过治疗显示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结论:淋菌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宫颈管内白色分泌物流出以及颈管内部触血等,治疗方法上联合阿奇霉素以及多西环素比单用阿奇霉素更具效果。
关键词:非淋菌性 宫颈炎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42-01
非淋菌性宫颈炎作为一种妇科病症,在临床上具有较强传播性。我院对收治的126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详细临床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26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范围为22岁到44岁。其中有90例患者为未产妇,有36例患者为经产妇。病程为2周到12年,平均病程为2年。其中有20例患者存在性乱史。
1.2 临床特点。在临床上,有60例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占47.6%;有39例患者出现外阴瘙痒,占31.0%;有16例患者表现为腹痛和腰痛,占12.7%;有14例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以及接触性出血,占11.1%;有19例患者出现尿频,占15.1%;有10例患者存在分泌物异味,占7.9%;有3例患者出现继发不孕,占2.4%;有2例出现稽留流产,占1.6%;有2例出现异位妊娠,占1.6%。
患者在临床上存在一种或者多种体征,其中尿道口充血有13例,占10.3%;有28例患者为阴唇潮红,占22.2%,有55例宫口充血而宫颈光滑,占43.6%;有46例患者为宫颈糜烂,占36.5%;有6例为宫体压痛,占4.8%;有13例为附件压痛,占10.3%。其中宫颈糜烂I度患者有20例,占15.9%;宫颈糜烂II度有17例,占13.5%;宫颈糜烂III度有9例,占7.1%。
1.3 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临床上均采用棉拭子对宫颈口分泌物进行擦拭,并将棉拭子置于宫颈管内部,深度为1厘米到2厘米,之后停留并旋转片刻,抽取分泌物进行送检,抽取过程中要尽量避开宫颈阴道部以及阴道壁。并对两份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以及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
1.4 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26例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6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在临床上主要单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1克,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
实验组在临床上主要联合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剂量为每次1克,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多西环素剂量为每次0.1克,每天2次,连续治疗10天。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严禁性生活,严禁性伴侣与其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6 临床疗效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主要参考以下标准:
(1)显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完全消失,患者病原体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
(2)有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有所改善,病原体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
(3)无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不存在改善迹象,或者病情加重,病原体检查显示阳性。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26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存在支原体感染,占42.9%;有32例患者为沙眼衣原体感染,占25.4%;有40例患者为混合感染,占31.7%。
3 讨论
支原体是一种独立生存的微生物,能够存活在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而沙眼衣原体则寄生在腺上皮细胞浆内部。支原体以及衣原体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包括泌尿生殖道感染,不孕、围产期感染以及异位妊娠存在相关性。有报道指出,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以及支原体,其中沙眼衣原体占40%到50%,而支原体占20%到30%。而在此次研究中,支原体感染占42.9%,沙眼衣原体占25.4%,混合感染占31.7%。这与相关报道的数据不符,可能与检测技术以及耐药菌株的出现有关[1]。
在临床上,非淋菌性宫颈炎的多表现为轻微症状,因此临床上诊断难度较大,这也使得此次临床研究中,有29例患者的病程在2年以上。患者临床上主要主诉白带增多,经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出现症状反复的患者有60例,占47.6%。其余反复发作症状还包括了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外阴瘙痒、尿频等。症状较多,且不存在特异性。因此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前,需要进行常规的支原体以及沙眼衣原体检测,并对感染源进行阻断,从而降低发病率[2]。
因细胞外衣原体对抗生素不存在敏感性,因此需要选择具备良好细胞穿透性的抗生素。衣原体因繁殖时间较长,因此需要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存在敏感性,因此可以选择干核糖体药物。阿奇霉素能够与细胞核糖体50s亚基进行结合,多西环素能够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对细菌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效果。此次研究显示,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比单用阿奇霉素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田艳,王厚照,许博,许珣.荧光定量PCR及培养法对阴道炎和宫颈炎解脲支原体的检测[J].职业与健康,2012,3(15):231-232
[2] 张嵘.非淋菌性宫颈炎174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3(03):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