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南开封为例浅谈回族丧葬习俗中的宗教因素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i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族信仰伊斯兰教,遵循伊斯兰教法的有关规定,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丧葬习俗。回族在全国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丧葬习俗上会有略微差异,但都会按照伊斯兰教丧葬的有关规定:静、速、严、简、宽等内容,开封地区也不例外。
  【关键词】:回族;丧葬习俗;生死观;宗教因素
  一个民族,最能体现其民族特色的便是丧葬习俗了,通过丧葬仪式,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穆斯林并不害怕面对死亡,他们认为生是人生的旅途,而死是肉体的消失,精神的升华,是后世的开始。《古兰经》说:“凡有气血者,都要尝死的滋味,我以福祸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我。”
  一、开封的清真寺及回族的分布情况
  開封市区有东大清真寺、文殊寺、北大街清真寺、宋门关清真寺、铁塔清真寺、善意堂清真寺等大大小小16座,一些老门老户的回族都生活在清真寺周围,大都是上了年龄的。他们在各方面都非常遵循伊斯兰的教规,定期做礼拜,女性不能露皮肤和头发,即使夏天也要穿长袖长裤,常年用头巾包裹头发。而年轻的一代人,居住在开封市的各个地方,和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一些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教法,如穿着方面,这是可以理解和允许的。但是最基本的教规是一定要遵循和恪守的。
  二、伊斯兰教影响下的丧葬习俗特点
  (一)实行土葬祭火葬
  穆斯林常说,要入土为安,说的就是要实行土葬。这个土葬和有些其他民族的土葬还有所区分,穆斯林的土葬是不用棺材的,只是用木板或匣子把尸体抬到墓地,然后由人把裹着克番的亡人放置在提前挖好的坟墓里。伊斯兰教也允许水葬,如在海上航行数月不具备土葬的条件,也可在念诵古兰经后投入大海。
  (二)主张速葬反对迟葬
  回族的葬丧根据伊斯兰教法的规定,亡人三日内必葬,不问风水,不择时日。回族有句俗话说:“活人奔家,亡人奔土”,本着“入土为安”的精神,应尽快安葬。如果在旅途中意外身亡,可就近埋葬,伊斯兰教不主张长途运尸,认为天下黄土皆可埋葬亡人。尸体放置时间久而腐烂,视为对亡人的不敬。而在开封市区,人归真后放置清真寺,一般是要等上一天,等家人亲属及远方的朋友赶到,最后悼念一下亡人,再于次日举行殡礼。
  (三)提倡俭葬反对厚葬
  受伊斯兰教“葬必从俭”的思想,葬礼提倡俭省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由于伊斯兰是一个两世并重的宗教,穆斯林认为人在世时,不管他的地位再高,金钱再多,对于他后世在安拉面前的品德和人格方面并没有任何作用。厚葬并不能减轻一个人生前的罪孽,也不能增加他的善功。开封那些年老而虔诚的穆斯林,会在有限的时间里,积极参加宗教功修和宗教公益活动,会对穷人进行救济,会对清真寺进行捐赠,这样积攒了善功,在后世就能减少痛苦。
  三、伊斯兰的丧葬程序
  (一)停埋体。在开封市区,一般都是在医院无常的居多,也有突发情况的存在。但是不管在哪里,一般都要家人第一时间从逝世的地点转移到清真寺。清真寺会有专门的小屋子用来停放亡人。冬天一般都停放在停尸床上,夏天则会放置在寺里准备好的带有冷藏作用的容器中。亡人要南北朝向仰卧,面稍面向西方,因为真主位于我们的西方,上面往往要盖一层白布。接下来就要通知亲朋好友,大家都要陆续前往清真寺。
  (二)善面。也叫探“埋體”,这一程序相当于和遗体告别。一般是把亡人头上的白布单掀开,家人依次进入屋中,最后看一眼自己去世的亲人。在这一过程中,忌大声哭嚎,忌向亡人鞠躬行礼,忌在地上磕头行礼。穆斯林相信,人的去世是奔向后世的开始,是返回真主那里去的,因此没有必要哀伤。
  (三)着水。在亲朋好友都到来之后,探过埋体。就要为亡人沐浴净身了。而着水这一步骤在开封的清真寺一般是在后半夜的某个时间段进行。穆斯林给亡人沐浴时男女有别,男不洗女,女不洗男。寺里提供地方和净水,一般沐浴是由三个人完成。可都是家人,也可找寺师傅来帮忙。而参与沐浴的人,都必须要洗大净之后才可以。在为亡人着水时,按照大净程序,从上到下,从右至左,洗三次,干净即可。可用皂水洗,也能用净水洗。洗时一人要带上手套,一般准备两幅,上身一副,下身一副,另一人灌水,一人帮助冲洗。在给亡人净身时,除了洗涤的三人外,其他人一律不许入内。
  (四)穿克番。亡人净身后就要移到准备好的克番布上。这种布为白色棉麻布料,不用锦衣绸缎。这也是俭葬的体现。而克番布,是讲究男女有别的。男性一般有三块,一块称为大卧单,尺寸长于身,头脚分别多出六七寸。一块为小卧单,长短合身,稍有多出。最后一块为衬衫,回族称“格米素”,这个是要露出头和脚,一般是从肩至脚踝出。女性则是比男性多出两块,除那三件外还要加上头巾和裹胸。穿克番要根据规矩从右至左层层包裹,先是格米素,后是小卧单,最后为大卧单。女性加上裹胸和盖头。在头部,腰部,脚踝处用绳子捆好。穿好克番后,在克番上放置些樟脑,撒些香水,移放在清真寺制作的专门抬尸体的木匣子里,并放在清真寺大殿的前面。
  (五)“折那则”。“折那则”是阿拉伯语音译过来的,是殡礼的意思。在下葬的当天早上,阿訇会在大殿里颂《古兰经》,参加者必须洗大小净之后拖鞋进入,并排站立,和阿訇一起。这是生者对亡人的最后一次祷告,祈求真主原谅亡人在世时的一切罪行。这仪式是丧葬流程中最为庄严和隆重的。同时他又很简朴,反对人们吹拉弹唱,大张旗鼓。
  (六)亡人下葬。“折那则”结束后,就要将亡人抬向墓地。回族一般都有自己圈定好的地方,其他民族不得安葬在这里。在开封的杨楼和朱仙镇的一些地方是指定好的回族埋葬区域。坟墓是事先挖好的,南北朝向,长度容下可容下一人即可,而深度方面教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能埋葬住亡人即可。
  由于开封回族的墓地离市中心都比较远,所以是由回族男子将匣子从清真寺抬出,抬到在马路边停放的清真寺的灵车上,车上除了司机要坐上两三个家人。其他人驱车前往。在从清真寺抬出的路上,一般是由四人换台。走在最前面的是亡人的至亲,其他朋友亲朋好友跟随在后面。
  到达墓地后,把亡人从匣子里抬出,由两人下到墓穴将亡人缓缓抬入到挖好的洞中,脸面向西方。在周围撒些樟脑、麝香等不含酒精的香料,防止身体腐烂变臭。完成后洞口用木板或土坯封好洞口,然后家人用铁锹填土。在整个下葬的过程中,都要由阿訇在前面念诵《古兰经》,祈求真主的宽恕。不允许对亡人下跪磕头和鞠躬。
  四、穆斯林对生死的认识
  穆斯林认为,有白天就有黑夜,有男性就有女性,有今世就有后世,世间万物都是对称的。死亡只是肉体和灵魂的分离,肉体是可以腐化的,但灵魂是永远存在的。真主在创造万物的时候就已经给了他们期限,到了一定时候,万物都是要毁灭的,灵魂是被真主收走的。有招一日真主会让肉体复活,把灵魂召回,为大复活。伊斯兰是一个“两世并重”的宗教,认为今世和后世互为因果,今世的所作所为在后世会得到应有的报偿。因此不能两世脱节,追求“两世吉庆”。
  结语:
  通过葬丧习俗,穆斯林也像人们展示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穆斯林所坚持的土葬、俭葬、速葬体现出来的孝亲敬老,团结互助,爱好清洁,勤俭节约等,都符合现在社会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所以回族的丧葬习俗,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1]勉维霖.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106.
  [3]郑梅丽.浅析穆斯林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回族研究,2003第4期(总第52期)
  作者简介:郑格槿(1992.7—),女,回族,籍贯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平面设计,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名著当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它的文学作品从公元前就开始出现了,最早的包括早期的民族史诗《贝奥武普》,还有文艺复兴时的长篇史诗《失乐园》等等。英语的文学名著经历了百年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依然兴盛不衰,成为全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对象,其重要原因归功于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对英语的文学作品、著名名著进行研究和精读,对学习英语、学习外国文化和提高自我介绍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名
期刊
【要旨】:食文化の一つの弁当文化は日本人にとって、ただ一つ食事の表現ではなく、豊かな生活を追求する行動である。日本の弁当がよく使う食材料は何の特別があるか、異なる食材料はそれなりにどんな意味を含んでいるか、弁当にはどんな趣を含めているか、どんな感情を含めているかなど日本人の職人気質に莫大な関係があるに違いない。日本の弁当造型から表せる日本人の職人気質を見る。  【キーワード】:日本;弁当;食文化;
期刊
【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特征越来明显,使我国文化与时代协调发展前进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
期刊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文化遗产一直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也在旅游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开封是我国首批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拥有“城摞城”文化的开封古城,在它的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城摞城;文化保护;朝代;文化遗产;考古  开封“城摞城”文化概述  开封地理位置处于
期刊
【摘要】:此处三目神为热贡隆务河畔六个村庄民众所崇拜的六尊世间神,这些三目神虽然与传统二郎神有较多相似之处,但笔者认为,热贡地区的三目神并非是二郎神,其崇拜该神祇是神祇崇拜与官员崇拜一体化、藏传佛教的适融与发展、民众治水兴农的崇拜心理而产生。  【关键词】:热贡地区;三目神;日郎  热贡地区的三目神崇拜主要分布在隆务河畔的农业区,其崇拜村庄及神灵为:年都乎村的“果姆日郎”、郭么日村的“百化日郎”、
期刊
【摘要】:“社会表征”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交际而产生的观点、态度、立场,这些都间接的承载了整个社会对于事件的潜意识,反映了社会全体成员的思维特点。批评话语分析者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者,他们所看见的社会才是现实的;同时他们又认为社会形态在许多方面是由语言构成的。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社会表征;心智模型  一、社会表征  “社会表征”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交际而产生的观点、态度、立场,这些
期刊
【摘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它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修辞方法的运用是谚语达到言简义丰、易于传诵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筛选分析法,将搜集到的忻州方言谚语语料按照辞格进行分析、归类,从而加深对忻州谚语的修辞特点的认识。  【关键词】:方言;忻州谚语;修辞  谚语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具有口语性、精炼性、生动性的特点。忻州地
期刊
【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喻性含义可以体现出修辞思维的差异。本文在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通过探讨、梳理和归纳常见的动物词汇隐喻,分类列举,利用上述动物就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初步比较,从而得出翻译策略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动物词汇;隐喻;概念隐喻理论;翻译策略  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启了新的隐喻研究,提出语言隐喻性的表现
期刊
作者简介:李婷婷(1993-),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日语硕士,单位: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語专业硕士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期刊
作者简介:南香淑(1992—),女,朝鲜族,吉林省延吉市人,日语硕士,单位:延边大學外国语學院日语专业硕士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