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合理导入,努力激发兴趣;遵循规律,准确投放材料;尊重特点,鼓励树立自信;见缝插针,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内外;动手能力;幼儿园;美术教学;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55-01
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潜能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合理导入,努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早就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保障,对于生命刚刚起步的学生而言就毫无动力可言。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其关注力吸引到学习过程中来。美术学科自身所包含的色彩、形态等元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但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过于平淡,就会减弱孩子的认知兴趣,致使整个美术活动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有精心策划开头部分,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心境,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一次“房子大观”的美术专题活动中,要求孩子借助自己的创意进行房子的创新设计。教师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森林大会上,小动物们要举行房子设计大赛。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会怎样设计房子呢?”随后,教师将其他“小动物”设计的房子展示出来,引导孩子进行欣赏。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主参与意识也积极调动起来,整节课体现出了较强的动手欲望和创新意识,设计出来的房子种类繁多、创意十足。
二、遵循规律,准确投放材料
动手摆弄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更是促进其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为他们投放适切的可操作性材料,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了这些合适的投放材料,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选择,从而更好地进行美术动手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在原有的能力上进行实践、操作,最终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美术手工制作“节日贺卡”的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彩纸、图案纹饰、小刀、胶水等适合孩子使用的必备材料。孩子们在了解相关要求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材料,通过自主化地剪裁、修整、组合等,制作出一张张精致的卡片。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相对复杂的材料与工具,而相对较弱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享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尊重特点,鼓励树立自信
自信对于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在美术教育中,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内在自信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学生的内在潜能才会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当孩子凭借自身的能力创作成功一幅作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看似稚嫩的作品中捕捉闪亮之处,以积极正面的鼓励语言来评价孩子的作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就像一朵花,成长过程中需要雨露的滋润。鼓励就像雨露一般,缺少了就难以生存。”而实施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成品的评价上,还要努力关注孩子的操作过程,对他们选择的方法、呈现出来的创意进行感知,帮助孩子树立动手实践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创意画“船”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船的基本形态之后,要求学生依照自己内心的想象进行创作,但一位小朋友却一直不动。于是,教师对其进行了正面鼓励引导:“你看过船吗?你觉得它们还可能会有怎样的作用,就把它们像拍照片一样画出来。”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动起手来。而在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再次关注这个孩子的作品,对其进行了肯定性表扬,孩子的脸上笑开了花。
四、见缝插针,整合教学资源
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一切机遇,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及时历练。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可直接布置任务,而要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事先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进行美工制作时,有时需要将教材中相关内容沿着虚线进行裁剪。一开始,有的孩子常常因为过于着急,出现撕坏的现象。这一问题并不属于课堂教学范畴,但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引导孩子用透明胶先粘好,并提醒孩子慢一点,再慢一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限,但现实生活中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资源并不在少数。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生活实际,获取了重要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动手能力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理应承担起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职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内外的一切元素,通过创意画、手工制作等途径,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晓燕.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2007(09).
[2]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关键词:课堂内外;动手能力;幼儿园;美术教学;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55-01
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潜能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不能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合理导入,努力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早就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保障,对于生命刚刚起步的学生而言就毫无动力可言。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其关注力吸引到学习过程中来。美术学科自身所包含的色彩、形态等元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但如果教师在导入环节中过于平淡,就会减弱孩子的认知兴趣,致使整个美术活动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有精心策划开头部分,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心境,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一次“房子大观”的美术专题活动中,要求孩子借助自己的创意进行房子的创新设计。教师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森林大会上,小动物们要举行房子设计大赛。你们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会怎样设计房子呢?”随后,教师将其他“小动物”设计的房子展示出来,引导孩子进行欣赏。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主参与意识也积极调动起来,整节课体现出了较强的动手欲望和创新意识,设计出来的房子种类繁多、创意十足。
二、遵循规律,准确投放材料
动手摆弄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更是促进其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为他们投放适切的可操作性材料,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了这些合适的投放材料,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选择,从而更好地进行美术动手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在原有的能力上进行实践、操作,最终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美术手工制作“节日贺卡”的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彩纸、图案纹饰、小刀、胶水等适合孩子使用的必备材料。孩子们在了解相关要求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材料,通过自主化地剪裁、修整、组合等,制作出一张张精致的卡片。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能力较强的孩子,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相对复杂的材料与工具,而相对较弱的孩子,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享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尊重特点,鼓励树立自信
自信对于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在美术教育中,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内在自信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学生的内在潜能才会得到最为充分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当孩子凭借自身的能力创作成功一幅作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看似稚嫩的作品中捕捉闪亮之处,以积极正面的鼓励语言来评价孩子的作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就像一朵花,成长过程中需要雨露的滋润。鼓励就像雨露一般,缺少了就难以生存。”而实施评价时,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成品的评价上,还要努力关注孩子的操作过程,对他们选择的方法、呈现出来的创意进行感知,帮助孩子树立动手实践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创意画“船”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船的基本形态之后,要求学生依照自己内心的想象进行创作,但一位小朋友却一直不动。于是,教师对其进行了正面鼓励引导:“你看过船吗?你觉得它们还可能会有怎样的作用,就把它们像拍照片一样画出来。”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动起手来。而在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再次关注这个孩子的作品,对其进行了肯定性表扬,孩子的脸上笑开了花。
四、见缝插针,整合教学资源
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一切机遇,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及时历练。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可直接布置任务,而要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事先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进行美工制作时,有时需要将教材中相关内容沿着虚线进行裁剪。一开始,有的孩子常常因为过于着急,出现撕坏的现象。这一问题并不属于课堂教学范畴,但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引导孩子用透明胶先粘好,并提醒孩子慢一点,再慢一点。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限,但现实生活中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资源并不在少数。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生活实际,获取了重要的学习资源,对学生动手能力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理应承担起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职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内外的一切元素,通过创意画、手工制作等途径,着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晓燕.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设计与指导[J].基础教育研究,2007(09).
[2]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