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针对牡丹江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师范生在教学技能竞赛“过程”与“结果”中发现的不足,制定的一系列新的培养措施,采取了用“过程”校验“结果”,用“成果”反思“过程”,在探索中找寻促使数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与发展有效之路。
关键词:教学技能竞赛;师范生;措施;检验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牡丹江师范学数学科学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针对数学师范生在教学技能竞赛“过程”与“结果”中发现的不足,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培养措施,在探索中找寻促使数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与发展有效之路,现已初见成效。
1.教学技能竞赛结果反思
教学技能竞赛是校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也是对基本教学能力的综合评判。通过对教学技能竞赛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反思,笔者对指导教师及参赛学生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1教材理解不深,课程把握不到位。
一节生动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准备设计,但笔者发现,学生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不深,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不准,重难点突出不明确,知识的衔接上生搬硬套,缺少一定的紧密性,教学的设计混乱,不能突出关键点,甚至不能形成逻辑连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1.2教学基本功训练不够,考核不严。
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发现,部分学生专业术语不够精炼,缺少语言技巧;板书设计全局性不强,未能发挥语言与板书、语言与多媒体有效结合。这就反映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不足、五项技能考核不严,从而造成了学生教学技能基础不牢现象。
1.3教学设计不足,细节把握不准。
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发现,学生设计理念缺失,未能将教学过程与其三维目标有效结合,只注重知识点的罗列,未能发挥教学的连续性、连贯性,引出的问题未能进行有效的分析,缺少细微点的把握,甚至在教学设计上过多注重形式,具体的内容及知识体现不明显。
1.4课件制作工具性缺失,内容衔接不当
学生能够主动将多媒体引入教学设计中,但過多的突出动画、图片、声音等,缺少适当的几何画板等工具的立体呈现,不能合理控制学生对知识与多媒体之间关系的掌握,与所讲授内容衔接度不高。过度依赖课件,忽视了课件是教师的辅助工具,更多文字在课件中体现,势必造成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1.5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地位挥发不够。
经研究发现,学生在教学中,未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地位,忽视了各学段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不够,未能将复杂知识讲清、讲透,本质内容理解不深。
2.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措施
2.1重视教学技能课程设置,建立联动考核机制。
经过修订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对教学技能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进行论证,增加了教学技能的前置课程,及后置提高课程,将课堂理论知识与课下实践训练有效对接。加大了对课程及实践的考核要求,尤其是教学技能考核要求,五项技能考核中规定,大一“三笔字”达标率不得超过10%,大二“三笔字”达标率不得超过30%,大三“三笔字”达标率不能超过60%,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达标率不得超过70%,特别是加大不合格人员的培训力度。
2.2强化技能培训过程,建立分级指导机制。
合格的师范生所具有的技能包括对教材理解和处理、现代教学手段、课堂掌控、书写、语言表达、组织沟通等多种能力。而教学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养,可以从师范生入学开始进行分层训练,大一重点对教材把握及书写能力训练;大二重点对教学设计训练;大三重点对课件制作训练;大四重点对技能竞赛训练。通过专项教学技能比赛,弥补了课程设置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教学的认识。对每位师范生分配各项教学技能导师,实行“终身导师负责制”,从入学直至毕业对其教学技能进行指导,从而使全体师范生都能达到国家所制订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2.3搭建联合实践平台,建立联合培训机制。
因考虑在学院中开设的比赛,必竟是“纸上谈兵”,本院加强了与基础教育单位的合作,与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等联合建立实践基地。要求学生第三、四、五学期进行教育见习,增加教育见习次数和时长,并将教育见习列入教学课程,鼓励学生参加顶岗支教,加大教育实习的过程考核要求。教育实习结束后,通过组织观摩研讨、反思交流、小组讨论、专题研习等形式进行教育研习以及教育实习成果展等活动,检验技能教学成效,上行下效,促进下一年的教学技能水平逐步提升。
2.4发挥团队指导作用,建立观摩研讨长效机制。
通过微格教学整合各种资源训练师范生,达到综合运用教学技能并灵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学院成立了由教法教师、师范专业教师、校外基础教育兼职教师构成的微格指导团队,建立校内教法+校外基础教育“双导师”指导制。学院对师范生进行微格训练,明确指导教师,大二观摩研讨、查找不足,大三重点训练、严格考核。逐步形成一个提升教学技能的良好机制逐步建立课内与课外结合的观摩研讨机制,将获奖作品、优秀实习生作品等引入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成立研讨小组,进行现场观摩。。
3.实施效果
近三年来,我院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微格训练为根基,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平台,经过认真的实施、反思、总结,我院数学师范教学技能改革初见成效,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形成了“技能竞赛优学风,技能竞赛促教改,技能竞赛强管理,技能竞赛显质量”的教学技能管理模式。在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中,获2017年第五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级1名;2018年第三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优秀奖各1名;2019第九届华文杯数学全国师范生创课及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竞赛创课展示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1名,微课设计三等奖4名,微格教学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教学设计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
4.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师的思想品德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的质量。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教学技能现已成为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我们将继续以技能竞赛为抓手,通过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中,逐步完善技能竞赛环节,促进数学教学技能改革实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平瑞,邓可,佟明燕.教学技能竞赛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贵州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2):59-62.
关键词:教学技能竞赛;师范生;措施;检验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牡丹江师范学数学科学学院秉承“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针对数学师范生在教学技能竞赛“过程”与“结果”中发现的不足,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培养措施,在探索中找寻促使数学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与发展有效之路,现已初见成效。
1.教学技能竞赛结果反思
教学技能竞赛是校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也是对基本教学能力的综合评判。通过对教学技能竞赛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反思,笔者对指导教师及参赛学生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1教材理解不深,课程把握不到位。
一节生动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准备设计,但笔者发现,学生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理解不深,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不准,重难点突出不明确,知识的衔接上生搬硬套,缺少一定的紧密性,教学的设计混乱,不能突出关键点,甚至不能形成逻辑连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1.2教学基本功训练不够,考核不严。
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发现,部分学生专业术语不够精炼,缺少语言技巧;板书设计全局性不强,未能发挥语言与板书、语言与多媒体有效结合。这就反映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不足、五项技能考核不严,从而造成了学生教学技能基础不牢现象。
1.3教学设计不足,细节把握不准。
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发现,学生设计理念缺失,未能将教学过程与其三维目标有效结合,只注重知识点的罗列,未能发挥教学的连续性、连贯性,引出的问题未能进行有效的分析,缺少细微点的把握,甚至在教学设计上过多注重形式,具体的内容及知识体现不明显。
1.4课件制作工具性缺失,内容衔接不当
学生能够主动将多媒体引入教学设计中,但過多的突出动画、图片、声音等,缺少适当的几何画板等工具的立体呈现,不能合理控制学生对知识与多媒体之间关系的掌握,与所讲授内容衔接度不高。过度依赖课件,忽视了课件是教师的辅助工具,更多文字在课件中体现,势必造成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1.5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地位挥发不够。
经研究发现,学生在教学中,未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地位,忽视了各学段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不够,未能将复杂知识讲清、讲透,本质内容理解不深。
2.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措施
2.1重视教学技能课程设置,建立联动考核机制。
经过修订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对教学技能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进行论证,增加了教学技能的前置课程,及后置提高课程,将课堂理论知识与课下实践训练有效对接。加大了对课程及实践的考核要求,尤其是教学技能考核要求,五项技能考核中规定,大一“三笔字”达标率不得超过10%,大二“三笔字”达标率不得超过30%,大三“三笔字”达标率不能超过60%,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等达标率不得超过70%,特别是加大不合格人员的培训力度。
2.2强化技能培训过程,建立分级指导机制。
合格的师范生所具有的技能包括对教材理解和处理、现代教学手段、课堂掌控、书写、语言表达、组织沟通等多种能力。而教学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培养,可以从师范生入学开始进行分层训练,大一重点对教材把握及书写能力训练;大二重点对教学设计训练;大三重点对课件制作训练;大四重点对技能竞赛训练。通过专项教学技能比赛,弥补了课程设置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教学的认识。对每位师范生分配各项教学技能导师,实行“终身导师负责制”,从入学直至毕业对其教学技能进行指导,从而使全体师范生都能达到国家所制订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2.3搭建联合实践平台,建立联合培训机制。
因考虑在学院中开设的比赛,必竟是“纸上谈兵”,本院加强了与基础教育单位的合作,与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等联合建立实践基地。要求学生第三、四、五学期进行教育见习,增加教育见习次数和时长,并将教育见习列入教学课程,鼓励学生参加顶岗支教,加大教育实习的过程考核要求。教育实习结束后,通过组织观摩研讨、反思交流、小组讨论、专题研习等形式进行教育研习以及教育实习成果展等活动,检验技能教学成效,上行下效,促进下一年的教学技能水平逐步提升。
2.4发挥团队指导作用,建立观摩研讨长效机制。
通过微格教学整合各种资源训练师范生,达到综合运用教学技能并灵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学院成立了由教法教师、师范专业教师、校外基础教育兼职教师构成的微格指导团队,建立校内教法+校外基础教育“双导师”指导制。学院对师范生进行微格训练,明确指导教师,大二观摩研讨、查找不足,大三重点训练、严格考核。逐步形成一个提升教学技能的良好机制逐步建立课内与课外结合的观摩研讨机制,将获奖作品、优秀实习生作品等引入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成立研讨小组,进行现场观摩。。
3.实施效果
近三年来,我院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微格训练为根基,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平台,经过认真的实施、反思、总结,我院数学师范教学技能改革初见成效,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形成了“技能竞赛优学风,技能竞赛促教改,技能竞赛强管理,技能竞赛显质量”的教学技能管理模式。在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中,获2017年第五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级1名;2018年第三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优秀奖各1名;2019第九届华文杯数学全国师范生创课及教学能力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竞赛创课展示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1名,微课设计三等奖4名,微格教学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教学设计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
4.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师的思想品德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的质量。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来说,教学技能现已成为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我们将继续以技能竞赛为抓手,通过技能竞赛的“过程”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中,逐步完善技能竞赛环节,促进数学教学技能改革实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平瑞,邓可,佟明燕.教学技能竞赛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贵州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