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十分严密的学科,其知识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的确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各教师也都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发,分析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协作学习;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应2011年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要注重于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要为学生们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打下基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课改标准的要求,一线教师都在积极创新,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和长远发展的最佳教学模式,而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也逐渐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形式,被广泛地加以运用。其教学形式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和接受,除了能够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之外,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突出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下面笔者将从预习、课上以及课后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日常教学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一、预习:协作学习共同探讨
预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在正式上课前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预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知识吸收力度和学习效率。但是数学课程的预习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一些难度,其中有一些较难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单靠学生自己理解能力有限,不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就可以缓解这类问题。
学生们在预习时也会按照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内成员各有不同,学生们在遇到难点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组内讨论,大家共同思考、一起谈论,就能够将一些小问题解决掉,剩下的重难点知识笔者在课上也会着重讲解。比如,在学习“年月日”这部分前,由于其内容较为简单且易被理解,笔者就先给小组制定了学习任务: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喜好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辅助学习。在正式上课时,笔者按照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了小组作品的课堂展示,笔者欣慰地发现学生们都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加以准确归纳。学生们的展示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将知识按照年、月、日的主题进行了表格绘制;有的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总结等等。由此可见,学生们在课前进行了较好的小组预习工作,因此在上课时很多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就不需要笔者再进行过多的讲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课上: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课堂教学是目前小学生进行系统学习中的主要教学模式,有些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抵触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教学时没有选取好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如果只是单纯以“教”为主,学生们只是被动学习,而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专注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的主要场地,笔者会经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参与课堂,比如,在进行试卷或者习题的讲解时,笔者就会鼓励学生们先在课下进行小组分析,将自己的不懂的问题互相提问,之后在上課时笔者会鼓励学生们自己进行习题的讲解,学生可以自己举手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讲题数量最多的小组可以积分,一周内积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这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可以较大限度地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除此之外,笔者也会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们也会按照小组进行讨论,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合作互助学习的重要性。
三、课后:学生互相监督练习
课堂的教学时间较为有限,因而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就不能仅靠课上的时间进行,再加上教师并不能时刻在学生们身边,平常教学时学生们遇到问题就会搁置等找到老师才能解决,这样的学习效率也会降低。而在课下利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学生就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能够起到较好的互相监督学习的作用。
笔者经常会利用小组学习的便利性引导学生们互相进行监督学习,比如,在学习学习方程运算时,不少学生还是会因为各种问题出现错误,因此笔者就规定了一个练习任务:每组每天由各个成员轮流出五道题进行练习,互相对答案并对错题进行讲解。笔者也会实事时抽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这样互相监督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能够更加有责任感和学习的压力感,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影响,也能够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实力上升的方式有很多,而小组模式的协作学习是不分年级阶段、不分学科都能够运用的学习模式,它也能够存在于教学的方方面面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交流,也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集体团结感,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综上就是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的有关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协作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一些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
[1]傅惠珍.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31.
[2]王彦珠.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9(22):77.
关键词:小学数学;协作学习;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应2011年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要注重于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且要为学生们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打下基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课改标准的要求,一线教师都在积极创新,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和长远发展的最佳教学模式,而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也逐渐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形式,被广泛地加以运用。其教学形式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和接受,除了能够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之外,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突出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下面笔者将从预习、课上以及课后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日常教学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一、预习:协作学习共同探讨
预习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在正式上课前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预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知识吸收力度和学习效率。但是数学课程的预习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一些难度,其中有一些较难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单靠学生自己理解能力有限,不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就可以缓解这类问题。
学生们在预习时也会按照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小组内成员各有不同,学生们在遇到难点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组内讨论,大家共同思考、一起谈论,就能够将一些小问题解决掉,剩下的重难点知识笔者在课上也会着重讲解。比如,在学习“年月日”这部分前,由于其内容较为简单且易被理解,笔者就先给小组制定了学习任务:各小组按照自己的喜好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辅助学习。在正式上课时,笔者按照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了小组作品的课堂展示,笔者欣慰地发现学生们都能够将教材中的知识加以准确归纳。学生们的展示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将知识按照年、月、日的主题进行了表格绘制;有的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总结等等。由此可见,学生们在课前进行了较好的小组预习工作,因此在上课时很多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就不需要笔者再进行过多的讲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课上: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课堂教学是目前小学生进行系统学习中的主要教学模式,有些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抵触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教学时没有选取好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如果只是单纯以“教”为主,学生们只是被动学习,而引导学生们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以及专注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的主要场地,笔者会经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参与课堂,比如,在进行试卷或者习题的讲解时,笔者就会鼓励学生们先在课下进行小组分析,将自己的不懂的问题互相提问,之后在上課时笔者会鼓励学生们自己进行习题的讲解,学生可以自己举手展示自己的做题思路,讲题数量最多的小组可以积分,一周内积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这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可以较大限度地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除此之外,笔者也会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们也会按照小组进行讨论,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合作互助学习的重要性。
三、课后:学生互相监督练习
课堂的教学时间较为有限,因而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就不能仅靠课上的时间进行,再加上教师并不能时刻在学生们身边,平常教学时学生们遇到问题就会搁置等找到老师才能解决,这样的学习效率也会降低。而在课下利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学生就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也能够起到较好的互相监督学习的作用。
笔者经常会利用小组学习的便利性引导学生们互相进行监督学习,比如,在学习学习方程运算时,不少学生还是会因为各种问题出现错误,因此笔者就规定了一个练习任务:每组每天由各个成员轮流出五道题进行练习,互相对答案并对错题进行讲解。笔者也会实事时抽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这样互相监督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能够更加有责任感和学习的压力感,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影响,也能够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实力上升的方式有很多,而小组模式的协作学习是不分年级阶段、不分学科都能够运用的学习模式,它也能够存在于教学的方方面面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交流,也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集体团结感,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综上就是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的有关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协作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希望能够给予同行一些教学帮助。
参考文献:
[1]傅惠珍.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31.
[2]王彦珠.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教育,2019(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