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学科是整个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合唱是音乐学科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选取有效、合适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尽可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其健康成长。但就传统的音乐教学来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肢体配合、歌唱等方面的训练,致使学生合唱的时间很少,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接下来本文先分析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8-0082-02
引 言
合唱教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与科学性的音乐教学形式,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能够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的音乐课堂有效性较低,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将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影响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1]。合唱教学主要强调生生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策略,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合唱教学
从以往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基础,教学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非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因为其没有意識到合唱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所以最终无法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另外,很多小学音乐教师不是音乐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没有认识到合唱教学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此种情况既不利于学生音乐水平与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也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没有合理规划合唱时间
在当前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学校多重视对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很少甚至忽视了对其他学科的安排,严重挤占学生参加合唱活动的时间。这导致学生刚掌握一些合唱技巧,便因间隔时间太久而遗忘所学知识,下一节课教师又直接跳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导致音乐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2]。同时,学生很少有表演的机会,合唱活动多以训练为主,这无形之中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唱形式过于陈旧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最为突出的特点,虽然他们自控能力不强,但是具有较高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管理课堂纪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加之合唱表演需要学生保持统一,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那么最终难以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时的心理活动,拓展教学方式,并科学应用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合唱积极性。激发合唱积极性的方式很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合唱曲目,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曲调为主,避免涉及过多的演唱技巧[3]。
例如,经典童谣《太阳》的结构存在“支声”,主要表现为歌曲的主要曲调会分离出两个变体音调。合唱二声部时支声处在每句歌词的结尾,且音相同,这对刚接触合唱的小学生没有太大难度。教师可在学生演唱完毕后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科学地设计课程,更新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学习《大钟和小钟》这首曲子时,由于曲子简单、短小精悍,适合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师在课堂上可应用音符塑造大钟与小钟的形象,在教学前开展节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大钟部分,另一组演唱小钟部分,先分开唱再进行合唱,如此便能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合唱的乐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2.指导学生合唱技巧
音乐是具有很强技巧的艺术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关于技巧的指导。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很多教师应用以练替代学习的方法,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错误的认知。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唱歌只需要多联系即可,而忽视了对演唱技巧的学习,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合唱学习效果的提升,甚至会对其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在合唱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意识到模仿的重要性之外,还要使其在学习中逐步完善自身唱功和技巧。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呼吸是合唱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呼吸节奏把控力的关键。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控制自身气息,通过训练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再次,教师应训练学生对音准与节奏的掌握,通过音阶练习逐渐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把控能力,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音乐节奏感。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的合唱声部技巧,使学生掌握声部间互相转换连接的技巧,提高学生对声部配合的重视程度与掌握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3.提高合唱教学的趣味性
从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来看,教师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与考试技巧时,学生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趣味性是帮助其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4]。相反,若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枯燥,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影响整体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应提高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其主动投入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教学《小鸟,小鸟》这首歌为例,笔者先让学生聆听并欣赏这首歌曲,之后让学生与音乐一起运动,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体会歌曲的韵律与节奏。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合唱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将低声部当成幼儿的歌声,将高声部当成小鸟的歌声,让全班学生先学唱小鸟的歌声,再学唱幼儿的歌声,体会合唱的乐趣。这种灵活多样的合唱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合唱教学的趣味性。
4.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合唱属于再次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主动投入情感,掌握听辨方法,带情发声,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不断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还应把握自己的声部,并掌握其他声部的唱法,融合音乐技巧与情感表达,这样才能实现合唱统一的目标,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效果[5]。
例如,在教学《春来了》这首歌曲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搜集与春有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之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春天的图片,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简单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征,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当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时,笔者把握时机为学生范唱《报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开展合唱训练,并让有兴趣的学生自主设计演唱这首歌曲的力度。如此不仅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在表演、创造、分享的过程中的音乐素养。
5.给予学生更多鼓励
在实际的班级合唱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合唱充满自信,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团队合作的活动存在畏惧心理或其他各种消极情绪。这时,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音乐水平,使其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唱,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针对部分学生在合作中存在的犹豫、胆怯问题,教师不要批评学生,应耐心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温和的方法告知学生该如何做。如此,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就会重拾自信,在合唱中发挥自身的最佳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动力,积极参与班级合唱,使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动下取得优异的成绩。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學音乐教学中合唱是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日常合唱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合唱积极性,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采用科学的合唱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耿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音乐时空,2014(15):180-181.
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音乐,2015(23):41-42.
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61-162.
李曼.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7(A2):166.
王芳.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初探[J].魅力中国,2017(04):173-174.
作者简介:申娟(1970.12—),女,甘肃定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8-0082-02
引 言
合唱教学是一种具有艺术性与科学性的音乐教学形式,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能够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传统的音乐课堂有效性较低,若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将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影响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1]。合唱教学主要强调生生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策略,以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重视合唱教学
从以往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基础,教学多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非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因为其没有意識到合唱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所以最终无法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另外,很多小学音乐教师不是音乐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没有认识到合唱教学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此种情况既不利于学生音乐水平与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也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没有合理规划合唱时间
在当前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学校多重视对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很少甚至忽视了对其他学科的安排,严重挤占学生参加合唱活动的时间。这导致学生刚掌握一些合唱技巧,便因间隔时间太久而遗忘所学知识,下一节课教师又直接跳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导致音乐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2]。同时,学生很少有表演的机会,合唱活动多以训练为主,这无形之中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唱形式过于陈旧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最为突出的特点,虽然他们自控能力不强,但是具有较高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管理课堂纪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加之合唱表演需要学生保持统一,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那么最终难以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时的心理活动,拓展教学方式,并科学应用教学形式与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合唱积极性。激发合唱积极性的方式很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合唱曲目,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曲调为主,避免涉及过多的演唱技巧[3]。
例如,经典童谣《太阳》的结构存在“支声”,主要表现为歌曲的主要曲调会分离出两个变体音调。合唱二声部时支声处在每句歌词的结尾,且音相同,这对刚接触合唱的小学生没有太大难度。教师可在学生演唱完毕后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科学地设计课程,更新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学习《大钟和小钟》这首曲子时,由于曲子简单、短小精悍,适合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师在课堂上可应用音符塑造大钟与小钟的形象,在教学前开展节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大钟部分,另一组演唱小钟部分,先分开唱再进行合唱,如此便能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合唱的乐趣,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2.指导学生合唱技巧
音乐是具有很强技巧的艺术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关于技巧的指导。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很多教师应用以练替代学习的方法,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甚至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错误的认知。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唱歌只需要多联系即可,而忽视了对演唱技巧的学习,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合唱学习效果的提升,甚至会对其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在合唱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意识到模仿的重要性之外,还要使其在学习中逐步完善自身唱功和技巧。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呼吸是合唱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呼吸节奏把控力的关键。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控制自身气息,通过训练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再次,教师应训练学生对音准与节奏的掌握,通过音阶练习逐渐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把控能力,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音乐节奏感。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的合唱声部技巧,使学生掌握声部间互相转换连接的技巧,提高学生对声部配合的重视程度与掌握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3.提高合唱教学的趣味性
从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来看,教师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与考试技巧时,学生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发展。对学生而言,趣味性是帮助其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4]。相反,若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枯燥,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影响整体学习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应提高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其主动投入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教学《小鸟,小鸟》这首歌为例,笔者先让学生聆听并欣赏这首歌曲,之后让学生与音乐一起运动,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体会歌曲的韵律与节奏。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合唱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将低声部当成幼儿的歌声,将高声部当成小鸟的歌声,让全班学生先学唱小鸟的歌声,再学唱幼儿的歌声,体会合唱的乐趣。这种灵活多样的合唱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合唱教学的趣味性。
4.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合唱属于再次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主动投入情感,掌握听辨方法,带情发声,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不断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还应把握自己的声部,并掌握其他声部的唱法,融合音乐技巧与情感表达,这样才能实现合唱统一的目标,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效果[5]。
例如,在教学《春来了》这首歌曲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搜集与春有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之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春天的图片,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简单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征,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当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时,笔者把握时机为学生范唱《报春》,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开展合唱训练,并让有兴趣的学生自主设计演唱这首歌曲的力度。如此不仅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在表演、创造、分享的过程中的音乐素养。
5.给予学生更多鼓励
在实际的班级合唱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合唱充满自信,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团队合作的活动存在畏惧心理或其他各种消极情绪。这时,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音乐水平,使其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唱,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针对部分学生在合作中存在的犹豫、胆怯问题,教师不要批评学生,应耐心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温和的方法告知学生该如何做。如此,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就会重拾自信,在合唱中发挥自身的最佳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动力,积极参与班级合唱,使学生在学习动力的驱动下取得优异的成绩。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學音乐教学中合唱是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日常合唱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合唱积极性,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采用科学的合唱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耿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音乐时空,2014(15):180-181.
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音乐,2015(23):41-42.
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61-162.
李曼.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7(A2):166.
王芳.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初探[J].魅力中国,2017(04):173-174.
作者简介:申娟(1970.12—),女,甘肃定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