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离退休职工是国家和学校的宝贵财富,对这个群体进行科学分类,便于我们从事离退休职工管理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职工 科学分类 服务
党和国家对离退休人员非常关心,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干部离退休制度正式建立。30多年来,我校离退休工作部门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相关政策。
目前,我校离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工作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落实广大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保障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六个老有”目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我们从实际出发,转变思想观念,切实为老同志办实事。
一、准确统计,科学分类
随着学校教职工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离退休人数不断增多,截止到2011年底,我校离退休职工总人数已达2723人,其中离休干部134人,退休职工2589人。退休职工中正高职称176人,普通工人784人。在这2700多人中,年龄最大的有101岁,最小的只有50岁(刚退休的女职工),年龄差距相当大。除此之外,他们的知识层次差距也大,有博导、教授,也有中小学文化的后勤职工。
根据以上基本情况,我们将离退休人员分为:离休干部、退休职工两大类。因为退休职工队伍庞大,我们又按年龄大小分为:80岁以上人群、70~80岁之间人群及70岁以下人群。按知识结构及退休前担任的职务分为:正高及正处以上干部、副高及副处干部和普通干部及工人。科学分类便于我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多,时代的发展,他们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高龄退休人员对生活服务型和低龄退休人员对学习活动型工作需求持续增长,如何为老龄、多病、空巢、失能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提供人文关怀和生活服务,是我们从事离退休工作人员的新课题。
二、眼睛向下,关注弱势群体
要让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满足他们从物质的需要到精神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六个“老有”的标准很高,内容广泛丰富,头绪纷繁复杂,要做好难度很大。做任何工作都有他的难度,但同时也有他的规律可循。我校离退休工作部始终将关爱弱势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放在首位。同高层次的人相比,层次低的人更需要经济帮助;同身体健康的人相比,身体弱的人更需要人文关怀。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为层次高和身体好的人提供服务,更能显出工作政绩,因为这些人常常更有话语权。所以说,从事离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人,必须有不为名不为利,凭着“良心”做事的道德品质。
我们将全校2700多名离退休职工进行认真梳理,从中找出50多位80岁以上,身边无子女、退休后经济收入较少的困难职工,按照他们的困难程度,进行重点服务。比如去年我们在正常的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位独住老人因生病无法下楼买饭,三天没吃任何东西,接近昏迷。见此情景,我与一起走访的同志都不约而同流下了热泪。老人不缺买饭的钱,缺的是人文关怀。我们为自己的工作不到位而难过,但是我们有时真的是爱莫能助。我们学校的离退休职工是分南北两个校区管理,光南区退休职工就有1980多人,分散在全国(也可以说世界)各地,而从事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除了一名活动室管理员之外,只有两名专职人员。可见,要想真正为老同志服务,补充离退休工作人员也是当务之急。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身为离退休工作部门的专职人员,都将始终眼睛向下,永远关注弱势群体。
三、全社会共同努力让老同志安享晚年
权威统计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2.13亿,约占总人口的16%。如何才能让这些老人安享晚年,已经不是离退休工作部门一家单位能完成的事情。首先,全社会关注,共同努力,动用各种力量兴办养老院,其中民办养老院应该得到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其次,强化社会保障,提高养老金额度,让老人能够养得起老、住得起养老院。现在有很多地方兴办豪华养老院,里面的设施比五星级宾馆还要好。表面上看,这是在为老人服务,实际上有多少老人能住得起这样的养老院呢?
对待老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良心指数。只有多一些制度性的人文关怀,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事离退休工作的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切实为老同志办实事,才能让老同志能够体面养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老年人法律保障读本[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11.
[2]中组部老干部局.回顾·思考·展望[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12.
作者简介:孟广德,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邮编:230009
【关键词】高校离退休职工 科学分类 服务
党和国家对离退休人员非常关心,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干部离退休制度正式建立。30多年来,我校离退休工作部门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相关政策。
目前,我校离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工作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落实广大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保障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六个老有”目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同时,我们从实际出发,转变思想观念,切实为老同志办实事。
一、准确统计,科学分类
随着学校教职工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离退休人数不断增多,截止到2011年底,我校离退休职工总人数已达2723人,其中离休干部134人,退休职工2589人。退休职工中正高职称176人,普通工人784人。在这2700多人中,年龄最大的有101岁,最小的只有50岁(刚退休的女职工),年龄差距相当大。除此之外,他们的知识层次差距也大,有博导、教授,也有中小学文化的后勤职工。
根据以上基本情况,我们将离退休人员分为:离休干部、退休职工两大类。因为退休职工队伍庞大,我们又按年龄大小分为:80岁以上人群、70~80岁之间人群及70岁以下人群。按知识结构及退休前担任的职务分为:正高及正处以上干部、副高及副处干部和普通干部及工人。科学分类便于我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多,时代的发展,他们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高龄退休人员对生活服务型和低龄退休人员对学习活动型工作需求持续增长,如何为老龄、多病、空巢、失能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提供人文关怀和生活服务,是我们从事离退休工作人员的新课题。
二、眼睛向下,关注弱势群体
要让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满足他们从物质的需要到精神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六个“老有”的标准很高,内容广泛丰富,头绪纷繁复杂,要做好难度很大。做任何工作都有他的难度,但同时也有他的规律可循。我校离退休工作部始终将关爱弱势群体、为他们排忧解难放在首位。同高层次的人相比,层次低的人更需要经济帮助;同身体健康的人相比,身体弱的人更需要人文关怀。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为层次高和身体好的人提供服务,更能显出工作政绩,因为这些人常常更有话语权。所以说,从事离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人,必须有不为名不为利,凭着“良心”做事的道德品质。
我们将全校2700多名离退休职工进行认真梳理,从中找出50多位80岁以上,身边无子女、退休后经济收入较少的困难职工,按照他们的困难程度,进行重点服务。比如去年我们在正常的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位独住老人因生病无法下楼买饭,三天没吃任何东西,接近昏迷。见此情景,我与一起走访的同志都不约而同流下了热泪。老人不缺买饭的钱,缺的是人文关怀。我们为自己的工作不到位而难过,但是我们有时真的是爱莫能助。我们学校的离退休职工是分南北两个校区管理,光南区退休职工就有1980多人,分散在全国(也可以说世界)各地,而从事退休职工管理与服务的工作人员除了一名活动室管理员之外,只有两名专职人员。可见,要想真正为老同志服务,补充离退休工作人员也是当务之急。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身为离退休工作部门的专职人员,都将始终眼睛向下,永远关注弱势群体。
三、全社会共同努力让老同志安享晚年
权威统计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2.13亿,约占总人口的16%。如何才能让这些老人安享晚年,已经不是离退休工作部门一家单位能完成的事情。首先,全社会关注,共同努力,动用各种力量兴办养老院,其中民办养老院应该得到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其次,强化社会保障,提高养老金额度,让老人能够养得起老、住得起养老院。现在有很多地方兴办豪华养老院,里面的设施比五星级宾馆还要好。表面上看,这是在为老人服务,实际上有多少老人能住得起这样的养老院呢?
对待老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良心指数。只有多一些制度性的人文关怀,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事离退休工作的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切实为老同志办实事,才能让老同志能够体面养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老年人法律保障读本[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11.
[2]中组部老干部局.回顾·思考·展望[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12.
作者简介:孟广德,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邮编:23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