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从“习题化”走向“人文化”,关注生命价值,让语文课堂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
1.以“情”熏陶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是情感信息的载体,是情感勃发的产物,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途径。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心理过程和规律。作者是“情动而辞发”,读者是“披文以入情”,其核心是一个“情”字。教学中要紧扣一个“情”字,架起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沟通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通道,让作者和教师的情似涓涓流水融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能真切地和作者一起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
2.以“美”感染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活动中,处处充满着美,时时洋溢着美。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美的因素,不仅能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陶冶性情、使人愉悦、让人净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人生境界的升华。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示了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那绚丽多彩的自然美,让人流连忘返、陶醉不已;那深刻感人的社会美,让人激情飞扬、刻骨铭心;那丰富多彩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和启迪。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受、体味、想象,就能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心灵产生感应,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实现升华。
语文教学融汇了美的探索和享受。教学设计的结构美、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板书美、仪表美,师生互动的和谐美,教学手段的形式美,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审美对象,时时刻刻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教师要充分展示和优化组合这些美育因素,吸引学生进入和沉浸于美的境界,让美走进学生的脑海,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乐园。
3.以“趣”唤醒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焕发出高昂的学习热情,才能将所学知识,包括蕴涵其中的道德感、理智感等情意因素,深深地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自己素质的一部分。教师要通过调整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教得风趣,学生学得有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探索,在轻松愉快中成长,使语文学习成为学校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成为学生生命中最难忘的经历。
如《 三袋麦子 》是一篇童话故事,生动地描写了小猪、小牛、小猴处理一袋麦子的情况。课文情节生动有趣,几个小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时,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几种小动物的头饰,分别扮演小猪、小牛、小猴,教师扮演土地爷爷,师生合作表演课本剧。然后请几名“演员”谈谈自己的感受,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说一说谁处理麦子的方法好,为什么。最后再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对它们每人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最终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忠厚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学生在演一演、评一评、想一想等创造性活动中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无限魅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像礼物一样接受,而不是听而生厌,望而生畏。
4.以“理”启迪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学的核心也应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革新为培养小学生的价值与态度,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学观应从知识本位、智力本位转变到人本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书”,更要关注“育人”,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理性因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悟其道”“晓其理”。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例如教完《 给予是快乐的 》一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联系实际谈谈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今后有什么打算?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中领悟了深刻的道理,在联系中明确了行动的方向。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不是最好的实践吗?
(作者单位:新沂市阿湖镇鸣九小学,江苏 新沂,221400)
1.以“情”熏陶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是情感信息的载体,是情感勃发的产物,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途径。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心理过程和规律。作者是“情动而辞发”,读者是“披文以入情”,其核心是一个“情”字。教学中要紧扣一个“情”字,架起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沟通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通道,让作者和教师的情似涓涓流水融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能真切地和作者一起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
2.以“美”感染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活动中,处处充满着美,时时洋溢着美。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美的因素,不仅能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陶冶性情、使人愉悦、让人净化,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人生境界的升华。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示了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那绚丽多彩的自然美,让人流连忘返、陶醉不已;那深刻感人的社会美,让人激情飞扬、刻骨铭心;那丰富多彩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和启迪。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感受、体味、想象,就能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心灵产生感应,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实现升华。
语文教学融汇了美的探索和享受。教学设计的结构美、情境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板书美、仪表美,师生互动的和谐美,教学手段的形式美,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审美对象,时时刻刻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教师要充分展示和优化组合这些美育因素,吸引学生进入和沉浸于美的境界,让美走进学生的脑海,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乐园。
3.以“趣”唤醒
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焕发出高昂的学习热情,才能将所学知识,包括蕴涵其中的道德感、理智感等情意因素,深深地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自己素质的一部分。教师要通过调整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教得风趣,学生学得有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探索,在轻松愉快中成长,使语文学习成为学校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成为学生生命中最难忘的经历。
如《 三袋麦子 》是一篇童话故事,生动地描写了小猪、小牛、小猴处理一袋麦子的情况。课文情节生动有趣,几个小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时,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几种小动物的头饰,分别扮演小猪、小牛、小猴,教师扮演土地爷爷,师生合作表演课本剧。然后请几名“演员”谈谈自己的感受,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说一说谁处理麦子的方法好,为什么。最后再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对它们每人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最终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忠厚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学生在演一演、评一评、想一想等创造性活动中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无限魅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像礼物一样接受,而不是听而生厌,望而生畏。
4.以“理”启迪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语文教学的核心也应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革新为培养小学生的价值与态度,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学观应从知识本位、智力本位转变到人本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教书”,更要关注“育人”,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理性因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悟其道”“晓其理”。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例如教完《 给予是快乐的 》一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联系实际谈谈你平时是怎样做的?今后有什么打算?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中领悟了深刻的道理,在联系中明确了行动的方向。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不是最好的实践吗?
(作者单位:新沂市阿湖镇鸣九小学,江苏 新沂,2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