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记忆

来源 :东方艺术·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蒋进先生的纪念不在于形式,我相信凡在书画圈子里识他的人,即使不言语不书写怀念文字,心里也会有他的位子:好人,有才气,可惜英年早逝。
  十年前在他追悼会上,我和内人敬献过一个花篮,而且第一次自己在家里用毛笔恭恭敬敬写好一副挽联。那天从美院到殡仪馆,坐在校车(大客车)里我小声把自己的对联说给身旁一位老师听,没想到从前排传来一个声音:“写得好,写得准!”王冬龄老师回过头来对我说。王老师是蒋进生前的博士生导师,蒋进也是王老师“现代书法研究室”的辅导教师。
  我的挽联是这样写的:“与世无争与人为善,洁身自好可与圣者齐驱;尽心学术尽力助人,鞠躬尽瘁赢得世人敬慕”。蒋进这样的仁者虽然天不假时,仅得中寿,但他短短的一生却很有意义,他生命的有限光芒照射得很久很远……
  蒋进享年47岁,属于英年早逝,他对艺术对哲理对国学均有过人的感悟;这让我想起了国立杭州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首届绘画系的优秀在校生郑祖纬的过世,他是潘天寿先生的得意门生,潘先生曾写了挽联“天才何短命,大造亦忌能”,并为《郑祖纬遗作集》题签,林风眠校长也为画集写了序言,美院老师重才、爱才、惜才是有传统的。
  艺术界这样英年早逝者,实在不乏其人。陈师曾仅享年47岁,诸闻韵享年45岁,蔡威廉则更短,仅35岁,在无法解释这一切时,我便想像或许是天堂也需要出色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他们是应诏而去的。
  早逝于蒋进自己则早有预感,父亲和双胞胎哥哥都未逃过命运的摆布,比他享年还少,这给他留下了可怕的阴影。医学至今对遗传基因的改变尚处于探索阶段,更多的是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束手无策。
  虽然生命短暂,但蒋进在绘画上却颇有成就,他的画是有自己面貌的。2004年初夏的一天,他约我下午到他的画室聚谈。那天,我是开车去的,其实他的工作室就在昭庆寺后面,离美院并不远。远远的望见一个瘦瘦的小个子推着自行车站在马路边朝我招手,是蒋进,我把车开到他身边,原来他早早就在这里等我了。随后,蒋进骑着自行车引领我开进了一条小路,直到把车停在了近门处,我发现此路狭窄到仅能容下一辆车。他告诉我这是自己买下的一间旧宅,不大,闹中取静而已。画室布置十分简单朴素,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家具,除了画桌,墙上挂有一幅他的梅花图比较醒目,我们就从梅花题材谈起。
  他的梅花画追求古拙野趣,颇有金石味,枝干犹如生铁铸就,枝头繁花绽放,似有香气溢出,通篇古意盎然,清新雅致,格调不俗。梅兰竹菊是中国画不朽的题材,饱含文人的精神寄托。历代梅兰竹菊的画谱内容丰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留下墨宝,而有作为的画家则要创作与人不同的风格,亦非易事。观者往往从笔墨、构图之异可以辨认出是那家路数,故此我们聊到如果分别举办现当代画家画梅、画兰、画竹、画菊的四个展览,一定很有意思,蒋进独特的梅花必然与众不同而极易辨认。
  1980年蒋进考进浙江美术学院,那届同学成材率特高,如山水画家陈向迅、张伟平,花鸟画家张伟民,版画家安滨,油画家矫健,服装设计师吴海燕,当代艺术家张培力等都是本科80级,蒋进是中国画人物专业,与金松、董文运同班。他毕业留校当团委主席,又调任外办主任助理,在行政岗位上他不忘书画爱好,终于1992年又考上书法专业硕士生。获书法硕士学位后在书法教学岗位上继续攻读书法博士。所以他在书法创作和教学方面也颇有造诣,书画同源,而他的画又以书入画,可谓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他在外办工作时我们有过多次接触,潘夭寿作品出国展联络以及潘天寿基金会的诸项学术活动他都出过不少力。
  记得1996年筹备潘天寿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编辑《潘天寿书画集》(上下册),书法部分王冬龄老师把关,而书法解读文字则多数出于蒋进之手,写得十分精到。此书后来获得了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2002年潘天寿基金会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共同举办“潘天寿与二十世纪中国书法”活动,书法系征稿以及研讨会我与蒋进都配合得很默切,他那时是系主任祝遂之的主任助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会前要出版一本论文集,当时我和张爱国二人编辑,时间极紧。蒋进写了非常好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寻觅“听天阁”之音——潘天寿艺术图式的书写性与直觉生成机制》,大胆地指出如今对潘天寿的种种理陛分析,“听来却都像‘泊来’的逻辑,未知潘公复起,当作何等感慨。”我在編辑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有一处疑问,所以晚上十点钟给他打电话征询意见,他同意改。没想到,他竟然立即打车从城西家里远远地赶到潘天寿纪念馆来,在会议室编校现场把自己的文章又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校勘一遍。《潘天寿与二十世纪中国书法》论文集后来获得了省级理论奖。其实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待活动结束实在坚持不住,才去天台国清寺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带病为中日书法交流去东瀛教学。
  蒋进的与人为善,有口皆碑,他自己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但一直乐于助人。有一位拍卖行老总许某某对我说过他的亲身体验。那人认识蒋进时还很年轻,因爱好书画而结成友谊,结婚时经济有困难,蒋进把自己仅有的积余——一本银行存折递给他,说里面钱不多,你拿去结婚用吧,帮助他办成了一生的婚姻大事。
  另一位2003级的贵州籍少数民族学生吴常青告诉我,自己因生活困难想弃学,蒋进老师知道后耐心劝说并帮助他申请补助和助学贷款,又个人资助他生活费和笔墨纸砚。像这样得到蒋进老师帮助的学生还不少。
  蒋进自己虽然力量有限,但他的行为感动了周围的人。杭州永福寺的超然法师常与蒋进交往,在蒋进工作室休息(他的工作室也经常让学生居住),当法师得知学生有困难,便有生活费接济学生。原中国画系秘书楼非乃老师对蒋进评价很高,并告诉我,蒋进读本科时经济也很困难,得到了国画系党总支刘苇书记的资助,美院尊师爱生,传统悠久。
  蒋进对书画的买卖行情看得很淡,他交给画廊的作品自己不定价格,由店主出价,也不要对方留欠条,对人非常诚恳。他送过我一幅梅花图,在我六十岁生日那天还特地书写了一张四尺整张的书法作品,题了“率真”二个大字,饱含深深的友情。这是我们共同的信仰,既含褒扬又是共勉。
  2004年他去日本以前,我们还交谈过,我托他了解日本收藏潘天寿作品的情况,为我们去日本搜集潘先生资料做些准备。他说自己有不少日本朋友有收藏,说好我如果去他就帮我介绍。万万想不到,这竟是我与他生前最后的交往,甚至于他中途回国治病我也未能得知,没有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一点微力,为此我深感内疚。
  2005年3月17日蒋进先生病逝,往事已凝固成永恒的记忆,值此十年祭,特补写如上文字寄托我深深的哀思,告慰蒋进先生在天之灵。蒋进不朽,精神永存!
  2015年3月17日于杭州颐寿斋
其他文献
90年代以来,在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解释时,我们遵循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方式。从“政治波普”艺术、“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到“艳俗艺术”。虽然这之后中国当代艺术也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对她的相对权威的解释还没有形成。而此前的现实主义的解释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掩盖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另一面。这一面却是和艺术自身有关,她反映在最前面的呼声不是要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的一种组合游戏中,而是试图去追问一个永恒的主题
期刊
原弓的工作室地处繁华的上海市长宁区古北路附近,闹中取静。工作室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是在2006年由一座国营的三层厂房改建而成的,现与周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公房建筑和原居民互为邻里,友好相处。  工作室的一楼空间由装置制作实验室和影像室两部分组成;二楼为阅读资料库及会客间,阳光植物长廊是助手们偷闲谈情说爱之处;三楼曾经发生火灾烧毁,修复后现为仓库与几十只流浪猫的安居窝,因为过去曾想在工作室内举办一次
期刊
叶红杏(1972- )出生于中国广西,1995年毕业于广西桂林教育学院美术系,1998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高研班。在2006年中国新锐  艺术家大奖中,叶红杏的作品从1100余份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  被加利福尼亚的亚洲美术馆馆长及科隆艺博会的总监  选为中国TOP20的新锐艺术家之一。  最近,随着她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现代艺术馆、  上海多伦美术馆,第七届威尼斯国际雕塑装置“
期刊
智美
期刊
王宏州
期刊
趙强
期刊
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  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乌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个展:  2013年,“青春作伴一阴澍雨作品展”(唐山
期刊
孫子壵
期刊
展览时间:2017-12-22 2018-02-28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我生无田食破砚”,源自古代文人苏东坡的诗句,清代篆刻名家黄易曾以此句治印。齐白石习篆刻初期,曾专门临刻过黄易的这方印章。这句印语虽是齐白石早年仿刻的无心之举,但是在后人看来却成为他生艺术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此次展览将国内六家重要齐白石收藏机构的六十余件套精品汇聚堂,意在追溯齐白石书法发展演变的脉络,观者可详尽了
期刊
“不思量,自难忘。”蒋进教授乘鹤仙去忽忽已有十年,沈浩博士请我写篇纪念文字,苏东坡的悼亡名句自然浮上我的心田。记得那是春雨迷漾的2005年3月17日,我在安徽宣城参加“文房四宝”协会的学术活动,晚上同行的吴宪生教授神色黯然地告诉我蒋进离世的噩耗。数天后回到杭州,又收到日本岐阜女子大学西尾真理教授寄来的吊唁书札,她称几天前竟然梦见了蒋进,颇有凄戚浪漫之感,让她想起了2004年11月27目的往事,那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