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分析单左室起搏(LUVP)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左房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接受CRT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根据起搏模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15例为L
【机 构】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东青岛 266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分析单左室起搏(LUVP)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左房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接受CRT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根据起搏模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15例为LUVP,15例为双心室起搏(BVP),收集30例患者CRT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内心功能、十二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临床资料,比较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二尖瓣返流面积(MR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ED)指标的术前及术后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LUVP组及BVP组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QRS波时限、IVMD、SPWMD、MRA、LAVI、LVEED较术前减小,LAEF及LVEF增加(P均<0.05).与BVP组相比,LUVP组术后6个月QRS波时限缩短[(133.8±9.1)ms vs(141.3±8.4)ms,P<0.05],MRA减小[(1.9±1.0)cm2 vs(3.0±1.0)cm2,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及左房结构、功能在CRT术后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在缩短QRS波时限、减小二尖瓣返流面积方面LUVP较BVP更有优势.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AF)增加卒中和死亡的风险.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对高频心房事件(AHRE)的记录为发现AF提供了诊断依据.研究表明AHRE与卒中风险增高有关.但对于AHRE患者是否需要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病率高,临床危害极大.房颤ABC综合管理方案就是A为避免卒中(分三部曲:①确定低危人群,不推荐抗凝;②确定高危人群,启动抗凝,并加强出血风险评估,采取相
目的 分析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用于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的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ICD植入的心源性猝死一级预防患
目的 探讨青年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合并病窦综合征(SSS)的临床情况和电生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连续收治的20例15~40岁青年房
目的 总结儿童心律失常患儿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期间,因心律失常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治疗患儿的心律失常类型及疗效.结果
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肿瘤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率高,肿瘤和房颤可能有共同的发生机制.遗传、危险因素、全身炎症和神经激素的变化促进了房颤和肿瘤的发展.两种疾病过
目的 探究脂联素对心脏神经节丛(GP)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3% 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后经右侧开胸暴露心脏右前神经节丛(ARGP),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