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哲去世一年了,我时时还会想起他。他送我的《猎鹿者》油画摆在客厅里,那是一只林中鹿,朝人世看了一眼,恰巧与猎人在瞄准镜中对视,猎人没忍心开枪,鹿走了,融进了自然。
每天下班坐地铁,到家一身疲惫,偶尔瞧一眼那幅画,我浮躁的心也就安定了一些。
与敬哲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宋庄一位画家组织的烧烤聚会上,彼此都比较腼腆,相互寒暄了几句,他没吃东西就走了。
后来得知他查出胃癌,我时常去看他,见面的机会多了,交流也多一些,会聊聊我们喜欢的音乐人和对艺术的看法。
敬哲对艺术、音乐和电影的喜爱是很单纯的,他的生活愿望也很简单:找个小村子住下,安心画画。
他对待身边的朋友也单纯而又热切,那次在新周书房的展览,晚上大家一起聚餐,看得出他很开心,虽然他没说太多话,只静静听着大家说。聚会快结束时,大家准备回家,敬哲却说想去新周书房休息一下,想再待一会儿。
后来,敬哲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每次去看他,从他的眼神里,都能看出他希望我可以在病房里多待一会儿,他忍受着身体的痛苦与我聊天,手里拿着念珠,表情是平静的,身体却渐渐枯萎。
一次陪他输完液,他硬要陪我去吃吉野家,那时他进食已经有些困难了,吃完牛肉饭,我们合了张影,我便又奔向茫茫然的生活里去了。
新周书房展览之前,摄影师阿灿过来给敬哲拍照片,他在胶片里的样子酷极了,就像电影《猎鹿者》里那位拿枪指着头的美军士兵,他站在自己画的北野武旁边留影,北野武笑着用枪对准太阳穴。敬哲说,“暴力的背后是慈悲。”
在病中,他多次跟我提及这句话,他喜欢北野武的电影,在作品中表现人与环境的抗争。
那次在喇嘛庄,他把那组《武士》油画拿给我看,我惊呆了。抗争和暴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平静之心。
我是个对颜色不太敏感的人,那组画中用到的绿却让我难以忘怀,那种绿,比翠竹的绿更浓烈深沉。
人世间,过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是困难的,可是人们内心是趋近自然的。敬哲早年在中关村工作过,干的是原画师的工作,如果他不放弃稳定工作去圆明园画画,也许会是个体面的职场人。
我问过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是怎么回答的我已经忘记了,总之是没有说后悔。爱与自由,谁又真正付诸行动过呢?
不论是生活中,还是病重时,敬哲都是平静的,他以沉默来替代加深痛苦的呼喊,且永远满怀希望。
化疗期间,他独自将一个沙发从很远的地方搬到画室,我们都很吃惊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多次跟我提及,他还有几张未完成的大幅作品,想抽空画完。搬沙发,就是为了让身体舒服点儿,好继续画画。
很少有人能体会到,敬哲对于绘画的迷恋,之于个人的意义何在。对于一位创作者,创作本身像粮食一样滋养着他,绘画和写作,都是养人的。在外人看来,他是孤独的,可是他内心的风景是外人看不见的。
敬哲未完成的作品是一只鹿,还有百望山林中的一个根雕。百望山是他病中经常散步的地方,他在林中发现了一个树根,身体还行的时候,他每天都去刻一会儿,然后再把树根用枯枝掩饰好,据说那是一只小狗的形象。小狗的藏身之处只有敬哲知道,敬哲走了,小狗的形象只能凭我想象了。
敬哲一生亲近自然,那只在树根之上雕刻的小狗,是他给大自然的献礼。
每天下班坐地铁,到家一身疲惫,偶尔瞧一眼那幅画,我浮躁的心也就安定了一些。
与敬哲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宋庄一位画家组织的烧烤聚会上,彼此都比较腼腆,相互寒暄了几句,他没吃东西就走了。
后来得知他查出胃癌,我时常去看他,见面的机会多了,交流也多一些,会聊聊我们喜欢的音乐人和对艺术的看法。
敬哲对艺术、音乐和电影的喜爱是很单纯的,他的生活愿望也很简单:找个小村子住下,安心画画。
他对待身边的朋友也单纯而又热切,那次在新周书房的展览,晚上大家一起聚餐,看得出他很开心,虽然他没说太多话,只静静听着大家说。聚会快结束时,大家准备回家,敬哲却说想去新周书房休息一下,想再待一会儿。
后来,敬哲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每次去看他,从他的眼神里,都能看出他希望我可以在病房里多待一会儿,他忍受着身体的痛苦与我聊天,手里拿着念珠,表情是平静的,身体却渐渐枯萎。
一次陪他输完液,他硬要陪我去吃吉野家,那时他进食已经有些困难了,吃完牛肉饭,我们合了张影,我便又奔向茫茫然的生活里去了。
新周书房展览之前,摄影师阿灿过来给敬哲拍照片,他在胶片里的样子酷极了,就像电影《猎鹿者》里那位拿枪指着头的美军士兵,他站在自己画的北野武旁边留影,北野武笑着用枪对准太阳穴。敬哲说,“暴力的背后是慈悲。”
在病中,他多次跟我提及这句话,他喜欢北野武的电影,在作品中表现人与环境的抗争。
那次在喇嘛庄,他把那组《武士》油画拿给我看,我惊呆了。抗争和暴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平静之心。
我是个对颜色不太敏感的人,那组画中用到的绿却让我难以忘怀,那种绿,比翠竹的绿更浓烈深沉。
人世间,过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是困难的,可是人们内心是趋近自然的。敬哲早年在中关村工作过,干的是原画师的工作,如果他不放弃稳定工作去圆明园画画,也许会是个体面的职场人。
我问过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是怎么回答的我已经忘记了,总之是没有说后悔。爱与自由,谁又真正付诸行动过呢?
不论是生活中,还是病重时,敬哲都是平静的,他以沉默来替代加深痛苦的呼喊,且永远满怀希望。
化疗期间,他独自将一个沙发从很远的地方搬到画室,我们都很吃惊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多次跟我提及,他还有几张未完成的大幅作品,想抽空画完。搬沙发,就是为了让身体舒服点儿,好继续画画。
很少有人能体会到,敬哲对于绘画的迷恋,之于个人的意义何在。对于一位创作者,创作本身像粮食一样滋养着他,绘画和写作,都是养人的。在外人看来,他是孤独的,可是他内心的风景是外人看不见的。
敬哲未完成的作品是一只鹿,还有百望山林中的一个根雕。百望山是他病中经常散步的地方,他在林中发现了一个树根,身体还行的时候,他每天都去刻一会儿,然后再把树根用枯枝掩饰好,据说那是一只小狗的形象。小狗的藏身之处只有敬哲知道,敬哲走了,小狗的形象只能凭我想象了。
敬哲一生亲近自然,那只在树根之上雕刻的小狗,是他给大自然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