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培养是当今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目前,我校在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大多数学生科研意识不强,动手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导致了该专业高技术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缺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科研、竞赛、导师指导融合的本科生实践型教学,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开设综合创新实验,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将各类竞赛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参与科研与科技开发的能力。
关键词:科研;竞赛;创新能力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在各行各业应用越来越深入,社会也迫切需要电气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1]。
目前在我国高校开展的以“挑战杯”,“互联网+”等为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我院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结合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通过“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相结合模式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模式的内涵
“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是以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努力提高机电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训练等方式,培养一批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将部分竞赛或者科研项目的内容真正孵化成可具操作性的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将在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反哺和丰富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内容,使之更丰富、更具有实践性,这种“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如图 1 所示)和创新实践活动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以此共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模式的研究
2.1 构建学科竞赛中“四年竞争”的学习机制
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学科竞赛对高校教育的突出作用,国家于2007年颁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来需要继续加大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的力度,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全国参与面广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自2007年意见出台以来,目前我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已经形成了以九大赛事为首如表1所示,其他多式多样竞赛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
为了使学科竞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构建了“四年竞争”的学科竞赛学习机制(如图2所示),形成学科竞赛的系列化、全程化,使我校的学科竞赛围绕“国省级科技竞赛—提高水平,争荣誉;校院级科技竞赛—扩大学生受益面,强能力”的思路开展工作,将实践教学与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2.2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科研活动模式
把科研创新活动纳入正常教学范围,通过科研专题讲座、“导师科研帮扶计划”、本科生学术交流会、校级本科生科研立项及开展各类科技竞赛等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3-5]。“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学校支持、教师努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大学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6-7]。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8]。以学生主持的科研项目为例,构建“学院→指导教师→项目组成员(学生)”三位一体的学生科研活动模式,见图3所示。
3实践成效
3.1科研成果
以机电院学生为例,2015年来,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奖情况如表2所示,2015-2017年比2011-2014年的论文发表量增加了1.6倍,创新创业立项项目增加了4.5倍,參加各类比赛获奖量增加了1.29倍。
3.1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创新创业竞赛、河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等各种竞赛的结果可以看出如图4所示,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竞赛获奖等级不断增多。
3.2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促进就业
我们所指导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因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顺利就业,甚至在人才双选招聘会上,有的学生被多家用人单位争抢,出现了学生单方面挑选用人单位的喜人场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据统计,经过本科生导师制磨练的学生毕业时就业率很高,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些学生毕业工作后不久,科研工作顺畅自如,很快就成为工作单位的科研骨干和能手,备受工作单位的赞赏。此外,部分学生因为经历科研实践的磨练,具有科研背景、科研经验和科研成果,在报考研究生复试时深受导师的青睐而顺利被录取。
4结束语
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院十分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竞赛 + 科研+导师制”的模式取得较好成绩,先后发表论文36篇,创新创业获得省级以上立项13项,参加各种竞赛获得奖励46项、校级科技创新项目和实验室开放项目等 30 余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院在培养电气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薛艳茹等.以“学科竞赛”为依托,提高电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24:197
[2]蔡薇,饶克,刘赣华.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J].经济研究,2011(27):302-303.
[3]应小凡.在科研与竞赛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2(8):73-74.
[4]王凤,万智萍,叶仕通,莫伟健,吕志民.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载体下创新团队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57~60
[5]昃静.共享“本科生导师制”平台,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训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2:75~76
[6]王业社,王放银,向文江,秦波莲,余有贵,马文银,谢兵.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87~189
[7]汪云路.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工程型人才[J].大众科技,2011,08:227~228
[8]张书钦,董跃钧,董智勇.基于科技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7:14~16
资金资助:河北农业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2017SY8。
关键词:科研;竞赛;创新能力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动化在各行各业应用越来越深入,社会也迫切需要电气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1]。
目前在我国高校开展的以“挑战杯”,“互联网+”等为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我院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结合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通过“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相结合模式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模式的内涵
“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是以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努力提高机电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训练等方式,培养一批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开展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将部分竞赛或者科研项目的内容真正孵化成可具操作性的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将在实践创新创业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一步反哺和丰富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内容,使之更丰富、更具有实践性,这种“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如图 1 所示)和创新实践活动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以此共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 “学科竞赛 + 科研项目+导师制”模式的研究
2.1 构建学科竞赛中“四年竞争”的学习机制
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学科竞赛对高校教育的突出作用,国家于2007年颁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来需要继续加大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的力度,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全国参与面广泛的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自2007年意见出台以来,目前我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已经形成了以九大赛事为首如表1所示,其他多式多样竞赛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
为了使学科竞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构建了“四年竞争”的学科竞赛学习机制(如图2所示),形成学科竞赛的系列化、全程化,使我校的学科竞赛围绕“国省级科技竞赛—提高水平,争荣誉;校院级科技竞赛—扩大学生受益面,强能力”的思路开展工作,将实践教学与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2.2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科研活动模式
把科研创新活动纳入正常教学范围,通过科研专题讲座、“导师科研帮扶计划”、本科生学术交流会、校级本科生科研立项及开展各类科技竞赛等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3-5]。“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学校支持、教师努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现大学生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6-7]。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8]。以学生主持的科研项目为例,构建“学院→指导教师→项目组成员(学生)”三位一体的学生科研活动模式,见图3所示。
3实践成效
3.1科研成果
以机电院学生为例,2015年来,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奖情况如表2所示,2015-2017年比2011-2014年的论文发表量增加了1.6倍,创新创业立项项目增加了4.5倍,參加各类比赛获奖量增加了1.29倍。
3.1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创新创业竞赛、河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等各种竞赛的结果可以看出如图4所示,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竞赛获奖等级不断增多。
3.2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促进就业
我们所指导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因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顺利就业,甚至在人才双选招聘会上,有的学生被多家用人单位争抢,出现了学生单方面挑选用人单位的喜人场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据统计,经过本科生导师制磨练的学生毕业时就业率很高,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些学生毕业工作后不久,科研工作顺畅自如,很快就成为工作单位的科研骨干和能手,备受工作单位的赞赏。此外,部分学生因为经历科研实践的磨练,具有科研背景、科研经验和科研成果,在报考研究生复试时深受导师的青睐而顺利被录取。
4结束语
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院十分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科竞赛 + 科研+导师制”的模式取得较好成绩,先后发表论文36篇,创新创业获得省级以上立项13项,参加各种竞赛获得奖励46项、校级科技创新项目和实验室开放项目等 30 余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院在培养电气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薛艳茹等.以“学科竞赛”为依托,提高电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24:197
[2]蔡薇,饶克,刘赣华.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尝试[J].经济研究,2011(27):302-303.
[3]应小凡.在科研与竞赛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2(8):73-74.
[4]王凤,万智萍,叶仕通,莫伟健,吕志民.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载体下创新团队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57~60
[5]昃静.共享“本科生导师制”平台,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训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2:75~76
[6]王业社,王放银,向文江,秦波莲,余有贵,马文银,谢兵.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87~189
[7]汪云路.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工程型人才[J].大众科技,2011,08:227~228
[8]张书钦,董跃钧,董智勇.基于科技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0,17:14~16
资金资助:河北农业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2017SY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