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提高港航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分析目前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为理论依据,结合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实际需求,提出一套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模式。阐述该模式的目标、内容、建立方法和具体举措,对于改进港航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港航;深度思考;多维一体化;教学模式;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
0 引 言
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既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也是体现高校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较大的壓力和挑战,高校亟需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发展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企业却面临着用工荒,专业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这一鲜明的矛盾突出反映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港航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技术性极强的专业,为其开设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高。同时层出不穷的技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近年来,在港口工程领域由于混凝土结构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和成绩评价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知识点多而杂,且受课堂环境限制教师难以形象立体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理论教学脱离工程实际,加大了教师传道授业的难度,学生也易陷入盲目的应试模式,一旦遇到实际工程问题就无从下手,导致信心受挫。
针对上述矛盾和难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探索建立一套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深度思考工程实际问题为专业知识触发点,以探索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为授课核心内容,以优化成绩评价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通过教师主讲、角色互换、体验式学习等模式进行课上学习,以及探究式、合作式进行课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达到“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理想状态。
1 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该思想强调教育应将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教育者们不断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李珍等[1]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智慧教学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后,提出将二者相结合的想法,并给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肖建华[2]指出,想让深度学习发生,必须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并且只有教师进行了深度思考,才能有效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人本主义思想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将人本主义思想应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
2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度大、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往往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高校教师们也在不断努力探索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顾文虎[3]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促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与发展,寻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杜聚国[4]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分析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介绍围绕“结构的荷载及内力计算、结构的截面设计及验算和钢筋图的识读与绘制”三大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措施;沈璐等[5]通过对该课程特点的分析,在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三层次”知识内容体系框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升级和深化,旨在打造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模式。
笔者在多年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曾尝试采用角色互换等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课堂教学未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先导课程为基础,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均较为复杂,学习难度大。若教师在学生对先导课程未能充分掌握的情况下采取灌输式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久而久之形成恐惧心理。
(2)实验教学在水工混凝土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占比较轻,且教学形式单一。虽然目前港航专业的多门课程都设置了一定的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但实验教学形式较为简单、机械,一般都是重复着准备设备仪器、老师示范、分组学生实验、老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这些流程。这种验证性实验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延伸,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效果不明显。
(3)课本内容脱离工程实际,知识更新较慢,落后于实际工程技术。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课本内容知识体系较为陈旧,未及时吸纳新的工程技术知识。这主要是因为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工程经验,接触工程一线的机会较少,导致课程教学落后于实际工程技术发展。
3 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笔者针对目前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深度思考的教学改革目标。
(1)建立基于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协同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2)完善“课堂、实验室、施工现场”多维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对工程实际形成直观、清晰的认识,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3)优化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电子教案。教案中加入实验室和施工现场拍制的照片、视频和科研成果,介绍最新的工程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转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4)构建以探索性学习为主导的成绩评价体系。通过提高课下学习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占比,以及实施切实可行、客观合理的平时成绩评价体系,使成绩评价体系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
结合基于深度思考的教學改革目标,提出了3项具体的改革内容。
(1)转变传统授课方法,探索基于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问题为章节的引出点,以深度思考为主干,在解决深度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在教师讲解难点知识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探究与小组协同合作的形式,探索深度思考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式,以及相似工程问题的技术措施等系列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最终形成知识树。
(2)形成“课堂、实验室、施工现场”多维一体化教学体系。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理论应紧密联系实际,为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除课堂教学外,实验室教学和施工现场教学也同样重要。
探索基于深度思考的启发式实验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探索完成实验需要进行的工作、能够获得的试验数据、能够说明的问题等,让学生在深度思考后进行实验,系统地掌握实验原理。另外,除了常规验证性实验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本以外的探索性实验,实现从“实验”到“试验”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求知欲。
施工现场教学,不是仅限于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固定的几次实习机会,而是要结合课程教学进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带领学生进钢筋加工车间、预制场和施工现场,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主要工序;将资深工程师请进课堂,开展讲座、交流会,了解水工混凝土结构前沿施工技术。
(3)重构成绩评价体系,形成以课下探索性学习为主导的成绩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式的课下学习,探索制定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的新型成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组间互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考评成绩等4个部分内容,各模块权重见图1。
4 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和举措
以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索性及学以致用能力为目的,探索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课程课件优化、授课模式改变和成绩评价体系重构等方面的改革,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基于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法。通过各章设置1~2道深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加强“课上课下”两个课堂的建设。课上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体验、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等多种授课模式,课下通过学生探究式和协作式的学习方式支撑课上授课,并形成良性互动。
(2)多维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方法。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课程教学进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带领学生进钢筋加工车间、预制场和施工现场,将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书面知识与实际工程有机结合;将资深工程师、设计师请进课堂,用亲身经历和体会现身说法,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确保多维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构建。
(3)优化电子教案的实施方法。收集与水工混凝土结构相关的如典型混凝土结构型式、建造施工动画、经典工程建设应用案例、水工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等工程技术资料,设置符合各个章节主干知识点的深度思考问题;通过采用在施工现场及实验室拍摄的视频和图片,使电子教案更加生动具体;结合工程经验和科研成果,本着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宗旨,实施电子教案的优化工作。
(4)重构成绩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法。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考评成绩等多个评价主体,使成绩评定体系更加客观、精准、公平,并且全面覆盖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使成绩评定体系由考试主导型向应用创新主导型转变。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技术路线见图2。
5 总结和展望
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能力,改变以往被动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深度思考的课堂授课模式改革、多维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成绩评价体系改革等内容,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改革新方案。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借鉴了翻转课堂、实验教学等教学改革经验,突出“课上课下”两个课堂的建设,初步构建了“课堂、实验室、施工现场”多维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珍.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工程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农村科技,2019(11):78.
[2] 肖建华. 深度思考,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J]. 湖南中学物理,2019(10):26-28.
[3] 顾文虎.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55-56.
[4] 杜聚国.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8-9.
[5] 胡娟,陆凤池,杨勃. 基于工程应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课程改革与实践[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6-120.
【关键词】 港航;深度思考;多维一体化;教学模式;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
0 引 言
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既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也是体现高校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较大的壓力和挑战,高校亟需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发展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企业却面临着用工荒,专业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这一鲜明的矛盾突出反映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港航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技术性极强的专业,为其开设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高。同时层出不穷的技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近年来,在港口工程领域由于混凝土结构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和成绩评价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知识点多而杂,且受课堂环境限制教师难以形象立体地讲解,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理论教学脱离工程实际,加大了教师传道授业的难度,学生也易陷入盲目的应试模式,一旦遇到实际工程问题就无从下手,导致信心受挫。
针对上述矛盾和难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探索建立一套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深度思考工程实际问题为专业知识触发点,以探索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为授课核心内容,以优化成绩评价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通过教师主讲、角色互换、体验式学习等模式进行课上学习,以及探究式、合作式进行课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达到“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理想状态。
1 人本主义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人本主义教学观是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该思想强调教育应将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教育者们不断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李珍等[1]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智慧教学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后,提出将二者相结合的想法,并给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肖建华[2]指出,想让深度学习发生,必须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并且只有教师进行了深度思考,才能有效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人本主义思想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将人本主义思想应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
2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难度大、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往往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高校教师们也在不断努力探索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顾文虎[3]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促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与发展,寻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杜聚国[4]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分析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介绍围绕“结构的荷载及内力计算、结构的截面设计及验算和钢筋图的识读与绘制”三大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措施;沈璐等[5]通过对该课程特点的分析,在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三层次”知识内容体系框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升级和深化,旨在打造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模式。
笔者在多年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曾尝试采用角色互换等教学模式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课堂教学未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较为被动。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先导课程为基础,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均较为复杂,学习难度大。若教师在学生对先导课程未能充分掌握的情况下采取灌输式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久而久之形成恐惧心理。
(2)实验教学在水工混凝土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占比较轻,且教学形式单一。虽然目前港航专业的多门课程都设置了一定的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但实验教学形式较为简单、机械,一般都是重复着准备设备仪器、老师示范、分组学生实验、老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这些流程。这种验证性实验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延伸,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效果不明显。
(3)课本内容脱离工程实际,知识更新较慢,落后于实际工程技术。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课本内容知识体系较为陈旧,未及时吸纳新的工程技术知识。这主要是因为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工程经验,接触工程一线的机会较少,导致课程教学落后于实际工程技术发展。
3 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笔者针对目前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水工钢筋混凝土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应用需求,提出了基于深度思考的教学改革目标。
(1)建立基于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协同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2)完善“课堂、实验室、施工现场”多维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对工程实际形成直观、清晰的认识,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3)优化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电子教案。教案中加入实验室和施工现场拍制的照片、视频和科研成果,介绍最新的工程技术,激发学生兴趣,转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4)构建以探索性学习为主导的成绩评价体系。通过提高课下学习成绩在最终成绩中的占比,以及实施切实可行、客观合理的平时成绩评价体系,使成绩评价体系成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
结合基于深度思考的教學改革目标,提出了3项具体的改革内容。
(1)转变传统授课方法,探索基于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问题为章节的引出点,以深度思考为主干,在解决深度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点;在教师讲解难点知识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探究与小组协同合作的形式,探索深度思考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式,以及相似工程问题的技术措施等系列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最终形成知识树。
(2)形成“课堂、实验室、施工现场”多维一体化教学体系。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理论应紧密联系实际,为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除课堂教学外,实验室教学和施工现场教学也同样重要。
探索基于深度思考的启发式实验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探索完成实验需要进行的工作、能够获得的试验数据、能够说明的问题等,让学生在深度思考后进行实验,系统地掌握实验原理。另外,除了常规验证性实验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本以外的探索性实验,实现从“实验”到“试验”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求知欲。
施工现场教学,不是仅限于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固定的几次实习机会,而是要结合课程教学进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带领学生进钢筋加工车间、预制场和施工现场,了解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主要工序;将资深工程师请进课堂,开展讲座、交流会,了解水工混凝土结构前沿施工技术。
(3)重构成绩评价体系,形成以课下探索性学习为主导的成绩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合作式的课下学习,探索制定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的新型成绩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组间互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考评成绩等4个部分内容,各模块权重见图1。
4 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法和举措
以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为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索性及学以致用能力为目的,探索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课程课件优化、授课模式改变和成绩评价体系重构等方面的改革,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基于深度思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法。通过各章设置1~2道深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加强“课上课下”两个课堂的建设。课上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体验、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等多种授课模式,课下通过学生探究式和协作式的学习方式支撑课上授课,并形成良性互动。
(2)多维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方法。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课程教学进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带领学生进钢筋加工车间、预制场和施工现场,将水工混凝土结构的书面知识与实际工程有机结合;将资深工程师、设计师请进课堂,用亲身经历和体会现身说法,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确保多维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构建。
(3)优化电子教案的实施方法。收集与水工混凝土结构相关的如典型混凝土结构型式、建造施工动画、经典工程建设应用案例、水工混凝土结构事故案例等工程技术资料,设置符合各个章节主干知识点的深度思考问题;通过采用在施工现场及实验室拍摄的视频和图片,使电子教案更加生动具体;结合工程经验和科研成果,本着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宗旨,实施电子教案的优化工作。
(4)重构成绩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法。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考评成绩等多个评价主体,使成绩评定体系更加客观、精准、公平,并且全面覆盖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使成绩评定体系由考试主导型向应用创新主导型转变。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技术路线见图2。
5 总结和展望
基于深度思考的多维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能力,改变以往被动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深度思考的课堂授课模式改革、多维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成绩评价体系改革等内容,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改革新方案。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借鉴了翻转课堂、实验教学等教学改革经验,突出“课上课下”两个课堂的建设,初步构建了“课堂、实验室、施工现场”多维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珍.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工程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农村科技,2019(11):78.
[2] 肖建华. 深度思考,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J]. 湖南中学物理,2019(10):26-28.
[3] 顾文虎.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55-56.
[4] 杜聚国.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8-9.
[5] 胡娟,陆凤池,杨勃. 基于工程应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课程改革与实践[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