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法治国际传播的媒体路径

来源 :中国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h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法治国际传播是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做好我国法治国际传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包括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在内的媒体平台,是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重要路径.我们应从传播方法、传播素材、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人才等方面入手,强化通过媒体路径开展法治国际传播的效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法治中国形象,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5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讲话,作为新时代党的对外传播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国际传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系统的阐述,为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根本目标方向。
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以下简称“甘肃景泰山地越野赛”)在强度、难度最高赛段遭遇大风、降水、降温的高影响天气,组织管理不规范、运营执行不专业等短板暴露,最终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开赛当日21时许,新华社甘肃分社率先获得线索并进一步核实信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是每名党员的必修课,围绕建党百年策划主题报道是党媒的必答题。党员记者怎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能否与抓业务相得益彰、互促共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是我国长期追求的国家整体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学术要求。“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创新对外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操作规范。“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建构了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三维坐标和大时空象限,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学术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澎湃新闻旗下的英文新媒体“第六声”(Sixth Tone)自2016年创立以来,坚持“小而美”的“普通中国人的日常故事”这一特色定位,将中国立场、中国视角、中国特色融入“有人情味的报道”中,使报道具有超越国界的穿透力和冲击力。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红船分社、长三角分社以“红色”为底色、以“红船”为依托,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宣传和推介“红船”品牌为己任,用心用情讲好红船故事、嘉兴故事、浙江故事
当前,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泛智媒化视听生态正在形成。作为智媒生态中的关键传播节点,主流媒体应以智能技术、用户、信息、价值观等作为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主动进行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好地培养智能化用户,促进信息传播自动化、精准化,实现社会价值观有效引导,以创新力提升主流媒体在智媒生态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新闻报道的叙事模式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近年来,Vlog引入国内后,在年轻群体中颇具吸引力。各媒体抓住这一机遇,在时政新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生新闻等方面做出了“Vlog+新闻”模式的尝试。本文主要结合两会Vlog、疫情期间留学生Vlog及孝警阿特Vlog等,从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归纳和分析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叙事特征,同时指出其在叙事技巧及叙事焦点上存在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经济新闻报道,需坚持“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等融媒体思维方式,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叙事界面化”“短视频深度融合”和“场景直播社交化”等创新路径,深耕经济报道领域的可视化融合产品,应对融媒体时代经济报道所面临的挑战,以最优化的传播方式,提升经济报道传播效果。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所在的街道会变成疫情高风险地区,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居家隔离长达近一月。从广州此次发现确诊病例到两个街道升级为高风险地区,再到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直至完全解封,我作为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经历了从疫情突然发生的新闻“遭遇战”演变为既要遵守隔离要求又要坚持报道的“持久战”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