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铁桶计划”养殖模式以及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不仅需要科研人员,也需要畜牧、兽医、计算机、机电、食品、物流、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公司据此构建了学术型和技术技能型并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着眼于其成功经验和未来人才需求,广西应适应畜牧兽医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畜牧兽医行业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开展校企产学研全方位合作,扩大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普及增强培训实效性等。
关键词 畜牧兽医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非洲猪瘟
自2018年8月开始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国内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自当年12月起大幅下滑,我国最主要肉类消费品猪肉的价格猛涨,进而带动CPI上涨,同时也对饲料、兽医、屠宰等畜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国内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疫情相关的疫苗研发、疫情防控技术、生猪市场和生产现状、生猪生产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等研究。而生猪生产行业技术进步、企业转型升级,又必然会带来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层次等方面需求的新变化,从而对畜牧兽医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但目前缺乏这方面研究。为此,本文以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模式作为研究样本,以期为广西畜牧兽医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启示借鉴。
一、廣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疫情防控模式概述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料、养、宰、商于一体的产业互联网科技型农牧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基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猪精生产、供应企业[1]。该公司一直秉承动物疫病重在防疫的理念,于2015年开始实施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有效隔绝猪蓝耳病等猪病毒传播途径。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中,该公司依托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进一步实施“铁桶计划”养殖模式,有效地抗击了非洲猪瘟,保住10.5万头母猪和5000头公猪,为公司后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19年7月广西政府部门开始在全区推广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猪瘟疫情防控模式,2019年11月农业农村部也肯定了该模式[2]。截至2020年3月,母猪存栏超过25万头,年出栏肉猪150多万头,成为国内养猪业标杆[3]。
该公司构建的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和“铁桶计划”养殖模式基于全方位、立体式生物安全防控技术,根据猪生长的生理需求和生活条件建设8~10层全封闭式楼房,形成封闭的生物防控系统,完全避免人、蚊蝇、鸟类、老鼠等传播病毒的风险,营造安全健康繁育体系。同时,在楼房中采用未来猪场智能管理平台,把“场、猪、物、人”搬上互联网,应用智能耳标、精喂仪、查情器、调膘器等智能设备,采取“猪脸识别”精细饲喂,尽量减少人和猪的移动,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同时大幅减少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2020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拓展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模式的广度和深度,彻底改变传统生猪养殖链条长、散、乱、难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产业互联网料、养、宰、商一体化”新模式,将公司饲料加工、楼房养猪、屠宰、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五大板块整合为一个完整产业链[4],有效降低了上游链条中饲料遭病毒污染,中下游链条中猪精、仔猪和生猪长途运输传播病毒的风险,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广西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养猪散户和小型企业被疫情重创的情况下,该公司于2019年7月起,在广西建立5个服务中心,以清除已存在的非洲猪瘟病毒并有效阻止病毒再传染为根本目标,建立“铁桶养殖 封闭式物流 养猪能力赋能中心”,举办复产防疫培训班22期,培训养殖户1100人,累计改造养殖户300户,投放仔猪20余万头[5]。
总体上,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动物疫病防疫为本的理念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且成效显著,其疫情防控模式代表了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疫情防控的高水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也代表了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疫情防控模式依托的人才体系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铁桶计划”养殖模式以及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具有高技术含量,需要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也需要畜牧、兽医、计算机、机电、食品、物流、企业管理等各专业一线人员实践操作。这就有赖于该公司长期构建的学术型和技术技能型并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
除了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外,公司与职业院校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长期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等开展校企合作,将其作为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农类高职院校,2016至2020年该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招生总数为5271人,占广西高职同类专业招生总数6612人的79.72%,期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在该校招聘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专业毕业生247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与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9年录取该公司员工开展半工半读、工学结合高职学历教育,2020年与该公司签约共建“扬翔产业学院”,全面升级校企合作,打造“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职教新生态链,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协调同步,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于2013年1月成立了扬翔大学,对员工按操作类、专业类、管理类岗位进行分类培养,见图1。操作类岗位主要针对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在猪场遵循“学徒工—技工—高级技工—资深技工—技师”的发展通道;专业类岗位包括技术和营销两个类别,主要针对普通硕士、本科生以及对口专业的高职生,他们进入“新员工—合格员工—高级专员(中级技术员/业务主管)—资深专员(高级技术员/区域经理)—职能专家(技师/销售总经理)”发展通道;进入高级专员(中级技术员/业务主管)级别后,可以选择进入“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者”的晋升通道。同时,操作类岗位可以转入专业类岗位和管理类岗位发展。这些岗位设置搭建了学术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同的成长路径,也为在猪场一线表现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岗发展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 三、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人才需求及培养实践启示
(一)适应畜牧兽医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会对技术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畜牧企业和养殖散户造成重创,这就要求畜牧兽医行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这次非洲猪瘟导致广西养猪业损失惨重,生猪出栏量从2017年的3355.1万头急剧下降到2019年的2505.8万头,但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逆势迅猛发展,其他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汉世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也于2019年下半年在广西增加投资180多亿元的生猪养殖加工项目[6]。同时,畜牧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兽医、饲料等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技术升级。这些畜牧兽医企业发展趋势必然会带来该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和层次的新需求。以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秋季校园招聘为例,除了基层一线生产技术员、技术服务员和设备管理员外,其他绝大部分岗位招聘要求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而营养师、生产管理师则需要硕士以上学历。
2019年广西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包括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上百家广西畜牧兽医企业进行人才供需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2.86%。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畜牧兽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远超過供给量,但人才供需存在学历层次失衡的问题:虽然饲养管理等基层岗位需要大量中职生,但企业对其工作满意度明显偏低,有24.4%的企业表示中职生“与工作要求差距非常大,短时间内很难胜任工作”,中职生职业发展明显受限,晋升到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难度日益增大;中职生学历不符合报考兽医资格证的条件,也进一步限制了其职业发展。因此,近年来广西畜牧兽医类中职生提高学历的意愿强烈,其升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数量由2019年的184人急剧增加到2020年的448人。同时,企业对高职生和本科生的满意度大体持平,认为高职生理论知识偏弱,但操作能力强,能扎根基层工作,本科生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但从事基层工作意愿低,而且实践动手能力相对偏弱。因此,企业希望广西职业院校能培养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水平,动手能力强可解决较复杂问题,能从事中高端生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并且专注坚守基层工作的畜牧兽医类职业教育本科人才。
为完善广西农业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广西区政府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独立学院)、广西畜牧研究所合并成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基础新建广西水产畜牧职业技术学院,而原有各个农校主要开展中高职衔接农业职业教育。最终,广西将构建完成“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教育”畜牧兽医类技术技能人才连贯培养体系,一方面增加人才供给数量,一方面提高人才供给学历层次,以满足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差异性人才需求。各个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与目前中高职、本科学历员工在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畜牧兽医企业主要担任的岗位类别和级别基本相对应,中职对应技工,高职对应高级技工、高级专员(中级技术员/业务主管)或者基层管理者,职业教育本科对应资深技工、资深专员(高级技术员/区域经理)、中层管理者。这样可从企业生产角度确定每个教育层次每个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以及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数量、内容和难度系数,据此开发中高职本科贯通的课程体系,实现每个教育阶段的毕业生既可以适岗就业,也可以升学,并且下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是前一阶段课程的深化和补充,避免知识内容大量重复和知识体系断档。这样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得到晋升,降低个人晋职时间成本和企业培训成本。
(二)对接畜牧兽医企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建设专业群体系
专业结构与产业能否精准对接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逻辑起点[7]。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对所招人才的专业、数量反映了该公司布局饲料加工、楼房养猪、屠宰、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猪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招聘信息显示,该公司对畜牧兽医、动物医学、饲料与动物营养、环境工程等猪生产相关人才有强烈需求,尤其是企业急速扩张和推广非洲猪瘟防控模式需要招聘大批高职生从事基层生产技术员、技术服务员工作;企业下属饲料厂、集群式智能养殖楼房、屠宰厂、食品加工厂、物流运输公司有大量机电自动化设备、运输工具等,也需要大批高职生从事基层设备管理员工作。食品、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也是该公司产业链发展急需的人才,但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农类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针对广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按照“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需求链上”[8]的要求,该校必须适度超前规划与布局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群的整合建设,以服务畜牧兽医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全产业链为发展契机,开展畜牧兽医企业全产业链专业群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不求覆盖产业链涉及的所有专业,而是要立足院校原有专业布局,以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等优势专业为核心,围绕共同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并通过调整群内专业设置、渐进衍生开发周边专业来实现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根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已有专业格局,对接畜牧企业产业链,可以构建6个专业群为主体覆盖畜牧企业产业链的行业特色专业体系,见图2。除了畜牧兽医专业群,其余5个专业群面向的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不仅服务于畜牧兽医行业,而且也服务于种植行业。这种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业职业院校行业办学实力和特色,进一步加强与拓展学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有利于解决非农类专业缺乏特色、专业实力薄弱、与其他院校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通过专业群中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不同专业群之间教学资源的互通交流,畜牧兽医专业群学生可以学习食品加工、机电设备、企业管理等知识,其他专业群中有意愿进入畜牧兽医行业就业的学生可以学习畜牧兽医专业课,其余学生可以学习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通用知识。这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总体上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对接现代农业、新职业,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人才需求[9]。 (三)立足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开展产学研全方位深度合作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模式、低成本养殖模式等重大技术突破主要得益于与华中农大、中山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开展长期全方位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但该公司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的合作只有产学育人,无法形成产学研合作,主要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科研实力弱,而职业院校只希望企业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订单班、顶岗实习、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即可。其实,两者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也都忽略了科研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的作用。职业院校应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 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 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 重点服务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以此提升科教协同育人质量[10]。目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模式已经从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铁桶计划”养殖模式发展到猪生产全产业链,涉及专业面越来越广,而且这些模式在广西各地推广还需要根据每个猪场、每个养殖户具体情况进行个案研究和个性化技术服务,如推广到禽类、牛类等其他养殖行业也需要进行差异化研究,而且非洲猪瘟还影响到畜牧兽医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畜牧市场供需失衡与调整、畜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等诸多研究领域,可见非洲猪瘟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合并广西畜牧研究所成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极大增强了该校的畜牧兽医科研实力,其可立足自身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以赋能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进行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制、防控体系整体设计等重大复杂高端的科学研究,同时支持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合作从事某些细分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为企业和养殖户解决某些生产技术难题,产生一批小而精的高质量科技成果。这样将研究技术与成果转变为教师思想、课程内容、学生技能,持续融入教学育人环节,以科研创新带动知识更新与技术技能创新,为人才培养“提速”“增值”[11]。通过研究活动,把课堂从以知识传授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创新为中心[12],满足校企双方在技术和育人上的利益诉求,促进校企产学研全方位合作。
(四)根据畜牧兽医基层工作特性,凝练行业工匠精神
目前,各界大力提倡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而融入工匠精神需要结合每个行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工作特性挖掘其内涵特质。广西畜牧兽医行业中,高职生和中职生普遍在企业基层工作,直面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情,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一是专注坚守的敬业精神。由于防疫要求,畜牧兽医企业一般远离市区,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频繁接触动物粪便、病体和尸体等脏臭物体,而且直接承受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对经济收益和职业前景的冲击,必须坚定职业信仰,在短暂困局中坦然反思,谋划长远发展。因此,强调专心注意、持之以恒的专注坚守是畜牧兽医行业工匠精神的根基。二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非洲猪瘟病毒传染性非常强,任何细微的漏洞都可以导致病毒传播。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铁桶计划”就是一个精益求精的防控模式,例如猪场空气做到三层隔离过滤,从董事长到基层员工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剪指甲、刷鞋底等消毒规定。这些防疫环节要求达200多项,而且还在持续细化,并利用互联网进行监督,真正将防疫流程做到清晰化、可视化、可操作[13]。可见,精益求精是畜牧兽医行业工匠精神的核心, 旨在追求极致,做到完美。三是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畜牧业常规思维就是地面搭建棚舍养殖,但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传统思维,开创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产生了高投入、高回报、低成本、接近零风险的显著效果,长期养殖成本明显低于传统养猪方式,还更加有利于防控非洲猪瘟。畜牧兽医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必然愈加重视从业者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四是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提出非洲猪瘟有12条传播途径,防控必须依靠系统和团队的力量,任何一个基层岗位的丝毫疏漏都会导致疫病传入并迅速大规模扩散,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面对频繁发生的恶性传染病,畜牧兽医企业从业者必须具备有序协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五是公利至上的法治精神。畜牧兽医企业普遍实行严格的生产绩效考核,如果基层员工缺乏公共责任感和法治精神,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违法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肆意排污,不但有违动物福利原则,而且严重影响到肉类食品安全,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扬翔公司将“健康、安全、美味、低成本”作为企业文化,把健康、安全置于低成本之上,这就是畜牧兽医行业员工应该具备的公共利益至上、遵纪守法的“匠德”精神价值。
(五)结合企业防疫为本与降低成本的发展思路,改革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体系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卓越竞争优势在于疫病预防基础上的低成本生产技术。畜牧行业重大疫病频繁发生,单个动物发病后一般只能采取全场扑杀以隔断传染源的处理方式,导致企业和养殖户损失惨重。而且更严重的是,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污染面较大,疫情点状发生的态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14]。对此,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认为控制传染源已经不能实现,挽救易感动物猪也没有特效药,而且8~20年内无法研发出特效疫苗,养猪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对于广西职业院校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专业来说,必须结合企业防疫为本和降低成本的發展思路,改革课程体系。对于兽医类课程,以传授疾病预防知识为主,减少疫苗和药物的使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符合公共卫生和动物福利原则。这些课程除了培养学生对一般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恶性传染病的调查、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对于畜牧类课程,借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低成本养殖模式五要素(基因遗传、精准营养、生物安全、环境控制、生产管理)设置动物基因育种、动物繁育、饲料生产、饲喂管理、外部生物安全、内部生物安全、养殖环境控制、环境保护、养殖设施设备、企业生产管理、动物福利、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课程。
(六)校企软硬件优势互补,扩大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普及面及增强培训实效性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采用“公司 农户”“公司 家庭农场”“公司 养殖小区”等模式扩大公司生產规模,由公司向养殖户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养殖户提供场地设施和劳动力,生猪出栏后全部由公司统一收购,利润按合同分成。因此,这些大公司都注重对合作养殖户进行防疫技术和养殖技术培训,但其他生猪养殖散户对疫情防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养猪利润丰厚,疫情高发期过后,养殖散户将重新散养生猪,如果他们不重视疫情防控,极易造成疫情复发和传播,直接威胁周边区域合作养殖户和大型企业猪场的安全。总体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实体,一般都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讲师和现场实践操作条件以及后续技术支持,但缺乏相应的教室、宿舍等硬件条件,难以进行体系化规模化培训。而广西各农业职业院校都挂牌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具备政府资金支持以及教师、宿舍等硬件条件,每年都面向农村一线大规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水库移民、村干部、农场主等农业农村群体的种养技术培训,但学校教师缺乏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低成本养殖等企业实践经验,也没有后续技术支持,授课内容实效性低。因此,校企软硬件优势互补,合作开展面向农业农村各个群体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低成本养殖技术等规模化体系化培训,有利于广泛传播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技术,整体提高农村养殖行业疫情防控和养殖效益水平,大幅度降低疫情复发和传播风险,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性。
参 考 文 献
[1]王功孝.2020广西民营企业100强名单揭晓[EB/OL].(2020-08-01)[2020-11-25].http://gx.people.com.cn/n2/2020/0801/c179430-34198813.html.
[2][5]尹亚斌,刘源,鹿红敏.广西实施“铁桶计划”推进企业带动小农户养猪增收[J].中国畜牧业,2020(1):20-21.
[3]安伏岭.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荣登全球养猪实力榜[EB/OL].(2020-06-19)[2020-11-25].http://www.ggnews.com.cn/index.php?m=show
关键词 畜牧兽医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非洲猪瘟
自2018年8月开始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国内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自当年12月起大幅下滑,我国最主要肉类消费品猪肉的价格猛涨,进而带动CPI上涨,同时也对饲料、兽医、屠宰等畜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国内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疫情相关的疫苗研发、疫情防控技术、生猪市场和生产现状、生猪生产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等研究。而生猪生产行业技术进步、企业转型升级,又必然会带来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层次等方面需求的新变化,从而对畜牧兽医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但目前缺乏这方面研究。为此,本文以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模式作为研究样本,以期为广西畜牧兽医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启示借鉴。
一、廣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疫情防控模式概述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料、养、宰、商于一体的产业互联网科技型农牧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基地,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猪精生产、供应企业[1]。该公司一直秉承动物疫病重在防疫的理念,于2015年开始实施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有效隔绝猪蓝耳病等猪病毒传播途径。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中,该公司依托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进一步实施“铁桶计划”养殖模式,有效地抗击了非洲猪瘟,保住10.5万头母猪和5000头公猪,为公司后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019年7月广西政府部门开始在全区推广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猪瘟疫情防控模式,2019年11月农业农村部也肯定了该模式[2]。截至2020年3月,母猪存栏超过25万头,年出栏肉猪150多万头,成为国内养猪业标杆[3]。
该公司构建的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和“铁桶计划”养殖模式基于全方位、立体式生物安全防控技术,根据猪生长的生理需求和生活条件建设8~10层全封闭式楼房,形成封闭的生物防控系统,完全避免人、蚊蝇、鸟类、老鼠等传播病毒的风险,营造安全健康繁育体系。同时,在楼房中采用未来猪场智能管理平台,把“场、猪、物、人”搬上互联网,应用智能耳标、精喂仪、查情器、调膘器等智能设备,采取“猪脸识别”精细饲喂,尽量减少人和猪的移动,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同时大幅减少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2020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为进一步拓展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模式的广度和深度,彻底改变传统生猪养殖链条长、散、乱、难监管的现状,提出了“产业互联网料、养、宰、商一体化”新模式,将公司饲料加工、楼房养猪、屠宰、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五大板块整合为一个完整产业链[4],有效降低了上游链条中饲料遭病毒污染,中下游链条中猪精、仔猪和生猪长途运输传播病毒的风险,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广西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养猪散户和小型企业被疫情重创的情况下,该公司于2019年7月起,在广西建立5个服务中心,以清除已存在的非洲猪瘟病毒并有效阻止病毒再传染为根本目标,建立“铁桶养殖 封闭式物流 养猪能力赋能中心”,举办复产防疫培训班22期,培训养殖户1100人,累计改造养殖户300户,投放仔猪20余万头[5]。
总体上,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动物疫病防疫为本的理念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且成效显著,其疫情防控模式代表了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疫情防控的高水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也代表了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疫情防控模式依托的人才体系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铁桶计划”养殖模式以及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具有高技术含量,需要科研人员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也需要畜牧、兽医、计算机、机电、食品、物流、企业管理等各专业一线人员实践操作。这就有赖于该公司长期构建的学术型和技术技能型并重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
除了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外,公司与职业院校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长期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等开展校企合作,将其作为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农类高职院校,2016至2020年该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招生总数为5271人,占广西高职同类专业招生总数6612人的79.72%,期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在该校招聘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专业毕业生247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与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9年录取该公司员工开展半工半读、工学结合高职学历教育,2020年与该公司签约共建“扬翔产业学院”,全面升级校企合作,打造“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职教新生态链,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协调同步,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于2013年1月成立了扬翔大学,对员工按操作类、专业类、管理类岗位进行分类培养,见图1。操作类岗位主要针对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在猪场遵循“学徒工—技工—高级技工—资深技工—技师”的发展通道;专业类岗位包括技术和营销两个类别,主要针对普通硕士、本科生以及对口专业的高职生,他们进入“新员工—合格员工—高级专员(中级技术员/业务主管)—资深专员(高级技术员/区域经理)—职能专家(技师/销售总经理)”发展通道;进入高级专员(中级技术员/业务主管)级别后,可以选择进入“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者”的晋升通道。同时,操作类岗位可以转入专业类岗位和管理类岗位发展。这些岗位设置搭建了学术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同的成长路径,也为在猪场一线表现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岗发展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 三、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人才需求及培养实践启示
(一)适应畜牧兽医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会对技术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畜牧企业和养殖散户造成重创,这就要求畜牧兽医行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这次非洲猪瘟导致广西养猪业损失惨重,生猪出栏量从2017年的3355.1万头急剧下降到2019年的2505.8万头,但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逆势迅猛发展,其他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汉世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也于2019年下半年在广西增加投资180多亿元的生猪养殖加工项目[6]。同时,畜牧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兽医、饲料等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技术升级。这些畜牧兽医企业发展趋势必然会带来该行业人力资源结构和层次的新需求。以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秋季校园招聘为例,除了基层一线生产技术员、技术服务员和设备管理员外,其他绝大部分岗位招聘要求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而营养师、生产管理师则需要硕士以上学历。
2019年广西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包括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上百家广西畜牧兽医企业进行人才供需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2.86%。调查结果显示,广西畜牧兽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远超過供给量,但人才供需存在学历层次失衡的问题:虽然饲养管理等基层岗位需要大量中职生,但企业对其工作满意度明显偏低,有24.4%的企业表示中职生“与工作要求差距非常大,短时间内很难胜任工作”,中职生职业发展明显受限,晋升到企业中高层管理岗位难度日益增大;中职生学历不符合报考兽医资格证的条件,也进一步限制了其职业发展。因此,近年来广西畜牧兽医类中职生提高学历的意愿强烈,其升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数量由2019年的184人急剧增加到2020年的448人。同时,企业对高职生和本科生的满意度大体持平,认为高职生理论知识偏弱,但操作能力强,能扎根基层工作,本科生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但从事基层工作意愿低,而且实践动手能力相对偏弱。因此,企业希望广西职业院校能培养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水平,动手能力强可解决较复杂问题,能从事中高端生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并且专注坚守基层工作的畜牧兽医类职业教育本科人才。
为完善广西农业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广西区政府将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独立学院)、广西畜牧研究所合并成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基础新建广西水产畜牧职业技术学院,而原有各个农校主要开展中高职衔接农业职业教育。最终,广西将构建完成“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硕士教育”畜牧兽医类技术技能人才连贯培养体系,一方面增加人才供给数量,一方面提高人才供给学历层次,以满足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差异性人才需求。各个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与目前中高职、本科学历员工在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畜牧兽医企业主要担任的岗位类别和级别基本相对应,中职对应技工,高职对应高级技工、高级专员(中级技术员/业务主管)或者基层管理者,职业教育本科对应资深技工、资深专员(高级技术员/区域经理)、中层管理者。这样可从企业生产角度确定每个教育层次每个专业对应的主要工作岗位,以及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数量、内容和难度系数,据此开发中高职本科贯通的课程体系,实现每个教育阶段的毕业生既可以适岗就业,也可以升学,并且下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是前一阶段课程的深化和补充,避免知识内容大量重复和知识体系断档。这样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得到晋升,降低个人晋职时间成本和企业培训成本。
(二)对接畜牧兽医企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建设专业群体系
专业结构与产业能否精准对接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逻辑起点[7]。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对所招人才的专业、数量反映了该公司布局饲料加工、楼房养猪、屠宰、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猪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招聘信息显示,该公司对畜牧兽医、动物医学、饲料与动物营养、环境工程等猪生产相关人才有强烈需求,尤其是企业急速扩张和推广非洲猪瘟防控模式需要招聘大批高职生从事基层生产技术员、技术服务员工作;企业下属饲料厂、集群式智能养殖楼房、屠宰厂、食品加工厂、物流运输公司有大量机电自动化设备、运输工具等,也需要大批高职生从事基层设备管理员工作。食品、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也是该公司产业链发展急需的人才,但要求本科以上学历。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农类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针对广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按照“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需求链上”[8]的要求,该校必须适度超前规划与布局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群的整合建设,以服务畜牧兽医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全产业链为发展契机,开展畜牧兽医企业全产业链专业群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不求覆盖产业链涉及的所有专业,而是要立足院校原有专业布局,以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等优势专业为核心,围绕共同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并通过调整群内专业设置、渐进衍生开发周边专业来实现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根据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已有专业格局,对接畜牧企业产业链,可以构建6个专业群为主体覆盖畜牧企业产业链的行业特色专业体系,见图2。除了畜牧兽医专业群,其余5个专业群面向的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不仅服务于畜牧兽医行业,而且也服务于种植行业。这种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农业职业院校行业办学实力和特色,进一步加强与拓展学校与行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有利于解决非农类专业缺乏特色、专业实力薄弱、与其他院校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通过专业群中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不同专业群之间教学资源的互通交流,畜牧兽医专业群学生可以学习食品加工、机电设备、企业管理等知识,其他专业群中有意愿进入畜牧兽医行业就业的学生可以学习畜牧兽医专业课,其余学生可以学习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通用知识。这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总体上能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对接现代农业、新职业,服务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人才需求[9]。 (三)立足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开展产学研全方位深度合作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模式、低成本养殖模式等重大技术突破主要得益于与华中农大、中山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开展长期全方位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但该公司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的合作只有产学育人,无法形成产学研合作,主要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科研实力弱,而职业院校只希望企业能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订单班、顶岗实习、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即可。其实,两者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也都忽略了科研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的作用。职业院校应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 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 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 重点服务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以此提升科教协同育人质量[10]。目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模式已经从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铁桶计划”养殖模式发展到猪生产全产业链,涉及专业面越来越广,而且这些模式在广西各地推广还需要根据每个猪场、每个养殖户具体情况进行个案研究和个性化技术服务,如推广到禽类、牛类等其他养殖行业也需要进行差异化研究,而且非洲猪瘟还影响到畜牧兽医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畜牧市场供需失衡与调整、畜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等诸多研究领域,可见非洲猪瘟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合并广西畜牧研究所成立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极大增强了该校的畜牧兽医科研实力,其可立足自身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以赋能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进行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制、防控体系整体设计等重大复杂高端的科学研究,同时支持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合作从事某些细分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为企业和养殖户解决某些生产技术难题,产生一批小而精的高质量科技成果。这样将研究技术与成果转变为教师思想、课程内容、学生技能,持续融入教学育人环节,以科研创新带动知识更新与技术技能创新,为人才培养“提速”“增值”[11]。通过研究活动,把课堂从以知识传授中心转变成以实践应用和创造创新为中心[12],满足校企双方在技术和育人上的利益诉求,促进校企产学研全方位合作。
(四)根据畜牧兽医基层工作特性,凝练行业工匠精神
目前,各界大力提倡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而融入工匠精神需要结合每个行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工作特性挖掘其内涵特质。广西畜牧兽医行业中,高职生和中职生普遍在企业基层工作,直面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疫情,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一是专注坚守的敬业精神。由于防疫要求,畜牧兽医企业一般远离市区,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频繁接触动物粪便、病体和尸体等脏臭物体,而且直接承受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对经济收益和职业前景的冲击,必须坚定职业信仰,在短暂困局中坦然反思,谋划长远发展。因此,强调专心注意、持之以恒的专注坚守是畜牧兽医行业工匠精神的根基。二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非洲猪瘟病毒传染性非常强,任何细微的漏洞都可以导致病毒传播。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铁桶计划”就是一个精益求精的防控模式,例如猪场空气做到三层隔离过滤,从董事长到基层员工的所有人员必须遵守剪指甲、刷鞋底等消毒规定。这些防疫环节要求达200多项,而且还在持续细化,并利用互联网进行监督,真正将防疫流程做到清晰化、可视化、可操作[13]。可见,精益求精是畜牧兽医行业工匠精神的核心, 旨在追求极致,做到完美。三是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畜牧业常规思维就是地面搭建棚舍养殖,但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传统思维,开创集群式楼房智能化养猪模式,产生了高投入、高回报、低成本、接近零风险的显著效果,长期养殖成本明显低于传统养猪方式,还更加有利于防控非洲猪瘟。畜牧兽医行业企业转型发展必然愈加重视从业者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四是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提出非洲猪瘟有12条传播途径,防控必须依靠系统和团队的力量,任何一个基层岗位的丝毫疏漏都会导致疫病传入并迅速大规模扩散,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面对频繁发生的恶性传染病,畜牧兽医企业从业者必须具备有序协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五是公利至上的法治精神。畜牧兽医企业普遍实行严格的生产绩效考核,如果基层员工缺乏公共责任感和法治精神,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违法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肆意排污,不但有违动物福利原则,而且严重影响到肉类食品安全,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扬翔公司将“健康、安全、美味、低成本”作为企业文化,把健康、安全置于低成本之上,这就是畜牧兽医行业员工应该具备的公共利益至上、遵纪守法的“匠德”精神价值。
(五)结合企业防疫为本与降低成本的发展思路,改革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体系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卓越竞争优势在于疫病预防基础上的低成本生产技术。畜牧行业重大疫病频繁发生,单个动物发病后一般只能采取全场扑杀以隔断传染源的处理方式,导致企业和养殖户损失惨重。而且更严重的是,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污染面较大,疫情点状发生的态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14]。对此,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认为控制传染源已经不能实现,挽救易感动物猪也没有特效药,而且8~20年内无法研发出特效疫苗,养猪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切断传播途径。因此,对于广西职业院校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等专业来说,必须结合企业防疫为本和降低成本的發展思路,改革课程体系。对于兽医类课程,以传授疾病预防知识为主,减少疫苗和药物的使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符合公共卫生和动物福利原则。这些课程除了培养学生对一般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力,关键是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恶性传染病的调查、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对于畜牧类课程,借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低成本养殖模式五要素(基因遗传、精准营养、生物安全、环境控制、生产管理)设置动物基因育种、动物繁育、饲料生产、饲喂管理、外部生物安全、内部生物安全、养殖环境控制、环境保护、养殖设施设备、企业生产管理、动物福利、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课程。
(六)校企软硬件优势互补,扩大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普及面及增强培训实效性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采用“公司 农户”“公司 家庭农场”“公司 养殖小区”等模式扩大公司生產规模,由公司向养殖户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养殖户提供场地设施和劳动力,生猪出栏后全部由公司统一收购,利润按合同分成。因此,这些大公司都注重对合作养殖户进行防疫技术和养殖技术培训,但其他生猪养殖散户对疫情防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养猪利润丰厚,疫情高发期过后,养殖散户将重新散养生猪,如果他们不重视疫情防控,极易造成疫情复发和传播,直接威胁周边区域合作养殖户和大型企业猪场的安全。总体上,企业作为一个经营实体,一般都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讲师和现场实践操作条件以及后续技术支持,但缺乏相应的教室、宿舍等硬件条件,难以进行体系化规模化培训。而广西各农业职业院校都挂牌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具备政府资金支持以及教师、宿舍等硬件条件,每年都面向农村一线大规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水库移民、村干部、农场主等农业农村群体的种养技术培训,但学校教师缺乏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低成本养殖等企业实践经验,也没有后续技术支持,授课内容实效性低。因此,校企软硬件优势互补,合作开展面向农业农村各个群体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低成本养殖技术等规模化体系化培训,有利于广泛传播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技术,整体提高农村养殖行业疫情防控和养殖效益水平,大幅度降低疫情复发和传播风险,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性。
参 考 文 献
[1]王功孝.2020广西民营企业100强名单揭晓[EB/OL].(2020-08-01)[2020-11-25].http://gx.people.com.cn/n2/2020/0801/c179430-34198813.html.
[2][5]尹亚斌,刘源,鹿红敏.广西实施“铁桶计划”推进企业带动小农户养猪增收[J].中国畜牧业,2020(1):20-21.
[3]安伏岭.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荣登全球养猪实力榜[EB/OL].(2020-06-19)[2020-11-25].http://www.ggnews.com.cn/index.php?m=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