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别对中国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做出概述,从而对两者在情感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和技巧运用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比较分析
一、民族声乐的特点概述
民族声乐是基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随着社会文化发的发展演变二形成的一种唱法形式。它经历了古代歌舞、戏曲、说唱、民歌等等多个阶段,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结晶。伴随的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也在不断的改变。现在我们所说的民族声乐是以我国民族的审美原则和欣赏习惯为前提,将唱与情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歌唱方法。它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当代人们极具创新意识的音乐风格。
我国民族声乐唱法中着重强调歌唱者对于气息的运用。通过腹式呼吸的歌唱方法体现共鸣、用嗓、型腔的技巧运用。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讲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要求歌唱者的声音甜脆、圆润,对于情感的表达要饱满并且吐字咬字要清晰。是对情、气、字、声的完美统一。
民族声乐具有专业音乐特征是从“新音乐运动”开始的,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绣金匾》《拥军花鼓》《白毛女》等等。其中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是我国民族声乐进入新纪元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些音乐作品引导人们对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开始了新的探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族声乐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全国各地相继开办音乐院校,并逐渐成立了民间演唱组织等,对民族声乐唱法进行有组织的学习和整理。民族声乐唱法也被广大音乐学者作为一项专门的研究不断的深入和探索新的唱法和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后,中外文化的交流不断深入,我国民族声乐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大环境下借鉴了西方声乐的元素,融合进民族声乐的民族特色中,使民族声乐日益成熟,成为音乐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概述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歌剧,同样经历了复杂的发展阶段。美声唱法及其注重歌唱者发声的科学性,在科学方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歌唱者最具美妙的歌声。美声唱法中歌唱者的音域宽广,音量可塑性大,发声方法科学,音色优美且富于变化。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混合使用真假音,通过共鸣腔体提升声音的表现力。美声唱法经过其自身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国际社会上广泛流行,被众多音乐歌唱者所欢迎和喜爱。
美声唱法是通过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大批的留洋歌唱家回归祖国的艺术舞台,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美声唱法为我国的音乐艺术带来的勃勃生机。一些歌唱者将美声唱法带进了我国民族声乐中,同样也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多样化发展。
三、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比较
(一)情感表达方式的比较
因为两者所处的地域、发展环境以及创作者生活环境等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的情感表达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民族声乐由于受到封建礼仪的限制,在歌曲表现形式上注重通过不同的演奏方法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美声唱法则是通过声音来反应真实的内心感受,运用声音的感染力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氛围,从而使观众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
(二)文化内涵方面的比较
不同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对于音乐的表现形式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多民族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通过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富含文化情感的基础上,各族人民的文化背景不同,审美观念不同,因此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美声唱法则多是受特殊因素的影响,在作品的文化内涵中多包含特殊文化元素,通过声音对氛围的塑造,是观众能够体会到表演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技巧运用方面的比较
1.语言及咬字运用
由于语言基础的不同,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在咬字上运用的技巧也不同。汉语因为存在“四声”的音调区别,因此在咬字上强调发音服从咬字,咬字和发声的转换较慢,因此在表现形式上形成了其独特的韵味。美声唱法的语言基础没有像汉语这样复杂,其发音与汉语发音比较简单很多,因此在咬字和发声的转换过程中简单许多,使其在发音过程中较民族声乐更轻松。
2.共鸣运用
由于美声唱法比民族声乐唱法在声音的运用上更注重科学性,所以两者在共鸣的运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美声唱法将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等共鸣腔体都运用在歌唱过程中,强调以腔带字,以腔传情。民族声乐唱法对共鸣器官运用相对于美声唱法少许多,只使用部分腔体产生共鸣,注重声音靠前,使声音更加清脆明亮。
3.气息运用
气息的运用不管在民族声乐还是美声唱法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息的灵活运用能够使声音更加的流畅优美,对于歌曲情感的表达更加具有感染力。民族声乐对于气息的运用注重集中小腹到口腔的气息,使发音能够更加清脆、明亮;美声唱法强调气息集中在肺部,吸气时肺下扩张,从而使音色更加饱满,声音更加洪亮。
四、结语
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在各自长期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更加的完善,两者在唱法和表演形式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在继承本土艺术的同时,也要不断注意吸收国外优秀的唱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性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钦,1989年生,男,讲师,研究方向:声乐。
参考文献
[1]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2]王贞.中国民族声乐及美声唱法之比较对比[J].北方音乐,2015(14):30.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美声唱法;比较分析
一、民族声乐的特点概述
民族声乐是基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随着社会文化发的发展演变二形成的一种唱法形式。它经历了古代歌舞、戏曲、说唱、民歌等等多个阶段,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结晶。伴随的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也在不断的改变。现在我们所说的民族声乐是以我国民族的审美原则和欣赏习惯为前提,将唱与情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歌唱方法。它越来越多的表现出当代人们极具创新意识的音乐风格。
我国民族声乐唱法中着重强调歌唱者对于气息的运用。通过腹式呼吸的歌唱方法体现共鸣、用嗓、型腔的技巧运用。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讲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要求歌唱者的声音甜脆、圆润,对于情感的表达要饱满并且吐字咬字要清晰。是对情、气、字、声的完美统一。
民族声乐具有专业音乐特征是从“新音乐运动”开始的,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绣金匾》《拥军花鼓》《白毛女》等等。其中歌剧《白毛女》的成功是我国民族声乐进入新纪元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些音乐作品引导人们对现代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开始了新的探索。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民族声乐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全国各地相继开办音乐院校,并逐渐成立了民间演唱组织等,对民族声乐唱法进行有组织的学习和整理。民族声乐唱法也被广大音乐学者作为一项专门的研究不断的深入和探索新的唱法和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后,中外文化的交流不断深入,我国民族声乐在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大环境下借鉴了西方声乐的元素,融合进民族声乐的民族特色中,使民族声乐日益成熟,成为音乐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概述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歌剧,同样经历了复杂的发展阶段。美声唱法及其注重歌唱者发声的科学性,在科学方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歌唱者最具美妙的歌声。美声唱法中歌唱者的音域宽广,音量可塑性大,发声方法科学,音色优美且富于变化。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混合使用真假音,通过共鸣腔体提升声音的表现力。美声唱法经过其自身不断的发展完善,在国际社会上广泛流行,被众多音乐歌唱者所欢迎和喜爱。
美声唱法是通过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大批的留洋歌唱家回归祖国的艺术舞台,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美声唱法为我国的音乐艺术带来的勃勃生机。一些歌唱者将美声唱法带进了我国民族声乐中,同样也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多样化发展。
三、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比较
(一)情感表达方式的比较
因为两者所处的地域、发展环境以及创作者生活环境等等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的情感表达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民族声乐由于受到封建礼仪的限制,在歌曲表现形式上注重通过不同的演奏方法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美声唱法则是通过声音来反应真实的内心感受,运用声音的感染力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氛围,从而使观众理解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
(二)文化内涵方面的比较
不同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对于音乐的表现形式有着不尽相同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多民族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通过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富含文化情感的基础上,各族人民的文化背景不同,审美观念不同,因此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美声唱法则多是受特殊因素的影响,在作品的文化内涵中多包含特殊文化元素,通过声音对氛围的塑造,是观众能够体会到表演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技巧运用方面的比较
1.语言及咬字运用
由于语言基础的不同,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在咬字上运用的技巧也不同。汉语因为存在“四声”的音调区别,因此在咬字上强调发音服从咬字,咬字和发声的转换较慢,因此在表现形式上形成了其独特的韵味。美声唱法的语言基础没有像汉语这样复杂,其发音与汉语发音比较简单很多,因此在咬字和发声的转换过程中简单许多,使其在发音过程中较民族声乐更轻松。
2.共鸣运用
由于美声唱法比民族声乐唱法在声音的运用上更注重科学性,所以两者在共鸣的运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美声唱法将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等共鸣腔体都运用在歌唱过程中,强调以腔带字,以腔传情。民族声乐唱法对共鸣器官运用相对于美声唱法少许多,只使用部分腔体产生共鸣,注重声音靠前,使声音更加清脆明亮。
3.气息运用
气息的运用不管在民族声乐还是美声唱法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息的灵活运用能够使声音更加的流畅优美,对于歌曲情感的表达更加具有感染力。民族声乐对于气息的运用注重集中小腹到口腔的气息,使发音能够更加清脆、明亮;美声唱法强调气息集中在肺部,吸气时肺下扩张,从而使音色更加饱满,声音更加洪亮。
四、结语
民族声乐和美声唱法在各自长期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更加的完善,两者在唱法和表演形式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在继承本土艺术的同时,也要不断注意吸收国外优秀的唱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性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钦,1989年生,男,讲师,研究方向:声乐。
参考文献
[1]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2]王贞.中国民族声乐及美声唱法之比较对比[J].北方音乐,2015(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