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2007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的防治情况,指出植保技术在蒙城县小麦高产攻关中发挥的作用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其发挥的效益,用事实说明了植保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植保技术;小麦高产攻关;作用;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S4;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229-01
植物保护工作包括病虫测报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是庄稼丰收的保障;是夺取小麦高产、生产无公害产品的关键性措施。离开植物保护工作,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1]。小麦高产攻关承担着省政府粮丰工程及农民接受和使用农业科技的任务,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大意义。蒙城县小麦高产攻关指导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植保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典型和超高产典型,通过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拓展病虫防治渠道,使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攻关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实现2007年蒙城县小麦单产和总产双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蒙城县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2007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
中等发生以上的病虫草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麦田杂草。轻发病虫害有小麦锈病、白粉病、麦蜘蛛、吸浆虫。小麦纹枯病和穗期蚜虫发生程度重于2006年,最终病情分别是:纹枯病,白穗田块率75%,病田平均白穗率0.25%,最高病田白穗率0.54%。穗蚜4月29日调查有蚜田块率100%,平均蚜株率72.9%,最高蚜株率99%,平均蚜量2 173.5头/百株,最高6 040头/百株。小麦吸浆虫剥查平均虫穗率13.5%,平均虫粒率0.75%,有虫田块率52.2%,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4 000 hm2,病田率4.8%,平均病穗率0.18%,病穗病粒率2.6%,平均病粒率0.004 7%。
2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小麦病虫害防治开展情况
2007年2月,蒙城县植保站发出了全县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预案,每一种病虫害都及时发出病虫情报,迅速发给高产攻关区农民,让农民了解小麦病虫发生特点,认清其危害性,掌握防治技术,累计召开现场会200场次,举办技术讲座100场次,印发明白纸20万份。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病虫防治知识,开辟电视病虫防治专题讲座。麦田杂草发生面积10.40万hm2,施药防除面积10.67万公顷次。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6.67万hm2,防治面积5.33万公顷次;麦蜘蛛发生面积4.67万hm2,防治面积3.33万公顷次;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3.33万hm2,防治面积2万公顷次;小麦穗期蚜虫发生面积8.33万hm2,防治面积10.67万公顷次;白粉病发生面积3.13万hm2,防治面积2.67万公顷次,小麦锈病发生面积9.33万hm2,施药预防面积6.33万公顷次;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4 000 hm2,施药预防面积9.33万公顷次。
3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小麦高产攻关工作是以优势农产品区为重点,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农田基础设施教好的村作为高产示范片。这些村的农户都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和学习接受能力,并且大都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和传授给周围的农户,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植保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更可以得到大力的应用与推广,使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粮食质量安全与健康消费是当今人类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农药作为小麦生产中重要的化学投入品之一,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小麦生育期长,一生遭遇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机遇增多,在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创新服务理念,推行绿色植保。在推广高产、优质、稳定,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合理施肥改进灌排技术的同时,推广先进植保技术,合理使用农药,适时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对保证小麦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3]。
4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应用的主要植保措施
在小麦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始终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加强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一是苗期。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草害。对于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可在播种前用小麦专用拌种剂拌种,使用量按种子的0.20%~0.25%拌种,同时还可兼治小麦苗期病害。化学除草技术主要是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用75%巨星15.0~22.5 g/hm2或20%使它隆600~750 mL/hm2,对水600 kg喷雾;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用10%骠灵乳油750 mL/hm2或6.9%骠马750 mL/hm2对水600 kg喷雾;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用以上药剂各任选一种混配使用,或用异丙隆2.25 kg/hm2对水600 kg喷雾。用药时喷洒要均匀,一般在麦苗2叶1心,最迟在3叶,杂草在1~2叶时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若年后使用,一定要在拔节前使用且用药量要增加50%。二是春季管理阶段。主要以纹枯病、麦蜘蛛为防控对象。当纹枯病病株率10%~15%时,用5%井冈霉素3.0~(下转第231页)
(上接第229页)
4.5 L/hm2或20%三唑酮750 g/hm2对水600 kg喷雾。麦蜘蛛则以每1/3单行有麦蜘蛛200头以上即用药防治,可用6.7%爱诺螨清3 L/hm2,对水600 kg喷雾;或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喷雾。三是中后期管理阶段。小麦进入中后期管理阶段,病虫害防治是关键,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的预测预报,重点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小麦穗蚜、吸浆虫等,通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可以确保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达到增效增收的目的。白粉病、锈病主要发生在4—5月,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赤霉病于小麦盛花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加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水750 kg喷雾预防,若穗期多雨,应在首次用药后5~7 d再喷1次。蚜虫量达500头/百穗以上时,用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吸浆虫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每样方有虫5头以上,用50%辛硫磷3.75 L/hm2对水30 kg,拌细土450 kg撒毒土进行蛹期防治,或用80%敌敌畏乳油75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进行成虫期防治[4]。
5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在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发挥的效益
蒙城县小麦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工作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利用预警区域站配备的机动喷雾器,扩大机防队的数量,受到农民的好评。全县选择10个行政村成立30个机防队,县植保站派技术人员到各机防队负责病虫调查和防治技术指导,适时开展病虫防治,全县防控面积在1万hm2以上。特别是2007年小麦后期病虫的统防统治工作取得新突破,依托项目的推动作用,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 333.33 hm2。县植保站在岳坊镇小麦高产示范片进行统防统治试点,实行“四统一技术”: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培训技术、统一药械,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穗期蚜虫偏重发生的情况下,没有造成蚜虫危害,受到上级业务部门和县政府的肯定和表扬。经实地测产,统防田块小麦平均产量7 785 kg/hm2,比非统防田块增产15%以上,比全县平均产量增加30%。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实现了既定目标。
6参考文献
[1] 马玉霞,毛建忠.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村科技文化环境对其采用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80-82.
[2] 张毅,徐进.植保技术在西安市小麦高产中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0(1):17-18.
[3] 郭雨松.浅谈如何发挥植保技术在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中的重要作用[J].河南农业,2008(21):16.
[4] 李志远,郝俊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植保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7):21.
关键词植保技术;小麦高产攻关;作用;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S4;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229-01
植物保护工作包括病虫测报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是庄稼丰收的保障;是夺取小麦高产、生产无公害产品的关键性措施。离开植物保护工作,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1]。小麦高产攻关承担着省政府粮丰工程及农民接受和使用农业科技的任务,对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大意义。蒙城县小麦高产攻关指导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植保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了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典型和超高产典型,通过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拓展病虫防治渠道,使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攻关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实现2007年蒙城县小麦单产和总产双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蒙城县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2007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
中等发生以上的病虫草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麦田杂草。轻发病虫害有小麦锈病、白粉病、麦蜘蛛、吸浆虫。小麦纹枯病和穗期蚜虫发生程度重于2006年,最终病情分别是:纹枯病,白穗田块率75%,病田平均白穗率0.25%,最高病田白穗率0.54%。穗蚜4月29日调查有蚜田块率100%,平均蚜株率72.9%,最高蚜株率99%,平均蚜量2 173.5头/百株,最高6 040头/百株。小麦吸浆虫剥查平均虫穗率13.5%,平均虫粒率0.75%,有虫田块率52.2%,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4 000 hm2,病田率4.8%,平均病穗率0.18%,病穗病粒率2.6%,平均病粒率0.004 7%。
2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小麦病虫害防治开展情况
2007年2月,蒙城县植保站发出了全县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预案,每一种病虫害都及时发出病虫情报,迅速发给高产攻关区农民,让农民了解小麦病虫发生特点,认清其危害性,掌握防治技术,累计召开现场会200场次,举办技术讲座100场次,印发明白纸20万份。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病虫防治知识,开辟电视病虫防治专题讲座。麦田杂草发生面积10.40万hm2,施药防除面积10.67万公顷次。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6.67万hm2,防治面积5.33万公顷次;麦蜘蛛发生面积4.67万hm2,防治面积3.33万公顷次;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3.33万hm2,防治面积2万公顷次;小麦穗期蚜虫发生面积8.33万hm2,防治面积10.67万公顷次;白粉病发生面积3.13万hm2,防治面积2.67万公顷次,小麦锈病发生面积9.33万hm2,施药预防面积6.33万公顷次;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4 000 hm2,施药预防面积9.33万公顷次。
3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的特点和作用
小麦高产攻关工作是以优势农产品区为重点,选择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农田基础设施教好的村作为高产示范片。这些村的农户都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和学习接受能力,并且大都能够自觉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时能够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普及和传授给周围的农户,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植保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更可以得到大力的应用与推广,使植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粮食质量安全与健康消费是当今人类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农药作为小麦生产中重要的化学投入品之一,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小麦生育期长,一生遭遇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机遇增多,在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创新服务理念,推行绿色植保。在推广高产、优质、稳定,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合理施肥改进灌排技术的同时,推广先进植保技术,合理使用农药,适时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对保证小麦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3]。
4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应用的主要植保措施
在小麦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始终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加强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一是苗期。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草害。对于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可在播种前用小麦专用拌种剂拌种,使用量按种子的0.20%~0.25%拌种,同时还可兼治小麦苗期病害。化学除草技术主要是以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用75%巨星15.0~22.5 g/hm2或20%使它隆600~750 mL/hm2,对水600 kg喷雾;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用10%骠灵乳油750 mL/hm2或6.9%骠马750 mL/hm2对水600 kg喷雾;以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用以上药剂各任选一种混配使用,或用异丙隆2.25 kg/hm2对水600 kg喷雾。用药时喷洒要均匀,一般在麦苗2叶1心,最迟在3叶,杂草在1~2叶时喷雾防治效果最佳,若年后使用,一定要在拔节前使用且用药量要增加50%。二是春季管理阶段。主要以纹枯病、麦蜘蛛为防控对象。当纹枯病病株率10%~15%时,用5%井冈霉素3.0~(下转第231页)
(上接第229页)
4.5 L/hm2或20%三唑酮750 g/hm2对水600 kg喷雾。麦蜘蛛则以每1/3单行有麦蜘蛛200头以上即用药防治,可用6.7%爱诺螨清3 L/hm2,对水600 kg喷雾;或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喷雾。三是中后期管理阶段。小麦进入中后期管理阶段,病虫害防治是关键,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的预测预报,重点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小麦穗蚜、吸浆虫等,通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可以确保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达到增效增收的目的。白粉病、锈病主要发生在4—5月,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赤霉病于小麦盛花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加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对水750 kg喷雾预防,若穗期多雨,应在首次用药后5~7 d再喷1次。蚜虫量达500头/百穗以上时,用10%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 kg喷雾防治。吸浆虫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每样方有虫5头以上,用50%辛硫磷3.75 L/hm2对水30 kg,拌细土450 kg撒毒土进行蛹期防治,或用80%敌敌畏乳油750 mL/hm2对水450 kg喷雾进行成虫期防治[4]。
5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在小麦高产攻关工作中发挥的效益
蒙城县小麦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工作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利用预警区域站配备的机动喷雾器,扩大机防队的数量,受到农民的好评。全县选择10个行政村成立30个机防队,县植保站派技术人员到各机防队负责病虫调查和防治技术指导,适时开展病虫防治,全县防控面积在1万hm2以上。特别是2007年小麦后期病虫的统防统治工作取得新突破,依托项目的推动作用,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 333.33 hm2。县植保站在岳坊镇小麦高产示范片进行统防统治试点,实行“四统一技术”:统一时间、统一用药、统一培训技术、统一药械,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穗期蚜虫偏重发生的情况下,没有造成蚜虫危害,受到上级业务部门和县政府的肯定和表扬。经实地测产,统防田块小麦平均产量7 785 kg/hm2,比非统防田块增产15%以上,比全县平均产量增加30%。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实现了既定目标。
6参考文献
[1] 马玉霞,毛建忠.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村科技文化环境对其采用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80-82.
[2] 张毅,徐进.植保技术在西安市小麦高产中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0(1):17-18.
[3] 郭雨松.浅谈如何发挥植保技术在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中的重要作用[J].河南农业,2008(21):16.
[4] 李志远,郝俊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植保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