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释了新媒体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论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政教育四点对策,一是树立“三贴近”的廉洁教育理念;二是开设廉洁教育慕课;三是建立网络廉洁教育宣传体系;四是建立“三结合联动式”的网络廉洁教育队伍。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廉洁教育;思考
一、新媒体和大学生廉洁教育释义
1.新媒体及其特点。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资讯的物理载体。新媒体(NewMedia)是相对传统媒体不断变化的概念,现阶段的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新”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理念上的革新,这是定义新媒体的核心内容。二是技术上的革新,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数字化媒体。三是形式上的革新,以纸质为基础的传统媒体加上电子技术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如电子报纸。
新媒体传播特点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传播内容的丰富共享性。新媒体是复合媒体,能快速传播数字、文字、图像、视频等丰富的信息,信息收传双方对等交流共同享用信息。二是传播形式的即时交互性。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全覆盖功能,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搜寻到想要的信息,信息收传双方都能及时沟通反馈。三是信息传播的隐蔽虚拟性。人们都可以用匿名方式和虚拟文字进行信息传播。四是媒体角色的个体性。每个人都能以自媒体的形式对自身特点进行大众传播。
2.大学生廉洁教育及其特点。所谓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以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提升大学生廉洁素养、增强拒腐防变的心理品质、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为目标,以廉政文化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内容,面向大学生开展的互动式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特点:一是职业的预警性。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难免面临权、钱、色的各种诱惑和职业成败的严峻挑战。大学生廉洁教育就是岗前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精神、职业信誉、职业法纪的教育,它是国家反腐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得与失的关系,从灵魂深处筑起不想腐的城墙,切实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开展教育。大学生的学历层次、需求层次不同,应针对本科、高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廉洁教育计划。在对全体同学进行了普及性教育的基础上,党团校还应针对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优秀学生制定提高性的廉洁教育计划。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走向开展医德、师德、艺德和科技人员等职业道德教育。再次,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需求开展教育。大学生廉洁教育贯穿大学始终。要针对大学本科1-4年级专科1-3年级学生思想特点和面临的热点问题开展教育。
三是教育形式的现代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了主流,应充分应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的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积极影响。一是有利于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流动都是以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大学生正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在廉政教育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自学,将自己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二是有利于提高廉洁教育的生动性和有效性。新的媒体环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刻板教育模式,引入网络互动、微信课堂内容交流等方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生动活泼地开展廉政教育,能被学生所接受。三是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新媒体资源是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可利用新媒体选择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2.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消极影响。一是新媒体不良信息泛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西方敌对势力在网上进行文化渗透,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进行颜色革命,大学生研判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制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使其世界观的倾斜和价值观的扭曲。二是新媒体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减弱。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加快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而网中虚拟的充满欺骗的人际交往,会导致大学生适应现实交往的能力缺失,甚至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冷漠和麻木,廉洁自律能力下降,不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和廉洁品质的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政教育对策的思考
1. 树立“三贴近”的廉洁教育理念。所谓“三贴近”指的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大学生廉洁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廉洁理论、廉洁法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这些内容容易给大学生“高、大、空”的错觉。我们要让廉洁教育产生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一要贴近学生。这要求廉洁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需求现状来进行,不能无的放失。二要贴近生活。这要求廉洁教育活动要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运用生活化的内容、语言和方式,以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渗透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三要贴近实际,这要求廉洁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既不能超越现实状况把教育目标定的过高,也不能背离党和人民要求把教育目标定的过低。
2.开设廉洁教育慕课。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不是面对面讲授的课程,而是将些课程资料散布于互联网上,自定时间地点学习。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实行专题化、专家化、慕课化,实行翻转课堂进行教育。
3.建立网络廉洁教育宣传体系。一是建立廉洁教育网站。开设廉洁教育网上课堂,上传廉洁教育电子教材和课件、案例库、试题库;建立廉洁教育工作图书馆、电子报刊、交谈室、交流热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活动。二是注重综合运用BBS、QQ、手机短信等多种网络传 播形式和开发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育软件,以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吸引大学生参与廉洁教育活动。三是开发廉洁教育手机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接受教育。
4. 建立“三结合联动式”的网络廉洁教育队伍。所谓“三结合联动式”是指廉洁教育教师、学生助教、网路技术人员三结合党政学团通力协作的廉洁教育队伍。廉洁教育教师队伍应有校、院党、政、团组织的领导、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构成,负责大学生学廉洁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学生助教由校、院、班优秀的团学干部构成,负责协助廉洁教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网路技术人员由网络技术开发人员和网络管理维护人员构成,负责我廉洁网站建设维护、网络监控和慕课的运行等。网路廉洁教育是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专业技术性、生活性一体的系统工程,“三结合联动式”网络廉洁教育队伍建设是该系统工程顺利运行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卓莉.创设大学生廉洁教育良好学校环境探微[J] .经济与社 会发展,2010 .
[2]刘键政,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基于网络载体的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微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4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3]白静.略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59-61.
注:
1.该论文系《重庆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2,该论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编号:133278:《重庆市高职学生三位一体板块联动式连接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廉洁教育;思考
一、新媒体和大学生廉洁教育释义
1.新媒体及其特点。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资讯的物理载体。新媒体(NewMedia)是相对传统媒体不断变化的概念,现阶段的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新”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理念上的革新,这是定义新媒体的核心内容。二是技术上的革新,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数字化媒体。三是形式上的革新,以纸质为基础的传统媒体加上电子技术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如电子报纸。
新媒体传播特点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传播内容的丰富共享性。新媒体是复合媒体,能快速传播数字、文字、图像、视频等丰富的信息,信息收传双方对等交流共同享用信息。二是传播形式的即时交互性。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全覆盖功能,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搜寻到想要的信息,信息收传双方都能及时沟通反馈。三是信息传播的隐蔽虚拟性。人们都可以用匿名方式和虚拟文字进行信息传播。四是媒体角色的个体性。每个人都能以自媒体的形式对自身特点进行大众传播。
2.大学生廉洁教育及其特点。所谓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以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提升大学生廉洁素养、增强拒腐防变的心理品质、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为目标,以廉政文化理论与实践为主要内容,面向大学生开展的互动式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特点:一是职业的预警性。大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难免面临权、钱、色的各种诱惑和职业成败的严峻挑战。大学生廉洁教育就是岗前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精神、职业信誉、职业法纪的教育,它是国家反腐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得与失的关系,从灵魂深处筑起不想腐的城墙,切实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开展教育。大学生的学历层次、需求层次不同,应针对本科、高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廉洁教育计划。在对全体同学进行了普及性教育的基础上,党团校还应针对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优秀学生制定提高性的廉洁教育计划。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走向开展医德、师德、艺德和科技人员等职业道德教育。再次,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需求开展教育。大学生廉洁教育贯穿大学始终。要针对大学本科1-4年级专科1-3年级学生思想特点和面临的热点问题开展教育。
三是教育形式的现代化。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了主流,应充分应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的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积极影响。一是有利于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和流动都是以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大学生正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在廉政教育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自学,将自己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二是有利于提高廉洁教育的生动性和有效性。新的媒体环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刻板教育模式,引入网络互动、微信课堂内容交流等方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生动活泼地开展廉政教育,能被学生所接受。三是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新媒体资源是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可利用新媒体选择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2.新媒体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消极影响。一是新媒体不良信息泛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扭曲。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西方敌对势力在网上进行文化渗透,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进行颜色革命,大学生研判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制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使其世界观的倾斜和价值观的扭曲。二是新媒体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减弱。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加快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而网中虚拟的充满欺骗的人际交往,会导致大学生适应现实交往的能力缺失,甚至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冷漠和麻木,廉洁自律能力下降,不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和廉洁品质的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政教育对策的思考
1. 树立“三贴近”的廉洁教育理念。所谓“三贴近”指的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大学生廉洁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廉洁理论、廉洁法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这些内容容易给大学生“高、大、空”的错觉。我们要让廉洁教育产生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一要贴近学生。这要求廉洁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需求现状来进行,不能无的放失。二要贴近生活。这要求廉洁教育活动要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运用生活化的内容、语言和方式,以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渗透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三要贴近实际,这要求廉洁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既不能超越现实状况把教育目标定的过高,也不能背离党和人民要求把教育目标定的过低。
2.开设廉洁教育慕课。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不是面对面讲授的课程,而是将些课程资料散布于互联网上,自定时间地点学习。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实行专题化、专家化、慕课化,实行翻转课堂进行教育。
3.建立网络廉洁教育宣传体系。一是建立廉洁教育网站。开设廉洁教育网上课堂,上传廉洁教育电子教材和课件、案例库、试题库;建立廉洁教育工作图书馆、电子报刊、交谈室、交流热线、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洁教育活动。二是注重综合运用BBS、QQ、手机短信等多种网络传 播形式和开发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育软件,以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时效性吸引大学生参与廉洁教育活动。三是开发廉洁教育手机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接受教育。
4. 建立“三结合联动式”的网络廉洁教育队伍。所谓“三结合联动式”是指廉洁教育教师、学生助教、网路技术人员三结合党政学团通力协作的廉洁教育队伍。廉洁教育教师队伍应有校、院党、政、团组织的领导、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构成,负责大学生学廉洁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学生助教由校、院、班优秀的团学干部构成,负责协助廉洁教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网路技术人员由网络技术开发人员和网络管理维护人员构成,负责我廉洁网站建设维护、网络监控和慕课的运行等。网路廉洁教育是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专业技术性、生活性一体的系统工程,“三结合联动式”网络廉洁教育队伍建设是该系统工程顺利运行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卓莉.创设大学生廉洁教育良好学校环境探微[J] .经济与社 会发展,2010 .
[2]刘键政,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基于网络载体的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微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4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3]白静.略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59-61.
注:
1.该论文系《重庆大学生廉洁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2,该论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编号:133278:《重庆市高职学生三位一体板块联动式连接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