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快发展和完善科技服务业,能够大大活跃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促进徐州的经济发展,提高徐州的综合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徐州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徐州城区;科技服务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65-02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应用提供服务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成为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高效率科技服务业的存在,能够大大活跃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为加快徐州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战略性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必要要对徐州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认清徐州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徐州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社会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根据“徐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中介的服务需求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企业认为科技中介服务可有可无;有45%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对科技中介服务的需求不迫切;有71%的企业一年中没有任何的科技中介服务支出。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约束,对科技服务没有产生强烈的需求欲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对科技服务业的杠杆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难以在短时间内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看不到科技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和间接倍增效应。
二是部分科技服务机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主业不突出,主要依靠政府来为其提供项目,或借助于部分行政职能招揽项目,勉强维持生存。
2 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
科技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其最主要的财富和资本是人才。成功的科技服务机构必备的第一资源素是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他们需具备很高的理论知识、丰富的行业和专业工作背景,能较好地把握技术创新的各个关键环节,具有综合运用或集成技术、资金等资源能力,促使成熟的或有潜力的技术项目真正最终得以实现商业化。在美国,科技服务机构的每一个专业人员都能独自负责某一技术转让项目的全程服务,包括发明评估、市场及技术评估、与外聘律师联系进行专利申请、许可协议谈判、被许可方的运作绩效监督等。近几年,徐州第三产业中的技术评估、信息咨询、专利代理、城市规划、风险投资、法律服务、电子商务、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但相应的评估师、设计师、金融家、投资家、律师、经纪人等却相当缺乏。科技服务业人员素质不高,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和复合型人员所占比例极少。这就造成一方面,科技服务机构很难从市场上寻觅到满意的从业人才;另一方面,科技服务机构本身规模小,经营能力差,主导业务不突出,服务手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形成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的吸引力。
3 科技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落后
科技服务的生命力在于知识和信息,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是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保障。首先从硬件看,目前虽然徐州已经开通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协作网,但整个徐州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远不能满足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区域性信息网络还没有形成,公共信息资源由个别部门独占、封锁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共享。导致科技服务机构获取信息困难、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低,更多地依赖社会关系和非正规渠道,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不能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获取信息的非正规性又进一步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其次,从软件看,科技服务机构的组织和网络还不成熟,多数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创出品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化协作的服务体系,同时从事科技评估、审计、仲裁、风险投资等业务的机构太少。
4 法律环境不完善,管理体制不畅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和技术市场的开放,科技服务业的法律规范逐步形成,但行业法律法规整体环境不够完善,不同科技服务业机构之间的竞争缺乏公平性。虽然国家和地方很多有关科技方面的政策性或规范性文件都对科技服务业机构做出规定,但其表述不尽相同,科技服务业机构的范围尚无统一的规范。从法律规范角度来看,目前各类科技服务业机构所依据的有关规定的法律效力不一样,行为规范也不一样,这极不利于科技服务业机构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纠纷的及时处理;对科技服务业机构的从业人员资格条件缺乏统一阐述;对科技服务业机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相应的行业机构评估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同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信用参差不齐。
徐州市科技服务机构很多是官办官营,或者“半官办半民营”,单纯靠科技服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科技服务机构较少。一些科技服务机构带有明显的部分政府行政职能,但又不承担具体的行政责任,在法律上也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其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此外,科技服务机构在履行自己职能时,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僵化而受到行政权力制约。政府对科技服务系统缺乏规划,没有明确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难以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一系列服务。导致一些科技服务机构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主要依靠政府来为其提供项目,或者说利用自身的部分行政职能招揽项目,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其组织性质、发展方向、主体业务等问题缺乏系统研究,内部无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低,效益低下,科技服务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5 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
月前,面对国外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强力竞争,急需建立一批有较大经营规模、实力较强精品服务业务、服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但从目前的现状看,一是徐州市政府对科技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科技服务机构规模普遍较小、结构不合理、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部分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过于依赖政府,服务效率不高。二是科技服务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业务定位不明确,没有稳定的服务业务、特色业务。大多数咨询服务机构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服务水平上,主要业务仍局限于场地、公共关系或低层次的技术、信息服务,无法对科研信息进行确认、筛选、评估、分析,因此研究性的、分析性的、经营业务开拓和发展思路分析等战略性的咨询不多。三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滞后以及区域性信息封锁等原因导致科技中介资源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实现国际资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供求信息的充分对接,不能有效共享。四是科技服务机构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有待提高。
二、徐州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科技服务意识
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科技服务业对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科技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加科技服务机构在整个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
一要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科技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倍增效应或乘数效应,充分认识科技服务业的宏观效益、长期效益和外部正效应。
二要意识到科技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不能指望在短时期内通过投资来拉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它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服务业与其它行业的不断磨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面临着比发展工业和其它服务业要大得多的困难和风险,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科技服务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性的任务。
三要把发展科技服务业摆上政府部门的重要议程。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一样,是生产服务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现代化企业的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发达的科技服务业是实现工业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需要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行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力,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和企业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
一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大力培养急需人才。鼓励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从事科技服务工作;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培训基地;政府制定出台科技服务人员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行业的吸引力,吸收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增加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科技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是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制度,构建科技服务业人才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职称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努力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建立现代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实行岗位的技能竞赛与定级。建立科技服务行业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资质认证制度,由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科技服务机构进行资质认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技服务机构进行年检。科技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也要制定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和相应措施,来保证从业人员的水准。
3 建设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应发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打破政府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加强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降低科技服务机构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建设集科技成果汇集发布、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技术产权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信息资源库,包括基础数据库、项目库、人才库等。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各科技服务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得各机构更加特色化,更加专业化,逐步构建成为全市的科技服务系统。
4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营造公平环境
徐州应该吸收发达地区的经验,从徐州城区实际出发,以徐州未来的产业方向为导向,加快科技服务业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对科技服务业机构的界定、行为规范、从业人员、机构管理、信用建设与评定、执业风险防范、优惠政策以及面向科技服务业机构发展规划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度。破除行业、部门垄断,清理并取消不合理的地方限制,实行“非禁即入”,逐步明确各类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通过立法理顺政府与科技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相互关系。营造公平、公开、规范的市场环境。
要把依靠科技服务机构完善管理和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同时,为科技服务机构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要适当分离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服务于企业。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强化行业协会行业惩戒和调解功能,制止行业企业的违规行为和行业企业问的不正当竞争,以维护整个行业和谐、健康发展。
5 扶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服务核心竞争能力
政府要制定科技服务品牌战略和规划,确定品牌建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科技服务机构改变科技服务机构服务模式单一、服务内容重叠、安源分散的局面,突出主导业务,凸现特色,增强品牌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引导现有优势资源率先做大做强,使徐州市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在徐州市科技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推动科技与资本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中起到龙头作用,并发挥徐州市区位优势的辐射作用,使徐州市发展成为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区域合作性技术转移中心。
二是根据徐州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育、扶植一批为特定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多功能服务、突出行业特点和技术优势的科技服务机构。如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加工、现代制造业等。本着“扶一个,带一批”的原则,促进高水平的、有特色的科技服务机构率先发展,使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6 健全风险控制建设,扶持风险投资
鉴于科技服务业的高专业性、复杂性产生潜在巨大风险,重点要开辟多渠道的风险资本来源,发展风险投资与贷款担保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科技风险投融资体系,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等金融业务,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强劲发展。
(责任编辑:陈丽敏)
关键词:徐州城区;科技服务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65-02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为科学技术的产生、传播、应用提供服务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成为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高效率科技服务业的存在,能够大大活跃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利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从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为加快徐州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战略性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必要要对徐州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认清徐州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徐州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社会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根据“徐州城区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中介的服务需求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企业认为科技中介服务可有可无;有45%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对科技中介服务的需求不迫切;有71%的企业一年中没有任何的科技中介服务支出。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约束,对科技服务没有产生强烈的需求欲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对科技服务业的杠杆作用认识不足,认为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难以在短时间内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对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看不到科技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和间接倍增效应。
二是部分科技服务机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主业不突出,主要依靠政府来为其提供项目,或借助于部分行政职能招揽项目,勉强维持生存。
2 科技服务业专业人才匮乏
科技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其最主要的财富和资本是人才。成功的科技服务机构必备的第一资源素是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他们需具备很高的理论知识、丰富的行业和专业工作背景,能较好地把握技术创新的各个关键环节,具有综合运用或集成技术、资金等资源能力,促使成熟的或有潜力的技术项目真正最终得以实现商业化。在美国,科技服务机构的每一个专业人员都能独自负责某一技术转让项目的全程服务,包括发明评估、市场及技术评估、与外聘律师联系进行专利申请、许可协议谈判、被许可方的运作绩效监督等。近几年,徐州第三产业中的技术评估、信息咨询、专利代理、城市规划、风险投资、法律服务、电子商务、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但相应的评估师、设计师、金融家、投资家、律师、经纪人等却相当缺乏。科技服务业人员素质不高,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和复合型人员所占比例极少。这就造成一方面,科技服务机构很难从市场上寻觅到满意的从业人才;另一方面,科技服务机构本身规模小,经营能力差,主导业务不突出,服务手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形成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的吸引力。
3 科技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落后
科技服务的生命力在于知识和信息,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是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保障。首先从硬件看,目前虽然徐州已经开通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协作网,但整个徐州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远不能满足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区域性信息网络还没有形成,公共信息资源由个别部门独占、封锁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共享。导致科技服务机构获取信息困难、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低,更多地依赖社会关系和非正规渠道,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不能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获取信息的非正规性又进一步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其次,从软件看,科技服务机构的组织和网络还不成熟,多数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创出品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网络化协作的服务体系,同时从事科技评估、审计、仲裁、风险投资等业务的机构太少。
4 法律环境不完善,管理体制不畅
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和技术市场的开放,科技服务业的法律规范逐步形成,但行业法律法规整体环境不够完善,不同科技服务业机构之间的竞争缺乏公平性。虽然国家和地方很多有关科技方面的政策性或规范性文件都对科技服务业机构做出规定,但其表述不尽相同,科技服务业机构的范围尚无统一的规范。从法律规范角度来看,目前各类科技服务业机构所依据的有关规定的法律效力不一样,行为规范也不一样,这极不利于科技服务业机构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纠纷的及时处理;对科技服务业机构的从业人员资格条件缺乏统一阐述;对科技服务业机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相应的行业机构评估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同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信用参差不齐。
徐州市科技服务机构很多是官办官营,或者“半官办半民营”,单纯靠科技服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科技服务机构较少。一些科技服务机构带有明显的部分政府行政职能,但又不承担具体的行政责任,在法律上也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其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此外,科技服务机构在履行自己职能时,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僵化而受到行政权力制约。政府对科技服务系统缺乏规划,没有明确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难以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一系列服务。导致一些科技服务机构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主要依靠政府来为其提供项目,或者说利用自身的部分行政职能招揽项目,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对其组织性质、发展方向、主体业务等问题缺乏系统研究,内部无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管理水平低,效益低下,科技服务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5 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
月前,面对国外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强力竞争,急需建立一批有较大经营规模、实力较强精品服务业务、服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但从目前的现状看,一是徐州市政府对科技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科技服务机构规模普遍较小、结构不合理、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部分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过于依赖政府,服务效率不高。二是科技服务业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业务定位不明确,没有稳定的服务业务、特色业务。大多数咨询服务机构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服务水平上,主要业务仍局限于场地、公共关系或低层次的技术、信息服务,无法对科研信息进行确认、筛选、评估、分析,因此研究性的、分析性的、经营业务开拓和发展思路分析等战略性的咨询不多。三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滞后以及区域性信息封锁等原因导致科技中介资源处于分散状态,没有实现国际资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供求信息的充分对接,不能有效共享。四是科技服务机构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有待提高。
二、徐州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科技服务意识
在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科技服务业对促进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科技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加科技服务机构在整个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
一要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科技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倍增效应或乘数效应,充分认识科技服务业的宏观效益、长期效益和外部正效应。
二要意识到科技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不能指望在短时期内通过投资来拉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它的发展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服务业与其它行业的不断磨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面临着比发展工业和其它服务业要大得多的困难和风险,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科技服务业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性的任务。
三要把发展科技服务业摆上政府部门的重要议程。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一样,是生产服务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现代化企业的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发达的科技服务业是实现工业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需要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行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力,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政府和企业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
一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大力培养急需人才。鼓励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从事科技服务工作;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培训基地;政府制定出台科技服务人员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行业的吸引力,吸收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增加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科技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是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培训考核制度,构建科技服务业人才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职称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努力形成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建立现代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实行岗位的技能竞赛与定级。建立科技服务行业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资质认证制度,由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科技服务机构进行资质认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科技服务机构进行年检。科技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也要制定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和相应措施,来保证从业人员的水准。
3 建设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应发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打破政府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加强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降低科技服务机构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建设集科技成果汇集发布、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技术产权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信息资源库,包括基础数据库、项目库、人才库等。通过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各科技服务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保障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得各机构更加特色化,更加专业化,逐步构建成为全市的科技服务系统。
4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营造公平环境
徐州应该吸收发达地区的经验,从徐州城区实际出发,以徐州未来的产业方向为导向,加快科技服务业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对科技服务业机构的界定、行为规范、从业人员、机构管理、信用建设与评定、执业风险防范、优惠政策以及面向科技服务业机构发展规划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度。破除行业、部门垄断,清理并取消不合理的地方限制,实行“非禁即入”,逐步明确各类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通过立法理顺政府与科技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相互关系。营造公平、公开、规范的市场环境。
要把依靠科技服务机构完善管理和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同时,为科技服务机构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要适当分离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服务于企业。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强化行业协会行业惩戒和调解功能,制止行业企业的违规行为和行业企业问的不正当竞争,以维护整个行业和谐、健康发展。
5 扶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服务核心竞争能力
政府要制定科技服务品牌战略和规划,确定品牌建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科技服务机构改变科技服务机构服务模式单一、服务内容重叠、安源分散的局面,突出主导业务,凸现特色,增强品牌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是引导现有优势资源率先做大做强,使徐州市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在徐州市科技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推动科技与资本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中起到龙头作用,并发挥徐州市区位优势的辐射作用,使徐州市发展成为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区域合作性技术转移中心。
二是根据徐州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育、扶植一批为特定行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小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多功能服务、突出行业特点和技术优势的科技服务机构。如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加工、现代制造业等。本着“扶一个,带一批”的原则,促进高水平的、有特色的科技服务机构率先发展,使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6 健全风险控制建设,扶持风险投资
鉴于科技服务业的高专业性、复杂性产生潜在巨大风险,重点要开辟多渠道的风险资本来源,发展风险投资与贷款担保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科技风险投融资体系,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等金融业务,推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强劲发展。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