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就能望子成龙吗?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躁而功利的当下社会,无数辛劳半生的父母,将未来的美好憧憬寄托在子女身上,期望他们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职业。为此,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家徒四壁,甚至随儿女一起迁徙陪读。全国还出现了不少陪读村、陪读县。
  我们感慨于父母之爱的无私与奉献,也反思这种牺牲式的陪读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能否真正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夙愿?他们的家庭在这场漫长的陪读伴跑中,又将是怎样的命运?
  
  被迫分居,儿子成才比天大
  
  生活在辽宁省辽阳市的孟良、潘玲夫妇,结婚很早,生孩子却很晚。儿子孟小磊出生那年,孟良37岁,潘玲34岁。孟良是辽阳市的公务员,潘玲是辽阳文化商场的干部。他们夫妻恩爱,儿子聪明,人人羡慕。
  2009年夏,12岁的孟小磊以高分考上了省城沈阳的名校。这所学校每年只招三百多名公费生。考上这所学校的,大多是沈阳市内最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外地的学生很少。
  儿子是可以住校,可是潘玲不放心,害怕因疏于管教使儿子的学业出了问题,都是全省的尖子生,竞争很激烈。所以,潘玲向丈夫提出自己辞职去沈阳陪读。
  因陪读,妻子要丢掉多年的工作,夫妻也要分居六年,孟良不同意。潘玲据理力争:“儿子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为了儿子吃再多苦受再多罪也愿意。为人父母,不能太自私……”
  而孟良则认为,儿子的学业要靠他自己努力和奋斗,他已经12岁了。争论了一周,仍无结果。经过几天几夜的思想斗争,潘玲终于下了决心。她狠下心来对丈夫说:“如果你不同意我陪读,那我们离婚吧。在我心里,儿子的成才是第一位的,你决定吧!”
  时至今日,孟良仍无法忘记当初妻子说这些话时的决绝。他说,那一刻,他痛苦到了极点。可是,他很快就冷静下来。
  见妻子如此执迷不悟,孟良当然不会选择离婚,他深爱妻子,深爱儿子,只是在教育理念上与妻子分歧严重。为了爱,他选择了妥协退让。可他的心在流血,好端端的家,将这样被拆分六年。
  潘玲马上去单位办了辞职手续。辞职后,又拿着家里的积蓄赶到沈阳,在学校附近寻求租房。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一跳,学校附近的房子租金太贵了,建筑面积不到50平方米的破旧楼房租金都要一千多元。
  潘玲也犯了嘀咕,丈夫的月收入才两千多元。辽阳的工资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比沈阳低很多,过去夫妻俩的收入算小康水平。可现在一个人挣钱,两个家开销,还得高价租房子,怎么承受得起?家里三年前用全部积蓄买了98平方米的花园住房,每月还贷1400元。现在家里只有不到2万元的积蓄,怎么办?
  可是,潘玲只犹豫了几个小时,就自己决定了,仍留在沈阳租房子陪儿子读书。她明白,和丈夫商量,他肯定会让儿子一个人住校让她回辽阳。可是,她不能,儿子考上名校,等于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名牌大学,她得助儿子考上清华北大。她当即支付了一年的房租14400元。
  心情忐忑地坐车回到辽阳。孟良听说妻子花那么高的价钱在沈阳租了房子,顿时火冒三丈:“我每个月只挣两千多元,入不敷出怎么办?你太疯狂了,疯狂得不可理喻……”
  面对丈夫的指责,潘玲很平静:“陪儿子读书是铁定的。没有钱,我去打工。钱还不够,就卖这个房子。儿子的前程比工作、房子都重要……”
  
  被迫卖房,无家可归也执著
  
  2009年9月,新学期开始了。
  潘玲来沈阳已经半个多月了。她本想找到一家企业当会计,可是,找了好多家,人家都要求必须是朝九晚五上班,有事还得加班。她做不到,中午得给儿子做饭吃,晚上5点半还得让儿子吃上可口的饭菜后再去上晚自习。
  可是,不挣钱没办法供儿子读书呀,丈夫一个人的工资无法维持。无奈,她在家政公司找到了家政钟点工的工作,就是给人家收拾屋子洗衣服。她第一次走进的是一家102平方米的家庭。没洗的锅碗堆在厨房里,脏衣服扔在洗衣机上。干了一会儿,潘玲哭了。大学毕业,管理干部,竟干这样的活儿!
  为了多挣钱,她每天上午下午都在忙,每个月也就挣1200元,刚够房租。儿子在沈阳的费用太高,学校还要交各种书本费、资料费、补课费。而且,儿子的同学们周末都在校外补课,她的儿子也必须得补,一个月这一项就得一千多元钱。也就是说,不算房租,一个月母子俩至少得2600元!丈夫的工资,除了交房贷,也就只够他自己在辽阳生活的。这么大的亏空怎么办?手里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她想到了卖房子,但毕竟房子就是家啊,没了房子就没了家啊。
  而在此时,孟良的日子也不好过。结婚生子后,除了很少几次的出差,他就没和妻子儿子分开过。现在,一个人住在冷清的房子里,整整一周都无法安睡,工作提不起精神。没办法,只好吃安眠药。
  2009年10月中旬,妻子儿子离开近两个月后,孟良周末坐车来到了沈阳。看到妻儿住在高价租来的破旧房子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二天,孟良非得跟着妻子去工作不可。他看到爱妻竟跪在地上擦雇主家角落里的灰尘,孟良很心疼,在擦一只玻璃花瓶时,她的手不小心划破了。孟良很担心她却说:“没事,手出点血不要紧,这只花瓶是土耳其镀金花瓶,要是打了咱可赔不起。”
  听了这话,孟良心里极不是滋味。捧着妻子已经粗糙僵硬的双手:“你别再干了,跟我回家吧。”
  潘玲苦笑道:“不可能,我愿意这样……”
  他知道自己无力劝服妻子,只能下了狠心:“那就卖房子吧,总不能让你干家政钟点工吧。”
  潘玲终于找到和丈夫说卖房子的机会:“房子是肯定要卖的!儿子得在沈阳读6年书,初中和高中。房子卖了,我也得打工,因为卖房子的钱肯定不够……”
  回到辽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孟良卖掉了住房。当把房钥匙交给买主时,孟良忍不住落泪了,他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因为是银行按揭买的房,卖了房他只拿到了14万元。小小的存折,似有千斤重。这天晚上,他住回了父母的家——那个他生活过多年的老房子。
  他开始周末往沈阳跑。可是,他只跑了两次,妻子又抗议了,因为跑一次来回的车费就得两三百元。妻子想让他省下这笔钱,因为儿子还得补课呢。
  “赶走”丈夫,潘玲的心也如刀绞。她多想丈夫陪在自己身边呀,结婚二十多年,从未与丈夫分开过。有时灯坏了,没人修,水管漏水了,也没人管。如果丈夫在身边,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可是,如果丈夫每个周末都来沈阳,一个月光车费就得一千多元,花不起呀。还有,他不想让丈夫看到她做家政服务,那会让丈夫感觉没有面子丢了尊严的。所以,只好赶走丈夫,不让丈夫看到这一切。
  被妻子赶走的孟良一路上两眼发呆。无家可归,又不能看望妻子,孤独寂寞填充进他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这时,他第一次想到了离婚!
  
  闹离婚,儿叛夫怨妻终悔
  
  2010年春节前三天,孟良终于盼到了妻子和儿子。儿子突然问:“为什么不先回自己的家呀,三十晚上再去爷爷家!”原来,卖房子的事,潘玲没有告诉儿子。这时,只能实话实说了:“咱家的房子卖了。”孟小磊瞪圆了双眼:“那我们住哪呀?将来你们住哪呀!”
  潘玲理直气壮地说:“你考了大学,我和你爸再买新房子。”她自己说这话时,心虚得很,因为到那时还能不能买起房,简直就是未知数。
  这个春节,是一家三口过得最没劲的。过去有自己的家,每年春节在父母家过大年三十和初一。可这次,无家可归,潘玲也感觉到了难过的滋味。她偷偷问自己:“我错了吗?”这时,她马上想到了那些比自己还疯狂的家长们,卖房子卖血,还借贷供孩子补课。她释然了,因为自己的选择是明智的。
  可是,一场变故,却差一点使婚姻破裂。
  2010年5月初,期中考试,儿子只考了班级的第32名。按理说,这样尖子生林立的班级,考个中游成绩已经不错了。可这与潘玲对儿子的期望差远了,她的期望是儿子将来考上清华北大。极大的心理落差让她心里升腾起强烈的不满,她一改平时温和的脾气,暴跳如雷地训儿子:“你太不争气了,为了你,我连工作都丢了。为了你,咱家房子都卖了,你爸爸晚上和周末都得兼职干活……”
  儿子也不管不顾地一吐为快:“不是为了我!我和爸爸都不想这样,只有你一个人想这样,你想满足你的虚荣心……”
  母子冲突,严重对抗,让13岁的孟小磊失去理智,第二天竟逃学坐车跑回辽阳。等潘玲气急败坏跑回家时,却见丈夫和儿子在抱头痛哭。
  那一刻,潘玲真是委屈痛苦到了极点:“我为了啥?我是为了儿子的前程!我是为这个家好……”
  在她的泪水和逼迫下,儿子重新回到了沈阳,但是她和丈夫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她明白,丈夫和她想的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丈夫让她太失望了。她给丈夫打电话:“咱俩离婚吧,我不想再拖累你了,咱俩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放下电话,她顿觉轻松多了。离了婚,她就不再欠丈夫的了。
  听妻子要求离婚,孟良竟没有反对,他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放下了电话。那个夜晚,孟良又是一夜未眠,终于下定了离婚的决心。凌晨,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梦中,突遇大火,他被困在楼里。想不到,披着雨衣冲进来的竟是潘玲。梦醒了,他一下子明白了,他还是爱妻子的。现在,是陪读闹得二人的感情出了差错,可两人的爱情还在……
  一周后,孟良来到沈阳,当面向妻子请罪,夫妻又和好了。
  潘玲也知道太难为丈夫了,就宽慰道:“再等五年,儿子考上大学,咱俩就能在一起了。就五年,很快就会过去……”
  孟良来向妻子请罪,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有罪,而是不想和妻子离婚。不想离婚,就得承认自己错了。这样的两地分居,这样的情感煎熬,让两个人的爱情和婚姻已经变得很脆弱了,他们都在为过去的感情坚守,很难经得起风浪了。
  2010年6月初,孟良高烧不退,烧成了严重的支气管炎和大叶肺炎。婆婆打电话给潘玲。潘玲却没有回来照顾丈夫,理由是儿子学习紧张,不能扔下儿子不管。
  婆婆终于发怒了,说了句:“像你这样的女人,就不应该有丈夫!”就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潘玲的心里更苦,她爱丈夫,也心疼丈夫。可她更爱儿子,更看重儿子的前程。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她不可能放下儿子。她流着泪喃喃自语:“孟良,对不起,很对不起,我也没有办法呀,分身无术呀……”
  在病床上躺了半个月后,孟良康复出院了。他的心变冷变硬了。他不再兼职挣钱,而是下班后经常找朋友们出去喝酒。
  2010年6月底,孟良的父亲患心脏病住院治疗,需要做搭桥手术。他没打算让妻子回到辽阳,因为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打电话通报一下:“我爸爸住院了,我向朋友借了很多钱,麻烦你把卖房的钱打进我卡里两万元……”
  丈夫的要求被潘玲拒绝了,因为那笔钱是专款专用,她的母亲得病也没敢动那笔钱!她和丈夫没有能力再攒下一笔钱了。现在,是入不敷出。
  孟良终于忍无可忍:“难道儿子的前程比父亲的命还重要吗?”潘玲脱口而出:“当然重要!”夫妻再无话。孟良明白地告诉妻子,他挣的钱要给父亲治病,不会再打进她的卡里了。
  2010年7月中旬,儿子期末考成绩倒数第九名,潘玲竟在家长会上放声痛哭。她开始夜夜失眠做噩梦,整天说着无脸见人之类的话。看到儿子就斥责没出息,还会突然暴跳如雷……
  考得这么差,孟小磊也非常难过。可是,他的心理压力太大了,为供他读书房子卖了,母亲工作没有了,他越想努力学习越无法集中注意力,考试时更是紧张得手在颤抖。
  考得这样差,他多么需要母亲的安慰和鼓励!可母亲却是拼命的责骂和暴怒。他非常痛苦,更无心学习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潘玲仍是整日骂儿子没有出息,还动手打了儿子。
  2010年8月中旬,已经放假还被母亲逼着补课的孟小磊,给母亲留了张字条:“妈妈,我回辽阳了,永远不再回沈阳上学,我恨透了你的打骂和侮辱……”
  潘玲看到字条已是晚上,往辽阳打电话。儿子坚决拒绝回来,并声言:“你再逼我,我就自杀!”
  手握话筒,潘玲万念俱灰,她不再发火,而是喃喃地说:“那好,你不回来读书,就是逼妈妈自杀呀!如果你不能考上清华北大,妈妈还有啥?那妈妈就失败得一无所有了……”
  长期被母亲叨唠烦极了的孟小磊,以为母亲又是过去那一套,就在电话里大声说:“你愿意死就死吧,反正我永远不回沈阳读书了!”说完就摔了电话。
  潘玲真是万念俱灰,先拿水果刀割腕,又吃下了整整一瓶安眠药。她认为,自己已经没有活着的理由了。
  两个小时后,孟良觉得妻子该平静下来了,想打电话安慰安慰她。可是,一直没有人接电话。这时,他突然想起儿子在电话里喊的话“你愿意死就死吧”。他大叫一声:“不好,真的自杀了!”他立即拨打了沈阳的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
  潘玲没有死成,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被抢救过来了。可是,她醒来后仍虚弱地说要自杀,因为儿子不回来上学她活着没有意思……
  孟小磊没有特别伤心,很冷漠地陪父亲看望妈妈。
  孟良突然明白了,妻子和儿子的心理肯定有严重问题。他先带儿子检查,儿子被确诊为应激心理障碍和抑郁症。半个月后,潘玲的身体稍稍恢复健康,也被确诊为应激心理障碍和焦虑症。专家为母子俩制定了详细的心理治疗与心理疏导方案,并开始实施治疗。
  2010年12月中旬,经过专家的心理疏导与治疗,潘玲和孟小磊的情绪稳定了,可要想彻底恢复心理健康,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
  孟良不敢想未来,因为他不知道等着他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编后: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读现象,在城市家庭中,陪读比例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教育最可怕的是用父母预期的幸福来栽培孩子。家长督促孩子学习无可厚非,但照顾过度,事事包办代替,不但增大家庭负荷,还将导致孩子自主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以至像本文主人公,造成不堪重负的心理创伤。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建议:
  家庭是个共同体,其命运的悲欢离合,家庭成员应该一起参与,包括孩子,孩子自己的期望,父母应该尊重,而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一味地强加在他们头上。如果孩子认同和接受父母的期望,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否则往往适得其反。
  1. 增进和孩子的了解、理解和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即使孩子外出求学,亦可通过电话、网络和定期探访等方式亲子互动,让孩子在放松的自我空间里,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
  2. 每个孩子都很在乎父母的关系,美满幸福的婚姻,会给孩子积极的力量,因此,父母要善待并经营好自己的婚姻。
  3. 跟孩子在一起时,注重培养他们专注与坚持的能力,在日后的人生中这些能力比考试得满分更重要。当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候,应给予鼓励:“妈妈相信你一定也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并慢慢移开自己的视线,变监督为信任。
  4. 不再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说:我们为了你花费了那么多心力。那样孩子会有负罪感,当他努力后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后,干脆破罐破摔,跟妈妈无言对抗。
  5. 假期是用来休闲的,有给孩子报眼花缭乱的培训班的钱,还不如带他去旅游。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自己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将来是怎样的人全靠自己今天的努力。父母会尽最大努力帮你开路,但你要自己迈出的脚步。
  6. 有条件的话,建议家长偶尔到学校听一听课,了解一下学校教育和孩子的情况,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其他文献
1  接到龙辉打来的电话时,爱颜正同舒文在喝茶。  阳春三月,冰冻渐缓,路边不知名的花儿粉了莹白的骨朵,在风中摇曳生姿,像极了此刻爱颜那欲说还休的心事。  舒文一贯地体贴和细致,见到爱颜接起电话大惊失色的样子,立刻体恤地递过了她的外套:有急事?  爱颜就像被一棍子打懵的小兽,茫然呆在那里——公公突然去世了!  舒文的车子一路开得飞快,快到婆婆家小区时,爱颜才完全清醒过来,一迭声喊着停车,她可不想让
期刊
三封神秘情书    2009年元旦,胡晓军和翟惠兰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胡晓军在山东菏泽市电脑城经营一家电脑公司,生意不错,翟惠兰温柔漂亮,两人婚后生活美满。  胡晓军每天到办公室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查看电子信箱,看客户给他发的电子邮件。2010年9月20日,胡晓军上网发现了一封蹊跷的邮件:“亲爱的晓军:我犹豫再三,实在是忍不住了才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太爱你了……”落款是“雪儿”,一个女
期刊
害怕女儿被伤害    在单位里,不管和谁闹了点儿不愉快,哪怕是自己一句话说得不好,过后小雨总会焦虑不安,担心别人会对自己有意见,讨厌自己,进而又担心别人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利,会伤害自己的孩子。所以,只要哪天把孩子带到单位去,她就丝毫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半步,生怕孩子出点什么意外。  平时,如果和邻居闹了一点误会,小雨就会担心人家对自己不好,进而伤害自己的孩子。所以,每次出来进去,她从不敢让孩子离开自己
期刊
如今,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从最早的超级女声,到后来的花儿朵朵、绝对唱响等,普遍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成就了一些女孩子的明星梦。但成名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得回到平凡的生活中。  青岛女孩唐晓曼,为实现星梦,不惜退学去参与各种选秀活动。为了购买参赛服饰和化妆品,她不停地向父母要钱,最近,母亲再也难以承受,几度绝望下,大病不起,并导致精神失常!    退学追星,父母买单    今年19岁的唐晓
期刊
甘肃男子李林强的爱女随他的结拜兄弟杨波消失了。一年后,女儿突然打来求救电话,请父亲拿出20万元,挽救她身患重症、正做血液透析的男友,而她的男友正是杨波。  李林强承诺只要女儿能回到自己身边,他可以答应她的一切要求,而女儿却执意跟恋人相守,父女因此反目成仇……    他像偶像剧里的风云侠客    他们的认识,仿佛冥冥中注定。2007年11月26日下午,李梅欢天喜地回家。在兰州打工的父亲李林强今天要回
期刊
两份针对中国上班族健康和幸福感的调查显示,近九成人“过劳”。按照年龄划分,有“疲劳”感的80后多于70后,70后又多于60后。80后职场人,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多数人还未及而立之年,但身体就已出现亚健康状态。对于自身“过劳”状态的评估,67%的80后认为自己接近“过劳”,20.8%的80后认为自己处在“过劳”中。  过劳越来越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年轻群体中,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怎样逃过过劳的侵袭,我们
期刊
这是一个人间传奇:上世纪50年代,一对江苏的双胞胎姐妹因为贫困与家人分离,在经历多方辗转后,分别被河南的两个家庭收养。谁想到,两人从14岁起,在不明血缘关系的情况下,相识相知并结为好友。做了34年好友后,她们经过DNA鉴定,才得知彼此是孪生姐妹。相认后,她们又走上漫漫寻亲路,历经一次次期待和失望。2010年11月,她们终于找到了离散半个世纪的家人……    14岁初识另一个“我”    华霞隐约知
期刊
一个漂亮的女大学生,在父母破产和弟弟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在网上遇到了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事业有成”的单身男子。对方提出要帮助她,承担她今后的学费和生活费。她明白对方资助她读书其实是包含着“条件”的。于是,她企图“以恋养学”——付出爱情,完成学业!  可是,女大学生对感情的付出,不仅没有换来学业上的资助,反而丢掉了性命......    一    姚雪,1988年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父亲是第二汽车制
期刊
[案情]彭老太太,65岁,退休工人,因老伴去世早和独生子相依为命,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就业结婚。2004年8月孙子出生,彭老太太就到儿子处照顾孙子,孙子断奶后,就领回家抚养,儿子和儿媳除放假回来看看外,全由彭老太太一人照看孙子。2010年8月,儿子和儿媳突然离婚,孙子被判随儿媳生活。孙子被儿媳从身边接走抚养后,彭老太顿感失落。逢年过节,奶奶更加想念孙子,就去探望,并与儿媳商量领孙子回家过节,但儿媳
期刊
1、夫妻协议有效吗?  问:我和老公之间有份协议,其中约定:任何一方出轨导致离婚的,出轨一方承担孩子的所有抚养费。请问,这个约定有效吗?  答:该协议如是你们夫妻真实意思的表示,对你们夫妻双方是有约束力的。但父母对孩子抚养教育的义务是法定义务,你们的协议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2、对成年子女,父母还有支付抚养费的义务吗?  问:对于在校就读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