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份余甘子果实品质性状的分析和评价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21份余甘子果实的10项指标进行测试分析.果实品质方面,变幅最大为维生素C,极差为1916,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1026.60nmol/g;变异最小的是总糖,变异系数为19.64%,平均合糖量为47.70mg/g鲜重,含量在72.91~31.10mg/g之间,极差为41.8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酸与蛋白质、总酚相关显著,与果实纵径、单果重呈负显著相关,与果实横径、果肉厚呈负极显著相关;蛋白质与总酚成极显著相关,与果实横径、果肉厚成负显著相关;SOD活性与总酚含量成显著相关;果实的横径与纵径、单果重、果肉厚成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0个性状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横径、总酚、总酸和维生素C,4个主成分因子包含了同质园条件下余甘子果实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93.3%以上.在欧式距离D=1.0处将21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有10份,包括9份广东卷叶种源和1份贵州种源;第Ⅱ类群有9份,包括7份云南永仁居群和2份贵州种源;第Ⅲ类群为大果,包括2份.结果 表明余甘子果实品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变异;聚类分析能把云南、福建的种质很好的区分开,但两个省和贵州种质都有交集,推测余甘子资源的表型性状可能存在地带性.
其他文献
[目的]强震后农村家庭的恢复重建过程是地震高发地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分析强震后不同类型农户家庭生活的恢复情况,对指导灾后开展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例,以震中烈度为Ⅷ度的5个乡镇为调查区域,通过入户调查问卷、家庭恢复率及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对震后农户的生活恢复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家庭受损程度越轻强震后恢复时间越短,其中中损和重损家庭分别在恢复后期的38周和53周时恢复至稳定状态;(2)生计多样化农户家庭的恢复力明
[目的]为了解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从而对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玉米稳定供给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23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将玉米种植优势产区与非优势产区样本农户的玉米种植调整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不同产区农户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优势产区,农户新品种采用意愿、家庭劳动力数量、其他作物面积、玉米收入占比、生产者补贴标准满意度对玉米种植调整行为影响显著.在非优势产区,农户上一年种植面积
[目的]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稳步攀升,新疆棉花生产成本过高,加上新疆棉花销售回归市场,价格不稳定,导致棉花生产风险增大,棉农种棉积极性降低.文章通过对新疆棉花成本收益及规模报酬变动趋势的研究,为棉农生产决策和政府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在对新疆棉农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棉花种植规模变动下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在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寻找生产要素投入成本较低,收益最大的植棉规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棉花生产要素投入对植棉成本的影响,以及不同植棉规模下生产要素对棉花产量增加的贡献程度.[结果]新疆农户棉花生产的单位面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农村发展形态由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即“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自此开启的田园综合体试点探索,吹响了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伟大变革的号角.田园综合体是继新农村建设(1.0版)、美丽乡村建设(2.0版)之后的乡村规划3.0版,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的引擎盖,也必将擘画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蓝图.
期刊
[目的]城郊型乡村可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区域,选取典型的城郊县域湘潭县,基于拓展的“人—地—业”框架开展土地非农化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可助推其空间优化,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采用标准差椭圆、全局莫兰指数及冷热点分析乡村土地非农化的空间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1)湘潭县乡村土地非农化总体呈“东北—西南”空间分布特征且在此方向上的向心力逐渐趋强;(2)乡村土地非农化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呈“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减小”的趋势,但空
[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将家庭生计及耕地规模纳入农户观察,探析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模式及驱动机制的内生性差异,为针对性农户耕地集约利用政策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运用生产要素能值分析法(Emergy Analysis)对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测算和对比,结合ArcGIS标准差椭圆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系统探究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及驱动机制的差异性.[结果](1)农户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化肥、机械和劳动力三方面,耕地面积较小的兼业户(占农户总量的64%)耕地利用集约度较高,耕地面积
[目的]在乡村振兴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以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等功能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区三线”)为契机,科学编制周石村的村域空间规划,并在规划基础上进行“三生”空间划定及采用相关指标评价“三生”空间适宜性,以期为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提供实例参考.[方法]文章运用地类归并法与“三区三线”法对周石村地类进行“三生”划定,转移矩阵对现状与规划后的“三生”空间进行对比.[结果](1)规划后,农林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减少,自然保护与保留用地变化较小,并在现有产业基
本研究以1/2树围(S/2)常规割胶(CK1)和1/8树围(S/8)短线割胶(CK2)为对照,比较分析单孔采胶技术中排胶孔距离分别于5cm(T1)和2cm(T2)的刺激周期内胶乳生理变化情况,从干胶产量、干胶含量及其他胶乳生理指标的变化中揭示两种排胶孔距离的采胶方式生理适应性.单孔采胶技术可以避免雨天对割胶的影响,操作简便,T2比T1节约树皮79.4%;在1个刺激周期内,两种排胶孔距离下的单孔采胶胶乳的周期总产显著高于CK1,干胶含量显著高于CK1和CK2,T1代谢旺盛,T2胶乳生理偏向于CK2.结果 表
[目的]基于生态安全视角,通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地方土地财政的定量关系,解决耕地生态保护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地方政府耕地生态保护行为激励模式.[方法]文章利用耕地投入—产出的能值理论,从“压力—状态—响应”方面选取17个指标建立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评价2017年湖北省103个县(市、区)的耕地生态状况,构建计量模型揭示耕地生态安全与地区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划分生态补偿区域并建立耕地生态转移支付模型.[结果]湖北省耕地利用能值结构偏不合理,农业机械、农药和化肥等投入量较大,耕地的产出—投入比偏低;湖北省
[目的]休闲乡村的发展是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并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目前学界在省域层面检验休闲乡村示范点分布及成因的研究较少.分析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示范点空间格局并探索其影响因素,验证示范点选址合理性的同时揭示空间分布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省休闲乡村发展的优化路径与建议,为休闲乡村的深入推进与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文章在利用ArcGIS10.7的基础上,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值等参数,从空间分布形态、区域分布差异、空间分布密度三方面对2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