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结构设计的认识,对结构设计过程作一个详细的分析。这样,也是对过去的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工作,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结构设计;过程;调整;施工图
一、结构设计的准备阶段
1.1了解甲方及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在设计之前,建筑的首先方案都是甲方和建筑设计师谈论下而达成共识的,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物的审美和经济建设,和结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更多的是考虑结构工程师。因此,作为一个专业的结构设计工程师,应该首先充分了解建筑图纸的设计意图,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尽可能的配合建筑方案进行结构设计。但这并不说明一味盲从,而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要从整个结构的布局出发,指出哪些地方结构可以实现,哪些地方是结构做不到的,或者是就算可以做到,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结构实在是做不到的地方,要勇于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并尽可能的让甲方和建筑设计师认可。不然,就会给接下来的结构设计造成很大的隐患,造成“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的局面。这也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初判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时三刻就能练就的,要靠平时经验的积累和对规范的熟悉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设计中,要多读,多想,多向有经验的老前辈学习。
1.2 搜集关于周边环境的信息
当了解了甲方及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后,接下来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搜集信息。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抗震设防烈度,风荷载,雪荷载,甚至是附近楼宇的密集程度和河流的分布情况等信息,都尽可能的多掌握,这些对往后的设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设计锦江豪苑A11和A12的时候,按照规范对风荷载的规定,本应该取清远地区基本风压0.35,但考虑到这个小区位于北江河边,而且周边非常空旷,常年风荷载较大,故最后取了0.5,事实证明,这个更贴合实际的风荷载。
二、结构设计的初步设计阶段
2.1初步建模
根据确定下来后的建筑方案,我们就可以进行初步建模的工作了。国内现行的结构设计软件有PKPM,广厦,SAP2000等,应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软件。当然,现在很多设计院都有自己所习惯应用的软件,故应该顺应潮流,熟练运用应该熟悉的软件。开始建模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现在前期准备中没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和其他专业的冲突。这个时候,要尽快把这些问题向其他的专业工程师反映,提前把问题消化掉。在建模过程中,尽可能每做一个结构层,都作一次检查,看看那些地方出现错误,及早修改,不然待建模完成运算时,才发现问题,那时光查找问题就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更严重的是要重新建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初步运算
建模完成后,就要进行初步运算了。这个运算过程比较关键,首先硬件方面,尽可能用高配置的计算机,这个对运算的时间和准确性都有影响。其次是运算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打开其他的程序,特别是杀毒软件,让计算程序更顺利的进行。本人曾经设计过的一个高层建筑,结构节点多,结构布置比较复杂,每次运算到一半都提示出错,经过反复几次后,发现原来是计算程序的驱动和杀毒软件不兼容,最后把杀毒软件暂时关闭,问题得以解决。运算结束后,计算程序会提示基本的超限信息,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去调整修改每个结构构件的截面,而应该首先检查计算模型的各种参数是否合理,适当调整模型布置和参数,再次进行运算。
三、结构设计的模型调整阶段
3.1调整模型的各项参数
运算结束后,应根据计算结果,结合规范对结构模型进行修改和调整。主要检查的参数包括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等等。这些参数超限时,应首先进行调整,这个调整不是局部的,应是整体的调整,这个调整过程是很繁琐的,有时往往需要十几次的重复调整和重新运算,直到模型满足各项参数的要求。在调整过程中,应能初步判断调整的方向和调整后出现的结果,很多时候经过调整,轴压比是满足了,而位移比,周期比又不满足,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调整,不能用单一思维看待。
3.2超限结构构件的调整
当主要结构参数都满足规范要求后,接下来我们要调整的就是各项超限的结构构件,包括梁,柱,剪力墙以及楼板等,这个相当于微调阶段。一般的超限,只要把构件的混凝土等级提高或者是加大截面尺寸就可以解决。而相当一部分的超限是由于整体的结构布置导致的,应从整体的结构分析出发调整。本人曾经设计的一个剪力墙结构,电梯核心筒中间的一道连梁,怎么加大截面都是超限,后来反而把截面减少了,却得以通过。究其原因,应该是连梁的截面变大了,其吸收的地震力也随着变大,并且过度放大了吸收地震剪力的作用,导致超限。
四、结构设计的模型细化阶段
4.1检查电算结果
当计算模型的运算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参数,且各项构件也不再超限,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模型进行细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检查电算结果。其中弯矩图,剪力图,及位移变形图等图表都是要检查的对象。检查的时候应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重点部分到次要部位的原则。对于结构对称的部分,应该将其加以对比,找出差异较大的地方。对于结构薄弱部位,例如核心筒附近的连接部分,角部位置,剪力墙托柱或者梁托柱的部位,以及悬挑部位,都应该重点检查,发现异常的地方应找出原因并修改。
4.2根据电算结果优化计算模型
在检查电算结果没有异常以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优化计算模型。这个时候就要对计算模型进行各种优化,当然这些优化都是在不影响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之前应先将原计算模型进行备份,防止新的计算模型出现异常。优化过程应该根据电算结果来进行,看看那些部分是有富余的,那些部分是刚好满足的,都可以尽量进行微调。举个例子,模型里的次梁,如果发现配筋都是比较小的,且基本上按照构造来配筋,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把次梁的截面减少,达到节约的目的。还有尽量建议建筑设计师采用轻质材料,减少结构荷载,增加结构的安全性。
五、结构设计的施工图阶段
5.1根据电算结果出具施工图
当模型进行优化以后,就可以按照电算结果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国内的计算软件一般带有后续的施工图功能,一般会连带把施工图整套出具。但计算软件出具的施工图我们绝对不能直接用于施工,一方面是图纸的表达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人工进行干预和控制。软件出具的施工图,很多地方都是以一定的归并率进行归并的,具有很多的不合理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根据电算结果,慢慢的对施工图进行修正。对配筋异常的地方,应该按照电算结果重新人工配筋;对结构薄弱部位,应该予以加强;对一些梁柱,或者梁和剪力墙结合的部位,应该检查钢筋配置的合理性,减少施工的难度。
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采用软件出具的施工图,而应该根据电算结果,人工出具施工图,这样的施工图更符合自己的设计构想,也更合理更贴近实际。
5.2对结构的重点部位进行局部验算
完成施工图的基本绘制后,就开始对结构的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和验算了。验算最好采用另外一种计算软件进行,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人工手算。诸如结构连接部位,薄弱部位,悬挑部位,大跨度部位,异型结构部位等都是要验算的重点部位。这些部分的验算应该结合规范和自己的经验进行,发现异常应该及时调整,自己判断不了的时候,应该多向老一辈的工程师或者是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请教,排除这些部位的隐患。
六、结束语
以上这些是本人工作以来,对结构设计的一些体会。结构设计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熟悉规范,了解规范,并能融会贯通其中的结构原理,不盲从经验,不固守前规,积极创新,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认真负责的结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第7章 风荷载》来源:《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第8章 基础》来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第5章 結构分析》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关键词:结构设计;过程;调整;施工图
一、结构设计的准备阶段
1.1了解甲方及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在设计之前,建筑的首先方案都是甲方和建筑设计师谈论下而达成共识的,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建筑物的审美和经济建设,和结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更多的是考虑结构工程师。因此,作为一个专业的结构设计工程师,应该首先充分了解建筑图纸的设计意图,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尽可能的配合建筑方案进行结构设计。但这并不说明一味盲从,而更多的是要求我们要从整个结构的布局出发,指出哪些地方结构可以实现,哪些地方是结构做不到的,或者是就算可以做到,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结构实在是做不到的地方,要勇于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并尽可能的让甲方和建筑设计师认可。不然,就会给接下来的结构设计造成很大的隐患,造成“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的局面。这也就是结构设计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初判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时三刻就能练就的,要靠平时经验的积累和对规范的熟悉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设计中,要多读,多想,多向有经验的老前辈学习。
1.2 搜集关于周边环境的信息
当了解了甲方及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后,接下来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搜集信息。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抗震设防烈度,风荷载,雪荷载,甚至是附近楼宇的密集程度和河流的分布情况等信息,都尽可能的多掌握,这些对往后的设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设计锦江豪苑A11和A12的时候,按照规范对风荷载的规定,本应该取清远地区基本风压0.35,但考虑到这个小区位于北江河边,而且周边非常空旷,常年风荷载较大,故最后取了0.5,事实证明,这个更贴合实际的风荷载。
二、结构设计的初步设计阶段
2.1初步建模
根据确定下来后的建筑方案,我们就可以进行初步建模的工作了。国内现行的结构设计软件有PKPM,广厦,SAP2000等,应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软件。当然,现在很多设计院都有自己所习惯应用的软件,故应该顺应潮流,熟练运用应该熟悉的软件。开始建模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现在前期准备中没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和其他专业的冲突。这个时候,要尽快把这些问题向其他的专业工程师反映,提前把问题消化掉。在建模过程中,尽可能每做一个结构层,都作一次检查,看看那些地方出现错误,及早修改,不然待建模完成运算时,才发现问题,那时光查找问题就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更严重的是要重新建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初步运算
建模完成后,就要进行初步运算了。这个运算过程比较关键,首先硬件方面,尽可能用高配置的计算机,这个对运算的时间和准确性都有影响。其次是运算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打开其他的程序,特别是杀毒软件,让计算程序更顺利的进行。本人曾经设计过的一个高层建筑,结构节点多,结构布置比较复杂,每次运算到一半都提示出错,经过反复几次后,发现原来是计算程序的驱动和杀毒软件不兼容,最后把杀毒软件暂时关闭,问题得以解决。运算结束后,计算程序会提示基本的超限信息,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去调整修改每个结构构件的截面,而应该首先检查计算模型的各种参数是否合理,适当调整模型布置和参数,再次进行运算。
三、结构设计的模型调整阶段
3.1调整模型的各项参数
运算结束后,应根据计算结果,结合规范对结构模型进行修改和调整。主要检查的参数包括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比等等。这些参数超限时,应首先进行调整,这个调整不是局部的,应是整体的调整,这个调整过程是很繁琐的,有时往往需要十几次的重复调整和重新运算,直到模型满足各项参数的要求。在调整过程中,应能初步判断调整的方向和调整后出现的结果,很多时候经过调整,轴压比是满足了,而位移比,周期比又不满足,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调整,不能用单一思维看待。
3.2超限结构构件的调整
当主要结构参数都满足规范要求后,接下来我们要调整的就是各项超限的结构构件,包括梁,柱,剪力墙以及楼板等,这个相当于微调阶段。一般的超限,只要把构件的混凝土等级提高或者是加大截面尺寸就可以解决。而相当一部分的超限是由于整体的结构布置导致的,应从整体的结构分析出发调整。本人曾经设计的一个剪力墙结构,电梯核心筒中间的一道连梁,怎么加大截面都是超限,后来反而把截面减少了,却得以通过。究其原因,应该是连梁的截面变大了,其吸收的地震力也随着变大,并且过度放大了吸收地震剪力的作用,导致超限。
四、结构设计的模型细化阶段
4.1检查电算结果
当计算模型的运算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参数,且各项构件也不再超限,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模型进行细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检查电算结果。其中弯矩图,剪力图,及位移变形图等图表都是要检查的对象。检查的时候应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重点部分到次要部位的原则。对于结构对称的部分,应该将其加以对比,找出差异较大的地方。对于结构薄弱部位,例如核心筒附近的连接部分,角部位置,剪力墙托柱或者梁托柱的部位,以及悬挑部位,都应该重点检查,发现异常的地方应找出原因并修改。
4.2根据电算结果优化计算模型
在检查电算结果没有异常以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优化计算模型。这个时候就要对计算模型进行各种优化,当然这些优化都是在不影响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之前应先将原计算模型进行备份,防止新的计算模型出现异常。优化过程应该根据电算结果来进行,看看那些部分是有富余的,那些部分是刚好满足的,都可以尽量进行微调。举个例子,模型里的次梁,如果发现配筋都是比较小的,且基本上按照构造来配筋,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把次梁的截面减少,达到节约的目的。还有尽量建议建筑设计师采用轻质材料,减少结构荷载,增加结构的安全性。
五、结构设计的施工图阶段
5.1根据电算结果出具施工图
当模型进行优化以后,就可以按照电算结果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国内的计算软件一般带有后续的施工图功能,一般会连带把施工图整套出具。但计算软件出具的施工图我们绝对不能直接用于施工,一方面是图纸的表达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人工进行干预和控制。软件出具的施工图,很多地方都是以一定的归并率进行归并的,具有很多的不合理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根据电算结果,慢慢的对施工图进行修正。对配筋异常的地方,应该按照电算结果重新人工配筋;对结构薄弱部位,应该予以加强;对一些梁柱,或者梁和剪力墙结合的部位,应该检查钢筋配置的合理性,减少施工的难度。
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采用软件出具的施工图,而应该根据电算结果,人工出具施工图,这样的施工图更符合自己的设计构想,也更合理更贴近实际。
5.2对结构的重点部位进行局部验算
完成施工图的基本绘制后,就开始对结构的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和验算了。验算最好采用另外一种计算软件进行,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人工手算。诸如结构连接部位,薄弱部位,悬挑部位,大跨度部位,异型结构部位等都是要验算的重点部位。这些部分的验算应该结合规范和自己的经验进行,发现异常应该及时调整,自己判断不了的时候,应该多向老一辈的工程师或者是经验丰富的总工程师请教,排除这些部位的隐患。
六、结束语
以上这些是本人工作以来,对结构设计的一些体会。结构设计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熟悉规范,了解规范,并能融会贯通其中的结构原理,不盲从经验,不固守前规,积极创新,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认真负责的结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第7章 风荷载》来源:《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第8章 基础》来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3]《第5章 結构分析》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