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道德品质是衡量和评价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当中的敏感期,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幼儿将来能成长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在细微处下功夫,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幼儿品德培养
一、故事影响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事理,而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帮助思考。对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需要寻找一定的载体,使用特殊的教育方法。而儿童故事,特别是生活故事语言口语化,情节简单生动,想像丰富奇特,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在幼儿品德养成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幼儿非常愿意从故事中去学习主人公的良好品德。我们应充分发挥故事对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价值。如《小熊过桥》能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时要有自信心并勇敢地战胜困难,知道在别人发生困难时应积极鼓励并予以帮助;《小红帽》告诉幼儿在遇见坏人的时候要机智勇敢;《萝卜回来了》、《小山羊过桥》帮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的道理等等。作为成人,我们要引导幼儿喜欢故事,帮助幼儿选择故事。如世界儿童文学精品《安徒生童话》、家喻户晓的《丑小鸭》、一生乐于助人的《雷锋叔叔的故事》、蕴含着许多中华美德的《中华美德故事》等等,都能给幼儿最适合的道德教育,我们就应充分发挥故事对幼儿道德养成教育的价值。
二、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就是通过他人的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作为启蒙教育的老师,更要做到以身作则,时刻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良传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去熏陶孩子。教师在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应引导幼儿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尤其是幼儿伙伴中的好人好事。这种来自幼儿群体的“榜样”形象化、具体化,可使其他幼儿知道如何去做,让幼儿在群体中总是有“榜”可依,有“样”可学。
三、行为评价
家长和老师要对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它能及时引起幼儿内心的情绪体验,从而控制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方向。
行为评价的方式不外乎两类:表扬、奖励,批评、惩罚。表扬、奖励是对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肯定,是一回事,统一为“奖”,它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能使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使优点得到巩固和发扬。在幼儿园里,我们最好采用精神奖励。精神奖励的形式有很多,如老师亲切的目光、甜美的微笑、温柔的抚摸,有时还可以握握手、点点头、抱一抱、亲一亲等。曾有个幼儿一开始较调皮,后来因为老师的一次抚摸而变得很乖,这一摸是多么神奇呀!批评、惩罚是对幼儿不良道德行为的否定,属于“惩”的范畴。它能使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由此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批评的形式包括:口头批评、不满意的眼神、摇头、皱眉等。惩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老师千万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在进行批评与惩罚时,教师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做到尊重和爱护幼儿。在评价幼儿的道德行为时,教师应以“多奖少惩”为原则,以表扬、奖励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力求做到合理公正,不能夸大其词、有失公允、毫无节制。
四、游戏渗透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游戏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让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行為习惯的养成。如在角色游戏《超市》、《理发店》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习不争抢、守秩序、主动交往、相互合作、依次排队等优良品质;在《娃娃家》、《医院》等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各种角色不同的情感,从而逐渐养成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友好合作、共同分享等优良品质。
五、环境陶冶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环境陶冶主要就是有意识地创设教育环境,使幼儿置身于所创设的教育情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方面的影响,以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专门机构,其环境的好差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合理构建幼儿园环境,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品德教育要求进行选择和加工,使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形象且典型,将道德品质教育隐性渗透于幼儿园环境之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必须努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提高家庭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去影响孩子;其次要不断更新育儿观念,讲究科学育儿方法,寓德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第三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和谐、温馨、愉快、舒适、充满关爱和好学上进的心理环境。
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城关镇西城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品德培养
一、故事影响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事理,而要依赖具体的事物帮助思考。对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需要寻找一定的载体,使用特殊的教育方法。而儿童故事,特别是生活故事语言口语化,情节简单生动,想像丰富奇特,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在幼儿品德养成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幼儿非常愿意从故事中去学习主人公的良好品德。我们应充分发挥故事对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价值。如《小熊过桥》能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时要有自信心并勇敢地战胜困难,知道在别人发生困难时应积极鼓励并予以帮助;《小红帽》告诉幼儿在遇见坏人的时候要机智勇敢;《萝卜回来了》、《小山羊过桥》帮助幼儿懂得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互助的道理等等。作为成人,我们要引导幼儿喜欢故事,帮助幼儿选择故事。如世界儿童文学精品《安徒生童话》、家喻户晓的《丑小鸭》、一生乐于助人的《雷锋叔叔的故事》、蕴含着许多中华美德的《中华美德故事》等等,都能给幼儿最适合的道德教育,我们就应充分发挥故事对幼儿道德养成教育的价值。
二、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就是通过他人的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去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种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作为启蒙教育的老师,更要做到以身作则,时刻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良传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去熏陶孩子。教师在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应引导幼儿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尤其是幼儿伙伴中的好人好事。这种来自幼儿群体的“榜样”形象化、具体化,可使其他幼儿知道如何去做,让幼儿在群体中总是有“榜”可依,有“样”可学。
三、行为评价
家长和老师要对幼儿的道德行为表现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它能及时引起幼儿内心的情绪体验,从而控制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方向。
行为评价的方式不外乎两类:表扬、奖励,批评、惩罚。表扬、奖励是对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肯定,是一回事,统一为“奖”,它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能使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使优点得到巩固和发扬。在幼儿园里,我们最好采用精神奖励。精神奖励的形式有很多,如老师亲切的目光、甜美的微笑、温柔的抚摸,有时还可以握握手、点点头、抱一抱、亲一亲等。曾有个幼儿一开始较调皮,后来因为老师的一次抚摸而变得很乖,这一摸是多么神奇呀!批评、惩罚是对幼儿不良道德行为的否定,属于“惩”的范畴。它能使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并由此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批评的形式包括:口头批评、不满意的眼神、摇头、皱眉等。惩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老师千万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在进行批评与惩罚时,教师一定要端正教育思想,做到尊重和爱护幼儿。在评价幼儿的道德行为时,教师应以“多奖少惩”为原则,以表扬、奖励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力求做到合理公正,不能夸大其词、有失公允、毫无节制。
四、游戏渗透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游戏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让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幼儿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行為习惯的养成。如在角色游戏《超市》、《理发店》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习不争抢、守秩序、主动交往、相互合作、依次排队等优良品质;在《娃娃家》、《医院》等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引导幼儿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各种角色不同的情感,从而逐渐养成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友好合作、共同分享等优良品质。
五、环境陶冶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环境陶冶主要就是有意识地创设教育环境,使幼儿置身于所创设的教育情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方面的影响,以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专门机构,其环境的好差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园环境创设,合理构建幼儿园环境,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出发,根据幼儿品德教育要求进行选择和加工,使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形象且典型,将道德品质教育隐性渗透于幼儿园环境之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必须努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提高家庭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去影响孩子;其次要不断更新育儿观念,讲究科学育儿方法,寓德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第三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和谐、温馨、愉快、舒适、充满关爱和好学上进的心理环境。
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坚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作者单位:安徽省砀山县城关镇西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