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与艺术完美的融合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兴奋,我们期待明年的盛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在历史的长廊中,那些凝结了最美的创意、最高的智慧的工业设计经典作品,代表了一种梦想,一种永恒。
10月18日,在北京最美的秋日时光,穿过香格里拉大酒店后花园的小桥流水和蜿蜒长廊,主题为“梦想 永恒”的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年会在此举办。
这次年会已经是第二届,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计算机报》报社、《数字时代》期刊社和3C联盟数码产品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搜狐IT和中计在线提供网络支持。来自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院校、产品制造厂商、设计公司等的数百名代表共同探讨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的热点话题,并见证了“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大奖”的诞生。
联想、HP、摩托罗拉、爱可视、雷克沙、长虹佳华、漫步者、微软、三星和富士通分享了中国数字产品领域的工业设计最高奖项——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大奖。而长虹佳华和康佳则荣登优秀设计团队的宝座。
工业设计知名专家在高峰论坛上高谈阔论,模特在舞台上展示琳琅满目的获奖作品,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川剧变脸、魔术及女子乐坊的表演,时时处处都在演绎着工业设计的精髓、文化。创意回归、经典永恒,堪称一次数字产品与工业设计的盛会!
让我们一起聆听专家的真知灼见,一起欣赏诸多优秀的数字作品,一起享受一次设计文化的盛宴。
中国文化与产品设计——要融合,不要混装
将中国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搞得不好,就像洋人穿上一身唐装,表面看或者远距离看,感觉他拥有一种中国文化的影子,但这不是融合,而是一种流于表面的混装。真正的融合,是萃取文化的精华,经过长时间历史的锤炼,把它用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改良出一个全新的形象。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是设计界目前的热门话题。西方现代设计注重的标准化的组合和所谓的简洁的美学,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东方文化中的简约与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却被越来越多的西方消费者追捧,东方的神秘也为他们渴求。全球一体化和消费者国际化的概念,使得西方设计不能不重视东方的影响。
比如,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内容。“饮之消渴”已经不是茶的中心意义,各种不同类型的茶、茶具,品茶时聆听的古筝声、感受到的宁静氛围,与西方饮料中的代表——可乐有天壤之别。比如,中国的服饰文化强调含蓄,用特别的细节处理手法来引人入胜,带人们进入一个令人神往的想象空间。如旗袍,通过外部轮廓突出女性的线条,而非采用直白、暴露的手段给人一时的刺激和悦目。
我认为,中国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单一的符号,而是一种无限、不可量化的理念,用这种理念去指导设计或者用这种理念加强设计,才是中国文化融入产品设计的根本。
得设计者得天下
大力发展我国工业设计,符合党和国家自主创新的精神。借鉴国外先进工业设计理念,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经验,大力提倡我国的工业设计自主创新理念,已属当务之急。
须承认,在今天的产品营销体系中,甚至在人们的认知中,工业美学都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人们评价市场上的一件商品,首先要看其是否美观,然后才是易用性、耐用性,最后才是产品的价格和服务。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被万千消费者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产品的设计更代表了一家企业的实力及品位。
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全国知名高校中均设立了专门的院系,每年有大批的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中国工业设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发掘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将是中国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之道。
从一战之后的艺术萌芽到20世纪40年代艺术与科学的主张,之后IT产业迅速崛起,工业设计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到信息产业领域。促进中国信息产业领域里工业设计的发展,加强我国信息产品的竞争力,这是我们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所在。我们相信,“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年会”是中国信息产品领域和工业设计领域的又一次嘉年华。
从大工业设计到概念设计
工业设计的要素包括了技能、造型与材料,康佳摆脱了只注重外观设计的阶段,形成了“大工业设计”的概念。它是包括外观设计、界面设计、人类学、社会学、使用行为、销售心理、市场研究、设计研究、趋势分析、产品策划以及材料工艺的管理等多工艺、全过程、大范围的设计概念。这也是工业设计成为企业战略主导要素的前提,同时它也是设计创新的一个前提。这样工业设计自然就成了产品规划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它负责提出产品的概念,并以切实的产品规划和产品定义来指引产品开发。
作为设计管理,它的组织和流程系统的建立,整合了设计研究、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产品的美体设计、工艺材料跟踪等几大板块,同时也设立了以产品设计为中心的框架。
未来要引入概念设计,这个概念设计并不是海市蜃楼,它必须有真正的预见性,这样对强化设计师的创新和务实以及增强企业的形象力都有很大的意义。
康佳一直积极推进同国内外的设计组织和设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以期得到优势的外部资源对自身发展的有益补充。通过这样的设计项目合作和设计培训,我们可以学习到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并将优秀资源移植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中。
以企业需求为基础搭建课程平台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非常迅猛,全国已有400多所院校开设工业设计课程或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8000到10000人。各类学校“术业有专攻”,一类侧重设计,强调经验和技能的培养,是师徒传承式的,注重感性的导向、操作和动手能力;一类侧重研究,获取知识以信息资源为主,比较偏重策划、开发和理性的导向。
传统的手工艺设计教育现在也在向现代设计教育转变,完全依靠感性经验学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今天设计者所面临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解决问题,向理性化的模式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过去仅靠一个大师就能完成的设计,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团队,如果说20世纪的设计教育是以大师型、独创型设计教育为主,那马21世纪的设计加大进行团队型、综合型教育的力度。
企业设计部门急需品牌、策划等能力,这就要求一部分设计师向策划、规划方向发展。设计中的核心需求包括设计经济的体系,就是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此外还有创新的体系、创新的方法和设计形态。其它还包括设计与人类的生活行为、生存方式、生态相关的研究体系等。
设计师需要接受这样多种类的教育,学校教育可能不够。很多设计师进入企业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培训。今天中国的设计教育最重要的是寻求企业的人才需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起课程的平台。
色彩和材质——让产品“跳”出来
色彩和材质的首要作用,就是使产品置身于销售平台上,身陷众多竞争对手的包围时能立即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使产品“跳”出来。如摩托罗拉手机V3机型最初推出的都是银色产品,而之后推出粉红色手机时,马上在市场中取得了夺目的位置。
很多国际公司都专门设置了色彩和材质部门,它与其他部门的地位是平等的。首先,色彩部门会进行调研工作,掌握市场流行的风向标,制定年度主题。一般来说,颜色的流行始于服装,之后表现于汽车和家居设计,而工业设计是整个颜色流行的最末端,今年工业设计的流行色可能是两三年前在其他领域流行过的。之后,会针对这些颜色寻找合适的材质,给不同的材质定位不同的命题,以契合不同性质的产品,制作成材质库。
去年,摩托罗拉的色彩部门提报了99个颜色,并把这些颜色分门别类,让设计师在设计时很方便地找到适合的颜色。另外,材质部门也与其配合,例如为了凸现V3“薄”的理念,应用了很多玻璃和贵重金属。只有工业设计师和颜色材质设计师一起合作,才能对产品的定位进行透彻的表达。
在具体设计环节,我们会在电脑中反复模拟,比如把服饰的材质应用到手机上,看效果如何。之后,国际公司一般会对自己的消费群进行测试,得出产品的第一颜色、第二颜色的排序,最终确定产品的颜色。
核心技术欠缺制约工业设计
我国工业设计面临的挑战并不存在于工业设计内部,而是在工业设计的外部,即环境与市场。决策者的策略、企业的文化、开发产品所应有的资源、有没有核心技术能够推动设计,决定工业设计做得多好。而IT产业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数字工业设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个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厂商,愿意大量投入用于设计,但它需要从别处买芯片、买技术,无论它如何投入,它的设计还是会比真正拥有技术的厂商略逊一筹。我国工业设计的起点较低,用10年时间匆匆走过了发达国家积淀了几十年的道路,因此我们的产品尽管外观上模仿得很相似,内部含金量还是不够,壳子里面没多少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小制作,大组装”的生产模式,使设计师不可能脱离组装件的规格和尺度作新的设计,必然被束缚了手脚。
设计和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的两条腿。找到特定用户的需求,制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技术创新支撑企业的基础和发展。近几年设计发展非常快,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什么时候我们真正有自主研发能力,整个产业才能够腾飞。
这次的参赛产品中,长虹佳华的DVD机颇具新鲜创意,它把DVD机和电脑的功能进行了整合,使它的目标用户如中老年人容易接受。一种技术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来实现,实现了技术创新。
“求是、求异”的差异化设计
众所周知,我们处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产品已经普及到我们每一个角落,我国的生产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以数码产品为主的公司,对差异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差异化的产品取决于品牌的差异化的战略,长虹佳华的战略是“求是、求异”,设计理念是利用一时的差异化产品创新设计。
设计首先要重视对目标用户的研究和潜在用户的发觉,用户的需求可以分为表象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表象的需求就是通过观察和市场问询获得的一些需求,潜在的需求是研究的重点,研究用户的表象需求是什么,也是产品的差异化的核心。对于用户的需求研究分为用户的模拟体验研究、使用场景和焦点用户研究等等。
长虹佳华每年都要上市几十款产品,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合作开发的产品,怎样保证这款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既有企业的参与性又有企业的DNA呢?只有通过研究产品、定位产品,首先在产品的形态语言上,形成一致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的统一。
作为本土的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化、理念层次这方面的研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具体的过程中,可能一些产品仅靠一些符号和装饰性的平面语言是不够的,需要真正把握传统的文化内涵意义才会得到突破和认可。
在历史的长廊中,那些凝结了最美的创意、最高的智慧的工业设计经典作品,代表了一种梦想,一种永恒。
10月18日,在北京最美的秋日时光,穿过香格里拉大酒店后花园的小桥流水和蜿蜒长廊,主题为“梦想 永恒”的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年会在此举办。
这次年会已经是第二届,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计算机报》报社、《数字时代》期刊社和3C联盟数码产品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搜狐IT和中计在线提供网络支持。来自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院校、产品制造厂商、设计公司等的数百名代表共同探讨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的热点话题,并见证了“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大奖”的诞生。
联想、HP、摩托罗拉、爱可视、雷克沙、长虹佳华、漫步者、微软、三星和富士通分享了中国数字产品领域的工业设计最高奖项——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大奖。而长虹佳华和康佳则荣登优秀设计团队的宝座。
工业设计知名专家在高峰论坛上高谈阔论,模特在舞台上展示琳琅满目的获奖作品,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川剧变脸、魔术及女子乐坊的表演,时时处处都在演绎着工业设计的精髓、文化。创意回归、经典永恒,堪称一次数字产品与工业设计的盛会!
让我们一起聆听专家的真知灼见,一起欣赏诸多优秀的数字作品,一起享受一次设计文化的盛宴。
中国文化与产品设计——要融合,不要混装
将中国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搞得不好,就像洋人穿上一身唐装,表面看或者远距离看,感觉他拥有一种中国文化的影子,但这不是融合,而是一种流于表面的混装。真正的融合,是萃取文化的精华,经过长时间历史的锤炼,把它用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改良出一个全新的形象。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是设计界目前的热门话题。西方现代设计注重的标准化的组合和所谓的简洁的美学,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而东方文化中的简约与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却被越来越多的西方消费者追捧,东方的神秘也为他们渴求。全球一体化和消费者国际化的概念,使得西方设计不能不重视东方的影响。
比如,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内容。“饮之消渴”已经不是茶的中心意义,各种不同类型的茶、茶具,品茶时聆听的古筝声、感受到的宁静氛围,与西方饮料中的代表——可乐有天壤之别。比如,中国的服饰文化强调含蓄,用特别的细节处理手法来引人入胜,带人们进入一个令人神往的想象空间。如旗袍,通过外部轮廓突出女性的线条,而非采用直白、暴露的手段给人一时的刺激和悦目。
我认为,中国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单一的符号,而是一种无限、不可量化的理念,用这种理念去指导设计或者用这种理念加强设计,才是中国文化融入产品设计的根本。
得设计者得天下
大力发展我国工业设计,符合党和国家自主创新的精神。借鉴国外先进工业设计理念,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经验,大力提倡我国的工业设计自主创新理念,已属当务之急。
须承认,在今天的产品营销体系中,甚至在人们的认知中,工业美学都占据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人们评价市场上的一件商品,首先要看其是否美观,然后才是易用性、耐用性,最后才是产品的价格和服务。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被万千消费者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产品的设计更代表了一家企业的实力及品位。
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全国知名高校中均设立了专门的院系,每年有大批的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中国工业设计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发掘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将是中国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之道。
从一战之后的艺术萌芽到20世纪40年代艺术与科学的主张,之后IT产业迅速崛起,工业设计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到信息产业领域。促进中国信息产业领域里工业设计的发展,加强我国信息产品的竞争力,这是我们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所在。我们相信,“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年会”是中国信息产品领域和工业设计领域的又一次嘉年华。
从大工业设计到概念设计
工业设计的要素包括了技能、造型与材料,康佳摆脱了只注重外观设计的阶段,形成了“大工业设计”的概念。它是包括外观设计、界面设计、人类学、社会学、使用行为、销售心理、市场研究、设计研究、趋势分析、产品策划以及材料工艺的管理等多工艺、全过程、大范围的设计概念。这也是工业设计成为企业战略主导要素的前提,同时它也是设计创新的一个前提。这样工业设计自然就成了产品规划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它负责提出产品的概念,并以切实的产品规划和产品定义来指引产品开发。
作为设计管理,它的组织和流程系统的建立,整合了设计研究、产品规划、产品设计、产品的美体设计、工艺材料跟踪等几大板块,同时也设立了以产品设计为中心的框架。
未来要引入概念设计,这个概念设计并不是海市蜃楼,它必须有真正的预见性,这样对强化设计师的创新和务实以及增强企业的形象力都有很大的意义。
康佳一直积极推进同国内外的设计组织和设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以期得到优势的外部资源对自身发展的有益补充。通过这样的设计项目合作和设计培训,我们可以学习到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并将优秀资源移植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中。
以企业需求为基础搭建课程平台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非常迅猛,全国已有400多所院校开设工业设计课程或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8000到10000人。各类学校“术业有专攻”,一类侧重设计,强调经验和技能的培养,是师徒传承式的,注重感性的导向、操作和动手能力;一类侧重研究,获取知识以信息资源为主,比较偏重策划、开发和理性的导向。
传统的手工艺设计教育现在也在向现代设计教育转变,完全依靠感性经验学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今天设计者所面临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单一的知识结构不能解决问题,向理性化的模式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过去仅靠一个大师就能完成的设计,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团队,如果说20世纪的设计教育是以大师型、独创型设计教育为主,那马21世纪的设计加大进行团队型、综合型教育的力度。
企业设计部门急需品牌、策划等能力,这就要求一部分设计师向策划、规划方向发展。设计中的核心需求包括设计经济的体系,就是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此外还有创新的体系、创新的方法和设计形态。其它还包括设计与人类的生活行为、生存方式、生态相关的研究体系等。
设计师需要接受这样多种类的教育,学校教育可能不够。很多设计师进入企业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培训。今天中国的设计教育最重要的是寻求企业的人才需要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起课程的平台。
色彩和材质——让产品“跳”出来
色彩和材质的首要作用,就是使产品置身于销售平台上,身陷众多竞争对手的包围时能立即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使产品“跳”出来。如摩托罗拉手机V3机型最初推出的都是银色产品,而之后推出粉红色手机时,马上在市场中取得了夺目的位置。
很多国际公司都专门设置了色彩和材质部门,它与其他部门的地位是平等的。首先,色彩部门会进行调研工作,掌握市场流行的风向标,制定年度主题。一般来说,颜色的流行始于服装,之后表现于汽车和家居设计,而工业设计是整个颜色流行的最末端,今年工业设计的流行色可能是两三年前在其他领域流行过的。之后,会针对这些颜色寻找合适的材质,给不同的材质定位不同的命题,以契合不同性质的产品,制作成材质库。
去年,摩托罗拉的色彩部门提报了99个颜色,并把这些颜色分门别类,让设计师在设计时很方便地找到适合的颜色。另外,材质部门也与其配合,例如为了凸现V3“薄”的理念,应用了很多玻璃和贵重金属。只有工业设计师和颜色材质设计师一起合作,才能对产品的定位进行透彻的表达。
在具体设计环节,我们会在电脑中反复模拟,比如把服饰的材质应用到手机上,看效果如何。之后,国际公司一般会对自己的消费群进行测试,得出产品的第一颜色、第二颜色的排序,最终确定产品的颜色。
核心技术欠缺制约工业设计
我国工业设计面临的挑战并不存在于工业设计内部,而是在工业设计的外部,即环境与市场。决策者的策略、企业的文化、开发产品所应有的资源、有没有核心技术能够推动设计,决定工业设计做得多好。而IT产业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数字工业设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个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厂商,愿意大量投入用于设计,但它需要从别处买芯片、买技术,无论它如何投入,它的设计还是会比真正拥有技术的厂商略逊一筹。我国工业设计的起点较低,用10年时间匆匆走过了发达国家积淀了几十年的道路,因此我们的产品尽管外观上模仿得很相似,内部含金量还是不够,壳子里面没多少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东西。“小制作,大组装”的生产模式,使设计师不可能脱离组装件的规格和尺度作新的设计,必然被束缚了手脚。
设计和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的两条腿。找到特定用户的需求,制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技术创新支撑企业的基础和发展。近几年设计发展非常快,但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什么时候我们真正有自主研发能力,整个产业才能够腾飞。
这次的参赛产品中,长虹佳华的DVD机颇具新鲜创意,它把DVD机和电脑的功能进行了整合,使它的目标用户如中老年人容易接受。一种技术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来实现,实现了技术创新。
“求是、求异”的差异化设计
众所周知,我们处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产品已经普及到我们每一个角落,我国的生产制造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以数码产品为主的公司,对差异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就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差异化的产品取决于品牌的差异化的战略,长虹佳华的战略是“求是、求异”,设计理念是利用一时的差异化产品创新设计。
设计首先要重视对目标用户的研究和潜在用户的发觉,用户的需求可以分为表象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表象的需求就是通过观察和市场问询获得的一些需求,潜在的需求是研究的重点,研究用户的表象需求是什么,也是产品的差异化的核心。对于用户的需求研究分为用户的模拟体验研究、使用场景和焦点用户研究等等。
长虹佳华每年都要上市几十款产品,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合作开发的产品,怎样保证这款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既有企业的参与性又有企业的DNA呢?只有通过研究产品、定位产品,首先在产品的形态语言上,形成一致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的统一。
作为本土的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化、理念层次这方面的研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具体的过程中,可能一些产品仅靠一些符号和装饰性的平面语言是不够的,需要真正把握传统的文化内涵意义才会得到突破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