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视角看高职毕业实习的主体缺位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但毕业实习难、质量差现象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高职院校在投入上存在困难和不足、毕业生的实习未能给企业单位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实习生实习的生活成本上升以及政府作为“引路人”的巨大社会成本,都使得毕业实习的各参与方主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现象,各参与方主体从经济成本上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发挥各自的优势是解决实习质量薄弱环节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经济效益;高职;毕业实习;主体缺位
  作者简介:易际培(1970—),男,浙江苍南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28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7-0075-02
  
   一、高职院校在毕业实习上的投入困难和不足引起教育主体的隐性缺位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投入的效益有限。当前,毕业顶岗实习的单位由学校安排落实的只占20%,大部分的实习单位是由学生自主选择落实。这就体现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困境:能规模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单位主要是大型企业,数量有限,与之建立合作关系需要大量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毕业顶岗实习岗位的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而每个企业提供的岗位又相当有限,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的投入效益不高。让大部分学生自主落实实习单位实属高校的无奈之举。
  指导毕业实习的专业师资力量存在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一般在10人以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考虑办学的经济效益无可指责,教师在指导毕业顶岗实习的同时,仍要承担非毕业班学生的校内教学和科研任务。高校面临着当下师资力量紧张和未来生源减少所带来的师资过剩的双重压力。
  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工作量和工作质量难以监控和评价。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单位分布非常分散,指导教师实地指导的工作成本非常高,更多地采用通讯工具或网络的方式进行指导。这些指导方式很难监控、评估其工作量和工作效果,导致学校对专业指导教师的劳动价值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专业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保险费用难以落实。学校大多不愿承担这部分费用,认为应该由学生自愿购买人身保险,而学生认为自己是在校生,毕业实习仍属学校教学部分,理应由学校承担。一般多数学校会让学生签订一份安全责任自负协议书作为折中的处理办法。
   二、毕业顶岗实习未给实习企业单位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校企合作难以双赢
  企业在参与工学结合过程中,有希望得到校方服务的愿望,但职业院校的实验实训和技术开发条件,难以达到开展科学试验、技术引进和推广的程度,不十分了解企业现实中的具体问题,难以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帮助企业培训员工的问题。
  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在短期内无法达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岗位技能要求,无法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效益,反而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性。有些企业还担心会泄露商业机密,给企业带来额外负担。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条件下,人才流动相对顺畅,没有必要通过实习生来发现和留用人才。因为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企业需要降低用人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企业虽说需要担当社会责任,但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而不是大学生的毕业实习仍属合理行为。当上述多方面利益不能实现时,企业就会认为参与毕业顶岗实习的成本大于收益、校企合作没有什么值得“赢”的,积极性就会锐减甚或完全丧失,从而使实习制度中另一主体也出现缺位。
  三、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效果受经济收益影响较大
  毕业顶岗实习的初衷是对课堂专业知识的重要补充并在实践中消化、验证和创新。但找一份好工作解决安身立命的经济保障是每个大学生的共同愿望,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就能确定满意的就业单位是大部分大学生最为期待的结果。实习阶段是学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分水岭,也是需要迅速实现身份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因此许多大学生从实习一开始就同时步入谋业的历程。这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把实习的主要任务当成找工作,过强的求职使得趋强的功利心大大地冲淡了实习的本来目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既想在企业得到锻炼,又希望能在该企业就业,但企业大多希望引进的是已经具有工作经历的员工,当学生无望在该企业就业时,就难以安心顶岗实习,总想换到有希望就业的企业去顶岗实习,尽管这对学生的远期利益来说是不利的,但在远期利益捉摸不定时,人们往往会先顾及眼前生存利益,从而影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四、政府想扮演实习制度“引路人”的角色,却存在难以评估的社会成本
  近些年,全国“两会”上越来越多的代表提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议案。政府根据“两会”代表的意见和公众的需求,开始组织服务团队,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来干预和指导各级部门的工作,力求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以此来改善大学生的实习环境,事实上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社会成本是难以承受的。尽管许多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大学生实习计划”,但这毕竟只是企业所尽的社会义务,而不是企业内需的驱动。也有部分地方政府专门组织了大学生实习招聘会,但积极参与的企业却廖廖无几,作为市场经济之下的企业有着自身运行的经济规则,仅靠“外在”因素是不能持久的。
  五、对毕业顶岗实习参与方发挥主体作用的建议
  作为职业院校在建立实习制度与政策时,不能仅用实践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符合社会形势,以就业为导向。在教育投入方向上应该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积极努力同企业寻求合作,建立相当数量的优质实习基地,并在学校网站上努力建立一个实习信息平台,提供实时的实习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尽量自主选择和落实实习单位有困难的学生,以保证实习质量。充分尊重和肯定指导教师的劳动价值,尽可能多地让指导教师能亲临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教育,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巩固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要真正达到双赢,提高企业对工学结合的参与度,学校必须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企业方面体现出较强的吸引力。
  企业在强调和追求利润的同时,应该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如果能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实习制度,也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利益。接收实习生可以为企业招聘和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一个灵活的渠道。企业招收实习生可以为企业树立形象,企业精心设计实习生制度,关注实习生的培训和发展,就会为实习生甚至社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如通用、诺基亚、微软等国外知名企业在我国都建立了稳定规范的实习培养计划,有一个完善的实习生制度。同样,大学生毕竟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充满活力,敢于创新,不仅会给企业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而且还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实习在学习阶段的重要性,珍惜家庭、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投资,自觉将实习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检验和强化技能的机会,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与基本技能。在实习阶段不要将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目的,而是把长远发展作为主要目的。踏实认真地投入到实习中去,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过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
  政府应积极引导高职院校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能力,增强校企合作的吸引力,让校企合作更具有市场意义,以保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同时,政府应努力加强“接受大学生实习是各种性质用人单位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舆论宣传,积极倡导用人单位接受大学生实习。政府在要求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实习短期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的同时,要在相关法规中增加保障大学生实习期间人身权益等内容。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周耕夫、李栋学.工学结合:期待制度与法规的哺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2] 游文明.中德高职教育与企业关系的理性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8).
  [3] 李德海.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4] 马晓红.大学生实习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2).
  [5] 张绍明.校外密闭基地与实习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9).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使无痛注射变成了现实,在为化疗患者保护血管方面也起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区的电力系统外线职工,因野外工作的需要,经常接触血吸虫疫水而受感染,并有少数职工死于晚期血吸虫病.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血吸虫病早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地处武汉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拥有牙科治疗椅288台,在职职工543人,在中南地区具有良好的品牌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在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金融系统内传播蔓延,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动荡和信贷紧缩。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共体内部引发新的矛盾和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