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浦东新区发布“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GOI)。根据该计划,未来三年内,浦东将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赋能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
首批20家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包括强生上海创新孵化器、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大飞机创新谷、罗氏中国加速器、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这些项目几乎全部专注于重点硬核产业创新。
浦东大型研发机构不少,但创新生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浦东希望通过GOI,以开放激发创新活力,从而构建错落有致、生机勃勃的创新热带雨林。那么,什么是开放创新中心?浦东GOI具体将如何实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产业和技术快速迭代,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产业融合、跨界竞争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研发机构和大企业封闭迟缓僵化的内部创新模式,逐渐跟不上快节奏的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往往因为组织架构复杂、决策周期长、试错成本高等原因而错失机遇。
为了应对技术创新领域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企业开始尝试与外部优秀资源合作,进行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大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开发时间的重要手段,甚至是行业领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主流方式。
在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一项调查中,有超过90%的受访企业认为开放式创新在帮助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速度、提升消费者亲密度和提高供应链效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超过85%的大企业认为,携手高新技术小企业,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全新技术,有助于大企业的创新发展。根据埃森哲的研究,这些小企业从市场“搅局者”转变为大企业“座上宾”是历史的必然。
一方面,大企业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正在瓦解,技术团队和初创企业凭借较高的研发强度和专利产出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另一方面,受到风险投资扶持的技术团队和初创企业,对大企业的发展能起到技术补充和市场风向标的作用。因为风险投资最善于发现具有潜力的技术,能够快速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
正因如此,小企业逐渐成为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创新网络的关键一环,而双方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包括可口可乐、谷歌等在内的行业巨头纷纷设立创新加速器项目,培育数字化领域的创新企业。思科创立了风险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在网络领域设计并开发颠覆性产品的初创企业。联合利华通过开放式创新中介,公开公司的技术难题及需求清单,在全球范围向小企业和创新者征集合适的技术。
在這种背景下,就不难理解浦东推出GOI的初衷,即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或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发起建立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实现大企业研发从封闭转向开放。GOI能够加快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浦东跨国公司由引进全球创新到孵化本土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做强创新引擎。
根据GOI,浦东将联合企业、政府、产业、金融等机构为开放创新中心搭建双层赋能的机制。从而提升大企业创新效率,解决小企业资源匮乏,为银行、投资公司、专业服务公司等资源性机构输出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促进科研院所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和价值实现,助力政府提升区域创新服务的有效性。
浦东将通过政策合力、社会资源、专业服务三方面,推动企业双向赋能、激发双向活力。具体方案中,浦东通过“专业化 个性化”方式,为重点GOI企业定制“一企一特”的专属建设方案,明确服务专员,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信息档案,实施精准跟踪服务。
首批20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已经开始行动。今年5月,投资逾2亿元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在浦东正式启动。这是跨国药企罗氏制药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全新的罗氏加速器大楼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落成并投入使用,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目前罗氏中国加速器已经吸收了第一批3家中国创新药企,其中两家从事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企业已经与罗氏全球创新体系深度接触。
强生上海创新孵化器于2017年底成立,是强生全球网络中最大,也是亚洲首个创新孵化器,旨在为制药、医疗器材和消费品领域的早期创新者提供高效的孵化资源和实验室空间,并提供行业指导、项目联系等多方位支持。强生上海创新孵化器配备最先进的模块式可扩展实验空间,为创业人才提供高度契合的器材和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其开展智能健康技术的设计与开发。
默克中国创新中心致力于与中国创新生态圈的合作伙伴紧密协作,搜寻、孵化和投资默克现有业务相关领域的创新项目。根据GOI,默克创新中心将设立一支专门的团队,探索新技术并打造合作伙伴关系。中心还将为本地人才和合作伙伴提供创意构思、创新孵化和多种培训,以应对在中国市场发展中碰到的难题,加速创新项目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进程。
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为本土初创企业合作伙伴提供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加入初创计划,验证创新技术和方案,寻求与西门子医疗合作的机会;二是入驻创新中心,享受一站式创新服务。作为西门子医疗全球四大创新中心之一,上海创新中心配备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数字化仿真和快速原型实验室等国际领先的公共研发平台。
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通过 “百度飞桨人工智能公共技术平台”,向上海地区导入飞桨和百度大脑的领先技术,降低企业与个人开发者使用门槛,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资源,与企业的场景和需求深入对接,赋能上海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AI应用解决方案。目前,飞桨平台已凝聚320万开发者,服务12万企业,基于平台创建了36万个模型。
从上述具体案例中可以看出,GOI企业开放创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具有高度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以平台思维来打造,每个开放创新中心就是一个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未来100家开放创新中心就是100个超级平台,对浦东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和占据价值链顶端,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首批20家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包括强生上海创新孵化器、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大飞机创新谷、罗氏中国加速器、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这些项目几乎全部专注于重点硬核产业创新。
浦东大型研发机构不少,但创新生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浦东希望通过GOI,以开放激发创新活力,从而构建错落有致、生机勃勃的创新热带雨林。那么,什么是开放创新中心?浦东GOI具体将如何实施?
从封闭转向开放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产业和技术快速迭代,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产业融合、跨界竞争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研发机构和大企业封闭迟缓僵化的内部创新模式,逐渐跟不上快节奏的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往往因为组织架构复杂、决策周期长、试错成本高等原因而错失机遇。
为了应对技术创新领域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企业开始尝试与外部优秀资源合作,进行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大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开发时间的重要手段,甚至是行业领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主流方式。
在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一项调查中,有超过90%的受访企业认为开放式创新在帮助企业加快新产品研发速度、提升消费者亲密度和提高供应链效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超过85%的大企业认为,携手高新技术小企业,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全新技术,有助于大企业的创新发展。根据埃森哲的研究,这些小企业从市场“搅局者”转变为大企业“座上宾”是历史的必然。
一方面,大企业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正在瓦解,技术团队和初创企业凭借较高的研发强度和专利产出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另一方面,受到风险投资扶持的技术团队和初创企业,对大企业的发展能起到技术补充和市场风向标的作用。因为风险投资最善于发现具有潜力的技术,能够快速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
正因如此,小企业逐渐成为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创新网络的关键一环,而双方合作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包括可口可乐、谷歌等在内的行业巨头纷纷设立创新加速器项目,培育数字化领域的创新企业。思科创立了风险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在网络领域设计并开发颠覆性产品的初创企业。联合利华通过开放式创新中介,公开公司的技术难题及需求清单,在全球范围向小企业和创新者征集合适的技术。
在這种背景下,就不难理解浦东推出GOI的初衷,即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或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发起建立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实现大企业研发从封闭转向开放。GOI能够加快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浦东跨国公司由引进全球创新到孵化本土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做强创新引擎。
根据GOI,浦东将联合企业、政府、产业、金融等机构为开放创新中心搭建双层赋能的机制。从而提升大企业创新效率,解决小企业资源匮乏,为银行、投资公司、专业服务公司等资源性机构输出并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促进科研院所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和价值实现,助力政府提升区域创新服务的有效性。
平台思维与个性化路径
浦东将通过政策合力、社会资源、专业服务三方面,推动企业双向赋能、激发双向活力。具体方案中,浦东通过“专业化 个性化”方式,为重点GOI企业定制“一企一特”的专属建设方案,明确服务专员,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信息档案,实施精准跟踪服务。
首批20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已经开始行动。今年5月,投资逾2亿元的罗氏中国加速器在浦东正式启动。这是跨国药企罗氏制药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全新的罗氏加速器大楼将于2022年第一季度落成并投入使用,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目前罗氏中国加速器已经吸收了第一批3家中国创新药企,其中两家从事新型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企业已经与罗氏全球创新体系深度接触。
强生上海创新孵化器于2017年底成立,是强生全球网络中最大,也是亚洲首个创新孵化器,旨在为制药、医疗器材和消费品领域的早期创新者提供高效的孵化资源和实验室空间,并提供行业指导、项目联系等多方位支持。强生上海创新孵化器配备最先进的模块式可扩展实验空间,为创业人才提供高度契合的器材和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其开展智能健康技术的设计与开发。
默克中国创新中心致力于与中国创新生态圈的合作伙伴紧密协作,搜寻、孵化和投资默克现有业务相关领域的创新项目。根据GOI,默克创新中心将设立一支专门的团队,探索新技术并打造合作伙伴关系。中心还将为本地人才和合作伙伴提供创意构思、创新孵化和多种培训,以应对在中国市场发展中碰到的难题,加速创新项目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进程。
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为本土初创企业合作伙伴提供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加入初创计划,验证创新技术和方案,寻求与西门子医疗合作的机会;二是入驻创新中心,享受一站式创新服务。作为西门子医疗全球四大创新中心之一,上海创新中心配备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研发平台、数字化仿真和快速原型实验室等国际领先的公共研发平台。
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通过 “百度飞桨人工智能公共技术平台”,向上海地区导入飞桨和百度大脑的领先技术,降低企业与个人开发者使用门槛,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资源,与企业的场景和需求深入对接,赋能上海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AI应用解决方案。目前,飞桨平台已凝聚320万开发者,服务12万企业,基于平台创建了36万个模型。
从上述具体案例中可以看出,GOI企业开放创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具有高度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以平台思维来打造,每个开放创新中心就是一个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未来100家开放创新中心就是100个超级平台,对浦东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和占据价值链顶端,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