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小微企业拿到钱?一名城商行副行长开出两剂“药方”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51443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银行、担保机构等纷纷施以援手,但部分中小微企业依然反映拿不到贷款,在“生死线”上挣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述话题一直是市场争议的热点。《财经》记者在前期调查采访中了解到,部分企业认为银行没有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因害怕可能出现的坏账而不愿承担更多责任;但多名银行业从业者亦表示,银行本是市场化机构,若承担过多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一旦出现不良贷款,谁来埋单。
  争议背后,多方人士竭力探寻破局之道。“此前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当前主要的问题不是出在数量或价格上,而是结构,光有降息还无法解决供需结构化错位的问题。”华南地区某城商行副行长近日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据了解,该行当前80%的贷款投向民营企业,90%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
  在这位长期与中小微企业打交道的城商行副行长看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有赖于国家出台结构性的政策,同时向中小微企业直接提供可以量化和操作的信用,比如拿出资金,设立针对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的担保基金。若能管理好这些基金,释放乘数效应,会给到更多中小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
  以下为这名城商行副行长的自述,《财经》记者进行了部分删减。

资金空转背后:中小微企业贷款难


  当前的货币环境较为宽松,市场上有不少声音担心钱流向不该去的地方,或者存在资金空转的情况。站在银行的角度,其实很难判断这种现象到了怎样的程度,但确实存在。
  从同业负债的利率情况或可窥见端倪。当前同业负债利率降至2%以下,已经是近年来的一个低点。【记者注:Wind数据显示,4月8日,1年期同业存单加权票面平均利率为1.7%,是自2014年3月以来(Wind纳入的统计时间范围),该数据首次跌破2%,创下历史新低。与此同时,1个月期至1年期Shibor分别跌至近十年来最低点,均跌破2%】。
  大家都知道银行抢存款非常激烈,当下同业负债成本远低于存款成本,银行就会有冲动去吸收更多的同业负债,即便监管对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有限制,但大多数银行远未达到这个比例。在同业资金可获得性更强的情况下,银行肯定更愿意把同业负债规模做大,以降低自己的負债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
  但其实不用过度担忧所谓的“资金空转”现象,当前的金融监管环境下,同业、非标等业务都受到严格管控,银行的风险偏好也相当谨慎,资金投向高风险、高收益领域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资金充裕不会像之前那样带来资产的过热。当然,不可否认,当前由于投资需求不足,金融市场“资产荒”的现象比较明显,在个别领域会出现资金淤积的情况。
  为什么货币政策力度很大、银行也确实有钱,但仍有部分观点认为资金在空转或套利,问题的本质在于,大家觉得这些钱并没有给到真正需要它的中小微企业手中。

数量和价格之外,需考虑结构


  当前,在一系列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得到了充足的、低成本的资金,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加强。从我所在银行的情况来看,80%的贷款投向民营企业,90%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这样的成绩,说明政策的导向和支持是有效的,但在具体实践中,依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举个例子,现在确实有部分中小微企业从很多银行那里拿到了贷款,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经营状况良好,甚至是某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事实上,很多银行自2019年起,就向部分垂直领域的头部中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今年的贷款利率降到更低,2%-3%的利率就能把钱放出去。这不是新鲜事,银行的风险偏好都比较雷同,为了完成指标,都追着同一批优质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这些企业可能获得了太多超出自身需要的贷款,间接助长它们拿富余的钱去做投资等违规行为的出现。
  从整体来看,最后可能就变成大家扶持的都是中小微中的头部企业(按照20%占比估算),尾部20%(估算)的企业可能确实经营存在问题,不应发放贷款,但中间60%(估算)的企业谁来扶持,这些企业也需要贷款,显然我们的中小微贷款无法普惠到80%(估算)的企业,但它们中不少都是不错的企业,仅因为不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失去了获得贷款的机会。
  从银行的风险偏好来看,肯定优先选择一些有利于风险防控的领域。比如供应链、贸易融资或者政府采购等相关领域的企业,不一定是这个行业中很强的,但因为银行容易了解并监控其资金流向和风险,这些企业便容易得到信贷支持。但还有很多领域的企业,资金交易结构相对复杂,最终就成为被主流金融机构所忽视或不愿意去接触的地带,即便是在某个领域表现得相当优秀,也依然很难拿到银行贷款。
  我认识的一个小微企业主,开办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在当地颇有竞争力。最近受疫情影响,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于是想去银行申请贷款,但太难申请了。这种培训机构,没有财务报表,也没有可用来抵押的固定资产(培训场所一般是租用)或是之前已做过抵押,基本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我们是不是就让这些企业死掉?
  如何解决?当前来看,大家主要是以数量和价格为指标去考量,但我认为,当前还需要考虑结构问题,结构化引导一定是需要政策性的工具去解决。货币属于数量工具,此前的定向降准已经考虑到结构问题,但导向性、针对性还可以加强。
  考虑结构问题,即可以明确哪些企业能够获得资金,哪些企业能够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能够更便利地获得资金?中央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数量走向结构。当然,数量是前提。
  有人问结构化是不是类似于风险定价?两者其实不一样,因为风险定价是可量化的,能量化的东西往往很难去结构化。举个通俗的例子,理想状态下很多男生都希望找到漂亮的女生结婚,那这是不是意味着长相普通的女孩没有机会?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情况,我们身处结构化的社会,最后一定是有人喜欢胖的,有人喜欢瘦的。这就是结构化。
  如果继续按照风险定价去选择企业,最后银行还是会把风险低、收益高的企业拿走,结果就是业务同质化严重,都选了同一拨企业,最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就成为银行融资服务的真空地带。

提供可量化的信用


  一方面是出台结构化政策,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当前市场最缺的其实是信用。
  有同行曾说,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货币支持,不如提供有效信用。我们常说的“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不应该仅仅是喊两句口号,最重要的还是得有具体政策来落实。市场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信心,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企业融资环境相对改善,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倒下。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发债难,很多大型企业的商票没人要,中小微企业想要拿到银行贷款难上加难,这些问题背后指向的都是信用缺乏。这里讲的信用,是指可以拿来量化、拿来操作的信用,我们的市场并没有。
  那谁能帮助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我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尝试向这些企业直接提供信用,比如拿出一笔资金,建立中小微企业担保基金。这只基金如果能够管理好、使用好,就会产生很高的乘数,比如投入5000亿元成立这只中小微企业担保基金,乘数可能是5倍-6倍,最终就会产生几万亿元的投放效果,直接支持到中小微企业。
  多支持一家中小微企业,背后就是稳住更多的就业。我们银行之前向一家制鞋厂提供了200万元贷款,当时负责人就告诉我,如果没有这笔钱,经营难以持续,而最大的问题是其身后2000人的员工队伍。一旦经营终止,这2000人就可能面临失业。
  近年来,市场上虽然有很多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但实际做得好的并不多,要不就转型,要不就跟着去赚快钱。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关注这个问题,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对高新技术等企业加大支持,但是我觉得这些工作都还不够。原因是我们现在只做了一些点上的工作,按照上述结构化的思维,就得从整个面上去考虑。点做了80个,依然有20个没有覆盖,但这20个点可能会让你的经济非常被动,因为它可能承载了主要的就业。所以,帮助中小微企业,首先就要向它们提供信用。
其他文献
2020年4月23日,日本福岛县的一家工厂里,员工们戴着口罩上班。图/ 法新  出口大跌、消费紧缩、失业攀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原本希望通过2020东京奥运会拉动经济的愿景不仅没有达成,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日本经济反而陷入深不见底的衰退。  日本早在1月底就发现新冠病毒首例感染病例,但考虑到对经济和东京奥运会的影响,筛检规模迟迟跟不上病毒传播的速度。4月16日,日本全国进入“紧急事态”,安倍再三
期刊
5月24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美国参议院5月21日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答记者问,表示“该法案的一些条文内容直接针对中国,而非基于证券监管的专业考虑,我们坚决反对这种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该法案对双方利益都会造成损害,不仅会阻碍外国企业赴美上市,更将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及其国际地位”。有关负责人呼吁“美有关方面秉持专业精神,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处理监管
期刊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相比于其他经济体,中国最早复工复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出口金额今年以来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以及零售降幅进一步收窄,初见V型反转的曙光。  但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依然面临着两大风险因素。首先,病毒自身的变化和演进尚未有定论,全球抗疫进程仍充满不确定性。其次,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科技争端
期刊
今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导致中国经济遭遇休克式下滑,一季度GDP骤降至-6.8%,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冲击给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民营及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六保”,其中“保居民就业”居于首要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疫情
期刊
资管新规两周年之际,银保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为资管新规后针对各子行业出台的系列政策画上了句号。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是监管仍然出台了对非标资产比例严格限制的信托新规,体现了监管对资管行业净值化和标准化转型的要求,意味着资管行业转型的方向和决心不会改变。  此次疫情突如其来,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仍在持续深化。这次疫情使得大家更加重视家庭保护,更加重视财富管理。财富是
期刊
非洲大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本周已突破5万例。与亚洲和欧洲相比,非洲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仍难以预估疫情将对非洲大陆造成多严重的威胁。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4月中旬发布的报告称,如果非洲国家完全不采取措施遏制病毒传播,感染人数可能会达到1.228亿人,可能会有30万-330万非洲人死于新冠病毒。  但世界卫生组织(WHO)非洲区域办事处5月7日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称,如果疫情防控措施失
期刊
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后,中央税收收入比重逐渐提升,随之出现了财权上收而支出责任下移的趋势,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达到了40%。实施“营改增”前,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重相当,但是从支出责任上看,中央仅负担15%,地方的比例高达85%,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比重失衡,中央支出责任过少。从改革的方向上看,解决中央与地方财政失衡,不能采取降低中央收入比重而提高地方收入比重的办法,而应该由中央上
期刊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  回想2019年岁末,主流经济学界对新年的种种预测,“不确定性”是被高频提及的词汇。但巨大的“黑天鹅”突然降临,是不确定中的极端不確定。2020年的开年已经不是“Hard”,而是“Hell”级难度。人们平静的生活被颠覆了,很多旧秩序被打破,全球资本市场一片黯淡。  “最开始的时候,确实大家都懵了。”唐宁说,“毕竟谁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谁都没预测到这种情况。”唐宁是宜信公
期刊
继中央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2018年首提“稳外贸”后,今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0年中国经济的预期目标做出调整,在外贸方面提出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改变了2019年“进出口稳中提质”、2018年“进出口稳中向好”的相关表述。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19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
期刊
在5月超万亿元的地方债发行之后,新增的约1.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已在路上,确保顺利发行不仅是后期政策发力的重点,同时也将考验市场的接单能力。  5月29日,央行公告称,为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在公开市场进行了30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此前在5月26日,在时隔37天后,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5月最后一周净投放达到6700亿元。  央行通过逆回购投放流动性的背
期刊