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和情感沟通交融的场所。在该学科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我们要优化交流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交融。
一、在温情研讨中沟通情感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研讨式交流是理想的教学方式之一,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温情研讨中交流,使之成为一次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研讨中沟通情感,升华思想。
比如,在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懂得“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自觉养成减少“白色污染”的意识,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自由组合成数个小组,调查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调研取证“白色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在课堂教学中,我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对课前探究的成果进行汇报。该小组学生拎着一大袋课前收集来的生活中的常见塑料制品,边展示边汇报其名称和用途,还用多媒体展示了课前拍摄到的生活中“白色污染”的场景,介绍“白色污染”的形成原因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其他小组学生在听了这一组学生的汇报后,也纷纷及时给予补充,比如塑料制品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塑料制品具有的重量轻、价格便宜、色彩丰富、耐摔耐用等优点,以及塑料制品的缺点,如不容易降解腐烂,燃烧后的浓烟有毒,如果将废弃的塑料袋、塑料盒等塑料制品随便乱丢,就会造成“白色污染”,严重损害环境。有的小组还对减少“白色污染”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如买菜时使用布袋或竹篮,废弃塑料袋等塑料制品不要乱扔,可以回收利用,研究生产可快速降解的高科技塑料产品,等等。孩子们在温馨、温情的研討中补充、想对策,对塑料的特点、用途、危害以及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在研讨中不断丰富、完善,同时在坦诚探究的气氛中交流、沟通了情感。
二、在激烈辩论中碰撞激情
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会出现你争我辩的一幕,尤其是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之后,往往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观点,交流中各执一词,激烈争辩。此时,我们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观点做出判断,可以“坐山观虎斗”,并抓住时机组织“正式”的辩论赛,为他们营造一个充分交流的情境,让他们在辩论中交流思想、碰撞观点、张扬个性。
例如,在教学《父母的难处》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的难处,自觉形成为父母分忧、回报父母的意识,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主题是:请阅读书本中的美文《生日》,你同意哪一方的意见,为什么?我根据每个学生的观点,将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双方阐述各自的观点,然后进行辩论。正方说:“父母都是大人,什么都会,他们有什么难处,我们小孩才有难处呢。”反方辩驳:“大人们有很多难处,他们为了整个家庭,会面临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我爸妈为了我和妹妹的生活、学习,起早贪黑,辛苦工作,妈妈每天要接送我和妹妹上学,然后还要回家干农活,为我们洗衣做饭。”“我的父母的难处可多啦,除了自己要工作,每天既要照顾我们,还要照顾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每次只给我们买新衣服,自己却穿着多年舍不得扔掉的褪了色的旧衣服,我将来挣了钱也要给爸爸妈妈买新衣服。”“我以后再也不抱怨、不撒娇了,我也要帮爸妈解决一些难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群情激动,他们在激烈的辩论中诉说着父母的诸多难处,分析着他们的难处产生的原因,纷纷表态愿意替父母解忧、分担难处,教室内爱心飞扬。
三、在友谊竞赛中交融友情
小学生一般比较喜欢争强好胜,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组织学生比赛、竞争,让学生在竞赛式交流中增进友谊、交融友情。
在教学《我们的毕业典礼》时,为了唤起相处六年的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激发他们的远大理想,以及对未来的豪情壮志,我采用了竞赛式交流的教学方式,毕业典礼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交流小学六年时光里点点滴滴难忘的画面,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言精彩感人!课堂上,他们争相表达,尽情抒发对学校的热爱和眷恋、对老师真挚的感激、对好友的深厚情感。最后,我又组织学生开展赠言卡创作比赛,通过精美的卡片设计,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的情感。孩子们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创作,抒发情感,升华友谊。与其说这是比赛,倒不如说是集体汇演,是友谊的竞赛,是友情的交融。
竞赛式交流使得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最大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竞赛式交流的开展也要谨慎,避免学生急于争胜、紧张浮躁,要引导他们树立友谊第一、竞赛第二的思想,要在温馨和谐的竞赛氛围中交流思想、交融友情。◆(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一、在温情研讨中沟通情感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研讨式交流是理想的教学方式之一,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温情研讨中交流,使之成为一次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研讨中沟通情感,升华思想。
比如,在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塑料的特点,懂得“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自觉养成减少“白色污染”的意识,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自由组合成数个小组,调查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调研取证“白色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在课堂教学中,我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对课前探究的成果进行汇报。该小组学生拎着一大袋课前收集来的生活中的常见塑料制品,边展示边汇报其名称和用途,还用多媒体展示了课前拍摄到的生活中“白色污染”的场景,介绍“白色污染”的形成原因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其他小组学生在听了这一组学生的汇报后,也纷纷及时给予补充,比如塑料制品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塑料制品具有的重量轻、价格便宜、色彩丰富、耐摔耐用等优点,以及塑料制品的缺点,如不容易降解腐烂,燃烧后的浓烟有毒,如果将废弃的塑料袋、塑料盒等塑料制品随便乱丢,就会造成“白色污染”,严重损害环境。有的小组还对减少“白色污染”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如买菜时使用布袋或竹篮,废弃塑料袋等塑料制品不要乱扔,可以回收利用,研究生产可快速降解的高科技塑料产品,等等。孩子们在温馨、温情的研討中补充、想对策,对塑料的特点、用途、危害以及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在研讨中不断丰富、完善,同时在坦诚探究的气氛中交流、沟通了情感。
二、在激烈辩论中碰撞激情
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会出现你争我辩的一幕,尤其是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之后,往往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观点,交流中各执一词,激烈争辩。此时,我们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观点做出判断,可以“坐山观虎斗”,并抓住时机组织“正式”的辩论赛,为他们营造一个充分交流的情境,让他们在辩论中交流思想、碰撞观点、张扬个性。
例如,在教学《父母的难处》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父母的难处,自觉形成为父母分忧、回报父母的意识,我组织了一场辩论会,主题是:请阅读书本中的美文《生日》,你同意哪一方的意见,为什么?我根据每个学生的观点,将全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双方阐述各自的观点,然后进行辩论。正方说:“父母都是大人,什么都会,他们有什么难处,我们小孩才有难处呢。”反方辩驳:“大人们有很多难处,他们为了整个家庭,会面临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我爸妈为了我和妹妹的生活、学习,起早贪黑,辛苦工作,妈妈每天要接送我和妹妹上学,然后还要回家干农活,为我们洗衣做饭。”“我的父母的难处可多啦,除了自己要工作,每天既要照顾我们,还要照顾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每次只给我们买新衣服,自己却穿着多年舍不得扔掉的褪了色的旧衣服,我将来挣了钱也要给爸爸妈妈买新衣服。”“我以后再也不抱怨、不撒娇了,我也要帮爸妈解决一些难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群情激动,他们在激烈的辩论中诉说着父母的诸多难处,分析着他们的难处产生的原因,纷纷表态愿意替父母解忧、分担难处,教室内爱心飞扬。
三、在友谊竞赛中交融友情
小学生一般比较喜欢争强好胜,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组织学生比赛、竞争,让学生在竞赛式交流中增进友谊、交融友情。
在教学《我们的毕业典礼》时,为了唤起相处六年的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激发他们的远大理想,以及对未来的豪情壮志,我采用了竞赛式交流的教学方式,毕业典礼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交流小学六年时光里点点滴滴难忘的画面,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言精彩感人!课堂上,他们争相表达,尽情抒发对学校的热爱和眷恋、对老师真挚的感激、对好友的深厚情感。最后,我又组织学生开展赠言卡创作比赛,通过精美的卡片设计,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的情感。孩子们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创作,抒发情感,升华友谊。与其说这是比赛,倒不如说是集体汇演,是友谊的竞赛,是友情的交融。
竞赛式交流使得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最大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竞赛式交流的开展也要谨慎,避免学生急于争胜、紧张浮躁,要引导他们树立友谊第一、竞赛第二的思想,要在温馨和谐的竞赛氛围中交流思想、交融友情。◆(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