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饰在中国历史的演变及特点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870912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服饰是人类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每当一个朝代变迁的时候,服饰也会随之改革演变。正所谓“改正朔,易服色”,是开国之君奠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事件之一。新的服饰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从前,也不代表以后的服饰文化的定格。国家、社会的发展,那么服饰文化也一定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关键词:服饰;文明;文化;演变;特点
  一.中国服饰的发展与特点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经历了很多朝代的兴衰交替的,所以在穿着服装方面,每朝每代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中国服饰文化绚丽璀璨,丰富多彩。服饰是我们人类在历史中独有的劳动成果,它不仅是精神文明的结晶,又具有物质文明的含义。
  服饰从人类的产生发展开始不仅具有躲避自然的伤害外,还具有文化内涵的功能。纵观中国服装发展历程,最显著的五大特征是:
  1.1丰富多彩、兼收并蓄
  中国历代服装以其历史悠久、款式多样、工艺精巧、色彩鲜明、装饰独特而著称于世,世界上很难找出像中国这样在同一个国家、同一时期内,可以出现如此丰富多彩、风格形式不同的民族服饰。战国时期,赵武陵王胡服、汉代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隋唐五代胡服风格、辽元明清各族服饰的鲜明特点、改良旗袍在近代中国服饰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各民族融合的特点。我们曾经有过“汉家威仪”、“魏晋风骨”、“大唐风范”、“隽秀两宋”、“繁缛大明”的辉煌时代。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习惯和瑰丽多彩的服装样式,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服饰传统。中国服饰发展历程中文化所体现的古朴之美、华丽之美、清雅之美、凝重之美,反映出中国服装的根本文化属性,也奠定了东方人衣着审美的基础。
  1.2和谐统一、衣人相映
  中国传统服饰发展的精髓是和谐统一。中国服装自诞生以来,一直遵循实用与审美、符号与符号、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服装与自然、服装与社会、服装与人的和谐。中国历代服饰的色调与穿着者的身份、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得到了发展。在与环境相统一的服装体系中,更重视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注重服装的精神功能,并将其道德化、政治化。在服装的长期演变中,不论朝代制度如何更替、社会风尚如何改变、服装外形如何变异,中国服装所表现出的内在实质却始终没有改变,具有长期的稳定特性。
  1.3继承发展、包蕴文化
  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内容是在这个时代传承下来的,具有相对独立和缓慢的发展规律。即便是服饰突破期的清朝服装发展也是如此,如在官服中也采用明代的补子服装。这与西方服饰的传播性发展有很大不同,西方服装发展所表现的变异与创新性远大于继承性,而中国恰恰相反。即使时代不同了,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也会一直保持下去。
  1.4官服民装、并行发展
  从中国历代服装发展来看,官服与民服成为服装发展变化的两条主线。古代官服是政治的一部分,官服的功能是达到“使天下治”的目的,因此,官服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从商周的官服制度建立起来开始,官服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而民服作为最广泛的大众服装,也受封建时期冠服制度的约束,穿衣打扮恪守本分,不得僭越。虽然官服与民服遵守的是“上得以兼下,下不得僭上”原則,但不同时代的平民服装也在不断地更替、发展与变化,在不越界的条件下,更多地向实用、多样、美观发展。
  1.5西风东渐、兼学别样
  不论是上古的周汉魏、中古的唐宋明,还是21世纪的今天,我国服装发展一直是以传承和借鉴其他民族服饰内容为主的模式。特别是冠服制度的消亡,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桎梏,人们的服饰也随之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0世纪中期以后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逐渐加大。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我国服饰在不断地与世界主流服装接轨,时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着装也由过去的封闭走向自由开放。时尚元素设计的服装自由、洒脱、前卫,使中国服饰元素与现代国际服装流行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二.明代服饰的发展
  2.1 冠服制度下明朝的演变发展
  在古代,服饰和周代的礼器功能相类似,都曾被用 作强化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服饰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皇冠服饰制度上。为了区分上下,服饰礼仪应运而生。周朝以来,我国的皇冠服饰制度日趋完善。明代皇冠服饰制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中国历代服装发展来看,官服与民服成为服装发展变化的两条主线。古代官服是政治的一部分,官服的功能是达到“使天下治”的目的,因此,官服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种符号,它代表人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从商周的官服制度建立起来开始,官服就一直在不断地发展。而民服作为最广泛的大众服装,也受封建时期冠服制度的约束,穿衣打扮恪守本分,不得僭越。虽然官服与民服遵守的是“上得以兼下,下不得僭上”原则,但不同时代的平民服装也在不断地更替、发展与变化,在不越界的条件下,更多地向实用、多样、美观发展。
  2.2明朝冠服制度下的服饰有哪些
  (1)皇帝服饰
  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取政权,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废弃了元朝的服制,并根据汉族人民的习俗,将服饰制度重新规定。首先制定皇帝的礼服。明太祖认为古代五冕之礼太繁不用。其他人若是乱穿,那可是要招来杀身之祸的。明初
  皇帝 朱元璋在坐稳龙椅后,便恢复了先朝传统的礼服和礼冠以及十二章(注:十二章,我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以此来凸显统治者的地位和威严。十二章实际指十二种图案,它最早起源于舜帝时期。到了周朝,《周礼》规定以日、月、星辰 三章画于旗帜,衣服上只保留九章纹。到了秦朝之后,章纹制度被废除,而在往后的朝代中,又曾被恢复。明代服制规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亲王、世子均九章。皇帝所穿的袍服,领呈盘状,其袍服的后背以及胸前   等多处均带有团龙纹等修饰,外衣还绣有 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有什么含义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龙”,神秘之物,取其变幻之意;“火”,含义很明显,光明的意思,取其明亮之意。
  (2)行政官员穿的衣服为不同层次,不同官级官员,他们的着装要求也不同,这主要集中于服装的装饰、尺寸、颜色等。文武100名官员需要穿长袍,他的基本风格是"右领板"(右:右侧在底部),袖子宽三英尺,而长袍取决于政府雇员和军官的换衣服,军武官的服装长度相对于公务员要短,主要是为了方便行动。看看官员的形状,看看他的官裙的图案、颜色和腰带,你通常可以知道他的官方头衔的大小。此外,通过装修,通常可以查明官员是公务员还是武官。一种公仆,对孔雀、鹤等动物的常见模式,以及熊、豹等动物的常见形态的动物。
  (3) 洪武三年,老百姓第一次戴四条围巾,后来改成四条方形的扁平围巾,领子上有不同颜色,不准用黄色。” “庶人”,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对于一群上百名官员来说,小人物穿了很多简单的款式,而且条件比较严格。然而,农民的政治地位明显高于商人,这主要是因为重农和企业的政策的影响。但是,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在穿衣方面没有多少选择,主要是亚麻布。虽然一个商人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但由于他的经济条件,他穿得比较好。
  2.3明代服饰的演变
  (1) 明朝初年,为了维护统治,区分社会阶层,统治者非常重视皇冠和服饰制度。皇帝特别下令恢复“汉官威信”。所有的官员和民众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着装制度来着装。皇帝说:“绅士和平民都是头上戴着头发的。士子百姓的装束是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禁止用黄、玄二色。牧当然,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这一服饰制度在洪武三年、二十二年等多个年间曾多次被修改、完善。
  在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中,对朝臣和朝廷亲属的着装有明确规定:“官民戴彩帽、房鞍,贵族和低地各有职级”,“令公御服授百官”。明朝初期,整体服饰风偏于简朴。据新昌县志记载,“成华以前,老百姓,贫富皆宜,沿袭国家制度,以平顶和固定的毛巾、绿色的衣服、挺直的身体、衣服、靴子和鞋子,极其节俭。当时,群众,无论是官员,还是企业,还是城市和小人物,都穿着非常简单和简单的服装,主要是布料礼服。即使是富裕的家庭也不敢穿太多衣服来炫耀。
  (2)明朝中晚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朝中末期,明代初期的节俭淳朴的民风逐渐消失,慢慢的是奢侈之风的盛行。《温州官志》上说,“旧时,男女仍穿着衣服。如今,富裕家庭的孩子们经常炫耀他们的衣服。他们还穿绸缎去抓公职人员,非常奢侈。”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衣服已不再是简单的粗布衣服,有钱人勇敢地穿上了自己风格的衣服,丝绸和缎子也不再是压在箱底的衣服。
  当时奢侈品服装的流行程度如何?《明实录》记载:“兵民服色器用,已有定制。近在京多犯越,服用则僭大红织金罗缎、遍地金锦……首饰则僭宝石珠翠。下至倡优,亦皆僭侈。”虽然国家已经对服饰穿戴作出过三申五令的要求,但是人们还是屡屡冲破条规限制,大家穿金戴银,一身华贵,可谓极为奢华”
  2.4明代服饰发展变化的原因
  明初,人们的着装风格很简单。主要原因有:①王朝建立后,人民在建国前经历了多次战争,极大地消耗了人民的活力。②明初,统治者对人们的服装有着明确的要求。。③朝代建立之 初,各行各业都没有发展起来,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低。明朝中末期,人们的服装由节儉风向奢侈糜烂转变,其主要原因有下面点:①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人们变得富裕,消费水平也逐步提升。②文化观念、审美情趣的转变,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追 求更加强烈。③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进一步萌芽和发展,纺织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丝绸生产逐步商业化。
  2.5明代服饰的艺术文化影响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即位,下令“衣冠制度与唐宋一样古老”。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汉族传统服饰的地位。中后期以后,明代服饰更加多样化、时尚化、新潮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明朝服饰的演变,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追求个性解放,追求民主意识,敢于反抗的思想觉醒,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艺术文化潮流趋向。在如此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环境背景下,明朝服饰冲破了等级 伦理体制的束缚,以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款式多样等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博大的服饰艺 术,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明代的服装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美感内涵,而且为现代服装的创作创造了新的元素,为现代服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服装款式,现在婚纱、礼服、礼服或牛仔服装、分层图案首饰、七袖等款式都采用了和应用元素的明服装设计。现代流行的肚袋,是学习明代内衣风格的设计。只是古人用它做内衣,现代人用它做外套,比较开放。“古代内衣”之后是服装面料和配饰,现代面料和服装。由于明代真丝定做和真丝织物的优点,使其具有柔软、弹性和强度的特点。经过改造,织布更适合现代服装。明代服饰配饰主要由珍珠、玛瑙、玉石、金银、玉石等制成。它们复杂多样,准确地表现了明代服饰的高贵典雅。明代的服装的有利图案就是这样,代表着各种情感支持,如象征夫妻爱情、牡丹象征的丰富和丰富,松鹤意长寿,蝙蝠和生平在一起的字是福寿万朝,碎字上蛋糕上磨结在蛋糕上。这些有利的模式正在被使用。在现代服装中,大组色彩和图像、文秀设计等都有明代服装和遮阳的概念。群花大多为前、后、领,大多为老一辈服装设计;明代服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奢华的优雅影响着现代服装。
  明代服饰是时代的见证。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整个明代的社会风尚。从整体上看,明代服饰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方向,既指向封建等级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环境。然而,无论怎样,明代服饰都是丰富多彩的,富丽堂皇。明代服饰在中国古代传统服饰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的体现其发展也代表了时代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系统了解分析归义镇首个引进澳洲坚果取得成功的果园的发展历史与经营管理情况,总结归纳了引进种植澳洲坚果取得成功的主要技术经验,以便让更多澳洲坚果种植者从中受到启发,不断提升澳洲坚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优势。  关键词:澳洲坚果 引种成功 技术经验  近年来,澳洲坚果在岑溪归义镇已成为新兴的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群众对澳洲坚果的种植已由过去的观望向积极种植转变,这一转变,本人认为得归功于岑溪
期刊
摘要:目前,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生活均需能源支持,油田市场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支持部分,其市场构成内容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以及开发等油田企业,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在原油勘探以及开采工作中,其难度逐渐增加,由此增加的是原油成本。相关企业出于经济效益提高,油田市场技术领域发展是企业发展重要出路,空间广阔。因此,本文通过对油田市场营销方法进行分析,结合環境分析内容,提出市场参与措施,研讨其中
期刊
摘要:随着以智能化为目标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制造业的快速融合,钢铁企业已经从之前的大规模重复建设转到以智能化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来。通过建设智能集控中心和智能管控中心,能够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提高了各岗位间的沟通效率和协同效果;智能管控中心集合了生产、能源、设备、安防、物流等多种管控于一体,建立对工厂主要生产环节的动态监控系统,集中力量快速分析解决问题,形成了智能化钢厂集控管控的新模式。  
期刊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为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其运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社会性的问题,必须将民营企业与其社会责任结合看待,在创新创业的热潮中履行责任,促进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创新创业视域下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创新创业;民营企业;社会责任  1.引言  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的激烈竞争,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氛
期刊
摘要:知母别名毛知母,是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科植物知母的根茎。知母为常用中药,以地下的根状茎为药用部分。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陕西、甘肃、东北三省等地,尤其以河北易县知母质量最佳。多用于外感热病,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现在除成方药剂用,其深加工产品还用于其它动物及农作物病害的防治。  关键词:知母 栽培技术 深加工  1 植物学特征  1.1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60-100厘米,根状茎
期刊
摘要:临夏州是甘肃省春蚕豆种植的优势区,生产出的蚕豆粒大色白,无污染,营养价值高,很受消费者青睐。但近年来蚕豆生产出现下滑,通过系统的分析临夏州蚕豆种植情况,总结蚕豆生产下滑的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蚕豆;现状;发展  临夏州位于甘肃省高寒阴湿去腹地,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3℃,年均降水量537毫米,无霜期157天气候冷凉,适宜蚕豆的生长,临夏州是全国四大名优
期刊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玉米的种植在所有农作物种植中占比例较大。但是培育优质高产量的玉米是我过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因此,为了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水平,通过分析研究玉米的种植以及栽培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达到我国玉米种植高产量,高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种植;优质;高产  引言  不管是种植任何的农作物,如果想要保证其产量的高收以及优质,那必须要从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方
期刊
摘要:自佛山桑园围成功入选第七届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以来,桑园围逐渐被众人所知,其热度也逐渐上涨。为了将桑园围更好的在众人面前展现出来,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桑园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而了解桑园围现状,指出桑园围目前所拥有的优势与机遇,明确目前桑园围所存在的劣势和威胁。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部门规划桑园围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SWOT分析;水利工程;旅游开发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作为经典内容,将改内容融入实际教学内,可以让我国园林艺术设计迅速发展。根据当前传统园林艺术,需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内容与当代生态学相结合,以免开展多种简单、表面的设计。西方美学设计的过程中,其与我国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意境作为传统园林艺术的重点,在中西园林设计内存在一定的相似。  关键词:传统园林艺术;景观设计;继承;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各个地区均开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推动基层生态环境工作向更加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的方向发展。  1.“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思想的提出  “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思考人与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