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的主要目的便是获取信息,由此阅读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其获取信息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助于提升其阅读水平,为此,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使其可以快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并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水平。本文通过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写作为中心的,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直忽视阅读尤其忽视课外阅读。许多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学功底薄,考试时最头疼阅读分析题,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組织指导是个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占主体地位。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的课程教学现状看来,课堂上教师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且学习中一直是在模仿教师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随着新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很多已经适应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出改变,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而后学生统一回答,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很多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更无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由此学生便成为了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只是一味的进行课堂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背诵,完全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测验中也只重视卷面的对错,并利用高强度的练习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但这种方法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面对高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只能被动机械的接受阅读知识,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久而久之便会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
3、教师引导不够。多数小学生都是初次接触阅读知识,并没有深厚的阅读经验,因而需要语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如果教师的引导效果较好,则这个班级的阅读水平也就较高,且会在阅读数量、阅读范围以及阅读习惯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班级学生。为此,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并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培养阅读习惯,以便由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但由当前的教学现状看来,语文教师明显忽视了阅读引导,以致小学生的知识范围比较狭窄。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1、确保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为了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学生只可以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语文教师应进行全面深刻的教学改革,并摆正教学中的关系地位,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小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并解决他们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而并非单纯的进行知识讲授。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可以主动告知学生阅读的标准答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字典等学习工具进行查询,并多多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谈论学习,这样才会加深他们的知识印象,并开发出自主意识与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效率,语文教师首先便在课程引导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师应多搜集相关的阅读资料,并选择趣味性的阅读方法,做到由课程的开始阶段便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氛围之中,使其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比如以《影子》一课为例,课程开始之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懂得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在结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策划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活动,比如可以挑选出几位同学进行踩影子游戏,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影子的具体方位,使学生们对自己的影子产生好奇心理,进而可以快速融入到阅读学习中。而后教师应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影子的图片,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受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的质疑问难水平,如果教师不进行深入引导,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停留在字词句以及文章的表面知识,无法深入理解文章,也不能扩大自身的知识层面。为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并帮助学生寻找文章中的质疑点,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转移至课文的重点。比如在《草船借箭》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借字进行提问,让学生回到为什么用借字而不用骗等。同时,整个过程中还应抓住矛盾,揭示出文章中的矛盾问题,比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一位老奶奶焦急又耐心的等待着,可以抓住焦急与耐心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此处两个词是否存在矛盾。这种比较式的教学方法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应该充分重视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行,阅读课程也开始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做到由学生角度出发,并进一步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式,创造活跃的阅读情境,也可以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
[2] 王雅滨.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优先出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 陈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
[4] 宋惠兴.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写作为中心的,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直忽视阅读尤其忽视课外阅读。许多学生知识面狭窄,文学功底薄,考试时最头疼阅读分析题,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組织指导是个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占主体地位。由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的课程教学现状看来,课堂上教师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且学习中一直是在模仿教师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随着新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很多已经适应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出改变,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而后学生统一回答,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很多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更无机会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由此学生便成为了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只是一味的进行课堂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背诵,完全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测验中也只重视卷面的对错,并利用高强度的练习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但这种方法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面对高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只能被动机械的接受阅读知识,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久而久之便会对阅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
3、教师引导不够。多数小学生都是初次接触阅读知识,并没有深厚的阅读经验,因而需要语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如果教师的引导效果较好,则这个班级的阅读水平也就较高,且会在阅读数量、阅读范围以及阅读习惯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班级学生。为此,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并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培养阅读习惯,以便由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但由当前的教学现状看来,语文教师明显忽视了阅读引导,以致小学生的知识范围比较狭窄。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1、确保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为了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学生只可以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语文教师应进行全面深刻的教学改革,并摆正教学中的关系地位,进一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小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并解决他们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而并非单纯的进行知识讲授。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可以主动告知学生阅读的标准答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字典等学习工具进行查询,并多多提出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谈论学习,这样才会加深他们的知识印象,并开发出自主意识与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阶段,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阅读效率,语文教师首先便在课程引导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师应多搜集相关的阅读资料,并选择趣味性的阅读方法,做到由课程的开始阶段便将学生引入阅读情境氛围之中,使其可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比如以《影子》一课为例,课程开始之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懂得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在结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策划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活动,比如可以挑选出几位同学进行踩影子游戏,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影子的具体方位,使学生们对自己的影子产生好奇心理,进而可以快速融入到阅读学习中。而后教师应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影子的图片,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受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的质疑问难水平,如果教师不进行深入引导,学生往往会将注意力停留在字词句以及文章的表面知识,无法深入理解文章,也不能扩大自身的知识层面。为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并帮助学生寻找文章中的质疑点,使学生可以将注意力转移至课文的重点。比如在《草船借箭》一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借字进行提问,让学生回到为什么用借字而不用骗等。同时,整个过程中还应抓住矛盾,揭示出文章中的矛盾问题,比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一位老奶奶焦急又耐心的等待着,可以抓住焦急与耐心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此处两个词是否存在矛盾。这种比较式的教学方法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应该充分重视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行,阅读课程也开始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做到由学生角度出发,并进一步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式,创造活跃的阅读情境,也可以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
[2] 王雅滨.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优先出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 陈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4).
[4] 宋惠兴.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