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喜欢的刘德华曾经在《孤男寡女》里叫“华少”,他便取了这样一个略带倜傥痞雅气的艺名。在娱乐圈当中,他算得上是真正“口若悬河”之人,一旦开闸便如迅疾奔腾的河流,滔滔不绝又流畅灵动。但仅凭仗一根好舌头就行走天下,显然不是华少想要的,他四方为路,可以退居幕后,握起导筒,也可以在影屏上展示自己“爱演”的一面。
华少承认《中国好声音》是他事业上的里程碑。自从站在那个像暴发户一样的节目舞台上,在47秒内狂喷350字、并以平均每秒7.44字的语速报了至少4条广告以及6个网站之后,他便从“鸡肋”的位置一跃而起,半红不紫的名气突然间就“嗖嗖”地直线上蹿。“语速帝”、“中国好舌头”、“逆天口播”等等神乎其神的称号,是对他的嘉奖,也是对他的崇拜。
但这个头衔并没有让华少引以为傲。相反地,他陷入了一种对“唇舌机器”的困惑之中。华少曾经的最佳拍档朱丹对记者说,“就‘中国好舌头’一事而言,他红得并不开心,不快乐。”在那张嬉皮笑脸之下,华少有太多的个人思想与观念在渴望着表达,他欣赏白岩松,认为他“有独立思维能力”,这也是他一直在追求的、于每个媒体人而言更困难、但更能体现价值的自主深想与发声。他不愿意把复杂多样的思维方式、能跳能演的肢体、为创造而跳动的心脏都归结到一根单纯以语速取胜的舌头上。因此在华少的职称一栏里,演员、歌手、制作人等标签逐渐为他迎来了不一样的聚光灯。
关于语速“谈不上什么天赋”
现在大众看到我,第一时间是条件反射出“语速帝”这样的关键词,第二时间是催促我说“来一个广告!”,然后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厉害的事情。但实话说,这实在谈不上什么天赋,只是可能我在这方面留给大家的印象比较深,大家就把它当成我的特色了。于主持人而言,语速并不是一个平常会刻意训练的技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都能做到,我只是在电视上做了一件他们没机会做或者干脆不需要做的事。因此,当我把《中国好声音》里那段原本两分半时长的广告像开机关枪似的“打”出去时,并不觉得多么有成就感。当时播报的内容较多,而给予的时间由很有限,我必须在短时间内播完,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一段“非正常语速”,也没想到“语速快”会成为我的一个标签。
主持人不会因为说话快而咬到舌头,因为这不是刻意表现的部分,只是一个基本素养。电台里有“停顿六秒即属播出事故”的严格规定,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把控全场,不会因为这个手段影响到整个主持的环节。《新周刊》的执行总编封新城老师曾对我说:“真没想到,在《中国好声音》里,你居然可以野蛮生长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们这一行常常是无限青春葬后台的,所幸的是,我还能用我的快舌帮助我完成了一部分的个人呐喊。我的微博上曾上传了一段时长为42秒的视频,是连夜录制的《钓鱼岛》歌词朗读,为香港保钓英雄呐喊助威。好像有网友数过我用38秒念完了385字,刷新了此前在《中国好声音》创造的4.77字/秒的记录,也让我“中国好舌头”的头衔前面被加上“连字幕都追不上”字眼。
现在我因“语速快”成为了一个主持人的焦点,但在我当年参加杭州交通经济广播组织的主持人选拔赛时,一位老师曾毫不客气地给我指出,“说话太快,缺少顿挫,语言的情感表达力不足!”可见说话快,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它有时候反而可能成为我的弱点。
生活 最可怕的就是一成不变
我是个渴望改变的人。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对于职业修养来说亦同理。如果要细说的话,我希望我能有更饱满的求新精神、更强劲的学习能力。我一直在尝试主持人之外的不同行业,这次首次做导演,我们的目的很明确,一开始就是要做一档“全原创、高品质”的真人秀节目。
我的控制欲不会特别强,我认为所谓主持人的“控制”是出于优化工作节奏,把握场面。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时尚活动,林志玲刚上场的时候可能有点紧张,说错了台词,作为主持人的我在台下捏了一把汗,就赶紧上台跟她配合起来。那次还算挺有意思的,志玲的反应也很快。我热爱主持这个事业,对我来说,主持是我多年的信仰,即便这些年来,我一直涉足其它领域,但是主持却依然是我从未丢下、也从未想过要丢下。
主持人转型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一方面我们往往了解很多知识面,认识很多人,另一方面是主持人这个工作本身需要协调的地方比较多,需要与导演、制片、嘉宾等等很多人打交道,长时间接触下来,有想法的就会想要亲身尝试。接下来就会是实际行动了,因为有这个环境氛围和经验人脉在,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如今我兼任主持人、歌手、演员、制片等职,这些角色的切换需要花费一定心思。歌手、演员的表演是有时间差的,他们在观众面前的大部分呈现方式是录播,但主持人在多数时候是直播,现场即时的反应对主持人来说要求非常高。但相对于演员来说,讲究的是剧以外的沉淀如何在剧里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也是他们相比主持人来说更难的地方。而做制片人,从头到尾的所有事情都需要了解。每一个职业做到极致都可以成为标杆,我现在忙碌在各种阵线之中,感到很快乐。
展望 期待更多元的表达
每一个作家都觉得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对我而言,下一个要主持的节目我都希望是自己当下最好的作品。《中国好声音》确实是我事业的里程碑,但我更希望,随着《出发吧爱情》《华少爱读书》这样多元的作品出现,观众对我会有更多的认知,这也是我近年来不断尝试新领域的初衷和目的。
主持人的必备修养之一,就是宽广的知识面,不仅是书本知识,也包括实时讯息和公共事件,我并不想在节目上仅仅表达一些常规观念。幸运的是,我所处的平台——浙江卫视一直给我诸多机会,让我的想法不断得到实践。现在担任《出发吧爱情》的制片人,同时也是导演,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档纯原创的夫妻档真人秀节目,算是我近期一个比较大的尝试。时下的综艺荧屏上,大多数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尤其是韩国,这也就激发了我的一股倔劲儿。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原创一档真人秀节目呢,每次都重复走别人的路,倒不如勇敢跨一步,做一档真正自制的优质节目来!所以,在和我的团队策划商讨后,通过长时间的考察和实践,还有一股热血,就有了这档诚意十足的节目,也希望给综艺荧屏带来这股原创风,开个好头。
除此以外,近期还在专注研究演戏这件事。有两部新戏准备上映,一部是《落跑吧爱情》,另一部是《恋爱排班表》,后者的导演丁乃筝女士是我的伯乐,这部电影改编自话剧《他和他的两个老婆》。演戏的过程中从导演身上学到了很多,角色也很有挑战性,希望届时大家能在电影院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华少。
对话华少
P:工作之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
华少:最大的爱好是看电影跟睡觉。现在工作以外常常读书,我有档节目叫《华少爱读书》,自己做的节目当然要多读点书。
P:你觉得主持人在一档节目中是绿叶还是红花?
华少: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英雄助时事。好的主持人可以为节目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好节目也会为主持人博得更多关注。
P:你觉得转型,或者跨界需要面对的需要调整的方面会有那些?
华少:最主要的是心态,不能再用主持的心态去做这些事情。另外就是对该领域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我会找这个领域很资深的前辈好友,向他们学习经验。
P:怎样评价当下综艺类的真人秀节目?
华少:现在真人秀确实很火,这算是中国综艺的一个新突破,不再是单调的室内录播,观众感受更多元,参与的明星动态也开启了多维度曝光。
P:首先带领自己一个“全原创”的项目,感觉怎样?
华少:几个月的团队合作以来,我从我这个团队中感受到了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自己跟团队都能一直保持这种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华少承认《中国好声音》是他事业上的里程碑。自从站在那个像暴发户一样的节目舞台上,在47秒内狂喷350字、并以平均每秒7.44字的语速报了至少4条广告以及6个网站之后,他便从“鸡肋”的位置一跃而起,半红不紫的名气突然间就“嗖嗖”地直线上蹿。“语速帝”、“中国好舌头”、“逆天口播”等等神乎其神的称号,是对他的嘉奖,也是对他的崇拜。
但这个头衔并没有让华少引以为傲。相反地,他陷入了一种对“唇舌机器”的困惑之中。华少曾经的最佳拍档朱丹对记者说,“就‘中国好舌头’一事而言,他红得并不开心,不快乐。”在那张嬉皮笑脸之下,华少有太多的个人思想与观念在渴望着表达,他欣赏白岩松,认为他“有独立思维能力”,这也是他一直在追求的、于每个媒体人而言更困难、但更能体现价值的自主深想与发声。他不愿意把复杂多样的思维方式、能跳能演的肢体、为创造而跳动的心脏都归结到一根单纯以语速取胜的舌头上。因此在华少的职称一栏里,演员、歌手、制作人等标签逐渐为他迎来了不一样的聚光灯。
关于语速“谈不上什么天赋”
现在大众看到我,第一时间是条件反射出“语速帝”这样的关键词,第二时间是催促我说“来一个广告!”,然后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厉害的事情。但实话说,这实在谈不上什么天赋,只是可能我在这方面留给大家的印象比较深,大家就把它当成我的特色了。于主持人而言,语速并不是一个平常会刻意训练的技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都能做到,我只是在电视上做了一件他们没机会做或者干脆不需要做的事。因此,当我把《中国好声音》里那段原本两分半时长的广告像开机关枪似的“打”出去时,并不觉得多么有成就感。当时播报的内容较多,而给予的时间由很有限,我必须在短时间内播完,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一段“非正常语速”,也没想到“语速快”会成为我的一个标签。
主持人不会因为说话快而咬到舌头,因为这不是刻意表现的部分,只是一个基本素养。电台里有“停顿六秒即属播出事故”的严格规定,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把控全场,不会因为这个手段影响到整个主持的环节。《新周刊》的执行总编封新城老师曾对我说:“真没想到,在《中国好声音》里,你居然可以野蛮生长成现在这个样子!”
我们这一行常常是无限青春葬后台的,所幸的是,我还能用我的快舌帮助我完成了一部分的个人呐喊。我的微博上曾上传了一段时长为42秒的视频,是连夜录制的《钓鱼岛》歌词朗读,为香港保钓英雄呐喊助威。好像有网友数过我用38秒念完了385字,刷新了此前在《中国好声音》创造的4.77字/秒的记录,也让我“中国好舌头”的头衔前面被加上“连字幕都追不上”字眼。
现在我因“语速快”成为了一个主持人的焦点,但在我当年参加杭州交通经济广播组织的主持人选拔赛时,一位老师曾毫不客气地给我指出,“说话太快,缺少顿挫,语言的情感表达力不足!”可见说话快,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它有时候反而可能成为我的弱点。
生活 最可怕的就是一成不变
我是个渴望改变的人。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对于职业修养来说亦同理。如果要细说的话,我希望我能有更饱满的求新精神、更强劲的学习能力。我一直在尝试主持人之外的不同行业,这次首次做导演,我们的目的很明确,一开始就是要做一档“全原创、高品质”的真人秀节目。
我的控制欲不会特别强,我认为所谓主持人的“控制”是出于优化工作节奏,把握场面。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时尚活动,林志玲刚上场的时候可能有点紧张,说错了台词,作为主持人的我在台下捏了一把汗,就赶紧上台跟她配合起来。那次还算挺有意思的,志玲的反应也很快。我热爱主持这个事业,对我来说,主持是我多年的信仰,即便这些年来,我一直涉足其它领域,但是主持却依然是我从未丢下、也从未想过要丢下。
主持人转型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一方面我们往往了解很多知识面,认识很多人,另一方面是主持人这个工作本身需要协调的地方比较多,需要与导演、制片、嘉宾等等很多人打交道,长时间接触下来,有想法的就会想要亲身尝试。接下来就会是实际行动了,因为有这个环境氛围和经验人脉在,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如今我兼任主持人、歌手、演员、制片等职,这些角色的切换需要花费一定心思。歌手、演员的表演是有时间差的,他们在观众面前的大部分呈现方式是录播,但主持人在多数时候是直播,现场即时的反应对主持人来说要求非常高。但相对于演员来说,讲究的是剧以外的沉淀如何在剧里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也是他们相比主持人来说更难的地方。而做制片人,从头到尾的所有事情都需要了解。每一个职业做到极致都可以成为标杆,我现在忙碌在各种阵线之中,感到很快乐。
展望 期待更多元的表达
每一个作家都觉得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对我而言,下一个要主持的节目我都希望是自己当下最好的作品。《中国好声音》确实是我事业的里程碑,但我更希望,随着《出发吧爱情》《华少爱读书》这样多元的作品出现,观众对我会有更多的认知,这也是我近年来不断尝试新领域的初衷和目的。
主持人的必备修养之一,就是宽广的知识面,不仅是书本知识,也包括实时讯息和公共事件,我并不想在节目上仅仅表达一些常规观念。幸运的是,我所处的平台——浙江卫视一直给我诸多机会,让我的想法不断得到实践。现在担任《出发吧爱情》的制片人,同时也是导演,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档纯原创的夫妻档真人秀节目,算是我近期一个比较大的尝试。时下的综艺荧屏上,大多数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尤其是韩国,这也就激发了我的一股倔劲儿。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原创一档真人秀节目呢,每次都重复走别人的路,倒不如勇敢跨一步,做一档真正自制的优质节目来!所以,在和我的团队策划商讨后,通过长时间的考察和实践,还有一股热血,就有了这档诚意十足的节目,也希望给综艺荧屏带来这股原创风,开个好头。
除此以外,近期还在专注研究演戏这件事。有两部新戏准备上映,一部是《落跑吧爱情》,另一部是《恋爱排班表》,后者的导演丁乃筝女士是我的伯乐,这部电影改编自话剧《他和他的两个老婆》。演戏的过程中从导演身上学到了很多,角色也很有挑战性,希望届时大家能在电影院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华少。
对话华少
P:工作之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
华少:最大的爱好是看电影跟睡觉。现在工作以外常常读书,我有档节目叫《华少爱读书》,自己做的节目当然要多读点书。
P:你觉得主持人在一档节目中是绿叶还是红花?
华少: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英雄助时事。好的主持人可以为节目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好节目也会为主持人博得更多关注。
P:你觉得转型,或者跨界需要面对的需要调整的方面会有那些?
华少:最主要的是心态,不能再用主持的心态去做这些事情。另外就是对该领域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我会找这个领域很资深的前辈好友,向他们学习经验。
P:怎样评价当下综艺类的真人秀节目?
华少:现在真人秀确实很火,这算是中国综艺的一个新突破,不再是单调的室内录播,观众感受更多元,参与的明星动态也开启了多维度曝光。
P:首先带领自己一个“全原创”的项目,感觉怎样?
华少:几个月的团队合作以来,我从我这个团队中感受到了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自己跟团队都能一直保持这种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