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科优势培养综合素质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各种素质上都有较强的优势。因此,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素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118-01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語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广泛的知识,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维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一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1.培养语文及其他素质是语文教学的责任。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还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使学生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2.语文的特质决定了它应担负起培养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课文中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的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3.语文的特质能使思品教育得以潜移默化地进行。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学中,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基本训练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显然,思想品德、人格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既是天然和谐的,也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叙事性强或富有思辩性的作品,还有充满幽默、风趣、给人快感的佳作,那些刻画精妙、描写优美的作品对学生吸引力大,作品能够带给他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弥补或是人际之间的沟通,甚至是情感的转移和渲泄。所以,语文学科的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虽然语文学科特质和参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获得共识,但若要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我觉得关键是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最佳结合点
  1.教师善于启发诱导是学生会学的基础。语文学科教学,教师的讲解引导作用异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在教材内容特点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媒体运用上、在课堂教学结构上都必须有通盘考虑,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师展现自己理解教材的思维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发现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那么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学了,有了成功感,自然也就乐学了。
  2.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乐学的保证,也是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途径。应该从课文中发扬其蕴含着的能使学生增长见识的内容,如课文的时代背景、有关的风土人情、作者的生平、趣闻轶事等等;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课外读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力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能让学生多维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提出能让学生显示思维活动过程的述理性、扩散性的问题。不同的体裁作品有不同的审美角度和不同思考方向,教师创设问题,必须切合文意文理,从而逐渐形成学生自身对作品的审美认识,以培养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导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3.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探究问题。课堂教学时,教师会教善教,其实就是善于展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思维过程。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是形象思维(人物塑造、情节构思、语言运用等)和逻辑思维(层次结构、中心思想表现等)相结合的典范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中对课文作有关的思考会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否定,这不能不说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会思维、会学习的表现。显然,学生的疑问,牵涉到作者的思想、历史事件的是与非、政治与文学、艺术与生活等问题,也关系到欣赏品味的差异、时代隔阂等问题,学生能提出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虽有时难免肤浅或怪异,却是善于思考的良好表现,更是科学思维的结果。
  4.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善于交往的素质。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进行思考,虽然也懂得思考的方法,但仍然是内在的思维活动。好学、会学的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见解之正误及时得到验证,通过思考——交流——再思考——再交流而形成见解。即使一时不能形成看法的学生也是希望听听同学怎么说的,以开启自己的思路。教师应用激励学生多说的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陈述见解、谈感想、作评论,甚至演讲、答辩等,使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又可激发学生的灵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在素质。
  总之,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审美能力、道德人格上更是有特殊的功能。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优越性,进行广泛、立体性的改革与探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其他文献
视觉作为人接触和感知时间的非常重要的途径,设计中光线的运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光线的亮度和颜色都能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的作业效能.通过实验的设置,研究非均
油,就一个字,却刺激着世界的神经.2005年对国内成品油零售业来说,值得回味的新闻接连不断,有影响的事件接踵而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都围绕着油市展开.
新时期,为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应及时考虑人们的生活质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这和国家的国计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开
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本来属于我们身体本能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正在慢慢地退化?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闻见花香,有多久没有感受到柔软,有多久没有细细地品过一道菜,又有多久,没有眺望群山,让自己的身心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之中了?    激活五感  嗅觉——清新、内在的觉醒    在繁忙紧凑的生活中,只一刻停下而已。此刻,请清除杂念,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幻想自己正在林间走着悠闲、宁静的步调,
期刊
自秦汉时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称二女为“湘夫人”.后人用此典多形容夫妻生离死别、思慕不尽之情.但是我们在续书中看到,林
公众参与地方经济立法切实能在经济建设、市场决策、民主理念、公民意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它是实现经济良法之治的基本途径,能将上下位法冲突降至最低限度,能推进社会公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学生学习过
摘要: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  关键词:学法指导;语文阅读教学;升学率;
沉淀池施工工程的步骤和工序繁多,施工过程具有相当难度,本文从一次铁皮沉淀池施工工序的划分、止水帷幕的施工工艺、沉井不排水下沉技术及封底施工等难点与风险做详细分析,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能源,在我国整个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