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案是对来访者因对儿子教育问题引起焦虑和情绪不稳定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咨询案例分析报告。文章陈述了来访者陈某出现心理问题前的个人成长史,原因分析和评估诊断。咨询师主要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等治疗技术,使其改变不良的认知,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勇敢地面对自己;并对陈某咨询目标的最终实现做出了评估。
关键字:情绪不稳定 ;一般心理问題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陈某,女,汉族,40岁,已婚,目前家庭主妇,学历:专科。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疾病史。家庭共三人,有一8岁的儿子。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从小生活在四口之家,有一弟弟。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父亲在银行上班,母亲家庭主妇。父母关系不好,目前也处于分居状态,父亲严厉,母亲较为软弱,且父母偏爱弟弟,重男轻女,忽视来访者,家庭缺乏温暖,所以来访者从小缺爱,自卑,但又好强,独立。
到上学时,来访者较为内向,朋友少,孤僻,但又好强,读到中专,来访者慢慢找到自信,更加独立和好强。工作后,单位上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当时觉得对她很好,上进勤奋,便结婚了。婚后近年来无工作在家带孩子,生活单调,将关注点全放在了孩子身上,老公平日上班对其缺乏关心,近期常为小矛盾吵架,觉得现在的家庭也不温暖。个人性格很敏感、极端。
(三)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感到有一种无助感,伴有焦虑等不良情绪,且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
(四)身体状态
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
(五)社会功能
能正常的生活和与人交流,但朋友少,极端,对喜欢的人是一个随和易相处的人,但不喜欢的就特凶,不搭理,爱恨分明。
(六)心理测验结果
SAS测试结果:标准分58,提示有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来访者目前表现为焦虑,情绪不稳定,爱打骂儿子心情低落且持续1个月,敏感、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
(二)个人陈述
我最近老是爱发脾气,每次看到儿子不做作业,我就想打骂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样很不好。还有我对丈夫也不满,他平时忙工作,很少管家里,感觉他现在一点也不关心我和孩子了。我感觉家庭一点也不温暖,每天操心家里的琐碎事,也没有自己的时间,丈夫还这样不理解我,我觉得好难过,很焦虑。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齐,神志清晰,说话有条理,回答问题清楚,情绪低落,偶尔会激动。自知力完整,求助愿望迫切,未见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二)朋友反映
案主的朋友反映,案主平时做家务,在家带孩子,平时特别在乎儿子,感觉她有点过于关注了。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经三级甲等医院检查,身体无器质性病变。
(2)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
(3)症状表现:生物症状:食欲正常,容易入睡;心理症状:情绪不稳定,觉得儿子问题严重,丈夫一点都不关心家庭,感到焦虑,被忽视;行为症状:最近常想打骂儿子。
(4)从病程上看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完好,无泛化现象。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峰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来访者的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一般由强大现实刺激引起,内心痛苦程度大,出现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无工作,生活单调,夫妻为小事情吵架,将所有的焦点放于孩子身上引起的,持续时间短,没出现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为女性,40岁。
2.社会学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目前无工作,做家务在家带孩子,丈夫不够理解,近期常吵架,所有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性格孤僻,极端,朋友少,周围的人都没有支持的和可倾诉的,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学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把儿子当成中心,过度关注,一点的毛病都能引起她的不满。
(2)个性特点:求助者自尊心强,内向敏感,看问题极端,偏执性人格特质。
(3) 缺乏情绪调节方法和合理的认知。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一)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帮助案主缓解情绪,多些个人兴趣,分散对家庭的过度关注,少对儿子发火,多看到儿子的优点。
(二)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
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对儿子的苛责其实也是源于自己的错误认知-看问题过于极端,性格过于偏执,还有将对丈夫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对儿子发怒,内在根源是错误的认知。因此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不合理信念为B,情绪和行为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许多学者对不合理信念B进行了归纳和简化,指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况化以及糟糕之极是这些非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
(二)咨询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略,详见心理咨询书籍。
(三)咨询时间和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5次,整个咨询需要约1个月的时间。
2.咨詢费用:学校免费提供家长咨询。
七、咨询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
(二)咨询的中间阶段
(三)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如下:
第一次:20155年4 月288日 500分钟
1.目的: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收集其一般资料,做出诊断。
2.方法:会谈法
3.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
(2)与来访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在征求来访者意见后,对其进行SAS量表测验;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第二次:20155年5 月5 日 500分钟
1.目标:
(1)建立更加牢固的咨询关系,制定咨询方案。
(2)明确来访者的ABC,帮助来访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来访者者认识到她的情绪问题不是外界事件造成的而是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只有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才能摆脱或减少现有的焦虑情绪。
2.方法:
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诊断阶段)
3.过程:
(1)一起商定咨询方案
(2)咨询师向来访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找出相应的诱发性事件(A),以及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还有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使来访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三次:20155年5 月100日 500分钟
1.目标:
深入寻找和确认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使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
2.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领悟阶段)
3.过程:
通过举例,启发、引导来访者领悟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目前的情绪困扰是由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使其认识到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和消除她的痛苦。并与来访者共同分析出其不合理观念。
与来访者列出不合理观念如下:
——把儿子当成一切的中心,觉得儿子问题极其严重,心情很糟糕,想打骂儿子(糟糕至极)
——对儿子要求多,看到一点不顺心的行为,就会生气(绝对化要求)
——觉得丈夫忙工作,不够关心她,不关心家庭。(过分化概括)
在与来访者的会谈中,发现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是“把一切关注点都放在儿子身上,过度的关注,将对丈夫和自己的不满情绪和状态发泄到儿子身上”,在这个阶段主要分析出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和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4.布置家庭作业:进一步领悟ABC三者之间的关系,罗列出所有对生活中使自己感到烦恼的事情的看法,并认真思考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第四次:20155年5 月155日 500分钟
1.目标:
(1)巩固和加强求助者对合理情绪疗法原理的领悟。
(2)运用“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2.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产婆术
3.过程
(1)简单探讨上次咨询布置的家庭作业,加强其领悟。
(2)通过产婆术辩论纠正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利用不合理信念产生的矛盾进行面质,使求助者承认其中的矛盾,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4.布置家庭作业:
(1)让求助者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运用RET自助表。
(2)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技术中的自我管理程序,当求助者出现积极想法时自我鼓励,当自己开始重新努力找工作时及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正向强化。
咨询对话节选1:(“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
咨询师:你觉得儿子全是缺点,问题很严重?
来访者:是的,特别是不做作业,给我气的!
咨询师:这时候你很想打他?觉得他问题太严重了?
来访者:是滴,这是我心情糟糕透了。
咨询师:那排开这些,难道儿子就没有一点的优点吗?上次有布置家庭作业,让写写儿子的优点,您能谈谈么?
来访者:恩,好的。我儿子特别喜欢小动物,很有爱心。也很爱我。有一次,在路上走着,我让他走到边上,拉着妈妈的手,他就说:为啥?我说:“因为妈妈爱你,怕你遇到危险,妈妈要保护你。”结果我儿子就哭了,对我说:“妈妈,我爱你,我以后也要这样子保护你。”当时我的心都快融化了。
咨询师:说到儿子的优点时,我感觉你很开心,那你还认为儿子真的一点优点都没有吗?或者儿子的问题真是像你所描述的那样严重吗?
来访者:额,我好像明白了,我有点以偏概全,夸大自己的问题了,事情本来没我想象的那么糟糕,是我认为它变的糟糕至极了。
咨询师:是的,由于过分概括,你夸大了自己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判定标准,使自己处于负性情绪中。 来访者:(思考)好像是这样,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咨询师:是的,只要改变了你的不合理信念,就可以从这些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了。
第五次:20155年5 月255日 500分钟
1.目的: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
模式,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
2.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是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问题,以便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
咨询对话节选2:
咨询师:上次你有意识到自己看待儿子的问题是过份概括,夸大的问题。那你还觉得自己在咨询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来访者:我觉得通过这几次咨询,我慢慢面对自己的问题,我觉得不仅仅是我自己太过极端了,还有自己也不够好,不够勇敢。咨询让我学会了面对自己。
咨询师:很高兴能听到你这样说,我相信你已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和情绪产生的
原因,希望你在未来的生活中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度,勇敢面对自己!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治疗和训练,我认识到了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和认知上存在的偏差。现在能从更多角度去看待儿子和自己的问题。
(二)心理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来访者放弃了以前的不合理信念,意识到自己将焦点过多的放在了儿子身上,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儿子身上,现在懂得了调控自己的情绪,也意识到丈夫并非完全不关心家庭,也懂得去体谅对方,彼此关系得以缓和。此次的咨询目标设计合理,方案构建良好,咨询关系融洽,咨询方法恰当,咨询效果较为圆满。
(三)来访者周围人评估
根据来访者的朋友反映,来访者目前情绪稳定了,还常常帮助朋友分析問题,也开始去上班了,平时也喜欢去做瑜伽,关注点不再全是儿子了。
(四)心理测验评估
经过心理测验,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低于50分,说明来访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钱铭怡,Methorst G.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与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104-108.
关键字:情绪不稳定 ;一般心理问題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陈某,女,汉族,40岁,已婚,目前家庭主妇,学历:专科。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疾病史。家庭共三人,有一8岁的儿子。
(二)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从小生活在四口之家,有一弟弟。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父亲在银行上班,母亲家庭主妇。父母关系不好,目前也处于分居状态,父亲严厉,母亲较为软弱,且父母偏爱弟弟,重男轻女,忽视来访者,家庭缺乏温暖,所以来访者从小缺爱,自卑,但又好强,独立。
到上学时,来访者较为内向,朋友少,孤僻,但又好强,读到中专,来访者慢慢找到自信,更加独立和好强。工作后,单位上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当时觉得对她很好,上进勤奋,便结婚了。婚后近年来无工作在家带孩子,生活单调,将关注点全放在了孩子身上,老公平日上班对其缺乏关心,近期常为小矛盾吵架,觉得现在的家庭也不温暖。个人性格很敏感、极端。
(三)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感到有一种无助感,伴有焦虑等不良情绪,且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
(四)身体状态
身体健康,无躯体疾病。
(五)社会功能
能正常的生活和与人交流,但朋友少,极端,对喜欢的人是一个随和易相处的人,但不喜欢的就特凶,不搭理,爱恨分明。
(六)心理测验结果
SAS测试结果:标准分58,提示有轻度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来访者目前表现为焦虑,情绪不稳定,爱打骂儿子心情低落且持续1个月,敏感、没有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
(二)个人陈述
我最近老是爱发脾气,每次看到儿子不做作业,我就想打骂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样很不好。还有我对丈夫也不满,他平时忙工作,很少管家里,感觉他现在一点也不关心我和孩子了。我感觉家庭一点也不温暖,每天操心家里的琐碎事,也没有自己的时间,丈夫还这样不理解我,我觉得好难过,很焦虑。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询师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齐,神志清晰,说话有条理,回答问题清楚,情绪低落,偶尔会激动。自知力完整,求助愿望迫切,未见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二)朋友反映
案主的朋友反映,案主平时做家务,在家带孩子,平时特别在乎儿子,感觉她有点过于关注了。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结果: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经三级甲等医院检查,身体无器质性病变。
(2)根据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
(3)症状表现:生物症状:食欲正常,容易入睡;心理症状:情绪不稳定,觉得儿子问题严重,丈夫一点都不关心家庭,感到焦虑,被忽视;行为症状:最近常想打骂儿子。
(4)从病程上看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完好,无泛化现象。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峰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来访者的问题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一般由强大现实刺激引起,内心痛苦程度大,出现泛化。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无工作,生活单调,夫妻为小事情吵架,将所有的焦点放于孩子身上引起的,持续时间短,没出现泛化,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为女性,40岁。
2.社会学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目前无工作,做家务在家带孩子,丈夫不够理解,近期常吵架,所有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性格孤僻,极端,朋友少,周围的人都没有支持的和可倾诉的,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学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把儿子当成中心,过度关注,一点的毛病都能引起她的不满。
(2)个性特点:求助者自尊心强,内向敏感,看问题极端,偏执性人格特质。
(3) 缺乏情绪调节方法和合理的认知。
五、 咨询目标的制定
(一)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帮助案主缓解情绪,多些个人兴趣,分散对家庭的过度关注,少对儿子发火,多看到儿子的优点。
(二)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
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对儿子的苛责其实也是源于自己的错误认知-看问题过于极端,性格过于偏执,还有将对丈夫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对儿子发怒,内在根源是错误的认知。因此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不合理信念为B,情绪和行为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许多学者对不合理信念B进行了归纳和简化,指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况化以及糟糕之极是这些非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
(二)咨询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略,详见心理咨询书籍。
(三)咨询时间和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5次,整个咨询需要约1个月的时间。
2.咨詢费用:学校免费提供家长咨询。
七、咨询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一)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
(二)咨询的中间阶段
(三)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如下:
第一次:20155年4 月288日 500分钟
1.目的:与来访者建立咨询关系,收集其一般资料,做出诊断。
2.方法:会谈法
3.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
(2)与来访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及改变意愿。
(3)在征求来访者意见后,对其进行SAS量表测验;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第二次:20155年5 月5 日 500分钟
1.目标:
(1)建立更加牢固的咨询关系,制定咨询方案。
(2)明确来访者的ABC,帮助来访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来访者者认识到她的情绪问题不是外界事件造成的而是她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只有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才能摆脱或减少现有的焦虑情绪。
2.方法:
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诊断阶段)
3.过程:
(1)一起商定咨询方案
(2)咨询师向来访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找出相应的诱发性事件(A),以及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还有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使来访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第三次:20155年5 月100日 500分钟
1.目标:
深入寻找和确认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使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
2.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领悟阶段)
3.过程:
通过举例,启发、引导来访者领悟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目前的情绪困扰是由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使其认识到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和消除她的痛苦。并与来访者共同分析出其不合理观念。
与来访者列出不合理观念如下:
——把儿子当成一切的中心,觉得儿子问题极其严重,心情很糟糕,想打骂儿子(糟糕至极)
——对儿子要求多,看到一点不顺心的行为,就会生气(绝对化要求)
——觉得丈夫忙工作,不够关心她,不关心家庭。(过分化概括)
在与来访者的会谈中,发现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是“把一切关注点都放在儿子身上,过度的关注,将对丈夫和自己的不满情绪和状态发泄到儿子身上”,在这个阶段主要分析出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和一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4.布置家庭作业:进一步领悟ABC三者之间的关系,罗列出所有对生活中使自己感到烦恼的事情的看法,并认真思考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第四次:20155年5 月155日 500分钟
1.目标:
(1)巩固和加强求助者对合理情绪疗法原理的领悟。
(2)运用“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2.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修通阶段)产婆术
3.过程
(1)简单探讨上次咨询布置的家庭作业,加强其领悟。
(2)通过产婆术辩论纠正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从求助者的信念出发进行推论,利用不合理信念产生的矛盾进行面质,使求助者承认其中的矛盾,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4.布置家庭作业:
(1)让求助者自己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运用RET自助表。
(2)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技术中的自我管理程序,当求助者出现积极想法时自我鼓励,当自己开始重新努力找工作时及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正向强化。
咨询对话节选1:(“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
咨询师:你觉得儿子全是缺点,问题很严重?
来访者:是的,特别是不做作业,给我气的!
咨询师:这时候你很想打他?觉得他问题太严重了?
来访者:是滴,这是我心情糟糕透了。
咨询师:那排开这些,难道儿子就没有一点的优点吗?上次有布置家庭作业,让写写儿子的优点,您能谈谈么?
来访者:恩,好的。我儿子特别喜欢小动物,很有爱心。也很爱我。有一次,在路上走着,我让他走到边上,拉着妈妈的手,他就说:为啥?我说:“因为妈妈爱你,怕你遇到危险,妈妈要保护你。”结果我儿子就哭了,对我说:“妈妈,我爱你,我以后也要这样子保护你。”当时我的心都快融化了。
咨询师:说到儿子的优点时,我感觉你很开心,那你还认为儿子真的一点优点都没有吗?或者儿子的问题真是像你所描述的那样严重吗?
来访者:额,我好像明白了,我有点以偏概全,夸大自己的问题了,事情本来没我想象的那么糟糕,是我认为它变的糟糕至极了。
咨询师:是的,由于过分概括,你夸大了自己的问题,形成了自己的判定标准,使自己处于负性情绪中。 来访者:(思考)好像是这样,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咨询师:是的,只要改变了你的不合理信念,就可以从这些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了。
第五次:20155年5 月255日 500分钟
1.目的: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
模式,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
2.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是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问题,以便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
咨询对话节选2:
咨询师:上次你有意识到自己看待儿子的问题是过份概括,夸大的问题。那你还觉得自己在咨询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来访者:我觉得通过这几次咨询,我慢慢面对自己的问题,我觉得不仅仅是我自己太过极端了,还有自己也不够好,不够勇敢。咨询让我学会了面对自己。
咨询师:很高兴能听到你这样说,我相信你已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知,和情绪产生的
原因,希望你在未来的生活中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度,勇敢面对自己!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治疗和训练,我认识到了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和认知上存在的偏差。现在能从更多角度去看待儿子和自己的问题。
(二)心理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预期目标已基本达到,来访者放弃了以前的不合理信念,意识到自己将焦点过多的放在了儿子身上,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儿子身上,现在懂得了调控自己的情绪,也意识到丈夫并非完全不关心家庭,也懂得去体谅对方,彼此关系得以缓和。此次的咨询目标设计合理,方案构建良好,咨询关系融洽,咨询方法恰当,咨询效果较为圆满。
(三)来访者周围人评估
根据来访者的朋友反映,来访者目前情绪稳定了,还常常帮助朋友分析問题,也开始去上班了,平时也喜欢去做瑜伽,关注点不再全是儿子了。
(四)心理测验评估
经过心理测验,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低于50分,说明来访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3]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钱铭怡,Methorst G. 合理情绪疗法:理论与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