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轻量型并继竿的看法

来源 :垂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钓友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轻量并继竿大多色彩绚丽,富有现代感。其实,这很好理解,既然要做到尽可能轻量,那么除了碳布本身的重量外,减少漆水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这个思路与国内近几年流行的裸竿做法类似,但轻量型并继竿由于竿壁本身很薄,为了保护那薄如蝉翼的竿壁,一般不会直接做成裸竿,而是采用“总凃”涂装,漆水很薄,也没有段卷等多余装饰,在起到必要的保护作用的同时又可以使竿子拥有一个漂亮的外表,令人爱不释手。
  轻量竿的强度问题
  有些钓友认为,轻量竿这么轻,强度肯定很差。记得“翼”刚面市时,不少钓友都说它只能钓钓小鲫鱼,甚至有钓友用“一次性产品”来形容这款竿子。但事实上,自从2009年上市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证明,“翼”这款竿子是比较耐用的,而且没出过什么问题。其实,如果把“翼”的漆水做成非轻量竿那么厚重,那么它的自重与那些非轻量竿相差无几。如此看来,“翼”这么多年有这样优秀的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轻量竿的强度有多大?我个人认为,0.6号子线基本是没问题的,有些胆大的钓友会用得更大。对此,我倒也不建议。总之,我的子线使用范围是0.2号~0.6号,用“闪光”时可能还会减小到0.5号。并继竿比较韧,长尺的控鱼余地更大。所以,尽管子线用得较细,但仍不乏使用长尺轻量竿钓获大鱼的例子,10斤左右的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据我了解,并继竿钓获最大的鱼恰恰来自非轻量竿:无锡钓友使用24尺“达亿瓦黑炎”,配1.2号子线,在冬季钓获体重达40斤的原塘青鱼;再如钓友口中壁薄如纸的禧玛诺“闪光R18尺”,也有钓友在冬天用它配0.6号子线钓起过15斤重的青鱼,在夏天配1号子线钓起过12斤重的野鲤。当然,我们不能将这些视作常态,要清醒地认识风险,看清侥幸的成分。不过,这也确实从侧面反映出轻量并继竿绝非一些人臆想得那么不堪一击、弱不禁风。
  说到强度,自然就要扯上腰力。“腰”,对并继竿来说是一个永恒的基本概念,很多钓友在评价“闪光”“烈火”这类轻量型并继竿时,都会提到“死腰”的问题。与“枯法师”这类非轻量竿比起来,轻量型并继竿在钓体型较大的鱼时,确实会有一种腰身“发死”的感觉。于是,“轻量型并继竿没什么意思”之类的说法也就流传开来。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认为虽然不能称之为错误,但对轻量竿本身来说难免有失公允。要知道,为了尽可能做到轻挺,轻量竿必须尽可能减小竿壁厚度、提高含碳率,也就是说,树脂的比例非常之少。极薄的竿壁和极低的树脂含量,注定了轻量型并继竿在调性上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此外,所谓的“腰力差”也只是相对的概念,因为轻量竿的腰力对鲫鱼,尤其是对中国土鲫来说是完全够用的,而且除了操作轻快之外,中鱼后的乐趣也非常美妙。拿“闪光”来说,用“闪光”中鱼后传到钓者手心的挣扎感非常强烈,清晰度非常高,仿佛能感受到鱼儿在水中的动作和姿态,给人一种人鱼互动的乐趣。我玩过很多并继竿,但就钓1斤以内的土鲫来说,手感比“闪光”好的非轻量并继竿实在寥寥无几。
  其实,轻量竿最害怕的是磕碰。
  轻量竿给人强度低的错觉是因为其漆水很薄,导致自重大大减轻,但强度仍然有保障。注意,这话绝对不是说漆水除了装饰以外就没实际作用。厚重的漆水,不仅能对竿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竿子的强度,这就好像一张油画布,没涂颜料之前很软,画好晾干之后就比较硬了,这也是各家的旗舰款为何都是漆水厚重的非轻量竿的原因之一。轻量竿由于漆水薄,与硬物相碰时,薄薄的漆水几乎起不到缓冲和保护作用,因此钓者在使用时要避免碰撞,尤其在大风天作钓时要格外小心,避免竿子被风吹落,掉在石头或者其他硬物上,否则要么当场断竿,要么内伤严重,往往在下一次起竿或受力时就会断竿。
  轻量并继竿,到底什么尺寸是值得买的?
  大多数钓友会说:“18尺开始才有轻量型并继竿的用武之地,中短尺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尺寸的非轻量并继竿对体力的要求不是非常高。”我觉得这部分钓友所表达的意思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尽量把强度放在第一位。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部分钓友会说:“并继竿都头重,到了21尺,就只能玩轻量竿了,非轻量竿需要麒麟臂才能玩得动。”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些钓友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对老玩家来说,这种观点肯定不会被完全认同。在15尺、18尺、21尺这三个常用尺寸中,我既有轻量竿又有非轻量竿,拿15尺为例,在钓小鲫鱼时,我肯定首选“翼”,而不会选择名气更大的“普天元大我”。为啥?肯定不是因为我承受不了85克的15尺“大我”。要知道,我在水库甚至用过126克的21尺“飞翔天”钓过白鲦。简单来说就是:不是使用“大我”有多累,而是使用“翼”更舒服。这种舒适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用“翼”无论打多高的频率,一天下来手腕一点都不累,抓口只需轻轻一抖手腕。另外,“翼”的调性在钓小鲫鱼时也更加富有乐趣。相比之下,使用“大我”就会累一些,虽然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差距就在那里,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再来说21尺。这个尺寸对钓者的体力来说的确是一个分水岭,有些钓友能承受“飞翔天”这类非轻量竿,有些釣友却承受不了,所以这些体力敏感的钓友会说21尺肯定选轻量竿。实际上,这些钓友玩竿的经验可能欠缺一些,在大风天气作钓的经验少一些。在大风天钓过鱼的玩家都知道,轻量竿受风阻的影响非常大,抛投非常困难,如果风力达到4级以上,那简直会让人崩溃。这种情况下,自重较大的非轻量竿,反而可以借助其自身的惯性优势平衡掉一些风阻,让抛投变得容易。此外,长尺钓深钓远,遇到大个体鱼的几率也大,搏鱼时也会更从容。
  中国是海洋季风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都是大风天,所以非轻量长尺并继竿的适用性相对更广。当然,在风力不大的日子里,使用轻量竿无疑会更轻松。所以,在21尺钓竿的选择上,我的观点是:在自己体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轻量和非轻量都要有,它们谁都不能完全替代谁。
  18尺左右的竿子,一般来说轻量和非轻量都能被承受。这时,争论的焦点就变成了“轻量竿打频率舒服”VS“非轻量竿比轻量竿更有内涵”了。18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尺寸,也是使用率最高的一个尺寸。关于有没有内涵这个说法,我的观点是,钓纯鲫鱼或者小型鱼时,轻量竿玩着更舒服更轻快,一些钓友口中所谓的“内涵”无非就是遇到体型大一点的鱼时,非轻量竿腰力更雄厚,把握更大罢了。其实,即使存在内涵,也不在于竿子本身,而在于根据不同鱼情合理选择竿子的钓者。如果钓半斤上下的鲫鱼,你不能说“闪光”没有“普天元”有内涵,不是吗?你觉得使用哪支竿子舒服,那支竿就有内涵。   如果到了24尺以上,由于其自重和杠杆原理,一般人都会感觉无法承受了,而且最近几年,日本也不生产21尺以上的非轻量竿了。因此,轻量竿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1尺以上的轻量并继竿,跟一般人想象中的有着很大不同。比如24尺与21尺,21尺与18尺,虽然都相差3尺,但这3尺所带来的感受差别,前者比后者要大得多,无论是持感还是抛投方式,24尺与21尺比起来都称得上天壤之别,钓友们在选择24尺或者更长尺寸的并继竿时,一定要非常慎重,务必要有足够水深的钓场以及足够过硬的基本功才能愉快使用。这么说吧,21尺轻量竿,通常有一定经验的钓友都能轻松玩耍,而24尺以上的并继竿,真的只有高手才能驾驭。
  关于轻量竿断手把的问题
  关于轻量竿断把,很多钓友和商家都说是竿梢插水太深,水阻大造成的,我觉得水阻确实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钓友抓口时寸劲过大,且没有泄力手法,竿子被自身惯性撅断,包括风阻——相比竿梢入水的水阻,水面上的竿体与空气接触面积要大得多,错误手法发力刺鱼时速度很快,瞬间的风阻会很大,只不过不会像冬季大风时那样可以明显感受到。
  关于长尺轻量竿的起竿手法,我的观点是起竿要有向前或者侧前方推送的动作,尽量减少垂直方向的力道。并没有人教过我这个办法,我是看了几次日本厂商的宣传视频明白的,其实钓鱼这件事,主要是看你自己的感觉怎么样。
  并继竿的保值问题
  说完了上面三个关于轻量并继竿的争论点——强度、舒适度、断手把的问题,我再说一说与用竿并无直接联系的问题——保值问题。
  我购买第一支并继竿“闪光R18尺”的时候,花了5000多元人民币,作为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下单真的是需要足够勇气的。但是在今年,我购买第二支“闪光R18尺”时,只花了当初一半的钱。不光“闪光”如此,当年的超级明星“老烈火”也是差不多的命运。这么多年玩下来,我发现一个规律——轻量型并继竿,在产时售价很高,大概只比旗舰竿略低一点,可是一旦停产就大幅贬值。原因何在?因为轻量竿断竿的风险比非轻量竿大很多,很多钓友因为害怕断竿后没有售后而不敢入手,这就造成了轻量竿在停产后的贬值。“闪光”这类輕量型并继竿,更新换代的周期并不长,一般五年左右,所以如果钓友们购买,一定要考虑这个问题,想想在这五年内大概会用多少次?断竿的概率有多大?准不准备出二手?如果准备经常使用,那购买在产的确实有意义;但如果你像我一样竿子很多,一年下来用不上几次,就得考虑一下使用成本了。实际上,正常操作的话,轻量竿断竿的概率要比想象的低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讲,购买二手竿的性价比更高;反过来讲,如果在产时高价购入,停产后再出,那就要有割肉的心理准备。
  简而言之,在我眼里,长尺轻量型并继竿的唯一缺点只是在大风天不好抛投,操作轻快、手感好是它的最大优点,只要控制好子线,正常操作是不会出问题的。
  至于强度、腰力等指标,我们要辩证看待,这两项跟轻量化本就是一对矛盾的存在。试想一下,假如“闪光”“烈火”的强度和腰力能够达到“普天元”“枯法师”一样的境地,还有谁会买这些旗舰竿(事实上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强度一样,重量不一样的竿子,用起来也一定是两种感觉)?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不懂竿的人才选择轻量竿”“长尺并继竿持感压手,只能玩轻量竿”的说法都是半吊子言论,针对不同的鱼情和水情合理地选择适用的钓竿才是一名合格的并继玩家应该做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对轻量型并继竿的一些个人理解和看法,仅供钓友们参考。下期开始,我将和大家聊聊“普天元”“枯法师”等非轻量竿,敬请期待!
其他文献
刚刚挥别了春季,迎来了夏季,我突然感觉有些意犹未尽,觉得关于春钓似乎还得说点什么,于是想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春钓滩”,把这事说透之后,我再同大家一齐安心地开启夏钓模式。  春钓浅滩是个不用争议的常识,但是春钓滩绝不是找到一处浅水就能钓到鱼那么简单。春钓滩确实是在钓浅水,但有的时候却并不等同于钓浅。  钓浅和钓滩的区别在于,深水的近岸也是浅的,但是在深水处用短竿钓近岸就是不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钓浅
期刊
野钓中,海竿是不可或缺的,海竿的钓组五花八门,用饵更是五花八门,反正各有各的特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习惯。  我也有自己的习惯,我的习惯就是没习惯。针对不同的水库、水情和鱼情,我除了竿子不换(调性偏软,综合性强),轮子、钓组和钓饵都会不停地换。换轮子其实就是换线,针对不同的对象鱼用不同的线径而已。关于这点,很多人没有考虑到,他们认为海竿就是为大鱼准备的,到哪儿都是粗线。其实不然,比如春秋钓鲫鱼,这
期刊
4月28日,2018年长海海钓第一竿——“健业杯”全国友好城市海钓邀请赛在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开赛,本次比赛不仅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海钓高手,还创造了“六合一”休闲海钓新模式,對海钓产业提档升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次海钓大赛是长海海钓品质提升的一次有益实践。大赛由长海县及当地乡镇政府引导,中国休闲垂钓协会和辽宁休闲渔业产业联盟组织,多家海洋牧场和海钓俱乐部联合承办,水产加工及物流企业对鱼获
期刊
评测嘉宾:唐靖雷(上海汇鱼有限公司)  评测钓竿:7.2米禧玛诺Borderless GLL钓竿  线组搭配:2.5号主线+1.5号子线+1号关东钩  钓场:浙江省建德市“小诸葛农庄”  试钓回顾:  我用的是7.2米禧玛诺第三代的博大师GLL,它属灵巧轻量型的钓竿,线组是2.5号主线配1.5号子线绑1号关东钩。此前,我曾来过“小诸葛农庄”三次,这里的水比较深,翘嘴较多。因此,我的目标是用长竿钓翘
期刊
在我国,溪流竿实际上有着非常广大的用户群体。但是,很多钓友却以为,溪流竿不适合市场了,甚至到了被淘汰的边缘,这是不是一种误解?为此,本刊特邀溪流竿领域的资深人士——威海翔茗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卫、重庆精品渔具公司总经理程良华,跟大家谈谈溪流竿的历史、演变和它今天真正的市场情况。  在我国,溪流竿实际上拥有非常广大的用户群体的。但是,今天的很多钓友却以为,溪流竿已经不适合市场了,这是不是一种误解?
期刊
@ 搞笑大师  我发的这个一点也不可笑,不过这是正能量。我认识几个渔友,按现在的社会标准评判都属于成功人士。现在社会上的人一旦有钱了,好像不做点为非作歹突破道德底线的事那都不叫成功。我这几个朋友却不然,我们钓鱼的场地我敢保证连个瓜子皮都看不见,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别的渔友产生的垃圾他们都会一并捡走,从吉林到辽宁无一例外,我觉得这种风气应该成为我们钓鱼人的主流。  周日,我和朋友带儿子去斤钓塘休闲一下
期刊
“時间过半,任务过半。”上班族对于这话再熟悉不过,意思是,一年过去一半了,年初制定的全年经营指标任务也要至少完成一半。实际上,此话对于钓鱼同样适用。  几乎每个钓鱼人年底封竿之时,都会大致规划一下来年的钓事,完成今年没能实现的愿望。待到来年开春时,大家便跃跃欲试起来,只要气温条件一允许,便第一时间冲到水边,逐一实现目标。  眼下,2020年上半年已经过去,本刊盘点了几场难忘的钓事,分享给广大读者。
期刊
有人问了我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怎样把池塘深处的大鱼诱到边上并钓获?”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提到了“诱”,人们首先联想到打窝子,即靠食物引诱。但是,不论是黑坑还是水库,想单纯地靠食物把鱼诱到指定的位置绝对是一厢情愿的事。  我曾无数次地和喜欢玩短竿、注重各种技术细节的同伴相邻钓鱼,当时我就告诫他:“用短竿不行,够不到鱼。”他们的回答无一例外:“没事,把鱼诱来就好了。”结果,不论打窝还是高频率换
期刊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野钓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钓鱼人面对广袤的大水面和复杂的鱼情,钓到自己想要的目标鱼,那份心情是格外美妙的。  在之前几期文章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黑拉池钓的基本装备。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带大家走进更具魅力的黑拉野钓世界。  【作者简介】  冯晓鹏,1976年出生于北京,1998年开始钓鱼,2006年开始经营日本钓具,2007年创立酷鱼网并开始网站建设,2010年将其升级发展成为网站、
期刊
头灯照在江面上,可见一层鱼背鳍棘划出无数条“人”字波浪,它们争先恐后向河口涌去,只要抛下竿,立刻狂咬。四人各尽其能,自力更生,自钓自遛,一时间沙滩上灯光交错,鱼铃乱叫。三副串钩常同时咬钩,可是江水流大,沙滩水浅,近前无法遛鱼,又无人帮忙,纵使你技艺高强也很难把三条鲤鱼全拉上来。结果,跑的比钓上来的多。老兰算破了纪录,两次拉上两条鲤鱼,我只有一次。所有鱼都来不及入护,直接摘钩扔在沙滩远处。  策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