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chan yu)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指古代北方的边境地区,那里不时会遭到游牧民族的袭扰。诗人卢纶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时期,北方边境遭受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这首《塞下曲》,描绘的正是边塞将士即将出征追击逃敌的情景,既扣人心弦,又满怀保家卫国的豪情。
当然,抵御外敌,光有豪情可不够,还得有好武器。在古代,武器上的优势是中原王朝得以抵御北方威胁的重要原因。据《汉书》记载,汉代名将陈汤就曾总结说,汉朝±兵在战斗时之所以能以一敌五,靠的就是比对手更加精良的武器。
武器的优势从何而来呢?在历史上,铜和铁先后成为人们打造武器的主要材料,谁先掌握了它们,谁的武器就更强。咱们中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就开始炼铜,虽不是世界最早的,水平却是世界最高的。到战国前期,铜逐渐被后起之秀铁取代,古代中国又在冶铁技术上长期领先世界。
那么,既然铁比铜好,为什么人们不一开始就使用铁来造武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铜和铁的故事吧!
然而,数量多并不见得是优势。在地球环境中,铁几乎都和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硬邦邦、像石头一样的铁矿石。别说使用了,远古时候的人类甚至都不知道铁的存在。铜则不同,除了铜矿石之外,还有自然铜,人们可以直接采用。凭借更会展示自己这一点,铜就占有了先机。
另外,从矿石中冶炼铜只需要800-1083℃的温度就可以了,比炼铁需要的1538℃可要低得多,人类更容易掌握。铜再赢一局。
因此,虽然量比较少,但由于开采和冶炼更方便,铜还是首先成为人们打造武器的最佳材料。
铁:质好量轻迎逆袭
铜占得先机,那么铁该如何逆袭呢?别急,因为铜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纯铜太软,做出来的东西容易变形,因此,必须加入锡、铅等其他金属来增加硬度。但硬度提高后,铜的韧性又不行了,容易折断。反观铁则要好得多,如果锻造合适,堪称硬度、韧性俱佳。铁扳回一局。
而且,铁的密度比铜小,同样体积的铁制品也就比铜要轻,使用起来更省劲儿。
别忘了,铁还有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储量比铜大得多,分布也更广泛。—旦人们掌握了铁的冶炼技术,铁制品的价钱优势可就不是铜制品能比的了。
有此三点,铁终于成功逆袭。
“傲娇爱变身”的铁
然而,成功逆袭的铁一开始却并不怎么“合作”。它们显示出“傲娇”的个性,老是給人类出难题。
最初,冶炼炉的温度还不太够,只有1000℃左右。这时,铁会化身为质地较软、疏松多孔的“熟铁”。熟铁虽然已经是铁了,但杂质较多,需要经过上千次的锻打,将杂质都打出来才能使用,费时又费力。
后来,炉温终于达到了铁的熔点,能将铁熔成铁水。这个过程中,部分杂质也会自觉地和铁水分离。于是,铁有了更加纯净的化身——生铁。但是生铁质地脆硬,只能一次成型,之后想再改或是增添点儿花纹什么的,几乎不可能。而且,它们还特别爱生锈。
熟铁和生铁,都是人类能够直接通过冶炼铁矿石得到的,但各有各的问题。幸运的是,人们进一步加工发现,铁居然还有第三种化身!
绞尽脑汁只为钢
铁的第三种化身既有硬度,又有韧性,还容易锻造,而且不易生锈,堪称完美。于是,人们给它送上了一个更加霸气的名字——钢!
事实上,无论生铁、熟铁还是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区别在于碳含量的多寡:碳含量小于0.02%的,是熟铁;碳含量高于1.7%的,则是生铁;只有当碳的含量处于0.02%至1.7%这个狭小区间时,才是钢。
怎么得到钢呢?古代的中国人绞尽脑汁,想出的办法可不少。
第个办法是以熟铁为原料,反复加热和锻打。加热是为了增加碳的含量,锻打则是要将其中的杂质打出来。经过千锤百炼之后,钢就从熟铁中诞生了。
第二个办法是以生铁为原料。首先,要把生铁再熔化成铁水,然后用力搅拌,让空气中的氧充分与铁水中的碳接触并将其氧化。碳一走,钢就来了。由于搅拌的过程就像炒菜一样,所以这种办法又被形象地称为“炒钢法”。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齐信州刺史綦毋(qi WU)怀文又成功实践出“灌钢法”。“灌钢法”就是将生铁熔化后直接浇注到熟铁上。这样,生铁自身过多的碳元素会渗透到熟铁中,不但熟铁会因为接受了生铁的碳而成为钢,生铁也会因为把自己的碳元素交出去了而变成钢,可谓一举两得。“灌钢法”不但提高了钢的产量和品质,中国古代的炼钢技术也由此宣告成熟,并大大领先于世界。
正是凭借綦毋怀文的“灌钢法”打下的基础,唐朝的军队才能继续保持兵器质量上的优势,边塞将士“欲将轻骑逐”也就显得底气十足!
课本超链接
在课本中,还有关于铁的知识吗?
1.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中,铁罐最后消失不见,就是因为它完全被铁锈锈蚀干净了。
2.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中,我们初识美猴王孙悟空。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一根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来被大禹借走治水。在真实的历史中,大禹治水的时代,人类还没有掌握冶铁的技术呢。如果大禹真用一根铁棍来治水,那么这根铁棍就极有可能是用陨铁打造的——还真是从天上来的呢。
3.人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建筑与材料》一章中,铁和钢就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除了打造武器之外,铁和钢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呢!有兴趣的话,快去找找还能在哪些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吧。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chan yu)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指古代北方的边境地区,那里不时会遭到游牧民族的袭扰。诗人卢纶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经历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时期,北方边境遭受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这首《塞下曲》,描绘的正是边塞将士即将出征追击逃敌的情景,既扣人心弦,又满怀保家卫国的豪情。
当然,抵御外敌,光有豪情可不够,还得有好武器。在古代,武器上的优势是中原王朝得以抵御北方威胁的重要原因。据《汉书》记载,汉代名将陈汤就曾总结说,汉朝±兵在战斗时之所以能以一敌五,靠的就是比对手更加精良的武器。
武器的优势从何而来呢?在历史上,铜和铁先后成为人们打造武器的主要材料,谁先掌握了它们,谁的武器就更强。咱们中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就开始炼铜,虽不是世界最早的,水平却是世界最高的。到战国前期,铜逐渐被后起之秀铁取代,古代中国又在冶铁技术上长期领先世界。
那么,既然铁比铜好,为什么人们不一开始就使用铁来造武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铜和铁的故事吧!
然而,数量多并不见得是优势。在地球环境中,铁几乎都和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硬邦邦、像石头一样的铁矿石。别说使用了,远古时候的人类甚至都不知道铁的存在。铜则不同,除了铜矿石之外,还有自然铜,人们可以直接采用。凭借更会展示自己这一点,铜就占有了先机。
另外,从矿石中冶炼铜只需要800-1083℃的温度就可以了,比炼铁需要的1538℃可要低得多,人类更容易掌握。铜再赢一局。
因此,虽然量比较少,但由于开采和冶炼更方便,铜还是首先成为人们打造武器的最佳材料。
铁:质好量轻迎逆袭
铜占得先机,那么铁该如何逆袭呢?别急,因为铜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纯铜太软,做出来的东西容易变形,因此,必须加入锡、铅等其他金属来增加硬度。但硬度提高后,铜的韧性又不行了,容易折断。反观铁则要好得多,如果锻造合适,堪称硬度、韧性俱佳。铁扳回一局。
而且,铁的密度比铜小,同样体积的铁制品也就比铜要轻,使用起来更省劲儿。
别忘了,铁还有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储量比铜大得多,分布也更广泛。—旦人们掌握了铁的冶炼技术,铁制品的价钱优势可就不是铜制品能比的了。
有此三点,铁终于成功逆袭。
“傲娇爱变身”的铁
然而,成功逆袭的铁一开始却并不怎么“合作”。它们显示出“傲娇”的个性,老是給人类出难题。
最初,冶炼炉的温度还不太够,只有1000℃左右。这时,铁会化身为质地较软、疏松多孔的“熟铁”。熟铁虽然已经是铁了,但杂质较多,需要经过上千次的锻打,将杂质都打出来才能使用,费时又费力。
后来,炉温终于达到了铁的熔点,能将铁熔成铁水。这个过程中,部分杂质也会自觉地和铁水分离。于是,铁有了更加纯净的化身——生铁。但是生铁质地脆硬,只能一次成型,之后想再改或是增添点儿花纹什么的,几乎不可能。而且,它们还特别爱生锈。
熟铁和生铁,都是人类能够直接通过冶炼铁矿石得到的,但各有各的问题。幸运的是,人们进一步加工发现,铁居然还有第三种化身!
绞尽脑汁只为钢
铁的第三种化身既有硬度,又有韧性,还容易锻造,而且不易生锈,堪称完美。于是,人们给它送上了一个更加霸气的名字——钢!
事实上,无论生铁、熟铁还是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区别在于碳含量的多寡:碳含量小于0.02%的,是熟铁;碳含量高于1.7%的,则是生铁;只有当碳的含量处于0.02%至1.7%这个狭小区间时,才是钢。
怎么得到钢呢?古代的中国人绞尽脑汁,想出的办法可不少。
第个办法是以熟铁为原料,反复加热和锻打。加热是为了增加碳的含量,锻打则是要将其中的杂质打出来。经过千锤百炼之后,钢就从熟铁中诞生了。
第二个办法是以生铁为原料。首先,要把生铁再熔化成铁水,然后用力搅拌,让空气中的氧充分与铁水中的碳接触并将其氧化。碳一走,钢就来了。由于搅拌的过程就像炒菜一样,所以这种办法又被形象地称为“炒钢法”。
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齐信州刺史綦毋(qi WU)怀文又成功实践出“灌钢法”。“灌钢法”就是将生铁熔化后直接浇注到熟铁上。这样,生铁自身过多的碳元素会渗透到熟铁中,不但熟铁会因为接受了生铁的碳而成为钢,生铁也会因为把自己的碳元素交出去了而变成钢,可谓一举两得。“灌钢法”不但提高了钢的产量和品质,中国古代的炼钢技术也由此宣告成熟,并大大领先于世界。
正是凭借綦毋怀文的“灌钢法”打下的基础,唐朝的军队才能继续保持兵器质量上的优势,边塞将士“欲将轻骑逐”也就显得底气十足!
课本超链接
在课本中,还有关于铁的知识吗?
1.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陶罐和铁罐》中,铁罐最后消失不见,就是因为它完全被铁锈锈蚀干净了。
2.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猴王出世》中,我们初识美猴王孙悟空。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一根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来被大禹借走治水。在真实的历史中,大禹治水的时代,人类还没有掌握冶铁的技术呢。如果大禹真用一根铁棍来治水,那么这根铁棍就极有可能是用陨铁打造的——还真是从天上来的呢。
3.人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建筑与材料》一章中,铁和钢就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除了打造武器之外,铁和钢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呢!有兴趣的话,快去找找还能在哪些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