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因为有人成天跟我吹嘘吕克·贝松,看完盗版碟以后两个星期换了我有空就缠着别人说那个叫吕克·贝松的老头有多了不起。我一路打听,最后有个满脸雀斑的姑娘告诉我那个男演员叫尚·雷诺,她无限向往同时无比坚定地说那才是个男子汉呢。
这个不太冷的杀手颠覆了我心目中自小马哥以来所有杀手的既定形象,他们目光如刀,嘴角眷恋着轻浅的笑意,杀手像一种艺术展示,常常有一个女人为他们牺牲性命还有很多女人为他们不再红颜。和他们不一样,这个叫列昂的男子有一张表情迟滞的脸,穿黑色衣服,走在人群里,枪盒拎在手里更像一把小提琴。杀人在他像一种程序在操作,即使开枪的瞬间,他好象也和一个敬业的管道工没什么不同。故事这样开始了,这个从来不躺着入睡,走到哪里都抱着一盒绿色植物的杀手某个瞬间为一个12岁女孩的眼神所打动,他打开他的门用沉静的眼神荫护了女孩被恐惧狙击的心。我想不出比娜塔莉更合适的女演员了。娜塔莉12岁的美丽如一枝海棠点亮列昂的天空,那绽放的艳光不自觉的流泻刺痛我的眼睛,列昂小心翼翼而略显笨拙地照顾这个稚嫩的生命。同时畅快地释放他数十年积蓄的温情。我猜他是感谢上帝送来了玛蒂尔达的。即使为此他失去了生命。为了完成玛蒂尔达的愿望他最后一次充任了杀手,而在此之前做为杀手的那个列昂已经死去,完成了对爱的温习,列昂从容赴死。玛蒂尔达抱着那盒绿色植物开始独自上路,在学校的操场,玛蒂尔达把它们还给了大地。那些叶子像列昂摇动的心旌,他不是波澜不惊的井或者石,他不是一个可以登峰造极的最好的杀手,因为他永远没有放弃对阳光的渴慕。
私心里我很庆幸列昂的死,他的离去杜绝了玛蒂尔达一切可能中的背弃。玛蒂尔达永远活在12岁有海棠初放的惊人美艳和对爱的首度憧憬,而这盛开和向往,只为列昂。这样一个男子,永远活在玛蒂尔达爱的初次体验中,像一个父亲,一个兄长,一个情人,一个拯救者,一个守护神,这很像冉阿让和柯赛特,可以想象十年后玛蒂尔达也会有自己的马吕斯,象柯赛特那样选择离开,她的青春会为了另一个男子而光彩四溢。我不想列昂经历这样的痛苦,像盆景一样失去自己的阳光。
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彼此的坚定不移的确认,在彼时彼地,逼仄的环境中,两个灵魂相依为命,最后的刹那列昂对这个12岁的女孩子说我爱你玛蒂尔达。我一点也没想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他是在对一个孩子做表白,我觉得那比一切影片里真正恋人间的誓言都动听,他是绿叶爱慕阳光植物渴望土地那样在爱着这个孩子。我相信这种爱情。
感谢尚·雷诺那样硬朗中蕴藏的温暖气质,对任何女性而言,它代表了父亲、情人、兄长,一个守护神和一个拯救者。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讷于表达,而对爱有最深切的了解。
好男人,电影造
梁雪梅
生命是人最大的财富,它宛若佳酿,随着人生路旅途的展开日益沉重,也日益醇香浓郁。尤其作为男人,只是几十年岁月遥磨砺后,方得“梅花香自苦寒来。”幸亏有了电影这座梦的加工厂,照着连我自己都讲不清的心愿和喜好,活生生地打造出一个假到真时真亦假的人——凯文·科斯特纳。
高高的身材,瘦削的脸,忧郁的眼,这是男人成熟气质的最佳载体。他身上,洗掉了懵懂少年的青涩,尚未染指老年人神仙般的洒脱;虽饱食了人间的烟火。却不追求超凡脱俗。他静享尘世的哀乐,幽幽的、犀利的眼神,似乎有能力洞穿一切。
“少言寡语”的电影是优和的表现手法,在电影里的人,便是一种美德,所以,好片子里的主人公总有那么点酷、有那么点深度感。换句话说,含蓄是凯文·科斯特纳的又一个特点。他含而不露、处变不惊的特质与其忧郁相辅相成,颇符合中国人的美学观,而他身上更少了许多中国人的矫揉造作或者说迂腐世故,从而又不失其率真。
即使《保镖》的情节已渐渐淡忘,可凯文·科斯特纳的影像即从上注足;所以,当人们无情地批判他的《未来水世界》时,我却依然感到意犹未尽。
要成就一个美好的、富于魅力的形象,仅有忧郁和含蓄是不够的。凯文·科斯特纳更具吸引力的是他作为男人所独有的沉稳和坚毅。这是一个人发自骨髓的气质,正因为有了它,才有凯文力透纸背的风采。我相信人会因困难而勇敢。因挫折而刚毅,生活的风浪必定会成就一个生来积极向上的人。孔子计算得实在准确,总结得出着实恰切:一个男人,三十岁,刚挑起生活的重任,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四十岁方有了不惑的气度、如磐石的重心;五十风就波澜不惊、知天顺意了。如此看来,男人动人的时刻并不比女人靓丽的季节长多少。
也许只有在看电影的时候,人们才能静静地去欣赏一件事一个人。银幕上的人,尽情展现他优秀的特质,银幕下的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将由光制成的影像看作一个美好的人,仿佛他就在身边。凯文·科斯特纳,一个人,一个影像,犹如一潭碧蓝的湖水。在理想的天空,在心灵的拐角,当我们停下小憩的时候,他看上去很美。
陨石的魅力
—肖·康纳利
若 之
每一次看他的电影,就被他那深灰色的魅力所吸引,在众多帅男靓女中记住了他。
看着他,思索他,他让我想起陨石。他的沉默,他的眼神,他嘴线上提而又沧桑的笑容都闪烁着曾经的辉煌与干练。他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感到仍是会风云再起的人物。但他只是微笑着,微笑着,然后远去……他总让人想起那种曾在星际闯荡的行星,也曾带着势不可挡的凌利,也曾引得所有人举目观瞻。但有一天,他终于倦了,累了,从星际间滑落到地面,变成了陨石。就是他已沉默了,也仍带着成功者的内蕴。
看过肖·康纳利的两部片子,一部是《勇闯夺命岛》,一部是《偷天陷井》。在第一部片中,他饰演了一个未经审判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郑重三十年的英国间谍。他曾被关压在一个叫夺命岛的地方,那个地方壁垒森严。他是那里六十年来唯一一个成功越狱的人,每一具联邦调查局的专员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最后他带领一个特种部队和一个化学家勇闯夺命岛使旧金山免遭了一场空前的浩劫,VS毒气导弹的轰炸。在此部片中,肖·康纳利集智慧、魄力、胆识于一身,他狡诘的智慧深处闪烁的是憾人的真诚。有魄力有真诚再来和我打交道,他说。在“偷”片里,他是个孤傲的江洋大盗。在观众渴望的眼神里,他终于娓娓道来他平和如水的侠骨柔情。他的大气的风度,高深莫测的眼神,亦真亦假的动情都带着苍桑的味道,极能憾动人的心弦。
肖·康纳利让我想起曾在美国风行一时的硬汉作风,那是因海明威而起的。他就是海明威笔下的一个人物,从不言败,从不放弃,永远进行到底。象《老人与海》里的那个老人,孤独地撑着小船,等待着自己梦中的大鱼。总之,肖·康纳利的迷人之处正在于他的这种生命底处的自信和信念。他说:只有傻瓜才对自己说我会尽力而为,只有成功者才可以和美丽女神约会。或许,肖·康纳利正处表,内蕴总是不够的,这里还可以和肖·康纳利并驾齐驱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同为好莱坞影帝的克拉克·盖博,想当年《乱世佳人》在亚特兰大上演时,亚特兰大万人空巷,七百多万人涌进影院一睹克拉克·盖博的风彩,而如今,肖·康纳利正在重新书写这个历史。当人们在帅男靓女中游荡时,肖·康纳利只在角落里想着自己的事,但只要他一行动,便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旨起一段时间的哄动。
当·康纳利用自己的风衣在冷风骤起的街头裹住一个女人时,这个女人必是幸福的,因为有了肖·康纳利便没有什么抵挡不了。只是很多女人只能是远远地看着他,太多的人在他身边必会被他的风彩所淹没,有几个女人能折射出肖·康纳利来自生命底处的光芒呢?
这个不太冷的杀手颠覆了我心目中自小马哥以来所有杀手的既定形象,他们目光如刀,嘴角眷恋着轻浅的笑意,杀手像一种艺术展示,常常有一个女人为他们牺牲性命还有很多女人为他们不再红颜。和他们不一样,这个叫列昂的男子有一张表情迟滞的脸,穿黑色衣服,走在人群里,枪盒拎在手里更像一把小提琴。杀人在他像一种程序在操作,即使开枪的瞬间,他好象也和一个敬业的管道工没什么不同。故事这样开始了,这个从来不躺着入睡,走到哪里都抱着一盒绿色植物的杀手某个瞬间为一个12岁女孩的眼神所打动,他打开他的门用沉静的眼神荫护了女孩被恐惧狙击的心。我想不出比娜塔莉更合适的女演员了。娜塔莉12岁的美丽如一枝海棠点亮列昂的天空,那绽放的艳光不自觉的流泻刺痛我的眼睛,列昂小心翼翼而略显笨拙地照顾这个稚嫩的生命。同时畅快地释放他数十年积蓄的温情。我猜他是感谢上帝送来了玛蒂尔达的。即使为此他失去了生命。为了完成玛蒂尔达的愿望他最后一次充任了杀手,而在此之前做为杀手的那个列昂已经死去,完成了对爱的温习,列昂从容赴死。玛蒂尔达抱着那盒绿色植物开始独自上路,在学校的操场,玛蒂尔达把它们还给了大地。那些叶子像列昂摇动的心旌,他不是波澜不惊的井或者石,他不是一个可以登峰造极的最好的杀手,因为他永远没有放弃对阳光的渴慕。
私心里我很庆幸列昂的死,他的离去杜绝了玛蒂尔达一切可能中的背弃。玛蒂尔达永远活在12岁有海棠初放的惊人美艳和对爱的首度憧憬,而这盛开和向往,只为列昂。这样一个男子,永远活在玛蒂尔达爱的初次体验中,像一个父亲,一个兄长,一个情人,一个拯救者,一个守护神,这很像冉阿让和柯赛特,可以想象十年后玛蒂尔达也会有自己的马吕斯,象柯赛特那样选择离开,她的青春会为了另一个男子而光彩四溢。我不想列昂经历这样的痛苦,像盆景一样失去自己的阳光。
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彼此的坚定不移的确认,在彼时彼地,逼仄的环境中,两个灵魂相依为命,最后的刹那列昂对这个12岁的女孩子说我爱你玛蒂尔达。我一点也没想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他是在对一个孩子做表白,我觉得那比一切影片里真正恋人间的誓言都动听,他是绿叶爱慕阳光植物渴望土地那样在爱着这个孩子。我相信这种爱情。
感谢尚·雷诺那样硬朗中蕴藏的温暖气质,对任何女性而言,它代表了父亲、情人、兄长,一个守护神和一个拯救者。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讷于表达,而对爱有最深切的了解。
好男人,电影造
梁雪梅
生命是人最大的财富,它宛若佳酿,随着人生路旅途的展开日益沉重,也日益醇香浓郁。尤其作为男人,只是几十年岁月遥磨砺后,方得“梅花香自苦寒来。”幸亏有了电影这座梦的加工厂,照着连我自己都讲不清的心愿和喜好,活生生地打造出一个假到真时真亦假的人——凯文·科斯特纳。
高高的身材,瘦削的脸,忧郁的眼,这是男人成熟气质的最佳载体。他身上,洗掉了懵懂少年的青涩,尚未染指老年人神仙般的洒脱;虽饱食了人间的烟火。却不追求超凡脱俗。他静享尘世的哀乐,幽幽的、犀利的眼神,似乎有能力洞穿一切。
“少言寡语”的电影是优和的表现手法,在电影里的人,便是一种美德,所以,好片子里的主人公总有那么点酷、有那么点深度感。换句话说,含蓄是凯文·科斯特纳的又一个特点。他含而不露、处变不惊的特质与其忧郁相辅相成,颇符合中国人的美学观,而他身上更少了许多中国人的矫揉造作或者说迂腐世故,从而又不失其率真。
即使《保镖》的情节已渐渐淡忘,可凯文·科斯特纳的影像即从上注足;所以,当人们无情地批判他的《未来水世界》时,我却依然感到意犹未尽。
要成就一个美好的、富于魅力的形象,仅有忧郁和含蓄是不够的。凯文·科斯特纳更具吸引力的是他作为男人所独有的沉稳和坚毅。这是一个人发自骨髓的气质,正因为有了它,才有凯文力透纸背的风采。我相信人会因困难而勇敢。因挫折而刚毅,生活的风浪必定会成就一个生来积极向上的人。孔子计算得实在准确,总结得出着实恰切:一个男人,三十岁,刚挑起生活的重任,尚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四十岁方有了不惑的气度、如磐石的重心;五十风就波澜不惊、知天顺意了。如此看来,男人动人的时刻并不比女人靓丽的季节长多少。
也许只有在看电影的时候,人们才能静静地去欣赏一件事一个人。银幕上的人,尽情展现他优秀的特质,银幕下的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将由光制成的影像看作一个美好的人,仿佛他就在身边。凯文·科斯特纳,一个人,一个影像,犹如一潭碧蓝的湖水。在理想的天空,在心灵的拐角,当我们停下小憩的时候,他看上去很美。
陨石的魅力
—肖·康纳利
若 之
每一次看他的电影,就被他那深灰色的魅力所吸引,在众多帅男靓女中记住了他。
看着他,思索他,他让我想起陨石。他的沉默,他的眼神,他嘴线上提而又沧桑的笑容都闪烁着曾经的辉煌与干练。他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感到仍是会风云再起的人物。但他只是微笑着,微笑着,然后远去……他总让人想起那种曾在星际闯荡的行星,也曾带着势不可挡的凌利,也曾引得所有人举目观瞻。但有一天,他终于倦了,累了,从星际间滑落到地面,变成了陨石。就是他已沉默了,也仍带着成功者的内蕴。
看过肖·康纳利的两部片子,一部是《勇闯夺命岛》,一部是《偷天陷井》。在第一部片中,他饰演了一个未经审判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郑重三十年的英国间谍。他曾被关压在一个叫夺命岛的地方,那个地方壁垒森严。他是那里六十年来唯一一个成功越狱的人,每一具联邦调查局的专员听到他的名字都闻风丧胆。最后他带领一个特种部队和一个化学家勇闯夺命岛使旧金山免遭了一场空前的浩劫,VS毒气导弹的轰炸。在此部片中,肖·康纳利集智慧、魄力、胆识于一身,他狡诘的智慧深处闪烁的是憾人的真诚。有魄力有真诚再来和我打交道,他说。在“偷”片里,他是个孤傲的江洋大盗。在观众渴望的眼神里,他终于娓娓道来他平和如水的侠骨柔情。他的大气的风度,高深莫测的眼神,亦真亦假的动情都带着苍桑的味道,极能憾动人的心弦。
肖·康纳利让我想起曾在美国风行一时的硬汉作风,那是因海明威而起的。他就是海明威笔下的一个人物,从不言败,从不放弃,永远进行到底。象《老人与海》里的那个老人,孤独地撑着小船,等待着自己梦中的大鱼。总之,肖·康纳利的迷人之处正在于他的这种生命底处的自信和信念。他说:只有傻瓜才对自己说我会尽力而为,只有成功者才可以和美丽女神约会。或许,肖·康纳利正处表,内蕴总是不够的,这里还可以和肖·康纳利并驾齐驱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同为好莱坞影帝的克拉克·盖博,想当年《乱世佳人》在亚特兰大上演时,亚特兰大万人空巷,七百多万人涌进影院一睹克拉克·盖博的风彩,而如今,肖·康纳利正在重新书写这个历史。当人们在帅男靓女中游荡时,肖·康纳利只在角落里想着自己的事,但只要他一行动,便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旨起一段时间的哄动。
当·康纳利用自己的风衣在冷风骤起的街头裹住一个女人时,这个女人必是幸福的,因为有了肖·康纳利便没有什么抵挡不了。只是很多女人只能是远远地看着他,太多的人在他身边必会被他的风彩所淹没,有几个女人能折射出肖·康纳利来自生命底处的光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