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多动手、多交流,自主探索相关知识,培养自身学习能力,自主归纳总结、消化所学知识,从而达到轻松、自如、快乐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導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下面我简单谈谈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二、正确领悟合作,有序组织小组学习
目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都合作,什么都交流,且课堂大声“乱叫”,小组交流齐“叫喊”的无序景象,使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高耗低效。我们教师要十分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是否定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也只有在有思考、有想法、有问题的前提下,才会“有话可说”、“有思可想”、“有疑可问”、“有理可争”、“有论可辩”,才能与同学交流思想、交流观点、交流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的过程与策略。正确把握合作的内容,组织合作的成员,制订合作的目标,捕捉合作的时机,设定合作的时间,指导合作研究、交流、讨论和思辨的方式与方法等。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等待、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学会交流、学会互助、学会表达,能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有条理地进行陈述。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师严谨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并有序地训练与培养。教师应该十分清楚这一点。
三、启发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即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围绕共同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成效的途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四、创设和谐平等氛围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环境,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是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第二是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训练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训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導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下面我简单谈谈本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
二、正确领悟合作,有序组织小组学习
目前,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什么都合作,什么都交流,且课堂大声“乱叫”,小组交流齐“叫喊”的无序景象,使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高耗低效。我们教师要十分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是否定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也只有在有思考、有想法、有问题的前提下,才会“有话可说”、“有思可想”、“有疑可问”、“有理可争”、“有论可辩”,才能与同学交流思想、交流观点、交流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的过程与策略。正确把握合作的内容,组织合作的成员,制订合作的目标,捕捉合作的时机,设定合作的时间,指导合作研究、交流、讨论和思辨的方式与方法等。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交流的习惯,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等待、学会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学会交流、学会互助、学会表达,能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有条理地进行陈述。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师严谨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并有序地训练与培养。教师应该十分清楚这一点。
三、启发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即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围绕共同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成效的途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四、创设和谐平等氛围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环境,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是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第二是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合作小组形成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训练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技巧进行培训与指导,更需要所有小组成员在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基础上,通过每个小组成员长期、主动的努力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