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递增,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汽车驾驶员自身安全意识以及其对车辆安全性能操作与把控水平,决定了汽车行驶安全。且从车辆本身来看,汽车安全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两方面,其中主动安全主要是司机对汽车的自由操纵与控制,在不影响司机视野和舒适性的基础上,沿既定路线平稳前进。本文主要从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作为切入点,通过结合事故案例简要介绍事故发生原因及其如何对潜藏主动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辨识,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提高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的有效措施,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执行以期提升汽车驾驶员基本业务操作技能,促使其事故预防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辨识;分析
1 事故案例
某单位汽车驾驶员在收到出车任务后,紧急赶往地下车库,并迅速进入驾驶室准备赶往目的地,但在车辆发动前,驾驶员并未对车辆变速杆位置进行有效检查,未踩下离合器踏板,车辆启动后由于变速杆置于前进Ⅰ档位置,并且由于距离停车前方障碍物过近,车辆突然向前移动,驾驶员未来得及反应,致使启动时撞到了车库前方的立柱。
2 事故原因分析及所潜藏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
2.1 原因分析
①驾驶员在启动车辆前,未对变速杆位置进行检查,离合器踏板未完全踩下。②汽车驾驶员在车辆停驶时,习惯将变速杆置于前进挡,停车过程中未采取驻车制动方式,增加了事故发生几率。③针对汽车驾驶员违章行为,相关管理单位监督检查和技能培训力度需要加强。
2.2 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
(1)危险感知
危险感知是个体通过主观意识对外界信息,如,风险焦虑、事故损害以及事故恐惧等的一种判断,是评估汽车驾驶风险的客观参数,可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分析获取大量数据。
如果汽车驾驶员因自身汽车主动安全意识缺乏,将无法对事故危险性进行有效辨识,因而易引发事故的发生。再者如果驾驶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若因自身焦虑,恐承担事故所带来的伤害与责任,则可通过相关指标对驾驶员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危险感知能力是对汽车驾驶员经验和技能的体现,同一程度的驾驶危险,若驾驶员在危险感知方面差异较大,事故发生概率也会有所差异。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危险因素可相互转化,驾驶员若对自身驾驶意识、行为进行合理的调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危險进行主动辨识,促使自身主动安全性的全面提升[1]。
(2)事故概率
当汽车驾驶危险系数较高时,将增加事故发生概率,如,酒驾等。因此,汽车驾驶员自身驾驶风险越大,则意味着发生汽车事故的概率增加。但在部分特殊条件下,汽车风险系数与事故发生率无直接关联,在辨识汽车驾驶主观安全性因素时面临多种非可控性因素。
(3)危机意识
当驾驶员危险意识较强时,则可确保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可对汽车驾驶危险因子进行主动规避。随着驾驶员驾驶经验的不断积累,个人危机意识逐渐强化,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相关生活经历影响。但每位驾驶员对危机意识的感知能力各不相同,驾驶的危险感也有所差异,如30岁以上的驾驶员,通过不断累积社会经验、危险意识以及事故经历,在驾驶汽车时会形成对危险因素的主动性预防,促使主动驾驶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驾驶员的危机意识、事故意识以及经验总结等,均对驾驶行为安全性及稳定性存在影响。
3 提高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3.1 进一步增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
为促使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驾驶行为的全面提升,帮助驾驶员树立正确的危险与风险的感知能力,需通过开展预防性驾驶工作,从教育层面培养汽车驾驶员安全意识,对汽车驾驶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形成有效规避,具体如下:
(1)对驾驶员转向极限展开系统培训,使驾驶员体验汽车侧翻或侧滑,意识事故的危险性,提高极限转向操作过程中的谨慎性,避免甩尾、侧翻、侧滑等问题的发生。
(2)引导驾驶员进行紧急制动练习,全面掌握和了解汽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发生追尾事故。若汽车驾驶人员无法明确汽车的安全制动距离,仅凭自身驾车经验对车辆紧急制动安全距离进行估算,一旦突发紧急情况,将无法确保在安全距离内进行有效制动,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3)引导驾驶员对自身驾驶操作流程进行反思,探寻自身在驾驶过程中的知识盲区,并通过各种手段予以纠正,如,学习更多驾驶知识、了解更多交通规范等等,在降低车辆事故发生率的同时,减少对其他人、物的损害。
(4)驾驶员应主动纠正自己驾驶过程中的一系列错误行为,如,行车途中看手机、未系好安全带、不主动进行灯光操作等等。上述错误驾驶行为的及时纠正,可促使其汽车驾驶过程中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5)驾驶员在驾驶汽车之前,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舒适的驾驶姿势,以确保自己在突发外界环境下迅速进行极限操控,有效规避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2]。
3.2 增强车辆安全管理
在对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辨识过程中,为实现对车辆事故的有效排除,可以车辆安全管理作为切入点,围绕车辆展开一系列安全性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辆自身危险因子。当车辆潜藏相关安全隐患时,汽车可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通过对驾驶员的提醒对潜藏安全隐患进行主动消除,从根本上提升汽车驾驶的安全系数。值得注意的是在车辆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由于汽车轮胎受长期摩擦失去防滑性时容易引发严重的汽车侧滑事故,这一情况下,驾驶员若无法通过方向盘操控对车辆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增大汽车驾驶的危险性。而通过该现象形成原因分析发现,在轮胎的使用过程中,若汽车轮胎损坏,无法与地面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将无法形成对汽车驾驶的安全防护。除此之外,汽车轮胎的花纹是确保汽车行驶过程中摩擦力的基础条件,但随着部分汽车行驶时间的增加,轮胎花纹逐渐被磨平,无法与地面产生较强的摩擦力,进而诱发汽车侧滑现象。针对此问题,需及时更换汽车轮胎,有效规避侧滑问题。 另一方面,合理调整汽车内部电子娱乐设备,特别是车载广播或者车载电子屏等可形成对驾驶员听力和视力的过度分散,直接影响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3]。因此,在设计车辆电子屏视频播放系统时,可通过将其与汽车行驶相互关联,即汽车处于任意行驶状态下时,电子屏无法进行视频播放,而当汽车处于非行驶状态时,则可自主启动电子屏视频功能。通过优化升级汽车内部娱乐设备系统相关设计,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子屏娱乐设备对驾驶人员驾驶行为的直接干扰与影响。
3.3 积极引入各类先进技术
一是信息传递技术。在操纵或控制汽车时,驾驶员需持续从不同方面进行所需信息的收集。将所收集到的人、汽车、环境等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器进行有效处理,除了服务于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装置外,还可以将深加工过的信息传输给驾驶员,甚至包括驾驶员注意力状况等信息,并用数据或图像显示,帮助驾驶员更加完整地获得信息,及时处理各种情况。
二是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中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该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汽车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人、车、环境三类信息的有效交流,并形成“人——车——环境”三者信息流的闭环系统,而对于车辆性能而言,其完善与否主要取决于闭环系统中三者之间相互协调性以及自身特性的匹配性,即实现系统内驾驶员行为特性、车辆机械特性以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以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优性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驾驶过程中,汽车驾驶员自身危机意识、风险感知、危险感知等均会影响驾驶的主动安全性,对此,需通过制定一系列安全预防措施,以确保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如,进一步增强对驾驶员安全教育,增强车辆安全管理以及积极引入各类信息传递技术、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等,有效预防各类行车安全事故,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勇,杨煜普,许晓鸣,等.自组织RBF神經网络对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J].控制与决策,20181,16(01):114-116.
[2]李磊,严敏,王涛,等.基于TPB的疲劳对汽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03(06):979-984.
[3]冀秉魁,姚雪萍,李飞燕.考虑停车距离的载货汽车制动危险状态辨识[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36(02):189-193.
[4]周维新,李磊.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人机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18 05(04):59-61.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辨识;分析
1 事故案例
某单位汽车驾驶员在收到出车任务后,紧急赶往地下车库,并迅速进入驾驶室准备赶往目的地,但在车辆发动前,驾驶员并未对车辆变速杆位置进行有效检查,未踩下离合器踏板,车辆启动后由于变速杆置于前进Ⅰ档位置,并且由于距离停车前方障碍物过近,车辆突然向前移动,驾驶员未来得及反应,致使启动时撞到了车库前方的立柱。
2 事故原因分析及所潜藏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
2.1 原因分析
①驾驶员在启动车辆前,未对变速杆位置进行检查,离合器踏板未完全踩下。②汽车驾驶员在车辆停驶时,习惯将变速杆置于前进挡,停车过程中未采取驻车制动方式,增加了事故发生几率。③针对汽车驾驶员违章行为,相关管理单位监督检查和技能培训力度需要加强。
2.2 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
(1)危险感知
危险感知是个体通过主观意识对外界信息,如,风险焦虑、事故损害以及事故恐惧等的一种判断,是评估汽车驾驶风险的客观参数,可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分析获取大量数据。
如果汽车驾驶员因自身汽车主动安全意识缺乏,将无法对事故危险性进行有效辨识,因而易引发事故的发生。再者如果驾驶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若因自身焦虑,恐承担事故所带来的伤害与责任,则可通过相关指标对驾驶员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危险感知能力是对汽车驾驶员经验和技能的体现,同一程度的驾驶危险,若驾驶员在危险感知方面差异较大,事故发生概率也会有所差异。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危险因素可相互转化,驾驶员若对自身驾驶意识、行为进行合理的调整,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危險进行主动辨识,促使自身主动安全性的全面提升[1]。
(2)事故概率
当汽车驾驶危险系数较高时,将增加事故发生概率,如,酒驾等。因此,汽车驾驶员自身驾驶风险越大,则意味着发生汽车事故的概率增加。但在部分特殊条件下,汽车风险系数与事故发生率无直接关联,在辨识汽车驾驶主观安全性因素时面临多种非可控性因素。
(3)危机意识
当驾驶员危险意识较强时,则可确保驾驶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可对汽车驾驶危险因子进行主动规避。随着驾驶员驾驶经验的不断积累,个人危机意识逐渐强化,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相关生活经历影响。但每位驾驶员对危机意识的感知能力各不相同,驾驶的危险感也有所差异,如30岁以上的驾驶员,通过不断累积社会经验、危险意识以及事故经历,在驾驶汽车时会形成对危险因素的主动性预防,促使主动驾驶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驾驶员的危机意识、事故意识以及经验总结等,均对驾驶行为安全性及稳定性存在影响。
3 提高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3.1 进一步增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
为促使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驾驶行为的全面提升,帮助驾驶员树立正确的危险与风险的感知能力,需通过开展预防性驾驶工作,从教育层面培养汽车驾驶员安全意识,对汽车驾驶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形成有效规避,具体如下:
(1)对驾驶员转向极限展开系统培训,使驾驶员体验汽车侧翻或侧滑,意识事故的危险性,提高极限转向操作过程中的谨慎性,避免甩尾、侧翻、侧滑等问题的发生。
(2)引导驾驶员进行紧急制动练习,全面掌握和了解汽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发生追尾事故。若汽车驾驶人员无法明确汽车的安全制动距离,仅凭自身驾车经验对车辆紧急制动安全距离进行估算,一旦突发紧急情况,将无法确保在安全距离内进行有效制动,进而引发交通事故。
(3)引导驾驶员对自身驾驶操作流程进行反思,探寻自身在驾驶过程中的知识盲区,并通过各种手段予以纠正,如,学习更多驾驶知识、了解更多交通规范等等,在降低车辆事故发生率的同时,减少对其他人、物的损害。
(4)驾驶员应主动纠正自己驾驶过程中的一系列错误行为,如,行车途中看手机、未系好安全带、不主动进行灯光操作等等。上述错误驾驶行为的及时纠正,可促使其汽车驾驶过程中安全性的全面提升。
(5)驾驶员在驾驶汽车之前,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舒适的驾驶姿势,以确保自己在突发外界环境下迅速进行极限操控,有效规避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2]。
3.2 增强车辆安全管理
在对汽车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辨识过程中,为实现对车辆事故的有效排除,可以车辆安全管理作为切入点,围绕车辆展开一系列安全性管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辆自身危险因子。当车辆潜藏相关安全隐患时,汽车可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通过对驾驶员的提醒对潜藏安全隐患进行主动消除,从根本上提升汽车驾驶的安全系数。值得注意的是在车辆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由于汽车轮胎受长期摩擦失去防滑性时容易引发严重的汽车侧滑事故,这一情况下,驾驶员若无法通过方向盘操控对车辆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增大汽车驾驶的危险性。而通过该现象形成原因分析发现,在轮胎的使用过程中,若汽车轮胎损坏,无法与地面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将无法形成对汽车驾驶的安全防护。除此之外,汽车轮胎的花纹是确保汽车行驶过程中摩擦力的基础条件,但随着部分汽车行驶时间的增加,轮胎花纹逐渐被磨平,无法与地面产生较强的摩擦力,进而诱发汽车侧滑现象。针对此问题,需及时更换汽车轮胎,有效规避侧滑问题。 另一方面,合理调整汽车内部电子娱乐设备,特别是车载广播或者车载电子屏等可形成对驾驶员听力和视力的过度分散,直接影响汽车驾驶员驾驶行为[3]。因此,在设计车辆电子屏视频播放系统时,可通过将其与汽车行驶相互关联,即汽车处于任意行驶状态下时,电子屏无法进行视频播放,而当汽车处于非行驶状态时,则可自主启动电子屏视频功能。通过优化升级汽车内部娱乐设备系统相关设计,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子屏娱乐设备对驾驶人员驾驶行为的直接干扰与影响。
3.3 积极引入各类先进技术
一是信息传递技术。在操纵或控制汽车时,驾驶员需持续从不同方面进行所需信息的收集。将所收集到的人、汽车、环境等信息通过信息处理器进行有效处理,除了服务于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装置外,还可以将深加工过的信息传输给驾驶员,甚至包括驾驶员注意力状况等信息,并用数据或图像显示,帮助驾驶员更加完整地获得信息,及时处理各种情况。
二是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在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中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项目,该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汽车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人、车、环境三类信息的有效交流,并形成“人——车——环境”三者信息流的闭环系统,而对于车辆性能而言,其完善与否主要取决于闭环系统中三者之间相互协调性以及自身特性的匹配性,即实现系统内驾驶员行为特性、车辆机械特性以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以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优性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驾驶过程中,汽车驾驶员自身危机意识、风险感知、危险感知等均会影响驾驶的主动安全性,对此,需通过制定一系列安全预防措施,以确保汽车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如,进一步增强对驾驶员安全教育,增强车辆安全管理以及积极引入各类信息传递技术、车辆底盘电子综合控制技术等,有效预防各类行车安全事故,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勇,杨煜普,许晓鸣,等.自组织RBF神經网络对驾驶员主动安全性因素的辨识[J].控制与决策,20181,16(01):114-116.
[2]李磊,严敏,王涛,等.基于TPB的疲劳对汽车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9,03(06):979-984.
[3]冀秉魁,姚雪萍,李飞燕.考虑停车距离的载货汽车制动危险状态辨识[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36(02):189-193.
[4]周维新,李磊.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人机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18 05(0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