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树增 研究军事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家。为了探寻长征的原貌,他花费六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且数度重走长征路,终于写成著名历史纪实文学《长征》。
1934年,追求革命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千难万险,以血肉之躯开辟了一条光辉的道路。这支队伍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这条光辉之路就是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长征”已成往事,但“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我们更需了解“长征”,读懂“长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苦难与奋斗的革命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读懂“长征”,首先要了解长征是怎么发生的,那就让我们回望20世纪30年代,长征前苦难深重的中国——
1931年,长江流域爆发大洪水;1932年,甘肃昌马堡地区发生强烈地震;1933年,四川省茂县发生强烈地震;同年,黄河洪水泛滥,50多处决口,300多万人流离失所……与此同时,还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这场混战持续了数年,战线数千公里之长,波及十多个省份。上千万百姓流离失所,逃离家园。仅战争进行的前5个月,死伤人数已经达到了30万人。军阀们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已经提前征收到了1936年。
但是,在这片凋敝的国土上,还有一些美好的地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分别在几个省的部分区域创建了苏维埃政权(简称苏区)。在江西南部毗邻福建西部的一个地区,毛泽东、朱德创建的苏区,中国革命史上称为中央苏区(图1)。
(1)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在苏区内部,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中央苏区,不但农业稳步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生产在欣欣向荣。中央苏区有各种各样的工厂和手工业的作坊,有印刷厂、制糖厂、制药厂、制烟厂。中央苏区还有对外贸易局,鼓励全国各地的商人到苏区进行商贸往来。商贩们不顾国民党的封锁,纷纷到中央苏区做生意。中央苏区发行钞票,由于中央苏区有充足的金银储备,苏区的钞票比国统区的钞票还值钱(图2)。
(2) 中央苏区的卫生学校
中央苏区在政治上实行了民主制度,召开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时,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以及苏区的人民团体、人民群众和红军各个军团。老百姓对红色政权的建设报以极大的热情(图3)。
(3) 中央苏区的枪械厂
这些美好的地方,是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巩固苏区,扩大红军,推翻蒋介石的统治,建立人民的共和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会成燎原之势。
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政权,绝不容忍苏区的存在,从1930年底开始,调动大军对苏区进行“围剿”。
当时的红军和国民党军,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据不完全统计,即使苏区所有的红军作战部队加在一起,也没超过20万人。况且,这些苏区还被国民党军分隔着,无法互相支援。而国民党军以及地方军阀,至少有200万,拥有飞机、坦克、火炮。
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提出了正确的方针对策: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毛泽东为红军制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即把优势敌人引进苏区里来。利用苏区的有利地形,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之下,消耗敌人。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战机,集中兵力,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歼灭敌人。
经过三次“围剿”,蒋介石的数十万军队,没有把中央苏区消灭,中央苏区反而在不断地壮大。正如毛泽东在1931年写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那首词一样: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图4)。
(4)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毛泽东
1931年1月、5月和9月,1933年3月中央苏区军民团结一致,先后打破了蒋介石数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的四次大规模“围剿”,夺取了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图5)。
(5)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
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由于国民党在上海制造了严酷的白色恐怖,加上临时中央犯了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上海难以立足,被迫于1933年1月初由上海迁至瑞金。
当时的中共中央的总负责人是博古。博古在学生时代加入的中国共产党,1926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30年回国,他先任共青团总负责人,第二年,成为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
他到达中央苏区后掌握了党、政、军大权,在党内拥有最高职务;行政上,他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政府主席团成员;而在红军中,他是红军前方野战司令部政委。这个拥有党、政、军大权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当时年仅27岁。他没有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也没有指导战争的经验(图6)。
(6) 博古(秦邦宪)
博古进入中央苏区几个月后,又来一个人,就是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自我介绍,他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派来的,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斗争中担任军事顾问。
但是这与在共产国际工作过的中国同志说的完全不一样。他们说李德充其量只是一个在上海中共中央的翻译,同时把在中国搜集的情报转发给共产国际,他就担任这些工作。他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认识了博古。
博古到中央苏区后,在博古的请求之下,李德担任了所谓的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博古为什么要请一个外国人来中央苏区呢?27岁的博古既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不是红军的创始人,更不是中央苏区的创始人。但他是中共中央的总负责人,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他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就是面对毛泽东、朱德这样威望很高的共产党和中央红军的领导人。博古必须找一个靠山,特别是有共产国际背景的靠山,外国人的靠山,可以增加他的威慑力量,可以增加他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接受一个外国人的指挥?这里有个背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一直到红军长征前的1934年,中国共产党还很年轻,很不成熟。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是以列宁为首的苏共中央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组织,这个组织对中国革命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图7)。
(7)李德
俄国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城市暴动,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和水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武装起来的工人和水兵冲进了克里姆林宫,就宣布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革命只能是农民革命。但是,博古和李德到达中央苏区以后,完全照搬共产国际的革命样式,一切听从共产国际指挥。这导致了本来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中央红军,被迫在李德军事顾问的指挥下打城市攻坚战,阵地攻坚战,堡垒攻坚战,把红军拖入了困境之中。
李德的身份、来历、经历甚至国籍,在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他的到来给中央苏区和红军的政治和军事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乃至于中央红军被迫作出长征的决定。一个完全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外国人,掌握着中国革命的军事指挥权。
此时,创建了中央苏区,身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做什么呢?
这时候毛泽东已经没有军事指挥权了,他的职务只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他负责选举问题、扫盲问题、农民种地的时候农作物的搭配问题、年轻人不要那么早结婚等问题。
在这之前,1931年毛泽东曾受到严厉的批判,他的罪名有这么几项:
1 狭隘经验论,游击主义。
2 主张富农路线。
3 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略。
由于这些所谓的“错误”,毛泽东被撤销了中央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
一天晚上,大雨倾盆,毛泽东得到通知,请他上赣州前线去。那时候红军还在夺取大城市打赣州呢。久攻不下,伤亡太大了,周恩来请他到前线去。毛泽东抓起一把雨伞就进作走,在大雨中连夜赶到了赣州。到了赣州召开了一次红军将领会议,会上冲突又一次爆发。毛泽东说,这仗不能再打了。你们不是要夺取赣州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赣州周围的农民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那个时候赣州城城墙上的砖,就会一块一块地被群众搬掉,赣州就是我们的了。现在敌我力量太悬殊,国民党守军三千多人,南北两端还有两个军,赣州城三面环水,工事非常牢固,不能再打了。在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的坚持之下,毛泽东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的总政委,又有了军事指挥权了。
毛泽东当然不会奉行博古的错误路线。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材料,只有一份《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简报中有这样一段话,就是彻底开展了党内斗争。毛泽东的职务又被撤了,指挥权又没有了。这是毛泽东政治上的低谷,他连着几天都不说话,也不和别人来往。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忘记那一段历史时刻,他说:“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军事和组织。我,我们被孤立了,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来就不灵了。他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了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嘞。那个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就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脑袋没被砍去。”
1933年9月,也就是长征的前一年,沿着中央苏区的边界,枪声炮声隆隆作响。这一年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兵分三路,步步为营,步步修碉堡,向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进攻。面对国民党军步步推进的猛烈进攻,中央苏区的领导人一味地要红军官兵和敌人死拼硬打。有些基层指挥员提出,我们能不能用毛主席的办法不和敌人正面抗争。我们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方式消灭敌人,但被博古和李德斥为拒绝战斗(图8)。
(8)蒋介石步步为营以保垒战围剿苏区
1933年9月底,蒋介石不顾“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100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此时,毛泽东已被排斥在红军领导岗位之外。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先是推行冒险主义,继而又实行保守主义,使红军陷于极其被动的处境。
1934年的4月10日晚,国民党11个师向中央苏区的北部门户广昌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参加保卫战的红一、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十三师等部英勇作战,坚守阵地,付出了很大牺牲。
红军指挥员联名给中革军委打电报,说不能这样长期地和国民党军对峙了,要采取运动战的方式消灭敌人,但是没有回音。传到前线的只有《保卫广昌之政治命令》这样一份政治命令。措词非常强硬,要求红军官兵应不顾一切火力,奋勇前进,坚决无情地消灭敌人。广昌的地理位置不利于防守,四周都是开阔地,没办法打阻击战,国民党军的坦克可以长驱直入。红军官兵以血肉之躯坚守了18天,毙伤俘敌2600多人,但己方损失了5000多人,最终广昌失守。
广昌丢失意味着中央苏区核心地带的大门打开了。这时,传来了一个更加令人焦急的消息,国民党军纠集了31个师,准备向中央苏区的核心瑞金城发动最后的攻击,国民党军的前锋部队离瑞金只有几十公里了。
这时候,毛泽东请求到赣南去视察,他的请求被中央批准了。他到了赣南,赣南军区的领导人一见到他,说主席,你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你身体不舒服吗?他说我身体很坏,精神更坏。这时候,他接到了周恩来的电话,周恩来要求他把赣南地区的敌情和地形了解一下,毛泽东马上意识到周恩来是什么意思。当时毛泽东染上了疟疾,发着高烧,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看来中央苏区保不住了,我们要准备大规模地运动作战。这封信十分保密,他叮嘱通信员说你要带上火柴,万一有紧急情况就烧掉。后来,毛泽东接到了一个通知,让他立即赶回瑞金。毛泽东意识到,要发生关乎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命运的重大事件。
数月之后,凭借毛泽东对赣南地区敌情和地形的熟悉,红军从江西省南部成功转移。而此刻,中央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央红军将被迫转移,一段人类历史上伟大而壮丽的远征即将开始。
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喜欢吃鸭子,他在中央苏区住的房子是一座孤立的房子,处于稻田当中,红军官兵把那个房子叫“独立房子”,稻田里全是鸭子。那几天,红军官兵们发现鸭子越来越少,去独立房子开会的人越来越多。那里正开着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同样没有留下任何会议资料,会议的决定和打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这个会议作出的决定是无可置疑的:放弃中央苏区,开始大规模军事转移(图9)。
(9)毛泽东力挽狂澜 为革命寻找出路
红军就要开始长征了,但是当时并没有“长征”这个词,而是使用突围、转移或者西征这样的词语表述。直到1935年5月,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表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当中,才首次使用了“长征”这个词。
中央苏区面临危机的形势和中央频频的秘密会议,使红军中部分领导人感觉到要发生什么事情了。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悄悄地问毛泽东:主席啊,我们到底要到哪儿去啊?毛泽东只说,去命令你去的地方。
中央已经决定放弃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转移。但当时的情况非常紧迫,敌人大兵压境,情势危急。数万红军官兵和庞大的苏维埃机关大规模转移,不是简单的事,需周密准备。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如何做好转移的准备呢(图10)?
(10)红色之都——瑞金
下期请看:
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二)突出重围
1934年,追求革命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千难万险,以血肉之躯开辟了一条光辉的道路。这支队伍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这条光辉之路就是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今天,“长征”已成往事,但“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我们更需了解“长征”,读懂“长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苦难与奋斗的革命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读懂“长征”,首先要了解长征是怎么发生的,那就让我们回望20世纪30年代,长征前苦难深重的中国——
1931年,长江流域爆发大洪水;1932年,甘肃昌马堡地区发生强烈地震;1933年,四川省茂县发生强烈地震;同年,黄河洪水泛滥,50多处决口,300多万人流离失所……与此同时,还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这场混战持续了数年,战线数千公里之长,波及十多个省份。上千万百姓流离失所,逃离家园。仅战争进行的前5个月,死伤人数已经达到了30万人。军阀们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已经提前征收到了1936年。
但是,在这片凋敝的国土上,还有一些美好的地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分别在几个省的部分区域创建了苏维埃政权(简称苏区)。在江西南部毗邻福建西部的一个地区,毛泽东、朱德创建的苏区,中国革命史上称为中央苏区(图1)。
(1)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在苏区内部,普遍实行了土地改革,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中央苏区,不但农业稳步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生产在欣欣向荣。中央苏区有各种各样的工厂和手工业的作坊,有印刷厂、制糖厂、制药厂、制烟厂。中央苏区还有对外贸易局,鼓励全国各地的商人到苏区进行商贸往来。商贩们不顾国民党的封锁,纷纷到中央苏区做生意。中央苏区发行钞票,由于中央苏区有充足的金银储备,苏区的钞票比国统区的钞票还值钱(图2)。
(2) 中央苏区的卫生学校
中央苏区在政治上实行了民主制度,召开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时,代表来自全国各地,以及苏区的人民团体、人民群众和红军各个军团。老百姓对红色政权的建设报以极大的热情(图3)。
(3) 中央苏区的枪械厂
这些美好的地方,是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巩固苏区,扩大红军,推翻蒋介石的统治,建立人民的共和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会成燎原之势。
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政权,绝不容忍苏区的存在,从1930年底开始,调动大军对苏区进行“围剿”。
当时的红军和国民党军,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据不完全统计,即使苏区所有的红军作战部队加在一起,也没超过20万人。况且,这些苏区还被国民党军分隔着,无法互相支援。而国民党军以及地方军阀,至少有200万,拥有飞机、坦克、火炮。
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提出了正确的方针对策: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毛泽东为红军制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即把优势敌人引进苏区里来。利用苏区的有利地形,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之下,消耗敌人。在这个过程中寻找战机,集中兵力,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歼灭敌人。
经过三次“围剿”,蒋介石的数十万军队,没有把中央苏区消灭,中央苏区反而在不断地壮大。正如毛泽东在1931年写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那首词一样: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图4)。
(4)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毛泽东
1931年1月、5月和9月,1933年3月中央苏区军民团结一致,先后打破了蒋介石数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的四次大规模“围剿”,夺取了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图5)。
(5)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
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由于国民党在上海制造了严酷的白色恐怖,加上临时中央犯了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上海难以立足,被迫于1933年1月初由上海迁至瑞金。
当时的中共中央的总负责人是博古。博古在学生时代加入的中国共产党,1926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30年回国,他先任共青团总负责人,第二年,成为中共临时中央总负责人。
他到达中央苏区后掌握了党、政、军大权,在党内拥有最高职务;行政上,他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政府主席团成员;而在红军中,他是红军前方野战司令部政委。这个拥有党、政、军大权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当时年仅27岁。他没有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也没有指导战争的经验(图6)。
(6) 博古(秦邦宪)
博古进入中央苏区几个月后,又来一个人,就是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自我介绍,他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派来的,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斗争中担任军事顾问。
但是这与在共产国际工作过的中国同志说的完全不一样。他们说李德充其量只是一个在上海中共中央的翻译,同时把在中国搜集的情报转发给共产国际,他就担任这些工作。他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认识了博古。
博古到中央苏区后,在博古的请求之下,李德担任了所谓的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博古为什么要请一个外国人来中央苏区呢?27岁的博古既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不是红军的创始人,更不是中央苏区的创始人。但他是中共中央的总负责人,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他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就是面对毛泽东、朱德这样威望很高的共产党和中央红军的领导人。博古必须找一个靠山,特别是有共产国际背景的靠山,外国人的靠山,可以增加他的威慑力量,可以增加他的底气。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接受一个外国人的指挥?这里有个背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一直到红军长征前的1934年,中国共产党还很年轻,很不成熟。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是以列宁为首的苏共中央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组织,这个组织对中国革命和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图7)。
(7)李德
俄国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城市暴动,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和水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武装起来的工人和水兵冲进了克里姆林宫,就宣布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革命只能是农民革命。但是,博古和李德到达中央苏区以后,完全照搬共产国际的革命样式,一切听从共产国际指挥。这导致了本来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中央红军,被迫在李德军事顾问的指挥下打城市攻坚战,阵地攻坚战,堡垒攻坚战,把红军拖入了困境之中。
李德的身份、来历、经历甚至国籍,在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他的到来给中央苏区和红军的政治和军事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乃至于中央红军被迫作出长征的决定。一个完全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外国人,掌握着中国革命的军事指挥权。
此时,创建了中央苏区,身为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在做什么呢?
这时候毛泽东已经没有军事指挥权了,他的职务只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他负责选举问题、扫盲问题、农民种地的时候农作物的搭配问题、年轻人不要那么早结婚等问题。
在这之前,1931年毛泽东曾受到严厉的批判,他的罪名有这么几项:
1 狭隘经验论,游击主义。
2 主张富农路线。
3 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略。
由于这些所谓的“错误”,毛泽东被撤销了中央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职务。
一天晚上,大雨倾盆,毛泽东得到通知,请他上赣州前线去。那时候红军还在夺取大城市打赣州呢。久攻不下,伤亡太大了,周恩来请他到前线去。毛泽东抓起一把雨伞就进作走,在大雨中连夜赶到了赣州。到了赣州召开了一次红军将领会议,会上冲突又一次爆发。毛泽东说,这仗不能再打了。你们不是要夺取赣州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赣州周围的农民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那个时候赣州城城墙上的砖,就会一块一块地被群众搬掉,赣州就是我们的了。现在敌我力量太悬殊,国民党守军三千多人,南北两端还有两个军,赣州城三面环水,工事非常牢固,不能再打了。在周恩来和朱德等人的坚持之下,毛泽东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的总政委,又有了军事指挥权了。
毛泽东当然不会奉行博古的错误路线。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材料,只有一份《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经过简报》。简报中有这样一段话,就是彻底开展了党内斗争。毛泽东的职务又被撤了,指挥权又没有了。这是毛泽东政治上的低谷,他连着几天都不说话,也不和别人来往。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忘记那一段历史时刻,他说:“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军事和组织。我,我们被孤立了,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来就不灵了。他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了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嘞。那个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就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脑袋没被砍去。”
1933年9月,也就是长征的前一年,沿着中央苏区的边界,枪声炮声隆隆作响。这一年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兵分三路,步步为营,步步修碉堡,向中央苏区发动大规模进攻。面对国民党军步步推进的猛烈进攻,中央苏区的领导人一味地要红军官兵和敌人死拼硬打。有些基层指挥员提出,我们能不能用毛主席的办法不和敌人正面抗争。我们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方式消灭敌人,但被博古和李德斥为拒绝战斗(图8)。
(8)蒋介石步步为营以保垒战围剿苏区
1933年9月底,蒋介石不顾“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集中100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此时,毛泽东已被排斥在红军领导岗位之外。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先是推行冒险主义,继而又实行保守主义,使红军陷于极其被动的处境。
1934年的4月10日晚,国民党11个师向中央苏区的北部门户广昌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参加保卫战的红一、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十三师等部英勇作战,坚守阵地,付出了很大牺牲。
红军指挥员联名给中革军委打电报,说不能这样长期地和国民党军对峙了,要采取运动战的方式消灭敌人,但是没有回音。传到前线的只有《保卫广昌之政治命令》这样一份政治命令。措词非常强硬,要求红军官兵应不顾一切火力,奋勇前进,坚决无情地消灭敌人。广昌的地理位置不利于防守,四周都是开阔地,没办法打阻击战,国民党军的坦克可以长驱直入。红军官兵以血肉之躯坚守了18天,毙伤俘敌2600多人,但己方损失了5000多人,最终广昌失守。
广昌丢失意味着中央苏区核心地带的大门打开了。这时,传来了一个更加令人焦急的消息,国民党军纠集了31个师,准备向中央苏区的核心瑞金城发动最后的攻击,国民党军的前锋部队离瑞金只有几十公里了。
这时候,毛泽东请求到赣南去视察,他的请求被中央批准了。他到了赣南,赣南军区的领导人一见到他,说主席,你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你身体不舒服吗?他说我身体很坏,精神更坏。这时候,他接到了周恩来的电话,周恩来要求他把赣南地区的敌情和地形了解一下,毛泽东马上意识到周恩来是什么意思。当时毛泽东染上了疟疾,发着高烧,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看来中央苏区保不住了,我们要准备大规模地运动作战。这封信十分保密,他叮嘱通信员说你要带上火柴,万一有紧急情况就烧掉。后来,毛泽东接到了一个通知,让他立即赶回瑞金。毛泽东意识到,要发生关乎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命运的重大事件。
数月之后,凭借毛泽东对赣南地区敌情和地形的熟悉,红军从江西省南部成功转移。而此刻,中央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央红军将被迫转移,一段人类历史上伟大而壮丽的远征即将开始。
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喜欢吃鸭子,他在中央苏区住的房子是一座孤立的房子,处于稻田当中,红军官兵把那个房子叫“独立房子”,稻田里全是鸭子。那几天,红军官兵们发现鸭子越来越少,去独立房子开会的人越来越多。那里正开着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同样没有留下任何会议资料,会议的决定和打给共产国际的电报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这个会议作出的决定是无可置疑的:放弃中央苏区,开始大规模军事转移(图9)。
(9)毛泽东力挽狂澜 为革命寻找出路
红军就要开始长征了,但是当时并没有“长征”这个词,而是使用突围、转移或者西征这样的词语表述。直到1935年5月,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表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当中,才首次使用了“长征”这个词。
中央苏区面临危机的形势和中央频频的秘密会议,使红军中部分领导人感觉到要发生什么事情了。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悄悄地问毛泽东:主席啊,我们到底要到哪儿去啊?毛泽东只说,去命令你去的地方。
中央已经决定放弃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转移。但当时的情况非常紧迫,敌人大兵压境,情势危急。数万红军官兵和庞大的苏维埃机关大规模转移,不是简单的事,需周密准备。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如何做好转移的准备呢(图10)?
(10)红色之都——瑞金
下期请看:
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二)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