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下肢瘫痪,身体畸型,眼睛高度近视……然而,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基础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自学,获得了自学高考汉语专业的毕业证书,又获得长春外国语中级日语结业证,还获得上海宝山教师进修学校硬笔书法大赛三等奖。她的文章《超越自我》获中央电台、北京电台等四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强者之音”二等奖。应中央电台之邀,她走进“四·三九”播音室,向全国的残疾人倡议“跨过命运的横杆”。
1989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市、县评为“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标兵。
如今,她被县委、县政府破格录用为县残联副主席。
她叫包振,在吉林省辉南县,人们称她为“张海迪”。
包振出生在吉林省辉南县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小的时候,她天真活泼,十分逗人喜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在9岁时,意外地患了严重的骨结核病,一躺就是十几年。她的双腿不能行走,身体长成畸形。25岁那年,她忽然领悟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绝不能长期在病床上混混噩噩地混日子。于是,她开始了艰难的自学。
当她急切地打开第一批自学教材时,竟如看天书。自己犹如孤军作战的士兵,不能像健全人那样去省里听辅导课;没有共同学习研究的朋友……有的只能是一本本生疏的教材,时时发作的病痛。
她一遍遍地学习领会教材。书翻烂了,她就伏在炕上一字一字往笔记本上抄,一天天,一夜夜,在艰难的自学中说不清有过多少个通宵达旦。困倦夹杂着周身疼痛不时袭来。由于三次大手术带来的后遗症,她坐不住,手颤抖,两腿麻木没有知觉,身上常起水泡,溃烂后久久不封口。夜深人静,大剂量的止痛药也无济于事。她对自己说:“我是铁,我是钢,咬破嘴唇,学下去!”
1985年7月,她正式参加高等自学考试。十几年来,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人群中,同正常人在一个跑道上角逐。然而,她却因2分之差落榜。她曾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但很快就明确了一个信念:“追求的结果总会有成功,有失败。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暂时的,但追求的过程却是永恒的、幸福的。”于是,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搏。
有几次考场设在外地的梅河口市。每次参考前,她都要提前几天控制饮食。身体的虚弱,加上途中晕车呕吐,等卷子发到手中,她几乎连握笔的力气都没有了。亲人、朋友、老师劝她:“算了,别考了。”然而,她一次又一次咬紧牙关,认真回答考卷中每一个问题。终于,她获得了大专毕业文凭。
包振哭了,痛痛快快地哭了……
1987年“三·八”妇女节,在县妇联的关怀下,包振第一次坐着轮椅登上了演讲台,她题为《书,点燃我理想的火焰》的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春之友》主办了“理想、幸福”征文大赛。在1700篇参赛作品中,包振的《理想的旋律》被选中了。中央电台播出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像雪片一样朝包振飞来。一时间,她成了县城里的名人。
1987年9月16日,包振的轮椅正式停放在县广播电台编辑部的门前。因为她被正式聘为电台的编辑。从此,新的生活开始了,她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从事着广播电台的编辑工作。
电台还特意开办了“包振信箱”,每天她都能收到大量的来信。一纸纸飞鸿,架起了她与全国各地青年的情感热线。江苏男青年汤德辉,由于残疾加之恋爱的失败,几次想到死。包振一次次开导他,并寄去了许多书,激励他重新振作起来。青海女孩肖峰磬,家住乡下,学习成绩不理想,正当她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电波送来了包振的声音,她感动了,立刻写信给这位远方的大姐。在包振的鼓励下,肖峰磬考入了青海师专……
几年来,包振先后回复了全国各地来信近千封;参加各种形式的报告会、演讲会百余场。她还拖着残躯,以轮椅代步帮助别人排忧解难。
她在日记中写到:“人病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同她的精神世界一起倒下。在我生存的土地上,即使开不出鲜花,也要留下绿叶。”我们祝愿这位坚强的女性,伴着轮椅的人生春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